聚热点 juredian

治疗久年陈伤秘方

拔火罐加服水蛭散治疗久年陈伤

久年陈作者,多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而造 成撞伤,击伤,打伤,扭伤。由于初,中,后期处理方法不当,或患者没有很好地配合医者治疗,以致局部瘀血积聚,经久不散,经络气阻,气血不得宣通,“不通 则痛”血瘀气结,必然引起疼痛;尤其气候转变之际,伤处更加隐隐作痛,痛楚难堪。治疗原则多以祛宿瘀,散积聚,活血通经,行气止痛为主。拔火罐疗法属于刺 激疗法之一。利用火罐负压紧紧吸于患者伤处肌肤,使所吸局部浅层组织被动充血,毛细血管扩张,理来诊疗的。 在拔罐的疗效中,配合服用祛瘀散结之药物,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可用生姜一大片,在患者伤处处上而下擦动,直至皮肤发红发热,毛孔扩大时,用镊子夹住一小团 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燃烧一下,约10~20分钟左右便可起罐。起罐方法是右手拿住火罐向右方倾斜左手指在罐边斜面着的肌肉上按压,使罐口与皮肤 形成一个隙口,便函可拿下火罐。每二天拔罐一次,一般情况拔4~6次可以痊愈。拔罐期间,将水蛭18~24克灸酥研末,取6克冲酒服,不善饮酒者可用温开 水冲服,每二天服一次。 注意事项:(1)拔罐时,可能出现发热发冷,温暖,凉气外出之感觉;起罐后拔罐处显暗红色血斑,都有瘀血现象,不用害怕。 (2)当火罐吸力太大时,会出现紧痛感,此时可依起罐之法,放入少许空气,减少许空气,减少吸力,患者就不感觉紧痛难受了。 (3) 治疗期间,禁食鸡,鸭,鱼类,酸菜,南乳(腐乳),若食用则会影响疗效,加重病情。 本疗法简单易懂,无副作用,效果明显。疗法中水蛭辛散,苦,泄,入肝经血分,破血逐瘀之力较强。据《中药学》按语说:“凡破血之药多伤正气,惟水蛭味苦, 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且服后不觉痛,并不觉开破,而瘀血默消无形,真良药也。”《本草衍义》:“水蛭治折伤堕扑蓄血有功。” 来源<<武林>>作者:林少忠 牙龈损伤的自我治疗

在武术运动中,人体面部很容易受到外来暴力撞击,尤其是套路对练或散打训练时,更容易造成牙龈损伤,出血肿痛。 本人总结十几年来伤科临床实践经验,向读者推荐对治疗牙龈损伤肿痛有显著疗效的珍珠末,中华跌打丸。此药药源广,价钱低,使用简便,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药物组成 珍珠末1瓶,中华跌打丸4粒(丸),米酒150毫升(以上药物药店均有零售)。 2) 使用方法 将中华跌打丸除去蜡壳,用力把药丸搓散,置于小碗内,均匀撒上珍珠末,加入适量米酒,调成药泥状。使用食指把药泥涂于牙龈内外两侧即可。当口腔药物刺激而分泌过多的唾液时,可以吐掉,重新把药泥涂于患处。如此反复多次。 3) 临床体会 疗法中珍珠末性寒味咸,具有润肌肤,敛创口的功效,。米酒消炎杀菌,行药势,利气血。中华跌打丸则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三药结合,相辅相成,具有止血抗菌消炎,敛创口生肌,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四大功能。 4) 注意事项 (1) 牙龈损伤,只要牙龈不脱落,连续使用药泥2~3天,患处即可肿消痛止。 (2) 受伤期间若无法进食,可饮葡萄糖水补充体能,以免创口或伤痛加重。 来源<<武林>>作者:林少忠

灸穴疗法治疗关节痛

灸位疗法是艾灸疗法之一。它是利用艾炷点 燃后在一定的穴位上进行熏灸,使用权人体产生一种温和灼热的感觉,使这种热渗到经络,穴道里面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起到理气散寒止痛和治 疗疾病的作用。现将灸穴疗法详细介绍如下: 一·药物组成及其操作手法: 将食盐75克,胡椒75克,分别研成细末(患处红肿疼痛者食盐为40克,胡椒10克,大份量配制时,按比例,现制现用,勿久搁),然后均匀混合在一起,组 成“盐椒散”,灸穴时取适量“盐胡椒”置于应灸实位上,厚约2毫米左右,面积视需要而定,一般面积应大于艾底面面积,再将经加工纯净的艾绒搓软做成上尖下 圆的圆锥形艾炷(大小随需要而定),放在“盐椒散”上,然后点燃慢慢焚烧,当灸处感受到灼痛时立即除去“盐椒散”和艾灰,以免烫伤皮肤。一般每次灸三至四 “壮”为好(红肿者三“壮”,每灸一个艾炷叫一“壮”)。每天二次,三天为一疗程,一般两疗程愈。 二·治疗范围: 颈椎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腰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拉伤,扭伤,撞伤,痹痛。 三·选穴 颈关节:风池,大椎,阿是穴。 肩关节:肩贞,天宗,阿是穴。 肘关节:少海,曲泽,尺泽,曲池。 腰关节:腰眼,腰愈,委中,阿是穴。 髋关节:环跳,阳陵泉,阿是穴。 膝关节:鹤顶,膝 眼,阳陵泉。 踝关节:解溪,照海,昆仑,丘墟,悬钟。 附注:“阿是穴”部位不定,啊里最痛,啊个痛点就为“阿是穴”。 当关节损伤病变时,可在上述穴位上进行针灸,则可解除关节在伤病时所出现的麻木,疼痛,红肿等现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穴疗法的特点是采穴位不多,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易学易用,无副作用。该疗法中,食盐味咸性寒,清热解毒,止痛止痒;胡椒味本性热,善祛阴寒之邪,且能 温中行气,散寒除湿而止痛,逐骨节皮肤久寒湿痹痛,据现代化学分析:胡椒挥发油,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艾叶苦辛散,芳香而温,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 止冷痛,前人认为‘艾叶能通十二经脉“具有开毛窍,透肌肤的作用,现代化学分析:艾叶含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皮肤发热,潮红,灼等现象。三 药合用,相辅相成,利用艾叶具有开毛窍透肌肤的作茧自缚用,使其它药力直达患处病灶或应灸穴道上,以促进肌肉对瘀血,积液的吸收和排泄,尽早尽快的收到治 疗效果,该方法对踝关节性扭伤撞伤及痹痛疗效最佳最明显,每每施炙,均获良效。 注意事项: 1) 进行炙穴时应精神集中,及时除去残灰,避免灼伤皮肤,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防止起泡化脓,以便继续炙穴已起泡者千万不要刺破挤破,让其本身吸收,如已化 脓出水者,可用万花油或药用凡士林敷上即可。 2) 孕妇禁炙。 3) 炙穴时,应注意周围有无易燃物,有者应事先搬离,施炙应随手熄灭艾炷余烬,以免造成火灾。 4) 施炙时应在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的室内进行,并保持环境安静。 5) 医者给病人施炙时,要态度庄重,严肃,尤其在给女病人施炙时,应尽量避开解衣脱裤,若确是治疗需要应先与病人说明,取得病人同意后再进行治疗,同时应有其 家属或第三者在场。最好是由女医生者施炙。 6) 炙穴后请勿做剧烈运动。应适当休息并避免寒冷刺激,以配合治疗,保持疗效。

常用骨伤草药辨认

1·《常用骨伤草药辨认》 草药,是祖国中医药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简,便,验,省,广等特点。古往今来,对治疗骨伤科的药方,多用中草药,因草药之名,各地有异,说法不 一,人们往往用舌来尝试药物之味以知其性能,而有些草药毒性剧烈用舌直接尝试,中毒的危险性极大。民间草药医生根椐草药的外形及其颜色,总结出一套丰富的 判辨经验,用肉眼就可以辨认鉴测其不同的功能,在治疗伤科疾患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大大减少了人体中毒的机会。现将搜集经验歌诀介绍如下: 草药——总论 大地生草木,性格各不同。 前人相传授,意在概括中。 生毛能消风,沾泥拔毒功。 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脓。 枝方能发散,骨圆退肿红。 叶缺能止痛,蔓藤筋骨通。 色红主攻瘀,色白清肺经。 味苦能泻火,味甘能补中。 酸敛涩止血,辛散咸润融。 采药贵时节,根头应入冬。 茎叶宜盛夏,核实方有劲。 草药形色主治 贴地沾泥退肿红,方枝生毛能消风, 尖叶生刺除积痛,枝红肉黄活血通。 草药·歌诀 草药分五味,酸苦甘辛涩, 酸味诸痛风,苦味有解毒, 甘味清补剂,辛味有奇功, 采药识时季,春夏与秋冬, 春生叶奏效,夏发枝花中, 秋收头能胜,冬藏根有功。 凉利生湿地,破积产高锋。 五形需辨别,各样有不同, 毛刺圆枝梗,方枝与中空。 生毛消风止痛痒,生刺凉血解毒功。 圆枝行血入内脏,方枝疏散瘀滞通, 中空通表理诸气,软藤横行筋骨中。 开花颜色需观察,蓝黄赤白紫与红。 黄花破积滞瘀通,赤花破积活经络。 蓝花泻热疗火症,紫花能行血中瘀。 白花清金润燥功,红花破血积气通。 蓝花味苦多寒药,赤花味辛热有余。 红黄酸涩多温性,白花甘平多补剂。 叶滑生泥多有毒,奇花怪果勿乱取。 草药·五味 甘入脾能补中,苦入心能泻火, 咸入肾能利湿,酸入肝做收敛, 辛入肺能发散。 草药——禁用 蔓藤全刺多有毒,叶枝圆满能杀人, 叶滑生泥浅黄色,其性暴烈多有毒。 上述草药歌诀全面地叙述草药的生长情况,外形,性味及功能等,熟诵歌诀,对采药用药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胸胁内伤的诊治及其预防保健方法

胸胁内伤,是泛指胸胁部受到外力的作用,使胸胁内气 血、经络、脏腑等损伤而发生一系列病症,胸胁内伤的病因可分为两大类:前者以伤血为主,病变多在胸表;后者以伤气为主,病变多在胸内。“气为血帅”“血为 气母”,气血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循行全身、周流不息的。伤气伤血可以互相影响,有气先伤而后及于血者,可导致气滞血瘀;亦有血先伤而后及于气者,则形 成血瘀气阻。“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肢体损伤诸证,必然伤及气血,伤气则气滞,伤血则血凝,气滞能使血凝,血凝能 阻气行,以致病变成为血瘀。“胸满气短,其痛则在胁肋。伤血胸痛者,则痛是固定不移,局部肿痛压痛明显;这里所介绍的是:(一)伤气型:气血两伤型:治宜 服用“益血活血汤”(《林方》)。 (一)伤气型:(三)气血两伤型:行气止痛;1、顺气宽胸汤(《林方》) 桔梗9克、枳壳6克、木香3克、川朴4.5克、苍术6克、白术9克、白芷4.5克、甘草3克 服法:水煎服 1、血通气汤(《林方》) 当归9克、川芎4.5克、赤芍9克、木香3克、泽泻9克、桃仁6克、香附9克、党参15克、砂仁3克、制乳香4.5克、制汉药4.5克、灸甘草4.5克 胸腹挫伤,气滞瘀阻作痛者。 服法:此方适应伤气型、伤血型、气血两伤型。3、顺气祛瘀汤(《林方》) 枳壳6克、桔梗6克、陈皮6克、郁金6克、槟榔9克、沉香3克、木香3克、制半夏6克、桃仁6克、茅根24克、三七3克、红花3克、甘草3克 胸部损伤,内有蓄血者。 服法: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9克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服法:血府逐瘀汤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去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去而不伤血;全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能。伤上胁加:伤右胁 加:5、益气活血汤(《林方》)。 升麻6克、柴胡6克、归尾9克、川芎6克、赤芍9克、桂枝6克、红花6克、丹皮6克、桔梗9克、甘草3克、苏木6克 气血两伤,胸闷不舒者 服法:柴胡10克、枳壳9克、川芎10克、香附12克、甘草3克 适应胁肋气滞作痛。 活血和营,理气上痛。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丹皮6克、桃仁6克(研泥)、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6克、甘草9克、香附9克、红花6克、 枳壳6克 气滞瘀血胸胁疼痛。 服法:9、定痛和营汤(《林方》) 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6克、生地9克、朱砂6克、红花3克、三七6克、枳壳6克、大黄6克、砂仁4.5克、琥珀3克、血竭6克、苏木6克、甘草3克、 淮牛膝9克、制乳香3克、春季加泽泻6克、甘草3克、续断9克、酒水各半煎服。 新伤气滞血瘀 服法: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 《胸胁内伤的诊治及其预防保健方法》 中医正骨伤科,历史悠久,手法疗法繁多,各种门派,名家辈出,对各种跌打损伤的治疗,都各有不同的疗法,尤其是跌打内伤诸症的诊疗方法,则更为独特。胸胁 内伤是伤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闭合性损伤,亦是日常生活和武术运动中较易见到的一种损伤性疾患。人体是一部极其精密、复杂的“机器”,一旦内伤,则会引 起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紊乱,病情相当难治。人体健康,是每一个家庭幸福的首要因素之一,亦是每一个人搞好学习、工作、生活的必需条件,故此,对于胸胁内 伤的治疗方法不能不为大家所知道,胸胁内伤的情况有多种多样的,其辨证下药的方法不易常人所知,鉴于上述原因和为了方便读者参考备用,本人试以多年来的诊 疗经验,结合一些有关资料和长年临床中应用古今名家验方秘方的体会,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治疗内伤方法,它对胸胁内伤疼痛,疗效尤显。介于鄙人初涉武医之 道,所知专业知识寥寥无几,疗法有不当之处,谨请各界人士斧正为幸。 胸胁部是以胸椎、肋骨和肋软骨及其有关的关节为支架,与覆盖其上的肋间肌和皮肤所共同构成的筒状结构,内藏许多重要器官。 胸胁内伤,是泛指胸胁部受到外力的作用,使胸胁内气血、经络、脏腑等损伤而发生一系列病症,胸胁内伤的病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来暴力直接作用于胸胁;二 是用力屏气内伤;前者以伤血为主,病变多在胸表;后者以伤气为主,病变多在胸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循行全身、周流不 息的。伤气伤血可以互相影响,有气先伤而后及于血者,可导致气滞血瘀;亦有血先伤而后及于气者,则形成血瘀气阻。《杂病源流犀烛》说:“跌仆闪挫,卒然身 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也”;《正体类要》说:“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肢体损伤诸证,必然伤及气血,伤气则气滞, 伤血则血凝,气滞能使血凝,血凝能阻气行,以致病变成为血瘀。滞于肌表则为青紫肿痛,阻于营卫则郁而生热,积于胸胁则为痞满胀闷,结于脏腑则为症瘕积聚。 胸为心肺之分野,除肺经与心经外,肝经之脉亦由下而上布满胁肋,胆经之脉则由上而下循行胸胁,故胸胁内伤,证见:“胸满气短,其痛则在胁肋。可见,外来暴 力可以由外及内,屏气内伤则可由内达外,故胸胁内伤外伤,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并在。《内经》说:“气伤痛,形伤肿”,气无形,走散不定,故伤乞胸痛者 多为窜痛;伤血胸痛者,则痛是固定不移,局部肿痛压痛明显;深呼吸或扭转身体引起疼痛者,多为气压两伤;痛在胁肋者,多为肝胆经络受损,肝郁气滞。肋间肌 是呼吸肌、胸胁部的损伤,常常影响呼吸功能。肋间隙内有丰富的肋间血管和神经,由于局部受损或无菌性炎症的蔓廷,可侵犯肌间神经,造成肌间隙放射性的疼 痛。 当外来暴力致使胸肌损伤时,即有胸闷满胀的感觉,数小时后,便出现胸痛并渐渐加剧,说话、呼吸、咳嗽时胸痛加剧。在一般情况下,患处有轻度肿胀,皮肤青 紫,压痛明显。压痛点在肋间隙的,为肋间肌挫伤,其痛状呈放射性;压痛点在肋骨上,而前后挤压无侧胸痛者 ,则是肋骨膜挫伤。 胸肋内伤的诊治方法,有推拿按摩疗法,中药内服法,气功疗法,针灸疗法等等。这里所介绍的是:推拿按摩疗法、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敷法、预防法、保健法。 ⑴ 推拿摩疗法——适用于外来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而引起内伤者。患者取坐位,双臂上举,两手指交叉在脑勺后呈抱头状,身体自然放松。医者坐于患者患侧,用两手 拇指腹触摸到病变组织后,顺肋间肌的行走方向给予理顺按平,使高低不平的肌束和骨膜,达到生理复位,再按2-3次。手法复位之后,切勿深呼吸,憋气和向患 侧侧卧。必要时,可以用胶布给予加压粘贴制动;此法适应于胸部、胁部、肋间损伤等症。 ⑵ 中药内服法——按受伤部位、病理变化进行辨证用药。 伤在胸部者辨证施治: (一)伤气型:治宜先服“顺气宽胸汤”(《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下简称《林方》2~3剂,然后改服“活血通气汤”(《林方》)至愈。 (二)伤血型:治宜先服“顺气祛瘀汤”(《林方》)3-5剂,再服“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至愈。气血两伤型:治宜服用“益血活血汤”(《林 方》)。 伤在胁部者辨证施治: (一)伤气型:治宜服用“柴胡疏肝汤”(《景岳全书》)或“理气止痛汤”(《中医骨伤科学》经验方)。 (二)伤血型:治宜服用“隔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三)气血两伤型:治宜服用“定痛和营汤”(《林方》)。 ⑴ 中药外敷法——损伤初期以“双柏膏”(《中医伤科学讲义》)外敷以凉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以“三色敷药”(《中医伤科学讲义》)以舒筋活血;晚期则以 “狗皮膏”(成药)温经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⑵ 预防方法——预防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或生产操作时,应该加强安全观念,对标有危险标志的建设物、机械设备切勿靠近,以免发生损伤事故;另者,对设备应设 有防护装置。在武术运动中,则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勿贪多求快,场地要求平坦干净,不打滑,以防止发生意外损伤事故。在对练、散打中,应该加强个人防 护措施,勿斗气乱打,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以确保运动员安全。 ⑶ 保健方法——当人体受伤时,伤处切勿接触生水(凉水);力避风寒,防止外感;尽量避免精神刺激、情绪冲动,勿发脾气;治疗期间,严禁房事;对有影响疗效的 食物:鸡、鸭、鱼类、南乳、竹笋等应禁止食用,否则,会前功尽弃,或者疗效微微。 现将上述诸方的组成、功效、适应症、服法及其部分方解介绍如下: 1、顺气宽胸汤(《林方》) 组成:桔梗9克、枳壳6克、木香3克、川朴4.5克、苍术6克、白术9克、白芷4.5克、甘草3克 主治:胸部挫伤,呼吸不顺,气滞作痛。 服法:水煎服 歌诀:顺气宽胸用桔梗,枳壳木香厚朴防; 苍白术共芷草入,挫伤胸痛此汤尝。 说明:此方出自福建省盘屿林如高正骨医院院长林如高老先生之子林子顺所著的《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主要治疗胸部挫伤;本人应用于胸部各类外伤内伤, 均获良效。 1、血通气汤(《林方》) 组成:当归9克、川芎4.5克、赤芍9克、木香3克、泽泻9克、桃仁6克、香附9克、党参15克、砂仁3克、制乳香4.5克、制汉药4.5克、灸甘草 4.5克 方解:胸腹部受伤后,由于气滞血瘀而发生疼痛者,应予活血散瘀,行血止痛。方用当归、川芎、赤药、桃仁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木香、香肘、砂壳行气止痛;泽 泻利水渗湿;党参、甘草补中益气,使气功行而不竭,血活而不衰。 主治:胸腹挫伤,气滞瘀阻作痛者。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歌诀:活血通气归芎芍,乳没木香甘草泽; 桃仁香附参砂共,胸腹挫伤肿痛却。 说明:此方适应伤气型、伤血型、气血两伤型。胸部损伤,经临床证明,对伤气型疗效较为突出。 3、顺气祛瘀汤(《林方》) 组成:枳壳6克、桔梗6克、陈皮6克、郁金6克、槟榔9克、沉香3克、木香3克、制半夏6克、桃仁6克、茅根24克、三七3克、红花3克、甘草3克 主治:胸部损伤,内有蓄血者。 服法:水煎服 歌诀:顺气开胸枳桔陈,郁槟沉木夏桃仁; 茅根三七红花草,蓄血胸伤此问律。 4、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9克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服法:水煎服 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方觖:血府逐瘀汤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去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去而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 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直接发挥于胸部(即血府);甘草缓急,通百脉以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能。方中治疗赤芍而不用白 芍,主要以活血为主;按症加引经药,伤两伤者加:百合、贝母各3克;伤胸部可重用柴胡,川芎,佐青皮;伤上胁加:白芥子、郁金各3克;伤右胁加:地肤子、 黄芪、白芥子各3克;正气不足或阳虚加:参、芪;阴虚而血分有热者可重用生地,加丹皮、焦栀;瘀血日久加:三棱、莪术。 说明:此方不但适应胸部损伤,对胁部、背部、腹部损伤疗效亦佳。 5、益气活血汤(《林方》)。 组成:升麻6克、柴胡6克、归尾9克、川芎6克、赤芍9克、桂枝6克、红花6克、丹皮6克、桔梗9克、甘草3克、苏木6克 主治:气血两伤,胸闷不舒者 服法:水煎服。 歌诀:益气活血用升柴,归芎赤芍桂红佳; 丹皮桔梗甘苏木,胸闷不舒服之瘥。 6、柴胡疏肝汤(《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10克、枳壳9克、川芎10克、香附12克、甘草3克 主治及作用:疏肝理气止痛。适应胁肋气滞作痛。 按病情拟定药量,可酌情加减,水煎服。 7、理气止痛汤(《中医骨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丹参9克、广木香3克、陈皮6克、枳壳6克、制香附9克、没药5克、川栋子5克、延胡索5克、软柴胡6克、路路通6克 主治及功效:活血和营,理气上痛。用于气份受伤郁滞作痛诸症。 8、隔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丹皮6克、桃仁6克(研泥)、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6克、甘草9克、香附9克、红花6克、枳壳6克 主治:气滞瘀血胸胁疼痛。 服法:水煎服。 歌诀:隔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9、定痛和营汤(《林方》) 组成: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6克、生地9克、朱砂6克、红花3克、三七6克、枳壳6克、大黄6克、砂仁4.5克、琥珀3克、血竭6克、苏木6克、甘草 3克、淮牛膝9克、制乳香3克、春季加泽泻6克、甘草3克、续断9克、酒水各半煎服。 春季加泽泻6克、麦冬9克、天冬6克用水煎服 秋季加冰糖9克、黄芩6克、续断9克用酒煎服。 由于人体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的变化有密切关联,因此应根据各季节的不同气候特点及人体营卫机制的变化,酌情增减药物。南方,春季多阴雨连绵;北方,春季则 冰雪融化,潮湿充斥,故用泽泻利水渗湿,续断、甘草补肝贤、续筋骨,并加酒煎服祛风逐湿。春季,暑乃主气,故用二冬清热养阴,泽泻利水渗湿。秋燥为主气, 其病常以肺卫开始,故用冰糖补肺益脾,五味子敛肺滋肾,黄芩清上焦肺热。冬季,寒气为主,故用续断、破旧纸壮阳补肾,紫苏发表散风寒。本方根据四时节气候 辨证论治,具有和营定痛,活血被动瘀之良效。 主治:新伤气滞血瘀 服法:见组成部分 10、双柏散(《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 功效与适应症: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初期,局部红肿疼痛者。 用法:共研细未,装瓶备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11、三色敷药(《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黄荆子(去衣炒黑)8份、紫荆皮(炒黑)8份、全当归2份、木瓜2份、丹参2份、羌活2份、白芷2份、片姜黄2份、独活2份、甘草0.5份、秦艽1 份、川芎1份、连翘1份、防风2份、天花粉2份、怀牛膝2份、威灵仙2份、木防已2份、马钱子2份 功效:消肿止痛,祛风湿利关节,治损伤初中期局部肿痛。 制用法:共研细未。用蜜或饴糖调和糊状外敷患处。

搜索建议:治疗久年陈伤秘方  治疗久年陈伤秘方词条  
热议

 【歌词】u will know该...

音乐特辑已在本人淘宝店 开通专曲订制CD单曲及专辑皆可选购其余ST音乐均可选编入选购本店其余商品都可获得店主直接单选曲目传送详情直接登录本人淘宝店铺查阅本人店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