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王德惠:中国葡萄酒必须把握历史性机遇

9 月29日,一条容易被忽视的新闻:

奔富正式于中国市场抢先推出全新创意潮流的葡萄酒系列“One by Penfolds奔富一号”。业内讨论已久的奔富首款中国宁夏产区的葡萄酒也在发布会上亮相。作为全球首发,奔富一号系列酿造自法国、美国和中国的标志性葡萄酒产区。

2021年5月,我陪同奔富全球及亚洲区、中国区的相关负责人到宁夏红寺堡产区考察过。奔富推出法国、美国产区的葡萄酒不是新鲜事,但是,推出中国产区的葡萄酒却是第一次。

这次发布奔富一号系列的同时,奔富宣布将携手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奔富一号基金”,助力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

奔富推出中国版葡萄酒是奔富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但是,也肯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市场的现状有关。同时,奔富也开始进行更进一步的“文化营销”。也不排除未来奔富会继续开发中国其他产区的葡萄酒。

全球名企的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近几年,葡萄酒消费一直都很低迷,国产葡萄酒更低迷。 从目前国内外市场的大环境来看,我们还看不到何时会迎来转机。然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低迷的国产葡萄酒来说,恰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机遇,可遇不可求。

经常有人说:我们不缺机会,缺的是把握机会的能力。其实,真正好的机遇是少之又少的。能碰上并把握住一两次,足矣。

我做葡萄酒营销咨询服务已有20多年,我们也有销售团队,为合作的客户提供销售推动。从2017年开始,我们把重点转向了国产葡萄酒。起因是中美贸易战。

2017年,我带领深圳智德和A股上市公司青青稞酒所收购的美国纳帕马克斯威酒庄深度合作。刚合作不久,中美贸易争端便爆发了,直接导致成本上升,效率变低,信心受挫。

2017年前的中国市场,进口酒的上升势头依然很猛,国产葡萄酒却连续下滑。然而,今天回头再看,那可能是中国葡萄酒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大乱之世,大世之争。

这是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未必能看清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变数,必须以变应变。但,又要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最根本的东西不能变,战略方向要大致正确。但是,组织必须要有活力。没有活力的领导班子,做不到以变应变,甚至,乱变、瞎变。

这样的时代,战略是打出来的,不是制定出来的。

全球化本是好事,也符合人类的发展。但是,现在看,全球化必然会倒退。

从表面上看,美联储货币放水,世界性金融危机正在逼近,加之疫情影响、地缘政治危机、能源危机等导致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衰退。但是,这不是最令人担忧的。

真正的令人担忧的,是世界民粹主义的抬头,是大国关系的紧张,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部分国家,裹挟着这个世界走向大战的边缘。

俄乌战争是地缘战争,也是俄罗斯与北约的隐性战争。美国为欧洲制造了一个强敌,以此胁迫多国,不仅让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更重要是,要联手对付中国。

所以,俄乌之战也可以看做是未来台海战争的预演,美国正在推动世界走向“新冷战”。

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到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挥舞着制裁的大棒,意味着西方国家亲手将自己倡导的“自由贸易”打破了。既然大门开始关闭,全球化也必然倒退。

2021年美国的GDP是23万亿美元。然而,美债的规模已突破31万亿美元,已达到上限。但是,对美国来讲,无所谓。今年7月,普京就说过:“美国印钞量共为59000亿美元,占货币量的38%。两年内的印钞量几乎与过去40年等同”。

目前,美国的通胀一路高歌,欧洲经济四面楚歌。能源危机已经爆发,债务危机迟早都要爆发。若干年来,美国一定做了多次推演。欧洲的一些国家,当政者不仅被裹挟,也缺乏真正的智慧。

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险恶。 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继续顺畅的发展,它们要打乱中国的发展进程,他们必须证明以美国为首的“西式民主”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发展模式。

之所以说“险恶”,是因为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不择手段。对台湾的态度、对朝鲜半岛的挑衅、北溪管道的被炸、对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制裁等等,越来越向着战争的边缘推进。

10月7日,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布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将长江存储、北方华创等31家机构或企业列入“未经核实的名单”,限制它们获得某些受监管的美国半导体技术,不允许美国供应商向这些机构或企业出售技术,同时不允许美籍人士在这些公司工作,等等。

几十年前的美国,靠的是“美元、美军、美国梦”来影响全球。如今呢? 国际局势已经处于危险之中,至少局部战争的爆发越来越不可避免。疫情会继续肆虐,美国还会不断地增发货币,还会不断的制造新危机。欧洲深受其害,很多国家的经济会严重倒退,社会会出现动乱,消费能力会下降, 商业氛围也会大受影响。而美国等国自身的问题也开始爆发,美国梦已破碎,美元的霸权地位正在被削弱,世界也正在深度洗牌。

对新疆、西藏的抹黑和妖言惑众,都被中国化解,也难以掀起大的风浪。但是,台湾问题却是最好的“以小博大”的标的,是美国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就可以搅动局势的抓手。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非常考验一个国家的定力和功力。大国博弈,资本和资源非常关键。中国的资本就是独特稳定的政治体制与智慧、够用的核武器和军力、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就当前情况推断,很可能的结果就是:西方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将衰退,中国反而迎来引领全球的新机遇。只不过,一切发展都要在中国导弹的射程之内。

中国迎来引领全球的新机遇

中国经济也在下行,有三个原因导致:一是中国经济自身的结构问题;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引发的影响;三是中国的内需不足。

内需为什么不足?因为中国人的人均收入占比国民经济收入的比例还很低。

中国过去依靠房地产和基建等投资来拉动经济。同时,中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我们通过出口大量的商品,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在2013年进出口总额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如果全球化倒退,那我们的大量商品出口就会受到影响,而现在看,外需不振,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但是,中国应对世界危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主要原因便在于两点:一是稳 定睿智的领导集体;二是庞大的人口规模及市场潜力。 同时, 中国也不会轻易出现中等收入陷阱,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正因为中国有人口优势,有大市场优势,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保护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只要中国自己不犯错误,外力是很难用常规手段打败中国的,这一点,西方国家心知肚明。

中国实施双循环,核心是内循环,这也是为了应对“脱钩”而准备,也是迫不得已。而且,美国等西方国家也知道一个事实: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链接太紧密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更多的事情,它们是不愿意干的,也干不起。这是不是有点像量子世界的“纠缠态”?

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很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一切想卡中国脖子的产业,被逼无奈,最终都将会加速被中国攻克。其实,有些技术问题本就是可以攻克的,主要还是因为时间、成本和效益问题。

例如,有些东西自己搞要找人、花时间、花钱,直接采购来的更快更便捷,效益也能马上体现。所以,有些东西不逼到一定程度,是不愿意改变的。但是,一旦有些东西被攻克,后面的事情反而好办了。

并且,中国还有一样东西是西方国家根本搞不了的,那就是:一旦被中国看上的商品,只要中国想搞,就一定能给你搞出来,并且物美价廉,让国外根本没有竞争力。

从当前情况看,美国这种折腾法,最终自身的问题都会爆发。但是,美国好在可以薅全球的羊毛,特别是欧洲的羊毛。例如,俄乌战争,最惨的当然是乌克兰民众,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国家已分裂,民众的日常活动都会受到影响。俄罗斯也受到影响,美欧国家对俄罗斯发起了八论累积已超过万项的制裁,太狠了。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民众还要流血牺牲。

然而,另一个受伤害的就是欧盟。目前看,欧盟受到的影响对欧洲经济的未来多年发展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并不仅是今年冬天由于缺乏天然气等能源而受到的影响。截止到现在,欧盟对待美国推动发起的俄乌战争的立场、态度及应对措施,可以说,已经令欧洲深陷泥潭。

10月12日,美国白宫发布了最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把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还明确指出,哪怕现在出现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严峻形势,中国依然是美国全球秩序的最大挑战者。

这就是美国给中国的定位,不管俄乌战争怎么打,中国都是美国等西方部分国家的终极目标。然而,对中国而言,显然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脱钩不脱钩不取决于中国。脱钩本就是一把双刃剑。问题是,脱钩也阻挡不了中国的发展。如果美欧正面能够打败中国,也用不着费这么大的劲来对抗中国。其实,中国的底气,美欧是知道的。

据媒体最新报道,2022年中国汽车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今年1到8月汽车出口量达191万辆,接近去年全年,一举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德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SIXT近日和比亚迪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六年时间里比亚迪将交付10万辆新能源车给SIXT。

剧情有时反转的很快。不过,也说明中国的高瞻远瞩,更说明了美欧的没落。中国早在1992年便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新兴产业来发展。背靠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利用新能源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的契机,中国一举实现了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可见,当时的美欧是没有预见到的。

虽然,中国的发展依然是“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可以预见,中国各个行业的品牌都在不断开始从过去的“跟跑”逐渐走向“领跑”。只要有稳定的环境、有钱、有人,很多领域的特别是“卡脖子”的领域,都将很快被攻克。

那时,怎么弄?美欧是打还是不打?他们知道,打,中国一定会奉陪;不打,中国就会继续发展。关键是,打,要么就是两败俱伤,要么就是他们被打败。一样,中国还会继续发展。

对葡萄酒的影响是什么?

葡萄酒是特殊商品,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品质、商业氛围都密切相连。西方部分国家是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种植面积和市场消费早已饱和。全球葡萄酒要想发展,必须要依靠新兴市场的发展获得新动能。

2021年,全球葡萄酒产量260亿升,较2020年下降了近1%。总的来说,2021年全球葡萄酒产量连续三年略低于10年的平均水平。这和中国市场的消费下降是有关系的。

从2000年以来,全球葡萄酒产量基本维持在250亿升左右,上下浮动。长期以来,全球大半葡萄酒都产自欧洲和美洲地区。2021年全球有60%以上的葡萄酒产自欧洲,约20%葡萄酒产自美洲地区。澳大利亚占全球葡萄酒生产量的5%左右。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三个欧洲国家是全球葡萄酒的主要生产国,总产量占比全球的47%。美国、阿根廷、智利等美洲国家葡萄酒生产量占全球20%左右。

全球葡萄酒的产量已经基本恒定,虽然和天气等自然环境有关外,增减的变化主要还是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葡萄种植及市场消费情况。

2021年全球葡萄酒消费236亿升。2021年,欧盟的葡萄酒消费量114亿升,占全球葡萄酒消费的48%。

从国家看,法国25.2亿升,意大利24.2亿升,德国19.8亿升,西班牙10.5亿升,英国13.4亿升,俄罗斯10.5亿升,美国33.1亿升,中国10.5亿升,阿根廷8.4亿升,澳大利亚5.9亿升。这10个国家的消费量已经占了全球消费量的68%。其中,美、法、意、德、英、西这6个国家的消费量就已经超过了53%。

未来几年,由于国际上的各种危机,导致国际关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加上疫情的影响,会导致国际交往、商业氛围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中美贸易战以及疫情肆虐,对旅游及商务交往影响非常大。中美两国在正常发展中,例如2016年,中美商务及旅游人口就超过500万人次以上。2015年,欧盟来华人数近300万人次,中国赴欧盟国家约340万人次。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赴欧洲人数便超过了600万人次。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55亿人次。

2019年中国的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其中,欧洲占了13.2%,达到1900多万。其中,会议商务占了13%左右,达到了250万以上。这对葡萄酒的消费是有很大影响的。消费受到影响,就会影响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

目前的局势,美国在收割全球,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收割欧盟国家。欧盟很多国家的经济面临衰变,民众的收入会降低,生活质量会下降,国内矛盾也会爆发。与此同时,美国的国内矛盾也会爆发,通胀严重、美元衰落,债务危机非常危险。

当然,至于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是否会发生其他改变,有待观察。但是,欧美整体走向衰落是必然的,程度不同而已。

至于天气恶劣导致葡萄酒产量下滑,那都是小事。真正要看的是影响市场消费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消费还是阻碍了消费。至于有的观点认为,酒水消费不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甚至,越是经济危机的环境,酒水消费反而会更多,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而且,真到了那时,即便是喝酒,也轮不到葡萄酒。

未来几年,美欧国家的社会消费力会下滑,全球酿酒葡萄的种植面积整体会减少,全球葡萄酒的产量和消费量都会下降。稀缺性的产品、名庄酒的价格会坚挺走高,但是大众酒及原酒的价格会根据国别和等级不同而有变化,整体是走低。除非你不愿意卖或者不愁卖。问题是,中国有。

中国消费者将会对国产葡萄酒有越来多的了解。同时,随着国产葡萄酒品质的提升,推广力度的加大,也将成为国产葡萄酒发展的重大契机。国产葡萄酒的占比将会不断提升,中国产区的格局也会基本形成,中国酒庄也会更多地被买家认可。葡萄酒消费虽然低迷,但对国产葡萄酒来说,却迎来了发展的战略良机。

中国葡萄酒要抓住战略机遇

接下来这几年,做进口酒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二是消费导向。成本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价格、时间和效率。人民币不断在贬值,进口的成本会增加。关税方面,也是潜在的风险,澳大利亚就是一个例子。而时间和效率是一个变量。至于消费导向,毫无疑问是向着国货消费的方向走。

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商务合作是有影响的。这种导向既和政策引导有关,更是国际关系的写照。既然全球化会倒退,自由贸易的大门会在有些层面上进行关闭,人民币会贬值,关税会有不确定的预期,那么,喝进口酒就不会被倡导。国家大力倡导拉动内需,中国又不缺葡萄酒,如果投资和购买本国的葡萄酒,既能拉动内需,又能盘活很多产区的当地经济,政策导向为什么不呢?

随着中国推动内需消费,也势必会加大推动国货消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中国人的梦想。从市场上看,中国人都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超越欧美,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站上世界舞台。这是市场不可逆的共识。这种消费会从政府、从国企开始发酵,越来越多的消费场合也会开始选择国产酒,也会与国际关系共振形成一种消费的新效应。

以澳大利亚为例,只要中澳关系不能实质性的改善,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就不会出现转机。不仅如此,美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也会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其他国家的葡萄酒都会如此现状。

有人说,葡萄酒消费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是国际化市场,而且,中国一直强调要坚持开放政策,何况进口酒的品质是好于国产酒的。说的没错。但是,我们一定明白,生意是有国界的。当某些国家拿着刀棒想至我们于死地的时候,当某些国家不想让我们过上更好生活的时候,你还要和他做生意?做生意也要和我们关系好的国家做生意。何况,中国不缺葡萄酒,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推动中国产区经济发展,这才是民族经济的根本。

商业发展,跟着趋势走很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的变量在于国内的产区政府。而产区政府要看上一级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当地政府的领导班子对待葡萄酒的态度。

只要中国政府想干成的事情,都能干成。对于中国政府特别是很多产区政府来说,只要加大一些力度,只要把现有政策能够更合理的利用好、高效的推动好,照样也会爆发出更好的效果。

至于知名企业的市场引领和推动,这个不能强求,主要看觉悟。表面上看,很多公司是股份公司,需要对股东负责。但是,这不是本质上的问题。本质的问题是这个企业的价值导向。

酒商和渠道商都是逐利的。其实从2021年开始,很多酒商就开始关注国产葡萄酒,只不过观望的居多。先知先觉的部分酒商、渠道商,已经开始布局国产葡萄酒。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酒商和渠道商会加入到国产酒的队伍中来。

中国葡萄酒怎样把握机遇?

至于我们的企业如何种好葡萄酿好酒,注重品质与品牌等观点,我就不说了。重点说说其他市场层面的事情。

大家都认同这样的一句话:人类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都是值得欣赏的。这话没错。然而,正是因为美国文化曾被认为是全球最优秀的文化代表,所以,美国文化不断在全球渗透,我们称之为“文化霸权”。

请我们是愿意带着孩子去看《战狼》亦或《长津湖》这样的片子,还是愿意你的孩子天天看《复仇者联盟》亦或《独立日》?你确信让孩子看詹姆斯·邦德的《007》好还是看《建国大业》《觉醒时代》更好呢?

高峰时期的美国,控制了全球75%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制造和运作。好莱坞的大片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三分之二。这就是美国文化的就是全球“布道”。

在欧洲,法国号称欧洲电影业“最可靠的碉堡”,法国文化部长就曾公开说过:“我们需要的是文化多样性,而不是一种方式的垄断。”法国对美国的文化入侵和渗透进行了抵制。

中国葡萄酒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宣传与引导,我们称之为中国葡萄酒的“话语权”。因为,多年以来,葡萄酒市场的话语权都在进口酒手中,大量的民众包括酒商,都受进口酒文化的影响很深。

我们承认,进口酒很多方面是比我们要做的更好些,例如整体质量的把控和市场的推广。但是,万事都有过程。中国市场酒种多,历史沉淀不同,消费环境不同,葡萄酒不能单纯与国外做简单对比。中国的李宁、安踏、鸿星尔克、特步等不断崛起,耐克、阿迪达斯不也开始跌落神坛吗?

从很多产区当地经济发展来看,葡萄酒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之前的确是“小版块”,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甚至对当期政府来说,是非常尴尬的产业。但是,为了长期发展,这项工作也必须有人来做。而且,做好的话,短期产生效益也是完全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葡萄酒是三产融合的典范行业。葡萄酒产业和旅游、休闲度假等相结合,会释放出巨大的产业集聚效益。疫情终究会过去,中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产区所在地,都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一旦产业集聚效益释放出来,社会效益就会出来。

中国很大,产区很多,各有特色。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葡萄酒国家都比拟不了的。随着未来疫情的解除,葡萄酒与当地旅游度假、特色农业等诸多产业相结合带来的产业发展,必将快速成为各个产区的重要特色。

有的产区已经出台了未来的发展规划,但有的产区目前还没有整体规划。同时,已经出台了整体规划的产区,主要是有关葡萄种植环节和葡萄酒小镇建设等方面。真正要加强的,是在营销上的规划。

营销上的战略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取舍,要有执行的计划, 要有针对战略的管理 , 否则,做了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政府要敢于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敢于加大力度进行宣导,要大力倡导喝中国葡萄酒。重要领导最好能亲自挂帅,领导不重视,下面自然就没有人重视。要大力推动线下推广,要多搞活动,要加强和媒体的合作,不断提高曝光度,不断发出声音,形成市场势能。

发动中国葡萄酒新普及风暴的时机已经到了。要想让中国消费者认同中国葡萄酒,产生对国产葡萄酒的新认识、新感受,就要让更多的人喝上国产葡萄酒。

产区可以成立国有公司或者公共公司,可以开发公共品牌,从而集中资源办大事。公共品牌不要走高端路线,而是要走大众化路线,要承载普及中国消费者的任务。公共品牌的使命不是树立高端品牌形象,而是让更多的人喝上产区的酒,让产区的葡萄酒文化传播出去。

产区要尽快推出自己的产区课程,相关机构组织要尽快推出中国葡萄酒的课程。在这个市场上,我们学习国外的东西已经很多了,是时候让中国葡萄酒进入大学的课堂,进入培训教育机构的讲坛之上。

我们要大力在各地举办葡萄酒知识培训,要聘请大量的之前运营进口酒的品酒师,更要培养深谙本土的中国品酒师,要给予他们更好的回报,让大家一起来为国产酒摇旗呐喊。

既要走出去,更要敢于请进来。产区政府要邀请酒商和消费者来产区参观和考察,只要他们愿意来产区,就是感兴趣,落地接待由政府负责。只要他们来了,看到了葡萄园,看到了生产线,参观了酒窖,品尝了酒庄的酒,就一定会受到影响,就会产生全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一种体验营销,而中国产区做葡萄酒体验营销,要远强国对进口葡萄酒的体验,因为更便利。同时,还可以推出新合作模式,让每一个来的酒商和消费者都能和产区葡萄酒发生关系。

我们的各个产区要善于“造节”,善于以点带面,善于跳出局部看全部。通过造节,形成产区面向全国市场的招牌活动,形成自己的拳头特色。例如这几年,已经有很多产区在搞活动,例如宁夏红寺堡产区搞的全国酒商大会、美酒节等,不仅能够获得影响力,更能促进各种合作。

产区也要在各地的发达城市、中心城市、市场风向标的城市,开设产区体验店,由政府给予扶持。在产区体验店内,产区的所有酒庄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但是,体验店的开设,不能完全依靠合作酒商来推广和销售,产区政府和产区酒庄要建立“市场推广小组”,不断的开展各种推广活动,充分调动体验店酒商的积极性,打通酒商与消费者管道,并将体验店打造成产区葡萄酒与当地市场链接的资源平台,可以承载诸多的功能。

体验店的合作有多种形式,既可以由合作伙伴单独开设,也可以采取股份化合作的方式。重要的地方,也不排除直接由产区国有公司或产区内的合作公司来开设。产区的酒庄企业也可以自己开设各类专卖店。根据情况,针对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市场,产区政府可以给与更多的扶持。

方法其实有很多,在此不多建议。

企业如何面对困局?

当我们身处困境时,不必悲观,困境是修行。没有困局,哪来的破局?只有破局,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风光的背后,都需要付出非常人的努力。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就是不断在破局中向前发展的。我们的产区、企业以及个人,都是如此。

曾国藩说:天下事,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稻盛和夫说: 心不唤物,物不至。

只有自己内心渴望去做好这件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切是我心,我是一切因。如果我们怨天尤人,就会永远困在局中。

一个产区、一个企业想要搞得好,领导者如果没有强烈的欲望和野心,就会变得颓废和消沉。所有的困局、困惑之源,本质上,都不在外部。所以,当我们面临困局的时候,不要把外部环境当做主因。我们必须从自身寻找原因,要深刻自省,要减少抱怨,要改变思维,自己要革自己的命,才能换来新生。

他杀是淘汰,自杀才是重生。

搜索建议:
热闻

 语文 百科知识大全

地球的行星(8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