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一个车内摄像头盖板,体现出比亚迪为保护车主隐私的用心良苦!

大家都知道啊,现在的智能汽车,随随便便就是7个、8个800万像素摄像头,车在路上跑,摇身一变就成了行走的高清监控头。这些摄像头分布在车内和车外,车内摄像头多位于后视镜上方,或是在方向盘柱或A柱位置,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对着你的脸拍摄。

车企大多会表示,车内摄像头除了为车主提供人脸识别启动车辆、调节座椅,还有拍照摄像等一系列功能之外,主要还是用来监测驾驶员注意力,在车主分神时适时提醒,确保行驶安全。然而明眼人都知道,这些摄像头能做到的,远没有这么简单。

它们可以采集车主个人信息、车辆环境信息、车辆行驶信息、车主手机信息等在内的200多项信息。比如说“某车企车内摄像头高清画面”曾登上微博热搜。一名黑客提取到车内摄像头的拍摄画面。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车内五个座位均被车内摄像头清晰记录,画面质量堪比高清电影。

再比如说从2019年到2022年期间,某车企员工通过一个内部通信系统私下分享了客户汽车摄像头录制的视频和图片。一些录像具有很强的侵犯性,捕捉到了客户在尴尬情况下的画面。

这一系列事件凸显出的隐私和监管漏洞,引发了舆论关于行车隐私安全的广泛争议,相关部门也听取民意积极行动了起来。由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是中国第一部针对汽车数据安全制定的法规,法规一共十九条,通过界定汽车数据和监管主体,对数据处理原则做出了规定,同时明确了数据处理者的义务,并制定跨境数据传输规则,初步建立了中国汽车数据安全的合规框架。

该法规最大亮点在于,明确了用户在数据收集上的主动权,各大车企、软硬件供应商、自动驾驶公司们,不能像以前一样无序收集和滥用汽车数据了。一句话概括就是,无论车内车外,一切数据和隐私都要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且还要进行分级保护。

首先各大车企必须提前告知用户,比如说比亚迪的手机APP和车机系统均向用户提供了隐私声明,以显著的方式告知用户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并且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权益查询的便捷渠道,使用户真正可知其享有的数据权益。

其次,车企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方式为用户提供明确可感知的隐私安全防护,也就是说我不用的时候,摄像头可以关掉。比如说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车企,比亚迪是国内最早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企业。凡是配置有车内摄像头的比亚迪车型均配有物理滑盖,当你担心隐私泄露的时候,可以手动或电子开关关闭摄像头盖板。

如果一直开着,数据要么储存在车内,要么储存在云端,数据在上传云端后最容易被泄露,例如被黑客攻击获取客户数据。除了监管部门需加强云端监管之外,车企还需要打造一套自己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比如说为了让信息安全防护得到进一步的加持,比亚迪设计了一套从车端覆盖到云端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无论是手机APP还是车机系统,比亚迪均为用户提供了权限管理方案,作为用户能自己选择权限管理的策略,达到真正的自主可控。

除此以外,比亚迪在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方面还多次获得国家比赛奖项,如在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中比亚迪获得金奖。通过高强度的安全攻防测试,避免了车机系统被不法分子黑入,出现数据丢失、监视和窃听的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在发展的进程中,为了应对复杂多样的路况和行车场景,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使用。车内摄像头客观上在保证驾驶人和车辆安全、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确带来不少便利,但我认为不应以让渡个人信息和隐私为代价,面对这一利益冲突时,法律的天平应倾向于保护个人权利,大家怎么看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比亚  比亚词条  盖板  盖板词条  用心良苦  用心良苦词条  现出  现出词条  车主  车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