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那些吃力不讨好的“笨方法”,才是你学习真正的“捷径”

几乎每年都有很多人问我申论怎么学,面试怎么学,行测怎么学。

但我知道他们口是心非,压根不是真的问我怎么学,而是想问我是否有什么捷径可走。

比如问我面试的人,往往讲话发抖、缺乏积累、而且备考时间还远不如别人,却试图通过十天半个月的努力变成面试达人;比如一个现在行测才考了40分,却想刷一个月题目,下次就想考80分。

如果世界上真有这些捷径,我早就申请专利,并利用这些方法发大财了,还轮到你们来问我?

当然,他们自己心里也大抵是有数的,只是就像溺水的人,见到一根稻草也想紧紧抓住。

话说回来,那种十天半个月就能实现蜕变的方法我没有,但是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的方法,我倒是真的有。

而这些方法,无一例外,都是一些“笨方法”,但又不得不说,是真“捷径”。

一、背诵

我一直觉得,从小到大,我们都被老师的一句话给误导了:学习一定要加强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忽略了人的惰性。

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人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对于自己有利的一面。这个道理在这里同样成立,比如当你形成了一个观点或判断之后,你会更倾向于看那些支持你观点的文章、收集支持你判断的数据,而在潜意识里无视那些跟你观点和判断不吻合的证据。

老师只是提倡加强理解,而我们会下意识的给自己加戏:老师说了,理解很重要,所以不要背诵。

实际上,老师从来没否认过背诵的重要性,因为背诵的过程十分痛苦,所以我们不自觉的为自己的懒惰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让我们不仅可以像猪一样懒,还能像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

但猪不明白的道理,人一定要明白:记忆才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这个结论在行测、申论大作文和面试中同样重要,特别是在面试中,如果没有积累大量的题型和素材,那么你永远只能干巴巴的说几句毫无营养的套话。

曾经有个上岸的学生,用近乎忏悔的语气说:

我特别后悔,因为感觉自己听课的时候,都听懂了,理解了,所以不需要背诵,结果耽误了好几年都没上岸。后来终于痛下决心,背了许多申论范文和面试真题,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学习果然是要背的,不背就没有素材,就没有灵感,早知道背诵就能上岸,我当初何必自作聪明。

而所有面试高分同学,最后的面试经验,几乎都可以浓缩为两个字:多背。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智慧就是记忆力。

理解和背诵是相辅相成的,理解的知识如果不加以记忆,或者记忆的东西如果缺乏理解,都是无用功。

今后再有人告诉你,学习不需要背诵,只需要理解就行了。

你就记住两个字:

抽他。

二、复盘

在申论学习中,我有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套卷子,起码看五遍,才算入门。

虽然被很多学生不屑一顾,但我仍然不厌其烦的说。

大道至简,和“多背”是面试的最终经验一样,这就是申论的终极捷径。

当然这五遍,并非是机械的看五遍,本质上是一种复盘的概念。

一位叫陈颉祺的学霸,曾获得过哈佛、耶鲁、哥大等顶尖大学的录取Offer。他有下棋的爱好,他在介绍终极学习经验时,介绍自己下棋经验:

我小学时候喜欢中国象棋,老家地方小,也不可能得到名师的系统训练,所以我练棋的方式就是跑到城里的街边找老爷爷下棋。老爷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复盘。不知不觉,在大量复盘的过程中,我记住了各种各样的棋路。在训练了记忆力的同时,棋艺也不断长进,最后居然在比赛中获得全国第八名。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才认识到“复盘”对我的棋艺与记忆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复盘带给我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它让我开始喜欢“总结”和“背诵”。

实际上,他讲的不是下棋经验,而是一种学习经验。

很多同学过于追求“知新”,却忽略了“温故”,因为“知新”让人有快感,能获得一种心理安慰:今天我又刷了五套卷子,我太努力了;而“温故”既没有挑战,也容易让人自闭,我咋越学越倒退了?

事实上,真正的“温故”是复盘,不是复读。当你用心去“温故”时,把一套卷子分析五遍,往往比作五套新的卷子收获更大,这就是复盘的神奇魔力。

复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不仅巩固了你学过的知识,在复盘的过程中,因为对知识的不断总结提炼,你会的思维会上升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

至于如何复盘,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对复盘也有不算独到的见解:

所谓复盘,就是一件事情做完了以后,做成功了,或者没做成功,尤其是没做成功的,坐下来把当时的这个事情,我们预先怎么定的、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做不到,把这个要理一遍。

这句话既道出了成功的秘诀,也道出了学习的秘诀。

人生的旅程很长,走累了,不妨停下来歇一歇,回顾下这些年的得失,会让前进的步伐更加有力。

学习亦然,不仅要埋头前行,更要回望来路,那一路尘土中,掩埋着你遗失的宝藏。

三、归纳

这是我今天想介绍的第三种笨方法,但重要性不亚于上述两种。

归纳和演绎,是人类智慧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我们平时做题目,各种推理、讲解的过程,就是把书读厚的过程;而做完一个题目,再进行梳理,得出经验,这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

但现实中,我们更喜欢把书读厚,而厌恶把书读薄。

原因和不喜欢背诵的同学一般无二,因为背诵固然是痛苦的,但还是有路子可走的,属于情商问题。

而归纳却经常让人连门路都找不到,这属于智商问题。

情商有路,智商无门啊!

结果就是,有些人行测刷了几万道,成绩却止步不前;申论练了上百套卷子,始终停留在六十来分。

那缺失的一环就是归纳,这里有同学会疑惑了,归纳和复盘有区别吗?

两者既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区别的地方,复盘的过程包括归纳的方法,但归纳不一定通过复盘才能获得。

所谓归纳,就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把书读薄,本质上讲,属于归纳的思维方法。

孔夫子早就讲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说,忽视背诵属于“思而不学”,那么忽视归纳,就是“学而不思”。

归纳固然有一定难度,但人类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我们的文明是薪火相传的,自从神农尝百草以来,知识就以各种方式不断流传下来。

不会归纳不可怕,已经有无数人为我们做好了各种归纳。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前人为我们归纳好的知识化为己用,通过结合题目,进行反向推演,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运用于题目,这完成了从归纳到演绎的过程。

比如我们学习一道面试题目:请问你对规则意识怎么看?

在谈对策的时候,可能会用到加强教育,强化宣传,形成常态化制度等内容。

这里的教育、宣传和常态化,就是面试中经常用到的东西,你就要思考,有哪些具体的教育方法、哪些宣传载体、哪些常态化制度,通过查阅资料、不断整理,把大量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得出几条常用的内容,这就是归纳的成果。

只要你有了归纳的意识,并且坚持不懈的去做,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人类的智慧,到最后一定会浓缩为最简单的道理。今天讲的三种“笨方法”,本质上是大道至简的道理,也许在学习上,最笨的方法反而是最聪明的方法。

而最省力、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也许只有一个——脚踏实地,应该经历的过程没有任何人或任何方法可以替你完成。

================================

我是领带大叔,认认真真教教申论面试,轻轻松松聊聊职场故事。关注我,从备考到工作,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搜索建议:
热议

 玩家找回50年前网游账号,背包全...

喜欢玩网游的朋友们一定都有过这种经历吧?一款游戏哪怕自己一直热爱,也会因为种种现实原因慢慢淡出生活,就比如年轻时一起通宵奋战lol的朋友,现在可能也就上号打打大...(展开)

热议

 榨菜怎么种植?

涪陵榨菜远近闻名,它是我们这里继玉米水稻后又一大面积种植的作物,每年这个时候榨菜厂都会到乡下来发榨菜种子给村民,种下的榨菜包回收,所以我们这里很多人每年都会大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