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订阅观点

 

湖北最有钱的“土豪”村,居然藏在大山里,全村仅729人身家超80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愚公移山》

上个周末,我从福建平潭出发,一路马不停蹄,跨越山海3000里,前往湖北省襄阳市下辖的一个明星“土豪村”——尧治河

尧治河在哪里?

尧治河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坐标东经110°、北纬31°,地处神农架、房县、保康三县(区)交界处,面积33.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0多米,是一个典型的偏远高寒山区。

为什么要去尧治河

因为它“富”!富得你绝对想象不出来这里的农民到底多有钱。

三十多年前,这个村子的人均收入不到300元,“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既不通路也不通电,大部分村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

三十多年后,这个村一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已达42亿元(注:此为2022年统计数据,下同),上缴利税3.8亿,村集体的固定资产已超过80亿元。现有户籍村民164户、729人,人均纯收入已突破8万元,这还不包括每年从村办企业拿到的现金分红,是不是比人均GDP的含金量高多了?

在这里,学生上学免费,老人住养老院免费,小区卫生室就诊免费;小孩考上高中、大学,村里还有奖励;家家住别墅开豪车,个个腰缠万贯,日子过的相当滋润,成为了襄阳乃至整个湖北乡村“土豪”的代表。现在的尧治河也成了国家AAAA旅游景区,每年有超过60万人次来到这里旅游观光、度假养生,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中国山区幸福村”。

30年的山乡巨变,背后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尧治河水库

01 劈山筑路

去大山深处的尧治河,相比30年前已经方便很多,有多条高速公路可以选择。我从襄阳刘集机场出来,开上车就近从郑岗上福银高速后,一路向西,经邓保、呼北高速,过保康五道峡,转道保神高速,往神农架方向继续行驶,在尧治河收费站下高速后,继续盘山而上,全程230公里,车程3个小时。

山路十八弯,而且是走在一弯接一弯的峡谷里——从马桥镇前往尧治河的这条山路,简直就是自驾爱好者的最爱。

前方两山对峙,相距不足一米,就如同一道关隘,横亘在咽喉处,却是尧治河人出山的必经之路。当年修这条公路时,本可炸开,但村民们不忍毀了此景,于是凿开挡在面前的崖壁,公路才得以继续向前延伸。

一辆当地车跟在我后面走了一段,也许是忍受不了我的车速太慢,示意超车之后,拐了一个弯就消失在了山路的尽头。那个场景,瞬间让我想起了一个名场面:“昨晚我在秋名山输给一辆五菱宏光,他的速度很快,用惯性漂移过弯,我只看到他的车上写着修补房顶漏水……”

要抵达尧治河村的核心地带,你还得穿过12个隧道。仔细看这些隧道,你会发现跟我们常见的完全不一样——从内壁上不规律的、呈锯齿状的岩石判断,就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得到,是靠人力用铁锤、钢钎开凿出来的。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摆在尧治河面前的最现实、也是最迫切的需求。有了通往外界的路,村民们才能走出大山,才有机会去创造富足的生活。

资料图片

1988年的冬天,乡村教师孙开林走马上任尧治河村支书,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正是这位浓眉大眼,看上去有点清瘦的村书记,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经验、四无外援条件下,带着全村百姓克服重重困难,硬是靠钢钎和铁锤在梨花山的悬岩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通往房县马里村的石渣公路出来。60多天,6公里,3人掉下悬崖,5人因伤致残,尧治河的命运也由此开始发生转变。

此后的30年间,尧治河的村民们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愚公移山”精神,一年修一截,一截比一截长,在崇山峻岭间修筑起了136公里的环村公路,“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

行驶在这条旅游级的盘山公路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群久困深山的农民,没有向命运屈服,断然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发起挑战,“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毅力,深深地震撼到了我。

02 挖矿掘金

路随山转,车御风行。

开着车沿着峡谷一路向上,但见峰奇石怪,树古林幽。越往里走,隧道越多——在打通这些隧道之前,尧治河的村民想要外出,只能手脚并用走几个小时的山路。

穿过隧道的尽头就是光。车窗外,一幢幢充满着乡村风情的别墅让人眼前一亮。它们矗立在一弯接着一弯的柏油公路两旁,掩映在溪流翠木中。那一刻,我恍如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这些别墅都是尧治河村集体统一盖好后分给村民的。一共160多套别墅,村民们只需缴纳2-6万元不等的建房款就能住进去,还能开办农家乐。

资料图片

如果从1988年开始修路算起,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尧治河村怎么就从““竖起来的路,挂起来的田,终年难混肚儿园””的极度贫困村,逆风翻盘家家户户住别墅,开上小汽车的?

难道说家里有矿?

别说,还真有矿。

尧治河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地处我国第四大磷矿中心地带,已探明的磷矿石储量达15亿吨。可是,因为山高路不通,矿石运不出去,全村人只能守着金碗却过着贫穷落后的日子。而同样处在这条磷矿带上的房县马里村,虽然与尧治河只隔了一条水沟,却因为道路通畅,早已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从尧治河到房县的公路已经打通,村里的磷矿自然就有了出路。随着梨花山的一声炮响,尧治河村从此告别了穷日子。

“开天辟地头一回,有拉矿的车开进了尧治河。”村民们回忆到当年的情形,至今依然喜形于色。

村民们把采出的磷矿经房县拉到襄阳市区,路程虽然有些绕,却赚到了第一桶金,收入3万元——面对这笔“巨款”,村集体决定一分不动,而是全部用于继续修路——正是这点点“星火”,不断累积,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尧治河村跨越式发展的“燎原”之势。到了1995年,尧治河村的矿点已达15个,销售收入达到 453 万元,年利润达 40万元。

靠着修路开矿,尧治河人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也让尧治河完成了原始资金积累。目前,仅磷矿生产一项,已形成年生产销售磷矿石350万吨、精细磷化工产品5万吨的规模,年产值达20多亿元。

03 筑坝发电

尧治河风景区的尧帝神峡创业园,有一组雕塑群像,再现了当年村民凿石筑坝的场景。群像的背后,就是十多年前村民们赤手筑起的尧治河水库大坝。

穷怕了的尧治河人,心里只有“赚钱”两个字,曾经一度只顾闷头开矿,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成了远近闻名的环境污染村。

矿产资源迟早有枯竭的一天,当若干年后矿采完了,子孙后代怎么办?

经过对尧治河的水文、地理、地势等条件详细勘察研究之后,孙开林一班人决定在马面河拦水筑坝修电站,以减轻村民对矿产资源的依赖。

尧治河有两条河流,一条发源于老龙洞,名叫洞河;一条发源于房县东蒿,叫马面河。

这条马面河属汉江支流南河中上游的一级支流——低茨河干流,全长8.8公里,流域内的地势北高南低,水量不大落差大,相对高差约800米,非常适合建电站,但必须在马面河上游修筑一个调节性水库。

如此巨大的工程,靠谁?

靠自己!尧治河人有的是力气。

1996年春节一过,尧治河大坝建设正式开工。由于地势陡峭,荆棘丛生,当时又没有公路,只能靠人力运送物资。村民们肩挑背驮,每人每次扛50多公斤,一天跑4个来回,硬是在长满青苔的峡谷山崖上夯出了一条路来,将堆放在7公里外的5000多吨水泥、钢筋,3万多方沙石运到了工地。

哪料到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即将竣工的大坝。乡亲们眼睁睁地看着六个多月的心血被冲得无影无踪,忍不住地失声痛哭。

危急关头,尧治河人没有屈服,“石头山上多的是,力气我们身上有的是,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能补上!”

坚强筑起的堡垒,无人可以摧。这一次,全村老老少少都来了。他们擦干泪水,再次投入大坝建设。

人心齐,泰山移。一年之后,大坝建成了。一座27米高、可蓄28万立方水的拦水大坝,巍然屹立在深山峡谷之间,咆哮而来的马面河水被紧紧锁住,湖北省第一个跨市县、跨地区的村级股份制电站成功投产运行。

升起无人机,从空中俯瞰,那水库绿得就像九寨沟的“海子”。大坝所处的峡口位置,危崖对峙,如金锁,似铁壁,幽深的峡谷就像是一只龙头在仰天长啸……

古有尧帝凿山治水,今有尧治河人徒手筑坝。这座用全村百姓的汗水、泪水和智慧筑起的大坝,不止是尧治河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启乡村振兴梦想的地方,更是尧治河人在极端条件下,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精神的集中展现。

依托这座水库,他们在马面河上一鼓作气建了5座水电站。2006年,尧治河村又购买了保康县属5座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1.2亿度,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水电产业成了尧治河村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04 文旅兴村

最美人间四月天,每年四月都是尧治河的最好时节。成片的垂丝紫荆花在崖壁沟壑间肆意地开放着,将翠绿的山谷妆点得五彩斑斓,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浓郁的花香。耳听流泉鸟鸣,目见青山碧水,就像是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观景,冬可咏雪”,今天的尧治河村,准确来说,应该称作“尧治河旅游风景区”。

4月15日,数千游客相聚在海拔1600多米的梨花山上。一场以“龙行尧治河,留醉天下客”为主题的“中国山区幸福村·尧治河2023四季村晚暨龙文化旅游季”活动,在老龙宫景区正式拉开帷幕。

当倒计时的钟声响起,数十名非遗传承人吹起唢呐,敲起锣鼓,奏起“沮水巫音”,整个现场都沸腾了。雄狮起舞,长龙翻腾,清脆的礼炮声响彻山谷,五彩的焰火迎风绽放,映照着游人们灿烂的笑脸。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的极贫村,如今人均年收入突破8万元大关;村集体所属20多家企业,去年总收入达到42亿多元;村内矿区、居民区已经变成风景如画的4A级景区”,孙开林在致欢迎词时说,“正是凭着‘昨天靠精神、今天靠发展、明天靠文化’的理念,尧治河村3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山乡巨变之路,中国山区幸福村的名号越来越响。”

依靠开矿,尧治河村摆脱了贫困,但是在给村民们带来无尽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恶果。矿洞挖的到处都是,村子里废渣满地,终日尘土飞扬。不知不觉间,青山变灰了,绿水变臭了,村民们就像是生活在灰尘堆里,都要变成“泥巴人”了。

面对日益恶化的村居环境,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其实早在2006年,尧治河就开始了旅游产业的布局,出资320万元买断了邻近的房县桥上乡野人洞、野人谷两个景区50年的经营权,从此拉开了尧治河旅游开发的大幕。2009年,尧治河投资8000万元完成了对野人洞、野人谷的提档升级,当年便实现利润1000万元,让尧治河村尝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甜头”。

尧治河,又叫尧子河,相传是尧之子丹朱居所之地,地处湖北“一江两山”(即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精品旅游线路的交会处,境内奇峰竞秀,水清谷幽,洞奇峡险,自然景观十分迷人。再加上当地的尧帝神话、祥龙图腾、野人传说、楚风民俗,以及尧治河艰辛的创业历程,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开磷矿只能摘掉“穷帽子”,办旅游才能拔掉“穷根子”。说干就干。随后的几年,尧治河村按照“山区、矿区、居民区建成景区”的“三区融合”总体发展规划,全力打造“旅游度假、生态康养、研学培训”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挖了二十多年矿的尧治河人,一转身开始下大力气“治山治水”,对矿区进行植被恢复、土地复垦及水土治理和建设,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15个露天开采矿点、8家矿粉厂全部予以关闭,8个勘探项目也被按下了暂停键。现在的尧治河村生态恢复率达96%,森林覆盖率达95%,你完全看不到那种疮痍满目的采矿痕迹。

与此同时,尧治河村一口气投入20多亿元,完善旅游设施,尧治河、野人洞、野人谷先后晋级4A级景区,老龙宫、龙门寺、黄龙观、尧帝神峡、尧子书院、农耕文化博物馆、磷矿博物馆、太极养生馆也相继开门纳客。

从游客中心买了一张通票,花了140块(到了售票窗口才知道某音上才118元人,不过需要提前一天下单)。如果单玩老龙宫还便宜,挂牌价45元/人,五一期间的活动价才19.9元。这样算下来,一天的消费怎么也超不过300元了。

前往景点的路有两条,一条向左通往尧帝神峡,一条向右通往龙门广场。两条线路其实就是一个旅游大环线,串起了尧治河的大部分景点,走哪条路都一样,只是游览顺序的不同而已。比如从尧帝神峡进去,一路经过降魔园、三界洞天、养生谷、黄龙观、磷矿博物馆、农耕园、老龙宫、地质公园、植物园、龙门广场,然后回到游客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三界洞天是利用废弃矿洞打造成的探险神话主题旅游景区,去年十一才正式对外营业,仅7天长假就接待了6.6万游客,旅游综合收入1800余万元,让废弃的矿洞变成了尧治河的又一个吸金点。

山又青了,水又绿了,游客也来了。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60多万游客来到尧治河,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村民们坐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轿车楼房、别墅农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文明开放、笑迎八方”。当别人还在疯狂挖矿的时候,尧治河坚定转型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华丽转身。“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国山区幸福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北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一项又一项荣誉接踵而来。

梦想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行走在尧治河的山水间,我所能走过的每一条路,看见的每一座山,遇到的每一条河,赏到的每一处景,似乎都在告诉我答案。

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

尧治河人数十年“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共同富裕”的故事,蕴藏在那片青山绿水背后的大格局,已化成了一段传奇,一部史诗,一座丰碑,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永远值得后来者铭记。

写了这么多,要不大家一起去尧治河看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山  大山词条  土豪  土豪词条  湖北  湖北词条  全村  全村词条  人身  人身词条  
热评

 百子莲:长夏一抹蓝

有人说,夏日景致有些无趣,既没有春意婀娜,又缺乏秋实累硕。在灼热的阳光下,天地间仿佛只剩参差交错的绿。这倒不尽然。悉心留意,诸多不畏炎热的花朵,悄然装点了我们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