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汉字探微(011):月落参横——释“参”(上)

朱英贵

一、“参”字小引

有个成语叫“月没参横”,也作“月落参横”,意思是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夜已深沉。语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饥不及餐。”另有一说认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天色将明,笔者不取此解,恐“饥不及餐”不会是在“天色将明”之时也。

那么“月没参横”究竟是夜深还是天将亮呢?有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回为证:“二人坐了许久,看看月没参横,大约已是半夜光景。”这“半夜光景”怕只能是夜深而不会是天将亮了吧。

另有一个成语叫“斗转参横”,于是也有人解释为是天将亮的意思,这怕是受《宋史·乐志》:“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一句的影响吧,然而这里说的“斗转参横”因为其与“天开地辟”对文,应该不是写实,而是借义,那意思是“斗转参横”之后将会迎来天明。

《乐府诗集》所选《善哉行》一诗的作者是曹操,“月没参横”的下一句诗是“北斗阑干”。至于“北斗阑干”是夜深还是天将亮,可以唐代刘方平的七绝《月夜》为证,其诗云: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就是借夜半更深来抒情达意,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笼罩在朗朗月光下,另一半则沉浸在深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更显得月夜静谧。天上北斗和南斗二星均已横斜。应该也是为了渲染“夜静更深”的笔墨,可见将曹诗“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一句整体理解,怕也只能是夜深之意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参横”,那么“参”究竟是一颗什么样的星呢?“参”字的构造理据又作何解呢?这要从“参”字的古文字字形说起。

二、“参”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参”(參)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甲骨文未见“参”字,从上面的三个金文字形来看,第一个字形(商代晚期)的上部是“晶”,用三颗星来表示“二十八宿”中的“参宿”星座;下部是“人”,表示此人是星相师。“参宿”星座下面的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观测的仪器,意思是星相师以参宿星座作为观察坐标,用观测仪器在仰观天象。第二个金文字形(西周中期)省去了表示观测仪器的一横指事符号,而添加了代表须发的符号“彡”,表示仰望头上方三星相连的星座的人是须发飘逸的博学长者。第三个金文字形(西周晚期)将参宿星座的每颗星内部增加了一点,写成了“晶”,其意思没有变化。小篆字形承继第三个(大克鼎)金文字形,将下部的“人”与表示须发的符号“彡”写在一起,构成了“㐱”。隶变与楷化以后的现代汉字则将上部的“晶”简化草写成“厽”,这就是正体字的“參”,汉字简化过程中则又将正体楷书的“厽”省写成“厶”,于是便形成了简化字的“参”。

《说文解字·晶部》:“參,商星也。从晶,㐱声。曑,參或省。”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是:參和商都是星名,參星也就是类似于商星的星。“參”本作“曑”,字形采用“晶”来表意,采用“㐱”来表音。“參”是“曑”的异体字或者省写。

许慎的解释大体接近造字本义。“参”的造字理据应该是:博学长者仰观參星并以之为参照辨别星空。其造字本义应有动词义与名词义两种思维取向:从动词义来说,“参”的造字本义应该是“对照,比较”;从名词义来看,“参”的造字本义应该是对照、比较的对象“参星”。许慎的解释侧重于“参”字的名词义而忽略了“参”字的动词义。

三、“参”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借助上文对“参”字的字形解析可知,“参”字的字源意义应为“以参星为参照来观察、对照、比较”,这可视为它的造字本义。

由此可以形成两方面的引申义:其一是动词义“对照,比较”,其二是名词义对照比较的对象“参星”。例如:“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韩非子·显学》)这句话中的“参”就可以理解为对照或比较的意思,全句的大意为: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对照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就是欺世骗人。又如:“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处士》)这两句诗中的“参”就是指代的参星。于是,“参”字便由这两方面的直接引申义产生了诸多的间接引申义,下边分别加以例证:

一方面(读作cān),从动词义“对照,比较”的角度加以引申,可以产生如下一些意思:

其一,表示罗列,并立。例如:“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书·西伯戡黎》)孔传:“言汝罪恶众多,参列于上天。”再如:“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论语·卫灵公》)又如:“恂行侔颜闵,学拟仲舒,文参长卿,才同贾谊。”(晋·皇甫谧《高士传·贽恂》)又如:“天地有所不能者,人则为之,此人所以与天地参也。”(《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

由此可以引申出间杂、杂乱的意思。例如:“分行参瑞兽,传点乱宫鸦。”(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寄张使君》诗)孙汝听注:“参,间也。”再如:“鬼神清汉庙,鸟雀参秦仓。”(唐·刘希夷《蜀城怀古》诗)又如:“左氏文章所谓毫发无遗恨者,惟参举人名字颇为不惬。如:邲之战,既称士会,复曰随武子,又曰随季,又曰士季。”(金·王若虚《诸史辨惑》)这种间杂、杂乱的意思多暗含有多而杂,不整齐的形容词意思,例如:参差、参错、参差不齐等词语中的“参”就都含有这样的意思。

其二,表示参与,参加。例如:“所上奏章,谁与参之?”(《后汉书·班彪传》)再如:“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唐·杜甫《到村》诗)又如:“予参成都议幙,摄事汉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肃然进入,加入”的动词意思,例如:参加、参与、参军、参政、参赛、参战等词语中的“参”就都含有这样的意思。

二是表示景仰,庄严进见”的动词意思,旧时指下级按一定的礼节晋见上级。例如:参拜、参谒、参赞、参禅、参悟等词语中的“参”就都含有这样的意思。再如:“鸳鸯殿里参皇后,龙凤堂前贺至尊。”(唐·贾岛《上杜驸马》诗)又如:“二位免参,只是行常礼吧。”(清·李渔《慎鸾交·拒托》)

三是表示问候的意思。例如:“西阳王子明欲送书参侍读鲍僎病,典签吴脩之不许。”(《南史·齐巴陵王子伦传》)再如:“士开威权日盛……尝有一人士参士开疾,值医云:‘王伤寒极重,应服黄龙汤。’士开有难色。人士曰:‘此物甚易服,王不须疑,请为王先尝之。’一举而尽。”(《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二年》)

其三,表示检验,考索,验证。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再如:“察其好恶以参忠佞,考其往行验之于今。”(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又如:“正史之外,有杂史、通史、霸史、伪史诸类,所以资洽闻、参直笔也。”(清·陈鳣《对策》卷四)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领悟,琢磨。例如:“相公意,难参透。”(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摺)再如:“此乃禅机隐语,汝宜自参,不可明说。”(《水浒传》第九十回)又如:“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二是表示弹劾。例如:“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三国·魏·曹操《与和洽辩毛玠谤毁令》)再如:“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红楼梦》第二回)又如:“那文章现在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总之是参康有为变法的。”(鲁迅《朝花夕拾·琐记》)

三是表示选拔,委派。例如:“时天子以为宰相宜参用道德人,因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再如:“(金满)少时读书不就,将银援例纳了个令史,就参在本县户房为吏。”(《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如:“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甲。”(《儒林外史》第二回)

其四,用作古时重量单位。例如:“请班诸兄弟之贫者”(《礼记·檀弓上》)唐孔颖达疏:“凡十黍为一参,一参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故钱边作五铢字也。’”再如:“《唐书》‘开元钱重二铢四参’。今蜀郡亦以十参为一铢。”(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二》)

另一方面(读作shēn),从名词义“参星”的角度加以引申,可以产生如下一些意思:

其一,用作二十八宿之一的星名“参”。指西方白虎七宿的末一宿,即猎户座的七颗亮星。例如:“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左传·昭公元年》)再如:“奎为封豕,参为白虎。”(唐·杨炯《浑天赋》)又如:“《周官》天星皆有分野……昴、毕,冀州;觜、蠵、参,益州。”(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一)

其二,用作中药名。通常又特指人参。例如:“远志续断参土瓜。”(《急就篇》卷四)颜师古注:“参谓人参、丹参、紫参、玄参、沙参、苦参也。”再如:“把这碗参汤喝了它,你爹不喝了。”(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参”字还有另外一种引申义,特指一种珍贵的药材植物“人参”(读作shēn),后来这种意义又扩展到党参、海参、西洋参的词语之中。至于“人参”的“参”是从“参”字的哪一种含义引申而来的,恐怕哪一种都不是。也就是说“人参”的“参”并非词义引申,而是借助字形联想获得的。因为“参”(參)的字形很像人参的形态,一横表示土地,中间一横将参形分割为地上地下两部分,一横以上为地上部分,字形像呈伞形花序排列的果实,一横以下的地下部分为膨大的人形躯干与须根。甚至有人主张“参”字就是为人参而造的象形字,然而,说它是由于字形引发的联想引申可以,说“人参”就是“参”的造字本义则当属无稽之谈,否则,“参”字的众多其他意思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其三,由于“参宿星座”有三颗主星,于是又可引申出数词“三”的意思(读作sān)。例如:“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庄子·大宗师》)“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以上几处引文中的“参”就都是表示“三”的意思。

根据上面对“参”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参”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搜索建议:
热闻

 《玉尺经》考及白话解(第三章)

第三章总评六种版本的《玉尺经》和《平砂玉尺经》,李本芳老师的《祖传本》和《地理大全》收录本,标名为《玉尺经》,著者署名是杨筠松,前者李三素公的注释,后者为刘诚意...(展开)

热闻

 同向车辆剐蹭责任划分是怎样的?

一、同向车辆剐蹭责任划分是怎样的?同向车辆剐蹭责任划分,应当在报警后由交警部门认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