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从清华到普林斯顿再到深圳医学科学院,清华最年轻教授颜宁归去来兮

昨日, “著名科学家颜宁将全职回国” 的消息在国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还一度登顶微博热搜。事实上在我国,能有这样热度的科学家屈指可数,但与其他几位“屈指可数”的科学家不同,颜宁能够出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近乎开挂的履历。

图源微信公众号深圳卫视深视新闻视频截图

2007年,不到30岁的颜宁成为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教授 ;2014年,37岁的颜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仅用6个月的时间,就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的科学难题;2016年,39岁的颜宁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入选《Nature》杂志评选的 “中国科学之星” ;2017年,40岁的颜宁成为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 ·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2019年,42岁的颜宁当选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43岁的颜宁当选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而当时间来到2022年11月1日,44岁的颜宁站在深圳, 宣布即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回国 创建 深圳医学科学院。

这一切要从何说起呢?

#01

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

2019年,42岁的颜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她这一生到目前为止有两个难忘的瞬间,其中一个就是被清华大学录取。

但难忘的也就仅仅是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颜宁原本是想进入科技中文系,而并非后来她就读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之所以 “弃文从理” ,颜宁也有很多无奈。

在高二文理分班的时候,颜宁第一时间选择了文科,但被班主任发现后立马揪了回来,给的理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成绩这么好,你就过来学理,干嘛要去学文”。颜宁的父亲也持同样的态度,他甚至给了颜宁一个具体的方向——生物系,因为在那时有个普遍的说法,即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颜宁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因为她并不反感生物,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她的生物老师是一位很酷的女老师,教的也非常有趣;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美猴王”,这是颜宁读书时非常喜欢的人物,最让她痴迷的是“美猴王”的七十二变,她时常会想, “如果‘美猴王’可以 无限地缩小,小到像一个分子大小,进入 到 我们的细胞,他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带着这样的疑问让颜宁对生物学开始产生了兴趣。

进入大学后,颜宁并没有把自己塑造成挑灯苦读的清华学霸,而是用 “玩得挺嗨” 四个字概况了这四年的本科生涯。在这四年里,颜宁听了很多报告,上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课,参加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社团活动,也认识了很多人,还莫名其妙的成为了系会主席。

后来,颜宁去到了 诺华诺德 实习,因为不喜欢生物制药公司里严格的管理层级和相对固化的工作,更爱自由的她依然决定辞职,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出国留学。 这一去就是整整七年。

但她和清华的缘分还没有结束。 2007年,不到30岁的颜宁回国,受聘 成为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当然这个职级前面还要加一个定语—— “最年轻的” 。但就是这四个字,让 颜宁背负了很多压力,颜宁坦言,“ 那个时候,刚独立领导实验室两年, 其实心里面还是很渴望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当时我是经常顶着清华最年轻教授的称呼,还是有压力的。 ”

但这种压力很好地被颜宁转化成了动力。

从2009年以来, 颜宁 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三大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 科研论文 19篇 ,并且其研究成果在2009年和2012年被《Nature》年度十大进展引用。并且其团队每年在世界顶尖科学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是当时我国所有高校里面发表最多的。

2014年,颜宁带领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的科学难题,同年6月5日,该研究成果正式被 《Nature》引用发表。2015年,因为在膜蛋白结构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颜宁同时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 “ 青年科学家奖 ” 和 “ 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 。

实际上,在这个被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学教授、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布莱恩 ·科比尔卡 称为伟大成就的研究成果,它的研究核心是 解析GLUT1的结构,探究这个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简称GLUTs)究竟长什么样子,又是如何工作的。

回忆起在电脑上看到GLUT1结构的那一刻,颜宁直到现在仍然很激动,她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喜悦, “ 这是世人以前不知道的,突然间被你首先窥到了,你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奖励 ”。

之后,颜宁团队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此外,她还对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解析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并利用最新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最大钙离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结构。基于这一成就,颜宁在2016年 入选《Nature》杂志评选的 “中国科学之星”。

2017年5月,即将满40岁的颜宁卸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接受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职位。

本来是一次简单的个人职业选择,但在当时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原因是颜宁在在2015年到2017年间,连续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后又很快离职前往国外任职。

事情一出,社会舆论 层出不穷 ,一部分声音认为颜宁是 负气出走,还有一部分声音是指责业内评选机制存在问题,导致高级研发人才流失海外。消息越传越离谱,颜宁无奈之下在个人微博进行了辟谣。

对于离开清华,颜宁说出了自己的原因,“过去10年,我在清华大学获得了极好的支持,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超过了自己回清华之初的预期。 人们常说居安思危,我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在新的环境中激发新的灵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

#02

重返普林斯顿

前面曾提到, 颜宁在42岁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她这一生到目前为止有两个难忘的瞬间,一个是被清华大学录取,另外一个就是第一次去普林斯顿大学,看到一个像城堡的大门,里面有两棵大雪松,下面有人弹着吉他,萤火虫盘旋着,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事实上,颜宁能够进入这个“童话世界”,并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深造,离不开她的恩师 施一公 。

2000年,大学临近毕业的颜宁开始考虑出国留学事宜,正当她在为选择哪一所学校而发愁时,时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助理教授施一公来清华做报告。颜宁被施一公所讲内容深深感染,听完报告之后便决定了要报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这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学校之一,在普林斯顿大学,一共有着多达 4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的图灵奖获得者,14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但颜宁当时并没有多顾及这所高校的名气和实力,她只想和一公一起共事。所以在这之后,颜宁主动写了一封推荐信给施一公,并在信中这样写道, “ 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我想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 申请出国很浪费时间,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 ......”。

施一公看到这封信之后,被颜宁的自信所打动,立刻安排了电话招生。在电话招生过程中,施一公发现颜宁的能力确实超乎常人,于是电话一挂,施一公就立刻决定录取颜宁。

2001年,颜宁正式进入到施一公教授实验室开始读博,在她看来,这是她正儿八经科研生涯的开始。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开始,让颜宁真正爱上了科研。

2003年1月11日,颜宁第一次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实验做出来了,当时施一公博士就说,“颜宁,你终于会做实验了”。就是那一瞬间,让颜宁突然间体会到了做科研的乐趣, “ 因为有了一个假设,找文献去查, 你 发现资料越来越支持这个假设,那么你就需要拿实验去证明,可是这个实验非常复杂 ,但是你把复杂的实验划分成一个一个简单的部分,然后再一步一步去完成,最终得到一个好的实验结果,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 ”

2004年,颜宁 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学位,2005到2007年这三年间,颜宁继续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颜宁便回清华任教,而在颜宁回国的第二年,施一公也回到了清华全职工作。

对于恩师施一公,颜宁认为他是真正把她带入科研世界的人,“首先,我对科研这件事产生兴趣,是因为一公,而对于怎么做科研,我也从一公那里得到很多启发,最大的一条是, 你要 aim high,你要把目标放高,你不要去计较柴米油盐 ,但你也要特别严谨,关注所有细节。 ”

这些启发并非来自日常的教学,而是一次次 争执得来的宝贵经验。在普林斯顿读博期间,颜宁没少和施一公发生争执,但后来, 颜宁就发现,无论怎么跟他争执,最后她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就会发现好像还是他说的是对的。 也是在这些争执中,颜宁意识到, 科研从来就不是靠运气,而是 完完全全按照逻辑一步步拿到的 实验结果 , 并不是靠 “ 筛选 ” 。

但颜宁认为自己也有和施一公不同的地方,“他始终是一个心怀天下,对人类充满热爱的人,而我始终有点游离在外面的感觉,我更多的是一个旁观者”。

所以,为了追求自由,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通过新的环境激发一些新的创新灵感。2017年,颜宁结束了清华10年任教生涯,选择重返普林斯顿,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带着全新的身份再次回到普林斯顿,颜宁过了一种和国内高校教授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特别是她独特的作息。她并没有像很多教授一样,一大早就起床,赶着学校去做实验。 颜宁通常是睡到中午才会起床,而下午的时间她也不怎么 “工作”,基本都是在处理一些与人打交道的事儿,比如和学生们讨论课题等等。

而到了晚上,再具体一点,是晚饭之后到凌晨三四点,这才是颜宁真正的工作时间。颜宁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只有这些时间才是我自己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才可以非常全神贯注不受打扰地做我科研上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我自己主动选择了把一些时间留给自己。”

事实证明,颜宁把时间留给自己是对的,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期间,她先后获得了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以肯定她在科研领域的成就。

#03

深圳,归去来兮

2022年11月1日,颜宁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以《归去来兮》为主题进行演讲时透露, 自己已经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不久后将全职回国,参与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时机到了。在颜宁看来,人生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吸纳,即努力学习充实自己 ,颜宁先后在清华和普林斯顿读了11年书; 第二个阶段是证明 ,截止目前,据谷歌学术统计,颜宁已在三大顶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39篇科研论文,并带领团队 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的科学难题。

第三个阶段是输出,即 把自己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 颜宁在演讲中表示,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自己终于有信心主动地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去打造一方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们面对的各种健康威胁” 。在这个时候,深圳抛出了橄榄枝,所以颜宁来到了这里。

但时机并不是颜宁回国的唯一原因。

颜宁回来任职的单位是 深圳 医学科学院 。早在去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就发布了《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指出 深圳 医学科学院的建设重点之一,是要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可持续发展健康研究领域,计划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与传统医科院相比,深圳医学科学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机构,它更核心的功能是承担政府赋予的在医学科技研究方面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据深圳市卫健委此前发文介绍,深深圳医学科学院虽然是直属事业单位,但本质上是一个法定机构,能利用深圳的特区立法权,根据政府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依法自主办院,不用被传统事业单位的体制“捆住手脚”。

用更直白的话来讲, 就是 全球哪一种运作模式最高效,最有利于产学研出成绩,都有可能及时被 深圳 医学科学院拿来 “ 为我所用 ”。

除了灵活,深圳医学科学院的第二个特性是开放, 具体表现在 不设编、不定级, 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对包括院长在内的科研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制度。 这种“自由”深得颜宁的心。

但“自由”不能当饭吃,最关键的科研资金从哪来,这是一个棘手且现实的问题?据悉, 深圳医学科学院未来的资金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专项资助,即政府直接给的钱;二是社会资金,即设立联合基金、接受慈善捐赠、引入风险投资等等;三是转化收益,即院内通过成果转化而来的收益直接反哺给自己。

而对于未来, 深圳医学科学院除了要聚合资源,打造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大限度地帮助科研成果转化,具体表现在 允许科研人员通过 “技术入股”在转化项目中持有股份,直接参与成果转化过程。 此外, 通过天使投资等形式, “入股”转化企业,逐步从单一科技研发向科研产业混合体过渡。

颜宁曾坦言,可能因为自己是作为科学家,所以总是在想着不断的突破边界是一个很棒、很酷的事情,但未来终究是要依靠年轻人,所以希望他们到时候能有更大的勇气,不断地去打破边界,把人类文明继续向前推进。 

那么这种基于科研的“勇气”从何而来,来自颜宁,也来自未来的深圳和深圳医学科学院。

*封面来源:123rf

想要联系动脉橙果局报道的科学家或企业 ,请点击文末左下方 “阅读原文” 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更多精彩

声明:动脉橙果局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橙果局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搜索建议:
热议

 你认为怎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呢?

你认为怎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呢?我的“六讲六有”,发自肺腑的正能量!我在体制内工作十五年了,也在大功能区代理过办公室副主任(副处),现就如何做好领导干部,谈一谈自...(展开)

热议

 42年前的丧假规定该完善了

“一天假扣我三千多的工资,这个假太贵了,我请不起。”据湖南公共频道《帮女郎》栏目报道,李女士是湖南湘诚广亿文化传媒公司的女主播,上个月因奶奶意外去世,她向公司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