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与地球家园的双向奔赴——100,000个牛奶空瓶故事

摘要:2023年4月起,全国各地累计超过5万用户一改往日的牛奶饮用习惯,并没有随手丢弃牛奶空瓶,而是将它们剪开铺平、清洗干净、晾干,然后送到指定的空奶瓶回收点。经过半年时间,累计回收超过100,000个牛奶空瓶,55个以回收牛奶空瓶为原材料的人工鸟巢制作完成(制作一个人工鸟巢需要回收2,000个牛奶空瓶),并于10月14日世界候鸟日,运至黑龙江省伊春市,成为了世界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的理想家巢。

“天气:小雨转晴,巢箱编号:金典一号,树高:17米,巢位高度:10米,方向:朝河,河边距离:2米,道路距离:170米……”受邀参加金典挂巢行动的幸运消费者郭女士,在为中华秋沙鸭安置好第一个巢箱时填写了这张记录表。

深秋的小兴安岭已经开始变得寒冷,整个山区层林尽染,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秋景画。10月14日世界候鸟日,正是挂鸟巢的好时候,中华秋沙鸭陆续开始南迁,明年春季它们将回来寻找合适的巢穴繁殖。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物种项目官员何嘉乐,联合国环境署前官员、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南青,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与规划科科长顾伟,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执行秘书长乔璐,伊利金典工作人员陈静、李玉蝶以及金典牛奶消费者代表等一行人,踏着一段段泥泞湿滑、崎岖不平的泥土路,穿行于茂密森林中,为世界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寻找最佳挂巢地点。至此,长达半年的“空瓶回流计划”顺利展开。

世界候鸟日:55次挂巢行动

“这个巢箱跟我在纪录片里看到的不太一样,更精美了。”亲手触摸到人工巢箱时,消费者郭女士感慨道。跟随现场镜头,55个由金典回收空瓶制作而成的人工巢箱,陆续被搬至小兴安岭的永翠河一带,这里是中华秋沙鸭的主要繁殖区域。

为了给这些濒危鸟类营造一个合适的繁殖环境,从选址到安装,每一处细节都精心策划。提前选好足够高、足够壮的树,并且靠近河流,视野开阔,这样才能更容易进入中华秋沙鸭的视野范围,被它们寻找到。现场安装巢箱的过程,则要对高度、方位进行实际考量,尽可能地满足中华秋沙鸭栖息的高度和面向河流的居住习惯。

一路走来,能看到的天然树洞寥寥无几,早年制作的传统人工木制巢箱也早已破败散落,对于中华秋沙鸭而言,找到适合的生存繁殖的巢洞困境重重。金典与中华秋沙鸭的缘起正是来自它们的栖居之所——巢箱。谁能想到,日常喝完的牛奶瓶,竟是制作巢箱的绝佳原材料。据金典工作人员陈静介绍,数以万计的牛奶回收空瓶,经过清洗、剪开、压扁、运送到回收站、破碎压材等数十道工序,所制成的板材更加黏合紧密、结实耐用、防虫、防雨防潮。较之以前传统木制巢箱2-3年的使用寿命,金典人工巢箱预计能使用5年以上。

除此之外,金典人工巢箱经过长期实验,依据天然巢的特点,进行了结构优化。巢箱内置经过16次打磨的铁网,可以让“国鸭”的足蹼轻松抓握,帮助雏鸟从巢底爬上来,跳出巢穴,开启生命的第一段旅程。外观则是通过松果、橡果元素的迷彩涂装与湿地环境融为一体,也大大提高了中华秋沙鸭的居住安全性。

蒋南青表示,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是对国家碳中和目标的积极响应。全球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不足2400对,在我国被列为I级重点保护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级别。作为生物多样性旗舰物种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保护它们的同时,也是了解和保护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人能做的贡献,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回收空奶瓶的举动,就在为生物多样性做着点滴的努力。

空瓶回流计划:100,000次环保投递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金典正式开启了有机低碳公益活动——“空瓶回流计划”。活动面向广大消费者,开设线下空瓶回收站点,呼吁大众把喝完的金典空瓶还给金典,通过更环保的循环再造方式,让空瓶回流再制成生活实用物,为低碳生活与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同时联合物流平台、商超等进行线上助力、线下回收站点开设,不断开拓回收渠道,进一步加大奶瓶回收的力度,助力地球共续“有机”。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金典X菜鸟“空瓶回流计划”就有超3万用户参与,减碳量就相当于1000+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半年全国回收牛奶空瓶累计超过100,000个。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金典把“空瓶回流计划”进一步推向生态环保更深处。金典在伊利ESG“三报告”发布会之际展示了由奶瓶再制的鸟巢,并官宣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下简称WWF)合作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伊利家园行动之金典空瓶回流公益计划”。在专家的指导下,将那些回收的奶瓶加工再造,通过科学且严谨的设计,制作成环保的人工鸟巢,辅助草原湿地动物繁殖,保护濒危鸟类中华秋沙鸭。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金典工作人员走进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寻找适合中华秋沙鸭繁殖的良好环境,为金秋时节的“挂巢行动”做准备。同时上线《生态守望者》和《家园》两条纪录片,记录与WWF和小水滴合作,将回收的奶瓶再造为鸟巢的全过程。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金典始终将地球保护落到实处,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生态链上的合作伙伴,乃至广泛消费者一起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引导更多的人关注与保护自然环境,助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共赴可持续发展未来。

每个人的长期主义:守护地球家园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这无疑是一场硬仗,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

而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贡献。我们可以节约用电、用水,减少浪费;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环保产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等等。每个人的小小举动都能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行动者。

“环保”这个词,金典说了7年,既是企业主动参与的践行者,也是发动全民参与的连接者。

一方面,在环保行动上,从捐助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参与,再到科学修复退化的盐碱地,金典始终心系湿地草原保护。从2016年开始,金典便携手WWF守护湿地草原,并联合推出草原公益限量版牛奶,每购买一提金典有机奶,金典就捐款支持保护4.6㎡湿地,最终活动累计保护相当于3782万个足球场面积的湿地。此外还在东北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39个监测点,开展水鸟调查工作,助力草原湿地动植物保护。

另一方面,金典在产品设计中,也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初心。金典全线产品采用经过FSC森林认证的包材。2021年12月,金典推出0铝箔低碳无菌纸基复合包装,据认证有效减少41.8%碳足迹。今年3月,金典进一步更新植物基盖环保包装,推出的金典呼伦贝尔有机奶焕新植物基盖包装,获得7%的减碳认证。

金典的公益行动主要聚焦在与其核心产品——牛奶息息相关的草原环境。这种关注源于品牌对草原环境、动物栖息地的深度理解和尊重。这是一种长期主义的思维方式,是品牌的一种自我定位和价值取向。这种理念也通过品牌的行动得到了对外的释放,形成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自然之馈,馈之自然”。自然的馈赠是优质奶源的基础,而品牌也需要积极地去保护和维护这个自然环境。

除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金典还承担了作为国民品牌的社会责任。它主动承载起集团减碳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为人类和动物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这种责任感不仅体现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更体现在品牌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担当上。

实现一个目标,实践一个事业,往往都需要从小事做起。那些能够长久成功,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是长期主义者。他们积累力量,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投入,取得最终的成功。这些成果,都是时间给予的回赠,是品牌长期坚持和付出的结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奔赴  奔赴词条  双向  双向词条  牛奶  牛奶词条  地球  地球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