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背冷三年,一方而瘥(阳和汤合肾着汤)

时间:2022-04-21 19:58:24 热博 我要投稿

林XX,女,于2016-9-12初诊

后背冷三年,位置在正中,恶风,腰冷,气候变化时加重,偶手颤,大便偏稀,纳可,舌苔薄白微腻,边尖嫩红,脉沉细短,尺弱。

辨证为阳虚寒凝水停,治拟温阳散寒利水,以阳和汤合肾着汤。

熟地黄30g 鹿角胶6g(烊化) 炮姜15g肉桂6g

麻黄6g白芥子15g炙甘草10g淡附片10g

茯苓30g炒白术15g

14剂水煎服

2017-9-11患者背冷、腰疼、手颤、便稀均已消失。此次因别的病症来求诊。并追问背冷,药后未再复发。

按:患者冷的部位在于后背正中,此为奇经八脉中的督脉行经之处,“督脉主一身之阳”此处冰冷说明患者阳虚,经络不通,寒凝瘀滞,水湿内停于四肢,故而手偶有瞤动,患者舌体边尖嫩红,脉沉细短,尺部弱,辩证为阳虚寒凝水停,与阳和汤合肾着汤加减。

阳和汤,出于《外科全生集》:“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方中重用熟地温补营血;鹿角胶血肉有情之品,具有增津补髓,强壮筋骨;炮姜、肉桂温中有通;麻黄开腠理;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之痰二者合用能使血气宣通,且又使熟地、鹿角胶补而不腻;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功效,温补营血不足;解散阴凝寒痰温通经脉。但外科方可治内科病,不可忽视。另方中大队温阳药中,但以地黄“育阴逐痹”《景岳全书》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

另患者腰疼、便溏、脉沉尺弱,选用肾着汤

肾着汤,也叫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出于《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该方主要功效暖土胜湿,寒去湿化,主治寒湿下侵之肾着病。方中茯苓渗水利湿,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白术健脾燥湿,以除痰饮,甘草调和诸药。方中再加淡附片以助温阳祛寒。

(韩学定整理)华祥医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