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皇城相府(晋陕行之二:皇城相府)

第二天,从许昌向阳城皇城相府进发,走S32永登高速---S88郑尧高速---G3001郑州绕城高速,这时高德居然往东导航,发现不对的时候,已经上了匝道,倒车调头的事是万万不能干的,只好到第一个出口出去再上来往西,顺着G3001接上S87郑云高速(就是去年从云台山往回走的反道)---G5512原焦高速---G55二广高速,前方二广高速施工,跟着导航(还有指路牌:皇城相府↗)在晋城南枢纽的所有匝道绕了一圈,然后出晋城南收费站,导航说:前方调头,调头,又上了晋城南枢纽,又跟着导航、指路牌在所有匝道绕了一圈,又到了晋城南收费站,问收费员:去皇城相府怎么走?热情回答:前面红绿灯左拐,到晋城西上高速。

到前面红绿灯左拐,一条康庄大道,走了几分钟,康庄大道没了,代之以一条羊肠小道,曲里拐弯的穿过一片旧城改造区域,经历了多种状况后,终于到了晋城西,实际上到前面第二个红绿灯左拐才合理,上了G5503晋城环城高速---S86晋阳高速到达阳城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这个牌坊上列出了陈家三代的官衔。

拉近了看。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

牌楼左侧,是陈廷敬的冢宰第,即大学士第。建于清康熙39年(1700年)。

大门影壁。

二门。

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

北门庭悬点输堂御匾,为康熙帝亲书。

正院往北为内宅,右侧设有花园。

花园往北,就是为家族少女而建的小姐院。

皇城相府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

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为躲避战乱而建。城内东西相距71.8米,南北161.75米。主要建筑分祠庙、民宅、和官邸三类,风格迥异,气势不凡。还有河山楼、藏兵洞等。

世德院、御史府。世德院为陈廷敬出生地。御史府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府邸。因其官居都察院御史,故称御史府。

实际上不插旗子,不挂红灯笼更好。

内城墙和文昌阁。

屯兵洞,战乱时期驻藏家丁或垛夫的隧道,共计五层125间。 洞间或通、或不通,或三五间相连,层间有暗道相通,可直达城头。最高一层筑于城墙之内,并设炮眼对着城外,既可发射火器,又可观察敌情。

内城和外城。

屯兵洞。

城墙和房子之间。

树德院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类似之处。院内地面以素砖枵条石铺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门与偏院相通,门不设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现为字典博物馆。

镇馆之宝,宫外仅存的皇宫版《康熙字典》。

百年之后也是文物。

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

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河山楼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河山楼内还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河山楼建于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此后十个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进犯,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

墙楼上遍布垛口,重要部位筑有堡楼。自外城至内城,歩步高升,台阶的数量都讲究。在城墙东北、东南角的制高点上,分别建有春秋阁和文昌阁,左文右武,守护育佑着他们的家园。

远处是家庙—西山院。

墙内是府,墙外是镇。

府内有巷。

陈氏宗祠,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

"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所建。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皇城东边背依樊山,西临樊溪,对面有西山岭作自然照壁,山环水绕,形局完整,以山为主,坐实朝空,藏风聚气,栉比鳞次,好一座气势恢宏的城堡。

端的是:

官邸气势宏伟,宅院鳞次栉比;

两城合二为一,城堡古朴神秘;

山村精致秀丽,古建天人合一;

中国巨族大宅,传世精品豪气。

陈廷敬,明崇祯12年(1638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省阳城县中道庄。清顺治15年(1658年)中进士。3年后,康熙即位,他即累迁翰林院,任经筵讲官,为康熙讲经。之后官至宰相,仍兼任经筵讲官,前后任康熙老师达35年。康熙帝对他非常欣赏、器重,说览尔所进讲章甚为精祥,实于学问政事大有裨益。并赐给他清慎勤和格物等御笔字。

清、慎、勤三个字,正是陈廷敬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为人清正廉洁,淳朴勤恳,做事踏实严谨,谨言慎行,守官奉职,深得康熙赏识,称他卿是耆旧,可称完人。

陈廷敬一生升迁28次,在朝为官53年,历任当朝六部中的五个部的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

富不过三代,是古往今来人们总结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陈氏家族却跨越明、清两个朝代,延绵繁盛了300余年。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根本上说,陈氏先祖是劳动致富,重视教育。祖辈上无论居家耕读,还是在朝为官,都是乐善好施,积极行善,已成为传统。明、清两代,陈氏家族先后涌现出41位监贡生,19位举人,为官者38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连康熙皇帝都非常看重,高度赞扬,为其家族撰联:积德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

由此可见,得益于诗书文化、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才使得陈氏家族积极向上长盛不衰。

搜索建议: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词条  
热议

 好文:黑木耳红枣汤

黑木耳一小包可以泡很多,是以前留学时常备的家乡菜。话说最近中国滴环境这么差,黑木耳可以防癌又可以润肺,有很多功效。组长也经常在家做男人汤补补,嘿嘿By 美食组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