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永远不要在工作上消耗自己

作者 | 洞见ciyu

来源 | 洞见

网上看过一段很扎心的话:

“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越活越像人工智能。  ”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像我刚提到的朋友这样的人:

每天看起来兢兢业业,从不迟到早退,但升职加薪永远轮不到他。

眼瞅着新来的年轻人都跑到了自个前头,这才感觉到危机。

一边抱着过去的“苦劳簿”诉苦,一边盘算着换出路。

然而呢,空有一身的工龄,却没有跳槽的本钱。

只能日复一日地跳进“埋怨 - 继续混日子 - 再埋怨”的死循环。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斯曾把工作态度分为三种:

工作当差事、把工作当职业、把工作当使命。

不同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你会抵达不同的高度。

工作当差事,当成一种折磨,只会不断地消耗自己。

工作视为修行,当成砥砺石,才能把自己修炼得越来越强大。

很认可一个观点: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服务于生活,而不是给生活添堵。

但很多人还是搞反了。

抱怨是工作的常态,摸鱼是上班的主旨。

他们苦大仇深地站在工作的对立面,在工作上消耗了自己的所有能量。

1. 消耗价值

网上曾流传一段上班摸鱼小技巧:

买个大保温杯,再定8个闹钟,每过50分钟就借口去打水;

在茶水间做15分钟运动,耗完时间再回到工位;

多喝水就能带薪上厕所,喝得越多等于休息时间越长……

但这些人没想到,他们不是在敷衍工作,是在敷衍自己。

经济学家薛兆丰的一句话,道出了职场真相:“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刻,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你铆足劲死磕任务,创造出效益,自己的价值就会水涨船高。

你每天都划水,不能给公司排忧解难,自然会成为可有可无的边缘人。

媒体人@杨明远提起过自己的一个同事。

名校毕业的老江,已经工作了5年。

老江喜欢高谈阔论,可一到干活的时候,能偷懒绝对不卖力,能糊弄绝不下功夫。

领导每次安排出差,他不是说家里有事,就是借口身体不舒服。

他每天坐在电脑前,看似在认真画图,实际上在偷偷打游戏、刷视频。

上半年公司裁员,老江的名字赫然在列。

杨明远不解,老江可是元老级人物,于是跑去问老板原因。

结果老板说了一番残酷却深刻的话:“像老江这样每天混日子的人,公司收益好的时候,不至于裁掉。但一旦公司收益变差,首先被淘汰的就是这批人。”

没有公司愿意养闲人,当你混日子时,距离被抛弃已经不远了。

你以为占尽公司便宜,但更多的是消磨自己的价值。

2. 消耗情绪

作家詹姆斯·艾伦讲过一个“花园效应”。

人的头脑就像是一个花园,播下有害的种子,毒草就会生根发芽,花园必将荒芜。

工作中,很多人都无意间种下了坏情绪。

领导苛责一声,就会陷入郁郁寡欢中。   

想到要和讨厌的客户打交道,心情一下子就滑落谷底。

如此一味地跟情绪较劲,工作就成了你痛苦的根源。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写过一个故事。

他实习的医院有一位教授级的医生,虽然医术高明,但脾气暴躁,碰到一丁点问题就不留情面地呵斥。

很多实习医生一听到被安排到要当他的助手时,就闷闷不乐。

手术前,情绪紧张不已,生怕又挨骂;

手术后,又负能量爆棚,心情非常糟糕。

其中有一位S医生却与众不同,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学习教授的医术。

对那些骂人的话,他右耳进,左耳出,忘得一干二净。

就这样,S医生成了同辈医生中手术方面进步最快的一位。

为难做的任务苦闷,对不起眼的杂活烦心,因讨厌的同事而愤怒……

如果一直被这些情绪占据心神,工作日就成了受难日。

3. 消耗技能

罗振宇有个编辑朋友曾自豪地跟他说,自己练就了一个招儿,编辑任何文章,只用三个复制粘贴组合键,多一个都不用。

罗振宇好奇他为何如此。

他解释说因为老板给钱太少。   

罗振宇问,那你的水平这几年是进步还是下降了?

他叹气说,下降得厉害,现在出去找工作都找不着。   

罗振宇这个朋友故事,是多少人的真实写照。

许多程序员凡事不决问百度,以至于敲代码的能力日渐消退,搜答案的功夫炉火纯青。

若是让他们挑起大梁,自个儿解决问题,他们只会抓耳挠腮。

还有很多设计师,混迹于各种设计网站,收藏几十套现成的模板,领导有什么要求,就扒出一套模板应付。

他们以一款PS打天下,其他几款设计软件,能不用到就不去用。

上班多年,没有更上一层楼,把技能磨炼到极致,反而自废武功,越来越平庸。

他们最后成了一个螺丝钉,卡在那边,往上爬没本事,往外走,狗都嫌弃。

日本知名保险公司创始人岩濑大辅,毕业后曾先后任职多家知名咨询公司和风投机构,最后选择了创业。

回顾自己多年的职场生涯,他曾总结出一套“工作三原则”,其中有一项:

永远没有无聊的工作,任何岗位都要努力加入自己的附加值。

弱者被工作榨尽,强者却把工作当成修炼场。

1. 修炼被讨厌的勇气

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许多争议。

他却淡定自若地说道:“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毕竟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

无论外界如何恶语相向,莫言不闻不顾,一头扎进他的文学创作里。

太在乎外界的评价,就会埋下自我怀疑的种子,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其实在工作中,得罪人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

但要记住的是,不管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我们都不必介怀。

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望远处的山巅,看脚下的路。

2. 学会“奥卡姆剃刀原则” 

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一个哲学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当今时代,每天会接触大量的信息,我们的心神容易迷失。

因此,要学会删繁就简,过滤掉无用信息,聚焦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从时间维度上,我们可以明确一下当天最重要的工作

像扎克伯格一样,每天早上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现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吗?”

从事件维度上,我们可以先拎出最关键的几个要素,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耗费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活得通透的人,都会把工作调成极简模式,全力以赴于20%的要事。

3. 谨记“卡瑞尔公式”

威利·卡瑞尔曾经是美国水牛钢铁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一次他受命安装瓦斯清洁机。

让他没想到的是,机器虽然投入使用了,却总出现一些故障,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他,开始担忧:

老是出故障,影响了我的声誉该怎么办?

可以弥补吗?难道把机器全部拆除?

这一系列的想法,搞得他寝食难安。

为了消除当前的焦虑情况,卡瑞尔开始进行思想建设。

第一,最坏情况是,机器坏掉,老板把我开除。

第二,我做好会发生最坏结果的准备。

第三,既然已经接受了最坏的结果,那就全心全意做好当下的事情。

这就是卡瑞尔公式的由来,它告诉我们对待工作困境的三个步骤:

换而言之,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做最坏打算,持最好心态,尽最大努力。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37岁失业在家,压力巨大,超级痛苦,怎么办?”

有一个叫“沧海”的网友回答:

假如说,上帝在你眼前放了十个盲盒,并告诉你有一个里面装的是你想要的,你会怎么办?

你应该一个一个地去打开。不要再浪费时间,赶紧去试错,想太多是没用的。

一个字,干。不行,换。再干,不行,再换。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铆足全部精力与目标死磕,这就是你强大的开始。

更多企业管理问题

可添加老师微信咨询

来源:网络,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永远不要在工作上消耗自己  消耗  消耗词条  永远  永远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