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小心版权敲诈

十年前,你在社交平台无意使用一张图,十年后,可能等来一张法院传票。

你信吗?

端午假期刚结束,我们接到一张沈阳某法院的传票。

案情非常简单:

十年前,我们公众号有一篇老文章,其中有一张配图被指认侵权。

文章 发表于2013年12月9日,是个不起眼的 HR话题总结贴,当时HR实名俱乐部,还热衷在QQ群组织大家长篇讨论,然后手工整理到公众号。

原告是沈阳某咨询公司,诉讼要求我们赔8000元,还要求公开道歉,支付其维权合理各种开支。

原告有两个主要证据:

一是作品登记证。

用来证明照片原版权归属大连某公司,2022年3月份刚登记的。

二是授权书。

授权书是2022年5月签的,大连照片版权公司委托沈阳某咨询公司“维权”,照片21000元卖断,沈阳公司每成功“维权”一次,付大连公司5000元。

我们感到诧异的是:

1、这是十年秋后算账?

这篇文章,十年下来,8个阅读量,0转发、0赞赏, 传播性和商用性极低。 公众号未能从该文章+图片获得任何商业收入(比如广告、带货等)。

现在还要倒贴八千元?

而且,十年前,微信公众号推出不久,当时大家写公众号跟写博客一样, 极少人能做到网上使用的每一张图、每一段素材,都能找到版权方 ,或者标记原作者。

2015年微信公众号才推出原创标识,大家才陆续注重作者知识产权。

现在谈尊重知识产权,这是共识,十年前做不到。

2、这是不是过度维权?

原告有4项诉讼请求,一停止侵权,二公开道歉,三赔偿经济损失,四赔偿维权的合理开支。

第一项较合理,“权侵删文”是网上创作者基本共识,后面有点超乎想象。

如果是写小作文,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参考最近若干社会事件,当事人公开道歉、学生的被开除/留校察看,社会人被单位开除,有的还被有关部门行拘,实属正常。

然而,原告仅凭一两张商业涉嫌侵权图片,要求被告“公开道歉,承担律师费、维权费用”,未免有点浪费宝贵的法律资源。

最关键的是,我们发现,沈阳这家咨询公司, 很明显把这个当成一个“生意” 。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2022年4月-6月,三个月,该公司在立案几百起,全部起诉案由是“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

涉及全国各地320多家公司,跟我们一模一样的案由,公司类型以文化、旅游、媒体为主。

不少公司怕麻烦,或怕法人上黑名单,直接会跟这个公司“私了”,做庭前撤诉。

这就意味着,每个公司恐怕要给原告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私了费、保护费”。

每个月轻松立案上百起,但凡有十家公司选择“私了”,就会有十几万轻松入账。

这不就是典型的版权敲诈吗?

另外,这个公司立案的时候,很多案件居然都是连号的,而且都在沈阳一个法院立的案, 细思恐极。

重申一下,我们的态度。

1、如果法院判我们侵权,我们认。

遵纪守法是美德,但强烈反对这种疑似敲诈勒索型的操作。

2、我们支持创作者维权,但不支持挖坟式维权。

作为创作者群体,我们深知创作不易,但内容生态繁荣从来不是靠挖坟。

最后,有两个专业问题,想咨询一下相关律师和专家。

1、关于诉讼时效

我们文章发表时间是2013年12月, 原告 图片版权登记时间是2023年5月,提起诉讼时间是2023年6月。

按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施行)第一百八十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十年前涉嫌侵权,十年后追诉,是不是过了诉讼时效?

2、关于公司责任

文章发表时间是2013年12月,公众号当时是个人号,后来,公众号认证主体为“三支柱公司”,“三支柱公司”成立2015年9月。

既然公司叫“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的公司,要为公司成立之前2013年发生的事情,承担法律责任吗?

这个案子,大家怎么看,有什么应诉建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心版权敲诈  敲诈  敲诈词条  小心  小心词条  版权  版权词条  小心版权敲诈词条  
热评

 好文:南方高楼层适合做榻榻米吗

就好像你的家里要有床,沙发和衣柜一样,榻榻米现如今已然成为了装修的必选项。那么,榻榻米到底为什么会火的一发不可收拾?房子公摊面积越来越大,实用面积越来越紧凑。既...(展开)

热评

 一眼万年(有一种相逢一眼万年)

往事匆匆,相遇时最美的瞬间,有一种人,一见倾心,再见如故,就是如此难忘,有一种遇见,一眼万年,就像是等了千年的期盼。情到深处,相遇就是重逢,爱到浓时,遇见就是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