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要(“要”字的本义)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臼(臼下部横断开,以下为表述方便,以臼代替)部的两个汉字臼、要(臼部只有这两个汉字)。字是完全的生僻字,而要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要。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臼。读音有三个:

(一)j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臼,叉手也。从zuo(无此字)、彐。会意字。本义是两手手指相向交叉。这个字的实际楷书字形应该如下图:

(的楷书字形)

叉手的意思是两手手指相向交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叉手者,谓手指正相向也。形态基本如图:

(叉手)

但依照小篆字形,字的字义应当同掬,即用两手相向去掬起事物,比如,掬水。

(掬水)

所以,本义之外,臼还用同匊,《玉篇·部》:臼,两手捧物曰。又《勹部》:匊,古作臼。

此外,还指敛手。或指缩手。表示不敢妄为;或指拱手,表示恭敬。《广韵·烛韵》:臼,敛手。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二)jú。同举。《字汇·部》:臼,古举字。

(三)póu。同裒。《集韵·矦韵》:裒,《尔雅》:‘聚也。’或作臼。

以上两种用法,均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臼的小篆写法如图:

(臼的小篆写法)

2、要。读音有三个:

(一)yā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要,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从臼,交省声。形声字。本义是腰。即人体胯上胁下部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腰,而自持之。故从臼。邵瑛《群经正字》:此字俗作腰。隶作要。这个字构形一直有争议,许慎称从臼,交省声,是说它是形声字,但他也说,象人要自臼之形,自己掬起自己,这种表述,要似乎又成了象形字。所以,我们要考察一下字形,如图:

(要字的字形演变)

考察要字的早期字形,像一个头部被夸大(或装饰明显)的女子,两侧各有一只手形,表示这个女子正双手叉腰,站在地上(或正在跳舞)。如此,要应当算是一个会意字或指事字,本义是人的腰部。因此《字源》李守奎先生称要的字形:构形不明,但又认为要是腰的本字是可信的。我们认为这种结论是合理的,也就是说,虽然要字构形不明,但它的确是腰的本字,要的本义指的就是腰。

当然,后世要被借用为其他意义,人们在要字左侧又加肉(月)部,专指人体的腰部。

(双手叉腰的女子)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因此楚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荀子·礼论》:量要而带之。根据腰的粗细扎腰带。

(楚灵王好细腰)

本义之外,要还有很多用法:

(1)系在腰间。《公羊传·宣公元年》:闵子要绖而服事。闵子赛把服丧的麻带系在腰间而从事公务。又指束物。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刺则用纸,阔二三寸,书姓名于纸之前,反卷如箸,以红线要之。名刺用纸制成,宽二、三寸,书写姓名在纸的前面,反卷像筷子一样,用红线束起来。

(2)邀请。《玉篇·部》:要,今为要约字。《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陶渊明《桃花源记》:见渔人……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就是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桃花源记》文意图)

(3)相约;交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吴兆宜注:要,约也。虽然同府吏有过誓约,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又指订约;结盟。《国语·晋语三》: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韦昭注:要,结也。公孙枝说:不如让他回去,和晋国缔结和约。

(4)拦阻;截击。《孟子·公孙丑下》: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孟仲子)又派人到路上去拦阻(孟子),转告(孟子)说:请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赶快去朝堂吧!

(5)约束;控制。《荀子·儒效》:行礼要节而安之,若生四枝。遵行礼节,处之泰然,如同控制身体四肢一样行动自如。

(荀子像)

(6)求取;求得。《孟子·公孙丑下》: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不是为了在邻里朋友间求得好的名声。

(7)要挟。《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臧武仲(逃到齐国之前,)凭借着他的采邑防城请求立其子弟嗣为鲁国卿大夫,纵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我是不信的。

(8)会合;符合。《荀子·乐论》: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尽身体的力量去符合钟、鼓的节奏。

(9)察劾;制约。《淮南子·地形》: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高诱注:要,正也,以太岁所在正天时也。四季治理着它,太岁制约着它。

(10)五服(不是指血缘的五服)之一。古代称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周礼·秋官·大行人》:又其(卫服)外五百里谓之要服。卫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要服。

(五服)

(11)古代裙裳上端围在腰际的部分。后作䙅(yào)。《诗·魏风·葛屦》:要之襋(jí,衣领)之,好人服之。毛传:要,䙅也。做完后还要提着衣䙅衣领,恭候那女主人来试穿新装。

(䙅的示意图)

此外,要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要氏,吴人要离之后,汉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将军要珍。望出鲁国。

(二)yào。这个读音出自《广韵》。用法也很多:

(1)纲要;关键。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也指主要;重要。《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古代的圣德贤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掌握着最重要的事物之理。

(韩愈像)

(2)少;简略。《荀子·王霸》: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大意是:英明的君主善于抓住(简略)要领,而愚昧的君主喜欢什么都管。

(3)会计;簿书。《周礼·天官·小宰》:八曰:听出入以要会。郑玄注引郑司农云:要会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孙诒让《周礼正义》:一月之计少,举凡其要而已,故谓之要;一岁之计多,则总聚考校,有谓之会也。八是评断财物收支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会计账册。

(4)想;希望。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要,后人谓欲曰要。《水浒全传》第五十三回: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蓟州取公孙胜来,方可破得。又表示作某件事的决心。《儒林外史》第一回: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

(戴敦邦绘公孙胜像)

(5)讨;索取。比如:要帐。

(6)叫;让。田间《赶车传·山顶花园》:我们要山年年翠,旗代代红。

(7)须;应当。《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云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孙兴公写成了《天台赋》,拿去给范荣期看,并且说:你试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般的声音。

(8)将要;快要。表示事物发展的趋势。鲁迅《书信·致杨霁云(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徐懋庸也明知我不久之前,病得要死,却雄纠纠地上门来也。

(鲁迅像)

(9)表示比较、估计。巴金《家》一:他年纪稍轻一点,脸也要瘦一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地亮。

(10)总括;总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礼而具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帝王们完全可以制定不同的利益而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总之还是以成就功业为原则。

(11)用作连词。用法有二:

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若是。《红楼梦》第六回:没有什么说的便罢;要有话,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样儿的。

(凤姐和刘姥姥)

2、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要么……要么……。如:要就去,要就不去,总要作一个决定。

(三)yǎo。读音出自《集韵》。专用于要褭(niǎo)。骏马名。《集韵·筱韵》:騕,騕褭,古之良马。或作要。《淮南子·原道》:驰要褭,建翠盖。驰骋骏马,乘坐华丽的车子。

要的小篆写法如图:

(要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50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搜索建议:  要词条  
热评

 【歌词】外乡人 / 歌手:雪村

新龙船调作词:贺沛轩 作曲: 李昕演唱:严当当歌词大全摇摇晃晃那个水中有两个倒影缠缠绵绵那个旋涡呦留住了笑声赶集的幺妹踏浪来 撑船的阿哥顺风行撑船的阿哥顺风行那...(展开)

热评

 【歌词】翟惠民 爱一回痛一回 /...

爱一回痛一回作词:婷婷作曲:李旭辉编曲:李伟演唱:翟惠民外面的雨在飞我的心被揉碎告别相恋的那个晚上我整夜难以入睡好想把你追回从此以后不再伤悲你我的故事让我永远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