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海康威视“低潮”,这也许是观察一家公司及其投资者最好的时间

若说今年机构分歧最大、又饱受关注的公司之一,海康威视算是。

今年二季度,这只昔日的“安防茅”被多只公募基金大幅减持,减持约158.47亿元,为同期第一大被减持个股。

最引人关注的是,以价值投资为标签的易方达张坤二季度期间清仓卖出海康威视1.26亿股,让很多人对海康的投资价值进一步产生动摇。

海康威视曾是不折不扣的机构爱股,也曾颇受张坤、刘彦春、谢治宇等顶流基金经理追捧。

但公司股价自2021年7月见顶68.48元以来,就一路下跌,跌至28元附近。

8月13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市以来首度出现半年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增收而不增利。

在股价的悲观中,似乎只有冯柳还在坚定持有且大手笔增持。据统计,冯柳旗下高毅邻山1号远望二季度共加仓1.88亿股,斥资约70亿元,“人弃我取”的逆向思路显露无遗。

而公募中也不乏坚守者。

来源:Wind,截至6月30日

回顾近几年,海康威视可以说经历了大起大落,当年的“安防茅”如今变成了公募基金弃之如敝履的公司。

但自2010年上市以来至今,海康威视仅在三个年份出现过下跌,2011年、2018年,以及今年。

此后的所有时间里,公司股价一路上涨,算是当之无愧的大牛股。

应该说,如果看好海康威视这家公司,那么,在它过往上涨过程中,曾给投资者提供了无数次进入的机会。

除了被公募基金广泛追捧的2020年和2021年,更早的时间,也曾有机构重仓过海康威视,也有集体减持。

冯柳张坤都曾在两年前入场,此刻分道扬镳

如果说海康威视最风光的时期,无疑是2020年四季度,当时海康威视一跃成为了公募基金增持的热门股。

当年公司的三季报显示,冯柳旗下基金新进海康威视前十大股东的行列,持股数为2.31亿股。

与此同时,交银的王崇和杨浩旗下也有基金新进了该只个股,周应波当时在中欧基金刚刚新成立的中欧时代先锋A、中欧远见两年定开A等多只基金、张坤的易方达新丝路、以及杨明的华安策略优选等基金,当时均新进了海康威视。

彼时市场高涨的热情也让海康威视股价水涨船高,整个四季度,公司股价涨了27.29%,

此后的2021年一季度,海康威视又得到了包括张坤、周应波、董承非、王崇等明星经理的大笔增持。

而公司的股价也没有辜负如此多明星基金经理的热捧,一季度涨幅15.23%,二季度股价继续上涨。

但在2021年6月,转折突如其来,海康威视遭遇美国制裁,被禁止投资。

而海康威视在2021年7月股价达到高点后,就开始一路下滑,目前基本抹去了2020年的涨幅。

海康威视过去三年股价走势图

来源:wind 截至2022年9月6日

外部的制裁给海康威视前景蒙上了一层阴霾,在2021年二季度,海康威视遭到不少基金减持。

而本次张坤的减持,更是备受市场关注。

张坤的投资风格相当显著,高仓位高集中度、持股周期长、换手率低都是他的管理特色。

从过往来看,在这样的一个长周期持股中,张坤保持了较高的胜率。

张坤此前曾这样阐述过自己的投资理念:

“从投资风格上来看,我们非常关注这个企业它是不是真的是优秀,我们很看重企业的竞争力,包括护城河、商业模式和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

“我们判断企业,一定程度上我们不太喜欢去讲到底是价值还是成长,我们更为关注这个企业到底是不是优秀。有没有较高的ROIC水平,是不是有比较强的产生自由现金流的能力?财务状况是不是非常健康?资产负债水平最好是比较低。”

张坤强调企业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而海康威视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增收不增利,且现金流也大幅下滑,净流出21.58亿元,2021年上半年还是净流入19.63亿元。

海康威视对此解释是,本年采购备货支出增加。

在随后的业绩说明会上,海康威视表示,目前全球化面临较多潜在风险,且经济动荡、疫情影响、局部冲突等问题都会影响供应链安全,所以海康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库存水位。

另一方面,大举买入海康威视的冯柳,推崇则的是“弱者体系”,“赔率优先”,他愿意在赔率高的阶段去承担不确定性;同时,买完之后,是要根据后续的验证,准备卖出的。

他说:“我们参与市场的时候,要听最强者的声音。尊重对手,跌的时候要听看空的人的声音,涨的时候听看多的人的声音。”

“抄底必须是站在最强者的逻辑上,把最悲观的逻辑列出来,当觉得最悲观的逻辑成立也不怕时,才可以去抄。”

海康威视最悲观的逻辑是什么?或许不同人有不同的解答。但毫无疑问,冯柳的风格并不适合投资者抄作业,此刻跟随他买入的,还是要多思考几分。

上市十二年,海康威视被机构追捧的那几年

实际上,海康威视在刚上市时,就已经受到不少机构关注。

2011年三季度,华夏系曾大笔团购海康威视,公司下面三只基金——华夏优势增长、华夏回报和华夏回报二号同时新进其中,共持有1635万股。

当时,华安系基金华安策略优选也新进其中,买入338.37万股。同时,海康威视当时也获得了社保基金的青睐。

此后,海康威视曾一度成为华夏优势增长的第一重仓,但在2013年一二季度先后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那段时间,管理华夏回报的正是现在拾贝投资的创始人胡建平。

最近因为披露了半年报,海康威视曾被机构大规模调研,这其中就有胡建平的身影。

胡建平也是在海康威视刚上市时,就关注到了这家公司,但他当时觉得估值比较高,不过后面公司市值没怎么动,增长速度也较快,估值就慢慢降到了他可以接受的水平。

刚上市的海康威视大概是52倍的PE,到2011年5月,已经下降到差不多30倍的水平。

“当时发生了幼儿园砍人案,我们觉得平安城市的投资可能会加大很多,大的行业环境越来越清晰,公司本身也形成了非常清晰的成长路径。

刚上市时是以存储设备为主,后来慢慢开始做模拟摄像头设备,前端摄像头的单价会比后端的存储设备大很多,后来又进一步升级到数据摄像头,单价又获得了很大提升,到现在,又提升到智能摄像头,单价又提高很多。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公司成功实施了国际化战略,海外收入占到三四成。这些其实都很简单,都是公开的信息,也是可跟踪可复制的投资机会。”胡建平说。

华夏对海康威视的买入只是个发令枪,2013年,海康威视逐渐成为机构抱团股,市场趋之若鹜,包括广发、交银施罗德、南方和泰达宏利这些基金公司名下,都有基金重仓海康威视。

但转折来得也很快,2013年10月,海康威视股价见顶后开始下跌,这场下跌一直持续到2014年年中。

当年有媒体报道称,一位重仓过海康威视的私募基金人士表示,2013年海康威视有两个很重要的事件,一是公司的销售目标超过了100亿元,二是公司的市值上了1000亿元。

这两个A股市场公认的“天花板”,海康威视在同一个时间段遇到了。在市值冲上1000亿元之后,买方对海康威视产生了分歧。

尽管那时各大卖方研报仍然在十分肯定地强调海康威视的质地不容置疑,但羊群效应下,买方阵营开始土崩瓦解。

陈光明更早买入海康威视,挣了80个亿

在2014年那场下跌之后,海康威视的估值一度降到20倍以下。

此时,另一位备受市场关注的价值投资者开始买入这家公司——当时还在东方红资管的陈光明。

陈光明很早前就关注了海康威视,但他在2014年才开始买入,他管理的东方红4号,在2014年年报的持仓中,出现了海康威视,持仓1,478,641股。

那时候的海康威视,市场普遍将其当作普通的制造业公司,陈光明调研后发现,公司上市后利润保持了较高的增长,观察几年后,估值又降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便开始买入。

调研中,他注意到公司的工程师非常多,而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制造业企业,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工程师,意味着公司本身肯定有一些软件的基因在里面,加之公司当时利润很高,未来应该会有一个可持续的成长。

虽然公司也面临来自海外的竞争对手,但因为海康威视在中国,广泛受益于国内的工程师红利,在全球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陈光明后来曾在一场交流中透露,当时买海康威视大约16块钱左右买进,50块钱卖出的,挣了差不多80个亿。

2018年聪投曾访谈过陈光明,当时他提到减持海康威视,并非是不看好这家公司,实在是觉得估值太贵。

此外,当时同在东方红的林鹏,其管理的东方红睿丰,在其2014年至2020年任职期间,海康威视一直在其前十大内,林鹏离职后,该基金也一直重仓海康威视,直到今年中报,全部卖出。

从“安防茅”回到“价值盾”?

在陈光明的投资体系里,他更倾向于选择“幸运的行业+能干的管理层+合理的价格”三者兼具的投资标的。

他会看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如何,是否有较大发展空间;看公司的商业模式如何,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公司是否经得起未来考验;管理层是否足够优秀,是否拥有与自己行业特征相匹配的能力;

最后他也要看估值,即使是好公司,买入的价格也至关重要。

海康威视的核心管理层目前没有变化。胡扬忠作为海康威视的核心人物,身上自带对企业时刻保持警醒的精神,早在2007年,就带领海康威视走自主品牌的路线,逐步打开海外市场。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1年安防行业总产值9595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423亿元,同比增长8.63%。

虽然是安防龙头老大,但行业的增速空间和瓶颈,确实已不能像前几年支撑起高速增长的势头。

“海康过了一个快速成长期,现在市场又很割裂。喜欢成长的人,不去买海康,会去买增速更加高、估值更加贵的;喜欢买价值的人,觉得海康不是纯价值股。”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在交流时说,他的持仓中有部分海康,“我觉得除了安防以外很多应用的收入和利润占比是能够逐渐提起来的。我愿意再等等,因为估值还算比较便宜的。”

站在当下,一方面海康威视确实受到 2021 年缺货、涨价等影响,毛利率基数偏高,另一方面在疫情冲击和需求较为疲软的环境中,行业内竞争也在加剧。

这一切都使得 2022 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当然,市场更关心美国制裁对公司的影响,对此,近期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表示,实体清单的管制已经持续了几年,目前公司已经逐步适应。

而公司在2015年布局的业务萤石网络,今年上半年拿到科创板上市批文,成为今年过会的第180家企业。

招股书显示,萤石网络本次上市计划募集资金37.39亿元,其中,22.09亿元用于萤石智能制造重庆基地项目,8.01亿元用于新一代物联网云平台项目,3.91亿元用于智能家居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项目,3.38亿元用于萤石智能家居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

另值得一提的是,萤石网络科创板首发过会后不久,海康威视再度启动分拆计划,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海康机器人至创业板上市。

这些子业务的生根开花,能不能跟母公司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以及在财务报表上体现持续的反哺贡献,机构投资者中有人乐观,有人冷观。

都需要时间来印证。

写在最后

相比于“分歧”二字,其实对于价值投资者,看待海康威视的姿势,更准确是“观察”。

“至少现在海康威视的估值,可以让我去看一下了。”一位私募投资管理人坦陈,最近买了一点海康,后面要持续看。

“海康威视的核心管理层虽然没有变,但内部培养的团队,能不能像一代创业一样,真正有主人翁的担当和格局,全力以赴地跨越各种困难,要持续观察。”一位老牌价值投资机构的创始人说。

而即使是二季度清仓,张坤对于海康威视的“观察”也在继续。8月13日海康威视举办业绩说明会,参与本次会议的机构高达381家,包括张坤在内的一众知名投资者都有参与,会员名单中还有高毅资产邓晓峰、冯柳,宽远资产徐京德,和谐汇一林鹏,以及兴全谢治宇等。

公司在这场会议上说:

“经济适当震荡让大家从原来的机会导向,回到了运营导向和创新导向,也是好的。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说,也是机会。”

参考资料:

[1]业绩估值双压 海康威视遭遇成长烦恼

https://www.cs.com.cn/ssgs/gsxw/201405/t20140520_4395042.html

[2]海康威视今年涨140%!知名公募和私募私下说买入卖出逻辑

https://www.cmtzz.cn/article/4762

[3]【国海电子】海康威视:科技深度赋能,全球安防龙头引领AIOT大时代

[4]调研纪要|邓晓峰、冯柳、徐京德、张坤等明星基金经理亲自调研的海康威视:中美冲突缓和后,公司会重新切换到精益生产

https://www.cmtzz.cn/article/54040

[5]万字全文 | 陈光明最完整系统的一次非公开演讲实录

https://www.cmtzz.cn/article/10694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搜索建议:
热传

 花了快500块买泡面,这几碗香到...

朋友们,前段时间我不是测评了一大波泡面嘛,结果中国台湾的泡面直接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实在太精彩了。对于泡面,台湾朋友1983年时就不局限于仅仅只是更换下调料包...(展开)

热传

 苹果发布iOS 16.0.2正式...

苹果iPhone 14系列预装搭载的iOS 16系统,前不久被爆出不少问题,其中包括复制黏贴频繁弹窗,在使用第三方APP拍摄时会出现相机抖动等情况。今天,苹果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