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80岁老人获得两百万拆迁费,儿女各要走一半,老人吃饭困难

文|小鹿与驴

对于很多人来说,奔波劳碌一辈子的意义就是为了有个能安身的家,就算没有子女也可以做到老有所依。还有一部分人不停工作,不停赚钱就是为了给孩子留下可观的生活费,这是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的一代人。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没有子女的靠自己,而有子女的在养老问题上,子女必须为此做出贡献,这是身为子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可偏偏有这样的子女,打着给父母养老的旗号,理所当然地拿走父母的全部家当,却又没有很好地照顾父母。

80岁老袁夫妇辛苦一辈子,才拥有了一套房子,还是在县城郊区里的。但是他们仍然开心坏了,有了房子就不用太辛苦赚钱了,也不用一直租房,寄人篱下。

在老袁82岁这年,响应国家政策,他家这一片区要拆迁,听说拆迁费能拿到两百万,他们家亲戚都跟他道喜,这算是赶上好机会了。老袁夫妇并没有很激动,因为买房子的时候是他们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如果可以,他们宁愿住现在的老房子。

因为这笔钱,原本幸福和谐的家庭变得鸡飞狗跳,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听听老袁是怎么说的:

袁先生的自述:

我叫袁成翼,今年83岁了,老伴80岁。我们俩虽然年纪都很大,但是好在身体健康,我们自己经营一家店铺,直到前几年,才完全退休。

我们都是农村人,二十多岁时就来到大城市打拼,为了能买套房子,这一干就是四五十年。我这一辈子就只经营了早点铺,餐饮行业不好做,一开始我和老伴请不起工人,我们是早晚营业,中午休息。每天早上3点就起床,晚上11点以后才睡,每天做梦都在工作。

一度经济紧张得店快要开不下去了,房租也交不上,不过好在我们遇到了一个善良的房东。没有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催要房租,后来我们一直租她的房子,一租就是几十年。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我永远忘不了当时她对我们说的话,她说:“我见过太多创业失败的年轻人,店铺经营不下去,灰头土脸地回老家,不是我说,你们要是实在不行了,也别硬撑着,干脆早点回家算了。”

听到这话的我们简直是犹如晴天霹雳,但就是想跟自己较个劲,觉得自己一定可以。

我们俩商量了一下,如果想把这个店铺经营下去,首先味道品质必须要过关。我们打算只选择早点中的几种产品,就用心把这几样食物做好,主要是因为当时我们欠缺人手。

我们先用了一段时间去拜师学艺,然后一边卖一边改进,我们用的食材也都是新鲜健康的,毕竟民以食为天,不能让顾客出来吃顿饭还把自己吃生病了。

就这样,从无人问津到店门口排起长龙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后来生意越来越忙了,我们请了工人,增加了几款产品。慢慢地,我们家早点味道好吃出名了,甚至有很多是慕名而来,专门早起过来吃早饭的人。

不过,突发情况也是有的,有一天一位顾客在饭里吃出了老鼠尾巴,这把我们吓坏了,我每天跟工人强调不下十遍,要着重注意卫生问题。我可以保证说,开店这么久,我们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平时连一根头发都没有出现过。

还有检查单位过来调查,不过在专业人员一番调查取证后宣布,我们店是清白的,原来是同行见我们家生意越来越好,出于嫉妒故意找人做出这样的事污蔑我们。

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是质检部门说我们家店不管是食材还是卫生都非常合格,我们夫妻俩相视一笑,还好平时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也算是为我们家宣传了,这件事之后我们的顾客只多不少。

不过,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同行之间的竞争,有竞争难免就有对比,技不如人那是自己的问题,但是恶意竞争也是不可取的。在那之后,我经常会和附近的同行交流,学习他们的长处,也会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和同行的关系一直处于和谐的氛围中。我和妻子吃苦耐劳,平时省吃俭用,除去孩子们上学费用和生活费,我们在老家盖了一套房子,手里还有些富余。

我们也想过在大城市买房,但是把我们所有的积蓄花光也才勉强够用,思虑过后,我们认为倒不如在老家自己盖,这样还能省下一笔钱留着养老。

也就是这套房子改变了我们一家人,因为响应国家政策,我们家这一片区域要进行拆迁,说实在的,我和老伴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身体倒是硬朗,但是也不愿意再折腾了,我们还是很喜欢住这个老房子的,对拆迁比较随意。

可是我们的儿女内心却不平静,他们非常愿意拿到这笔钱,在得知我们老两口意愿不强烈时,他们三天两头来劝,并且保证,可以让我们轮流在他们家住,我们就不用再租房或者买房了。这样这笔钱可以拿去投资,就会赚更多,多么两全其美。

活到这个年纪,钱对于我们夫妇而言,不具备什么诱惑力,但是我们不想拒绝儿女们,他们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而且儿女们态度很好,孝心十足,既然保证会照顾好我们老两口,那就可以了。

这样决定之后,孩子们就帮我们收拾行李。他们商量,让我们先去女儿家住。女儿有两个孩子,女儿和女婿是做电商的,每天工作忙得很。不能按时吃饭是常态,我们看着也心疼。

平时两个孩子上下学都是他们二人抽时间,谁有空谁就去接送,他们事业刚起步,也没请保姆。我和老伴看到这情况,也不能要求什么,我们去她家以后,孩子都是我们接送,到了饭点,我们把饭做好送到他们公司,外卖是省时间,但是总没有自己做的营养健康。

刚开始,女儿还心疼我们,说没照顾到我们,结果久而久之,他们反而接受这个设定,仿佛我们就是两个免费的保姆,每天帮他们带孩子,洗衣做饭,甚至整理家庭卫生。

先不说我们是来享福的,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身体再好,也吃不消这种来回奔波。当付出成了理所应当时,那就要适可而止了。

我们和女儿商量,我们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你们夫妻俩太忙,你们自己的小家庭都自顾不暇,我们就不给你们添麻烦了,接下来想去你哥哥家住一段时间,等你们公司稳定,时间富余点,我们再来你家。

没想到,女儿还闹脾气,一方面认为我们是在怪她,一方面又想把我们留下来继续照顾他们。我们是爱孩子,但是我们不会溺爱孩子,我们虽然为人父母,但是我们也有做自己的权利。

儿子很快就把我们接走了,倒是实实在在去享福了。儿媳妇在家全职带娃,对我们毕恭毕敬的,这才应该是我们的晚年生活。

但是舒服日子没过多久,儿子就开始套我的话,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们老两口有地方住,有人养,没有什么花钱的必要,打起了拆迁款的主意,想让我们把拆迁款分一半给他,说是孩子大了,家里人多,想换套大一点的学区房。

这些话,每一句都合情合理,我们跟他说,我们也要留点钱养老,钱给你可以,但我们只当是借你的,你还年轻,还能挣钱,但这钱是我们俩的血汗钱换来的,给你了你可不能随便糟蹋了。

儿子答应了,先去付了新房子的首付,没想到在搬到新家之后,儿媳妇把她的父母也接过来了,我这才理解儿子当时说的人多是什么意思。

我们并不排斥他们来,但是说实话,自从儿媳妇父母来了以后,儿媳妇明显跟他们更亲近,我们俩本来就不是话多的人,儿子又比较偏向媳妇。这样一来,倒显得我们格格不入,他们四个才是一家人一样。

最过分的是,有一次他们一起出去玩,没有叫我们甚至都没有问过我们,直到他们回家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出去玩了,我和老伴还做好了饭菜等他们回来吃饭,结果人家还觉得我们太奢侈,两个人做这么多菜。

我们也不想解释什么,人越老,其实内心越敏感,也渴求家人子女的陪伴。但是在这个家我们是那么地多余。我和老伴都不想住下去了,既然融不入他们,那我们就退出。

但是我们也不想再回到女儿家了,就让儿子帮我们租了房子,我们搬出去住了。儿子开始挽留了,但是看我们态度强硬,便松口了。

我们自己在家住得清静省心,舒服自在。没过几天,女儿突然打电话说,公司经营不下去了,想让我们拿点钱救急。再一问,是想要那剩下的一半拆迁费,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听说的我们把一半拆迁费借给了儿子。

两碗水总要端平,子女有困难,我们总不能一点忙都不帮。就这样,这笔钱在我们手里还没暖热,就都没了。又过了两年,我们开始找他们把钱要回来,结果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会推脱,都不想给,只是偶尔给我们打点生活费。

我们只能靠之前剩下的积蓄度日,平时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宽裕的,结果现在还得省着点花。一想到当初把钱给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后悔不已。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这钱也不指望要回来了。

今日讨论:老袁夫妇该不该把钱都给子女们呢?

搜索建议:
热议

 如何识别入声字?

现代汉语的声调系统,是从古代汉语的声调系统发展而来的。 “若就调类系统来说,从周秦到现在,汉语的调类系统一共只有三 项比较重大的变化: ①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依声母...(展开)

热议

 【歌词】为了爱情守一生 / 歌手...

白:就是那场雨才把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的那么近一直到现在那天雨中的河滨公园凉亭还有淋湿的你仍然是我这辈子记忆里最美最叫人心动的画面歌词:这场雨不知从何开始像是是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