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人工智能 X 碳中和|2022 WAIC智能趋势论坛顺利举办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以“多维融合 ‘碳’路未来”为主题、由红杉中国联合主办的2022 WAIC智能趋势论坛也同期召开。

来自研究机构、国际组织、领航科技企业的代表,围绕碳中和战略政策、低碳发展技术路线、重点领域的降碳探索、低碳发展中的科技创新等方面,与现场与线上观众进行深入交流。

李俊峰:AI加能源科技突破了成本限制

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在论坛上带来了题为《数字化与碳中和融合发展之路》的演讲。他表示,算力提高和能量改善是未来创新的最重要方向,把这两项进步融合好,碳中和的问题就有望解决。

李俊峰提到,近几十年来,随着算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大幅度地下降,智能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万物互联”是时代的一个方向。而另一个方向,是由于人类制造工具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后,导致的能量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

李俊峰表示,能源的职责是为所有的工具高效地运转提供能量。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所以我们要从化石能源走向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这就涉及输配、运用、储能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涉及整个系统再电气化的过程。

在他看来,算力和能量的变化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数字化可以推动他们不断迭代不断进步。 “就是算力水平的提高、成本下降,加上它的需求又共同推动了技术进步,它不仅改变了能源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也发展了改变。”

“由于能源能量是可制造的,它的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李俊峰认为,能量成本的降低会解决很多问题,例如过去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就完全取决于电价,如果电非常便宜,这项工艺就不是问题了。同时,由于能源是可制造的,就能够避免在大自然生产过程中产生各种污染物,进而可以做到零排放——突破了成本束缚的同时,也摆脱了资源瓶颈。

“最后,由于能量的成本、算力的成本都趋向于零,如果大家把这两个融合起来,就会有非常好的想象力。”李俊峰说, AI加能源科技,突破了能源成本的限制,为碳中和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有了廉价的能量、廉价的算力,把它们用好,你就成功了。”

左林:人工智能是能否走通碳中和

经济平衡点的关键技术

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合伙人左林也在演讲中分享了作为一线投资人的观察。他表示,碳中和概念经过了过去两年的喧嚣,浮躁已经逐渐沉淀,现在正向着真正的实业落地。

左林说, 碳中和是全社会的终极理想,其中核心的一点在于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由技术进步消化碳中和或低碳发展产生的成本,例如光伏的成本在过去十几年间已经下降了20倍,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快速道路。所以,下一步在向碳中和迈进的途中,就需要找到更多像光伏一样,能通过技术进步或商业模式改变来消化社会成本的技术。

左林表示,人工智能就是非常符合这些特性的技术,它是探索效率最优解的方向,拥有承担高昂成本的容纳能力。在商业模式变化当中,人工智能也有着可观的驱动力。

他提到, 碳中和的发展是需要底层技术支持的,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会发挥巨大的价值。 例如大比例可再生能源上网后储能成本很高,这时候就需要智慧能源系统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在整个能源系统里,人工智能是下一步走通碳中和经济平衡点的关键技术。

到了碳中和的未来,即要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左林说,必然需要跨行业或跨产业链的智能协同技术。例如未来电动汽车与绿色建筑协同、智慧能源与下游工业协同等,这些协同也必然是由人工智能技术去落地的。

“远景红杉去年成立了碳中和基金,在无锡也做了第一个低碳技术孵化器。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在碳中和上走出更差异化的道路。”左林表示。

尾声

“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在迈向碳中和的进程中,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应用效率、绿色技术创新都将受到深远的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能源领域、制造业、学术界等千行百业聚力凝心、协同努力。

搜索建议:
热评

 交警扣分周六可以办理吗

问:交警扣分周六可以办理吗律师解答:可以的,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能实行统一工作时间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交通管理部门为驾驶员处理违反交通规则...(展开)

热评

 李渊的儿子(李渊有22个儿子)

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但是,争夺储位的却只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个儿子,李渊剩下的十多个儿子都没有参与进来。那么,为什么只是这三个儿子在争夺储位,其他儿子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