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无钱可烧的每日优鲜,真的“混”不下去了

7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有数十名员工在此申请仲裁。对此,每日优鲜在其官网表示,7月山西东辉同意对其进行2亿元的股权投资,截至7月28日该交易尚未完成,公司也未收到山西东辉的任何资金。因此,公司不得不对其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包括暂时关闭其按需分布式迷你仓库 (DMW) 服务和优化员工。预计这些重大调整将对公司的财务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用“等米下锅”来形容每日优鲜的这则公告,或许最恰当不过。也就是说,从资金层面来看,每日优鲜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迫切需要投资者能够“雪中送炭”,且不能送少量的炭,而要送足够数量的炭,才有可能使其勉强维持运转,否则,就只有“就地解散”员工了。

在消费市场整体环境不是很好,平台经济也遇到了发展矛盾,过去那种疯狂扩张现象不再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业态结构,裁减一些员工,或许能够理解,何止是每日优鲜,互联网巨头都在裁员,像每日优鲜这样的小平台公司,就更难说了。

关键在于,每日优鲜就算做出裁员行为,也似乎无法解决企业的运转问题,无法让企业能够“活”下去。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的资金资源,已经枯竭,不可能再维持得下去。想一想,对于像每日优鲜这样的烧钱平台,每天都要烧无数的钱,竟然“沦落”到急需投资者2亿元投资款的地步,可见,每日优鲜的资金链已经紧绷到何种程度。2亿元,在每日优鲜最红火的时候,可能只够烧几天的。放在规模较大的平台公司,可能不够烧一天的。而对今天的每日优鲜来说,可能就是“”救命钱“了”。

既然2亿元对每日优鲜来说,显得如此重要而紧迫,毫无疑问,会增强投资者的谨慎心理,会让投资者对这笔股权投资更加小心。想一想,一家靠烧钱发展起来的平台企业,到了急需2亿元资金的地步,还有多大的希望。因为,习惯于烧钱的平台企业,大多是视钱如“粪土”的,是不在乎钱的,也是不差钱的。如果差钱,就不可能疯狂烧钱。只要疯狂烧钱,就必然是不差钱。自然,平台公司到了十分差钱的地步,说明企业已经真的没有希望了。

对一家没有希望的企业投资,对投资者来说,当然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山西东辉只说不做,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他们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挣出来的,随随便便投给一家眼见着没有希望的平台企业,不是瞪着眼睛吃老鼠药嘛,对山西东辉来说,当然不会真的投资。退一步讲,就算每日优鲜遇到了困难,急需投资,但企业很有希望,倒也无妨。市场经济下,企业因为竞争需要,遇到资金困难,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每日优鲜不是遇到的一点半点困难,就算2亿元的投资到位,也只是让企业多苟延残喘几天而已,对企业的生命没有任何作用,区区2亿元根本不可能将企业救活。

与其花钱去救一个不可能救活的企业,不如“说话不算数”。至少,可以不让2亿元去打水漂。殊不知,凡是这样的投资,会把投资者也拖向绝路的。因为,有了第一笔投资,就必须第二笔、第三笔的投,如果不追加投资,前面的投资就打水漂。如果继续投资,则有可能全都打水漂,最后让投资者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

我们不是说每日优鲜该死,而是每日优鲜已经无法再活下去。依靠烧钱建立起来的平台企业,一旦烧钱的条件不具备,继续投资的通道关上,企业也就会很快陷入困境,呈加速死亡格局。类似的案例,已经很多很多,从共享单车到外卖平台再到互联网金融,等等,都有大量企业退出,因此,也不差每日优鲜一家。平台企业如果不走出烧钱怪圈,按照平台企业的资金实力,那些烧不起钱的企业,都有可能退出市场。

对每日优鲜的员工来说,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企业生存的环境已经相当恶劣,随时有可能突然全面坍塌,到时候,即便企业有心给员工保住饭碗,也是无能为力。就算要维权,也要加快速度,要集中维权,而不要被动等待,或者分头维权。一旦企业宣布注销,也就只能看菜吃饭,看有多少资产能够供员工维权了。很显然,对员工来说,是会利益严重受损的,必须早做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损失。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