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制糖模式有点强大。这是第一个冰球人神(《你好)

《冰雪中国》是一部讲述我国冰雪运动70年发展历程的报告文学。用温暖的笔触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冰雪运动事业背后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典型故事和取得的成绩,勾勒出中国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崇高感人的爱国精神。全书分为八个篇章,讲述了冰球、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壶、自由式滑雪和其他雪上项目的精彩往事,还介绍了我国筹办冬奥会以来的重要事件及办会理念。

《冰雪中国》

艾田 杨占武 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精彩书摘:

冰球:掀起全国冰雪热潮

位于北海的漪澜堂滑冰场由来已久,其历史要追溯到清军入关后,是清朝宫廷在冬季举行冰嬉表演的重要场所之一。1925年,北海公园兴建并面向公众开放,当年的冬天就开辟出了专门的滑冰场。不过,这个露天的滑冰场与现今国际化的室内滑冰馆相差甚大,那时的冰场用杉篙、芦席围成,十分简陋,但在当时也是青年学生以及追逐时尚人群的往来之处,一时间竟成了网红打卡之地。

邓云乡《增补燕京岁时记》中记录了一位多年活动在北海冰场化装舞会上的白髯老翁,这位老者所表演的朝天蹬和金鸡独立等均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溜冰,据说他就是曾给慈禧表演的老供奉吴桐轩。1946年12月26日《新民报》也记载了这位冰上老将:(他)也时常穿着黑缎子的棉袄棉裤,飘着白须,光临在漪澜堂冰场上,玩着童子拜观音、朝天蹬等特别花样,引起四围的一片掌声。

吴桐轩老人每次上场,就是漪澜堂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边围着密密麻麻的群众驻足观赏,其中有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男孩,一直瞪大眼睛专注地盯着老人的脚下,学习他如何滑行。这个小男孩名叫王应辅,是新中国第一代冰球运动员,在新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历程当中十分重要,曾连续多届受聘担任世界B组和C组冰球锦标赛及亚洲冰球锦标赛裁判。他在审定规则、引进传授现代冰球裁判法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曾任国家体委冰雪处处长、中国冰联秘书长,著有《学滑冰》《学游泳》《实用游泳》等。

学冰球就为了那股子帅劲儿

我要吃糖葫芦!

小时候的王应辅顽皮好动,比他大13岁的大姐带他去漪澜堂冰场滑冰,他却抱着大姐的腿耍赖,非要吃糖葫芦,引来众人围观。大姐臊得不行,只得赶紧给他买了糖葫芦。这件趣事与滑冰的记忆密不可分,让王应辅记忆犹新。此后的每一年冬天,他都会跑到漪澜堂、什刹海、东单滑冰场等地方去滑冰玩。

在漪澜堂冰场,王应辅的小眼睛滴溜溜地盯着吴桐轩老人的脚下功夫,认真仔细地学着滑冰的诀窍:两脚一定要摆正,蹬冰后两脚要学会用里刃、外刃,才能自如地前滑和倒滑……通过一点点琢磨,一年年上冰实践,到了初中时,王应辅已经能自如地用刃前后滑行、转弯、急停,并且双脚都可做内、外刃的8字基本功练习和单、双足的旋转。在冰场上,他窜来窜去,成了引人注目的小精灵。连王应辅自己也没想到,少儿时代练就的熟练滑行功夫,会为他日后成为冰球运动员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冰球对于王应辅而言,最初的印象是这样的:一个外国人撩起黑袍,往腰上一掖,手持一把球杆带着球在冰上疯跑,那个帅劲儿、猛劲儿、不可阻挡的男子汉劲儿,深深地刻在了王应辅的脑海里。

就在漪澜堂冰场上,王应辅和小伙伴在比他们大许多的兄长中,找到了一位可以学习冰球技术的老师——大庞(庞知忠)。他腰上掖着一条白毛巾,运着球在冰上飞奔,那大将风度的帅劲儿,引得一群小字辈儿争相追逐。还有人称猴哥的侯致华,也是技术高超,他那使用球杆控制球的绝技,就像延伸出了第三只手,将球牢牢粘在球杆上,谁也抢不走。再看小个子的郑健,冲着漪澜堂的墙壁快速击球、射球,那精彩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

……

很快,这群受到前辈滑冰影响的孩子们,很自然地聚拢在一起,成为新中国首批热爱冰球运动的青少年。那时候,市面上还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器材,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冰球器材来武装自己。王应辅在家中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双大哥留下的冰球鞋,凑合穿上就练了起来,而就是这双鞋,一直伴随着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冬运会。

转眼间,王应辅到了十五六岁的年纪,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气蓬勃。王应辅和同学们也正值青春,血气方刚,积极向上,追求新鲜刺激与团队精神,而这恰好与冰球运动的特点十分合拍,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冰球运动。从初中三年级直到高中毕业,王应辅和他的冰球队友们几乎形影不离。他们不仅在冰场上并肩作战,在生活中也是很好的朋友。特别是到了冬季,每天放学后和整个寒假期间,他们都会骑上自行车,架上球杆,背着冰球鞋,冲到冰场上。为了能多一点时间打冰球练技术,那真是寻冰如宝惜冰如金!

有一年,临近春节,北京的冰面将要解冻了,但漪澜堂冰场在白塔背阴的地方,因而冰面还算完整,冰场开放的时间也最长,小伙子们就在那里继续打球。有一次在打冰球的时候,大家甚至都感觉到冰面已经像波浪一样在晃动了,但他们还是不舍得离开,都非常珍惜这冰上的最后时光!

上世纪50年代初,王应辅在什刹海冰球比赛瞬间

首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

1953年2月15日至19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是我国冬季运动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当时运动员的服装都是绒衣绒裤,各单位以不同的队服颜色来区别。

为了准备召开这届冰雪盛会,哈尔滨动员了各行各业的力量,在哈尔滨市八区修建了一座有400米标准速滑跑道的冰场,中间设冰球场(有标准围板)、花样滑冰比赛场地。冰场全部采用热水浇注,所以冰面十分平整。在冰场的一侧新建了一座主席台,连着单面看台。由于冬天不能刷油漆,全部看台建筑都是白茬外露,再加上冰雪铺天盖地,使得这座冰场北国风味十足。

参赛选手入住地为道里区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宾馆,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外国人筹建的酒店。酒店里配备的牛奶、西餐,再加上整条街上的欧洲遗风,给参会者带来了一番别样的意趣。

从住地到赛场,大会租用了私家车接送运动员。这些老爷车经常因汽油短缺只能烧炭而导致抛锚,司机也多是白俄侨民,这一切都给各地运动员带来了新鲜感。

正是这届运动大会的举办,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冰上热。

王应辅和育英冰球队的队友们也都入选了北京冰球代表队。这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要求以国家行政区域和行业组团参加比赛,最终由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解放军、火车头体育协会五支代表队参赛。为了组建华北区代表队,1953年初,在北京什刹海冰场举办了华北区冰球队选拔赛,只有北京、天津两支队伍交锋。经过激烈的比拼,北京队最终获胜,而王应辅与冯冀柏、关润延、许传明、庞知忠、侯致华等多数北京队成员也顺理成章地入选华北队。

1953年2月初,王应辅和队友们乘火车去哈尔滨参加比赛。当时的王应辅还不满18岁,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感到既新鲜又兴奋。虽然那个年代的火车行驶速度很慢,从北京到哈尔滨要走一天一夜,但车厢里却热闹非凡。和他们一起组成华北队的成员当中,有大家崇拜的庞知忠、侯致华、袁家华等前辈,也有来自天津的李宝华老师,这些都是令大伙儿仰慕的冰球选手。大家难得欢聚在一起,一路畅谈,欢声笑语充溢着整个车厢!

第一次来到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王应辅感到真是名不虚传。大家入住马迭尔宾馆后,一下子就被里面的装饰、服务、饮食所洋溢出的俄罗斯风情吸引了。从宾馆到体育场途经的头道街、喇嘛台、秋林公司等,也都是俄式风格建筑,令这些从北京、天津远道而来的球员们感到目不暇接、新鲜有趣。

到了八区新建的体育场地后,大家更是眼前一亮!这里几乎全部是新建的木制冰上运动场所:三个冰上项目的标准比赛场地、室内休息室、更衣室、会议室一应俱全,还散发着浓郁的松香味。观众看台和主席台也好不气派!可见国家和哈尔滨体委的重视程度,正是因为精心准备,才能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啊!

放下行李,王应辅和队友们来到标准场地进行赛前训练,华北队的队员们无比兴奋。更令人称赞的是,这个冰场有了1.22米高的界墙,这样球就再也不容易出界了。利用界墙还可以打出各种反弹球,丰富了技术、战术的发挥;盘球、过人也多了球路;利用墙面还可以挤、贴抢夺球。在这个标准场地里面,五条标志线画得十分清楚,比赛中最有特点的越位、死球规定在这样的场地打球就不会轻易漏掉了。要知道,过去冰球队经常在不规则的场地打球、练习,因为没有界墙,华北队的球员们不敢冲、撞,也不敢有身体接触,生怕出界,也因此丢失了许多冰球的重要技术,甚至有人评论北京的冰球很文明,像个大姑娘似的!

简单适应了一下有界墙的场地后,比赛就正式开始了。这届运动大会的冰球比赛采取单循环制,华北队首先与西北队进行了比赛。华北队的队员们凭借从小打下的良好滑行基础,不仅直线快,曲线滑行也很快,赢得了更多的突破和获球机会。西北队的大部分球员是初学者,滑行不熟练,速度上不去,所以华北队进攻三传两传就到了门前,轻轻松松就进了球。最后,华北队以大比分获胜。

1953年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华北冰球队

解放军队和火车头队各有一两名表现突出的球员,如解放军队的孙梦熊,速度快,突破能力强,华北队在赛前就对其有所了解,他单打独斗一条龙,一人撑起一个队。但大家并不担心,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战术——只要派一个人盯紧,不让他起速就行了。最终,华北队在对阵解放军队这场球赛上,牢牢制约住了孙梦熊,取得了胜利。

闭幕式上,进入决赛的华北队遭遇了实力最强的东道主东北队。东北队训练时间长,全队实力平均,还拥有两名俄裔球员,人称大修二修(17号修福喜和19号修福禄),两人技术全面、配合默契。还有一名球员老韩(18号韩孝彰),射球又快又狠,擅长远射。东北队打球气势凶猛,相比之下,华北队则灵巧机智、配合默契,攻防技术好,守门员的基本技术也较好。

这场决赛打得精彩纷呈,双方奋力拼争,两队的特点都得到充分发挥,三节比赛打得难解难分。最终,华北队5:8输给了东北队,获得亚军。

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还有个传奇人物,那就是代表华北队出战的穆祥雄。这是位著名游泳运动员。他在华北选拔赛中以优异成绩入选速滑长距离参赛选手行列。这也反映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在京津体育发达地区,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冬季滑冰夏季游泳,都取得了很好成绩。穆家兄弟姐妹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姐姐穆秀兰与弟弟穆祥雄、妹妹穆秀珍共同入选,成为华北速滑队在首届冰上运动会上的一道风景线。穆祥雄腿部力量惊人,既能游泳又能滑冰,这得益于穆家的家传功夫——穆家十三式,这套功夫对于腿部力量的锻炼十分有效。于是,华北代表队的运动员们也都趁此机会跟着穆祥雄取经,每天早上跟着他练起了穆家十三式。

现在回想起来,在进入高水平专项训练之后,因各项目的特点不同,有些项目的力量是相悖的,有些则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冰上项目和游泳,二者对于腿部和脚踝的力量要求其实不同,不应该选择兼项。但是在那个对于训练认识还没达到一定高度的年代,还曾有过想在北京体院设置水冰系(聚集一批水冰人才)的思维,好在后来得到了纠正。而游泳界随后及时协调了穆祥雄的兼项问题,发挥了他在游泳上的才华,于1959年打破了世界纪录!

除冰球外,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还设置了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项目,19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本届比赛创造了新中国速度滑冰项目的第一批全国纪录。虽然水平无法和后期相比,但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篇章。这届冰上运动大会更像是一场大联欢,赛场上你争我赶,热火朝天;场下各队热烈讨论,展开交流,全国各地的风俗民歌在一起交汇。每一名参赛者都大开眼界,广交益友。

(本文摘选自《冰雪中国》,有删节)

作者:艾田 杨占武

编辑:周怡倩

搜索建议:
热博

 【歌词】错过的青春 / 歌手:张...

歌词千寻谁不爱谁不梦谁不曾年少轻狂为错过而痛谁不爱谁不梦谁不曾后悔那段逝去的青春你问我有没有真的爱过有没有梦过有没有痛过你问我有没有也后悔过有没有错过有没有恨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