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静(中共一大代表19岁的刘仁静说)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在今天看起来非常重要,但在当时,有些地方的做法却形同儿戏,比如说北京。

据一大代表,当时只有19岁的刘仁静回忆:一九二一年暑假,我们几个北大学生,在西城租了一所房子,办补习学校,为报考大学的青年学生补课。张国焘教数学,邓中夏教国文,我教英文。正在这时,我们接到上海的来信(可能是李达写的),说最近要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我们推选两个人去参加。

我们几个人——张国焘、我、罗章龙、李梅羹、邓中夏就开会研究。会前是否征求过李大钊先生的意见我不知道,李先生很和气,就是征求他的意见他也不会反对。在会上,有的人叫邓中夏去上海开会,邓说他不能去,罗章龙也说不能去,于是就决定我和张国焘两个人去出席一大。

从刘仁静的回忆中,我们知道了,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居然没有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北李李大钊商量,几个学生自己就决定了,而且让只有19岁的刘仁静去参加当了一大代表。

说北京的做法有些近似儿戏,就是指的这几个学生居然没有和李大钊商量。

陈独秀当时在广州,也没有来参加一大。据包惠僧回忆:上海来了一封信,是张国焘、李汉俊联名写的。据说第三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派来了代表,他们建议中共应该在上海举行一次全国代表会议,他们同意这个意见,并请各支部各选出出席代表二人,特别要请陈独秀回上海主持这次的会议。

陈独秀说:我为广州大学预科筹备工作,暂时不能离开广州,这里出席代表我想派陈公博、包惠僧两位同志去。公博开完了会快点回来,惠僧开完了会回武汉工作。现在是工作多人少,各方面都要照顾到。党的初期,陈独秀对党的工作是有点家长统治的精神,他说了就算照做,大家也没有意见。

关于中共一大的经过,由于近年来共产国际保存的俄文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以及陈公博在美国写的论文保存的英文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情况说明,史学家还原了中共一大的全过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与会代表13人: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

会议日程:

7月23日开幕。第一次会议,张国焘主持,制定议事日程,马林做主旨演讲。

7月24日第二次会议,听取汇报。

7月25—26日休会。起草委员会制定章程和工作计划草案。

7月27日第三次会议,讨论章程草案。

7月28日第四次会议,讨论章程草案。

7月29日第五次会议,讨论章程草案。

7月30日夜第六次会议。马林到场,因侦探闯入和租界警方搜查临时休会。

会议通过的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和纲领:

1、本党定名中国共产党(C.P.C)。

2、本党纲领如下:

A. 联合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阶级消灭。

B. 采行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C. 推翻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悉归社会所有。

D. 联合第三国际。

与会代表们在党的政治纲领上争论了3天,还没有取得一致。马林等得不耐烦了。他认为开会最主要的目的是中共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那么一切都以共产国际的决议为准就行了。

30日,他和尼克尔斯基强烈要求参加会议。这次是晚上在李书城的寓所(今中共一大会址)客厅举行。马林慷慨激昂地英文演讲,声振屋瓦,夏天开着门窗,从街上都能听见。

会议进行了半小时,突然有个陌生人敲门,进来看看说走错了。马林警惕性高,说一定是包打听,赶紧散会。于是大家纷纷从后门走了。后来得知,这个身穿蓝袍黑褂,闯入会场的是法国巡捕房的探长程子卿。

后来,法国巡捕来搜查,搜查了两个多小时,什么也没有发现。但是,会不能在这里开了。李达夫人王会悟建议去浙江嘉兴南湖去开,大家都同意了。于是,大家乘火车去嘉兴。到了南湖,王会悟租了一条大画舫,备了酒菜,大家就在南湖泛舟开会。一大群男人在船上聚集怕引起怀疑,王会悟坐在船头,装成唱曲的歌女,这看起来就和旅游一样了。

这次嘉兴南湖会议,共花费8块钱,4.5租船,3元中餐,加上小费,刚好8元。

大家可能还记得电影《建党伟业》里,周迅扮演的王会悟身穿粉色印花旗袍,打着粉色阳伞坐在船头的靓照了吧,她是扮成唱曲的歌女,所以漂亮妖冶无比了。

这次在嘉兴南湖开会,陈公博没有参加,因为他是带着妻子一起来的,住在大东旅馆。30号深夜,隔壁发生了枪杀案,陈公博吓坏了,第二天带着妻子离开上海去了杭州。

周迅扮演的王会悟

马林和尼克尔斯基是外国人,目标太大,也没有参加。参加会议的一共是12个人。

南湖会议开了一下午,大家发言也都简短了。会议确立了联合共产国际的方针,选举了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会议结束后,大家即乘火车返回上海,回到上海时已是万家灯火了。

关于中共一大最后在嘉兴闭幕的时间,陈潭秋、张国焘、包惠僧的回忆录都说是在上海遭巡捕搜查的第二天,也就是1921年7月31日。有人说是8月2日,个人认为,还是以当事人的回忆为准,还有,没有人会在上海耽搁3天再去南湖。因为从上海到嘉兴只有100公里,而且火车很方便的。

关于马林和尼克尔斯基的关系,许多人认为尼克尔斯基是马林的助手,原因是在一些场合,都是马林用英语在侃侃而谈,而尼克尔斯基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听。实际上,尼克尔斯基不仅是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中国代表,而且还是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他之所以静静地听,是因为他只会俄语,与中国代表交流有困难,所以,当精通英语的马林和李达、李汉俊自由交谈时,尼克尔斯基只能在一旁静静地听。

一大代表的最后归宿,大体可以分为5类:

第一类是革命到底、见证胜利者,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

第二类是矢志不渝、英勇牺牲者,包括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4人:

陈潭秋,1896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县陈策楼,1943年9月27日,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何叔衡,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时年59岁;

邓恩铭,1901年1月出生于贵州荔波,1931年4月5日,在济南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时年30岁;

王尽美,1898年出生于山东莒县大北杏村,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

第三类是曾经脱党但坚持革命者,包括李达、李汉俊两人。李达、李汉俊的脱党都与陈独秀有关。陈独秀写文章、编杂志是好手,但是领导一个党,并不在行。仅仅半年,建党的两位骨干,李达、李汉俊就和他闹翻,相继而去。

李汉俊先和陈独秀闹翻了。李达回忆:1921年2月,陈独秀起草了一个党章,寄到上海,李汉俊看到草案上主张党的组织采中央集权制,对陈独秀甚不满意,说他要党员拥护他个人独裁。因此他也起草了一个党章,主张地方分权,中央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机关。陈独秀看了李汉俊这个草案,大发雷霆,从广州来信责备我一顿,说上海的党员反对他。从此以后,陈独秀和李汉俊之间的裂痕愈来愈深。

1922年春,李汉俊因与陈独秀意见分歧,回武汉找了份教书的工作,再也没有回上海。实际上脱了党,北伐军到武汉后,他到国民政府里任职。1927年12月17日,在武汉被武汉卫戍区司令胡宗铎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后遭杀害。

李达对陈独秀的霸道也是不能容忍了。他说:陈独秀也是官僚地主家庭出身,领袖欲极强。每逢同志们和他辩论的时候,他动辄拍桌子,砸茶碗,发作起来。记得当时派郑州做铁路工人运动的李震瀛寄来了一个详细报告,他看了最初几行,就大发牛性,接连砸破了两个茶碗。

党内叫他老头子,中国的列宁。他的领袖欲很强,动辄拍桌子骂人。当时我说:你这个家伙要是有了权,一定是先杀了人以后再认错。由于跟陈独秀搞不好,1922年,我就到湖南去搞自修大学,这次是毛主席让我取的。

后来,李达一直在学校工作,1966年8月24日去世。

第四类是动摇革命、迷途知返者,包括刘仁静、包惠僧两人。

刘仁静1902年出生于湖北应城。中共一大后,自认为很有学问,很自负,后来和陈独秀一起,搞党内小团体、小组织,被清除出党。1987年的一天早晨,刘仁静出门晨练,被一辆公共汽车撞倒,颅骨碎裂,当场死亡。他是所有一大代表中最后一位去世的。

包惠僧,189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大革命低潮时退党,曾经担任蒋介石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后来不得志辞职,再后来看透黑暗,携家眷到澳门谋生。1957年回国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病世。

第五类是叛党投敌、变成反革命者,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三人。

陈公博、周佛海都是脱党后加入国民党,最后成为汉奸。抗战胜利后,陈公博逃到日本,被遣返回国,判处死刑被枪毙。周佛海先被判死刑,后改无期,病死在监狱中。1938年4月5日,张国焘借祭黄帝陵叛逃,后来在戴笠手下当一个小特务,很不得志。1979年12月3日,在加拿大一家免费疗养院里去世。

13位中共一大代表截然不同的结局,让人深深感慨的同时,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要想干成一件事,必须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参考资料:刘统著《火种》,上海人民出版社;斯国新著《党史可以这么讲》,人民日报出版社

搜索建议:刘仁静  刘仁静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