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翔顺象窝:一山一茶一菩提,禅茶挂帅出征|中国十大茶王参评茶企巡礼(56)

编者按:7月8日,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拉开帷幕。东南西北四大赛区同时启动报名,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协会积极发动,茶叶企业跃跃欲试,为茶品而斗,为茶王而战。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1月,现南方农村报推出“中国十大茶王参评茶企巡礼”系列报道,提振中国茶产业,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茶。在这里,有中国茶人对土地的深情,有中国茶人对茶这一片树叶的精心呵护,有中国茶人对产业的努力探索。

“这是我们销量最高的一款茶,相信跟其他地区的著名红茶同台竞技也毫不逊色!”在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中,广东翔顺象窝禅茶有限公司派出象窝红茶参赛,负责人崔少强信心满满。

禅茶一味,底蕴丰厚

在广东众多名茶中,新兴象窝禅茶可谓独树一帜。象窝茶场位于新兴县,与禅宗六祖惠能圣地国恩寺仅一山之隔。从唐代开始,象窝一带就开始有了种茶的记载,主要种植“水源山”茶,用以做药引。象窝茶文化历史悠久,六祖惠能顿悟学说以茶入禅的“茶道”与之相生相融,形成了“禅茶一味”的独特风韵。

“1956年,下乡的干部发现这里十分适合种植茶叶,于是引进云南大叶种茶,发动当地农民进行大面积种植。”崔少强介绍,象窝茶场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热潮当中诞生,在鼎盛时期,象窝茶场最大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后期茶场先后由当地的公社、个体户管理,由于受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的局限,当时的“象窝茶”难以走出新兴。

2007年,翔顺控股集团接手茶场,成立翔顺象窝禅茶公司,象窝茶开始走向复兴之路。“公司接手后,首先开始进行茶场资源的整合。”崔少强说,公司通过土地租赁的方式,承包农户闲置土地,扩大茶园规模,同时公司定期聘请茶学专家实地进行有机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对茶叶的引种、培植、管理和生产工艺等进行革新。

绿色生产,匠心制造

一杯好茶,由环境、品种、种植管理、加工工艺共同造就。象窝山地处天露山脉,海拔高达8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相对湿度大,有机质土层深厚。优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和芳香物质的合成更加丰富,构成了象窝红茶芽叶肥壮多毫,持嫩性强,茶香浓郁持久,滋味醇爽甘美的品质特色,这独特的茶味其它地方难以复制。

“在茶树养护中,我们以花生麸、兔粪、羊粪等堆沤农家肥作基肥,宁可减产也不打农药。”崔少强告诉记者,公司日常坚持采用严于有机生产标准来管理茶园,采用生物治虫、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等方式消灭茶树害虫,保证了茶叶的质量。在加工工艺上则将传统工艺和现代食品加工要求相结合,形成了既符合现代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又保留传统工艺的独特风格。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自主茶园4000余亩,产品品类达27个,涵盖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生茶饼、陈香茶、袋泡茶,有机认证覆盖率达100%。象窝茶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有机食品”“广东十大好春茶”“广东省名牌产品”“岭南特色食品”等称号。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叶思敏 林佳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