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掌握了这些精要主义原则,摆脱忙乱不堪的你

01 断舍离,摆脱没有意义的多数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相信每个人都碰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个同事或朋友请你帮忙,而你刚好又正在忙的时候,或许你会下意识地答应下来。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答应的这么快,是因为有些时候内心想要取悦别人或让自己显得很有能力。

精要主义训练的第二步,就是要求我们说“不”,而且是经常性地说“不”。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需要勇气的。在说“不”的训练中,淘汰物品算是第一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也已经难倒了很多人。比如整理衣柜的时候,扔掉旧衣服,你是否内心还是有一点点恋恋不舍,还会担心假如有一天又想穿了怎么办。

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有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自己已经有的东西的估价,往往高于它们的实际价值,所以在扔掉的时候,总觉得很难。这个时候,有一个方法可以快速帮你做出决策,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它,我愿意花多少钱去买它?”。

淘汰的第二阶段,就是对某些事情和选择说不。我们不能什么都做,前面我们说到过,当你不能自己选择的时候,别人就会替你作出选择,要记住,任何时候你没有对不重要的事情说“NO”,就意味着你默认自己对它说了“Yes”。所以要么你慎重的选择只做最重要的事情,要么就是失去机会,等别人给你安排。同样的,我们也给到一个方法帮你快速选择,就是问自己:“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做什么来得到它?”

摆脱多数的无意义事情,不仅仅是心智的训练,也是情感的训练。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如何做到淘汰多数无意义事情的5个原则。让你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原则一:制定精要的目标

怎么样才能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答案就是你要先知道你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好比你学习如果没有目标,买书的时候,当然就不知道该买什么。如果确定要提高英语能力,那就选择英语相关的书籍,如果确定是要提高英语作文水平,那就选择英文作文相关的书。你的目标详细清晰,那么选择和淘汰书籍都会变得更加简单。

我们来看一下,目标不明确的时候,会出现的问题。

第一个会出现的就是动力大打折扣。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就会把时间浪费到无意义的事情上,回想一下你的学生时代,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是不是比较轻松,空闲的时间会看个电影,玩个游戏什么的,到了期末的时候,是不是只剩考试复习了。

第二会出现两种典型的模式:

模式1:只为满足规则制定者或者权威,比如公司里面热衷满足老板的需求,想尽办法获得老板的青睐。在生活中,喜欢跟别人比较,只看重名利,忽略了内心的成长,家人的陪伴等。

模式2:假装一切都好,比如同时想干好五件事,每件都做得非常平庸,没有亮点。

了解了没有目标会出现的问题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怎么样制定精要目标。

1、重在实质,而不是形式。不要用一些模糊不清的陈述,而是用一个具体的事情来检验,如果只能在一件事上做到极致,那是什么事情?

2、具体的目标才能鼓舞人心。比如让全世界摆脱饥饿,这种理想主义的目标,就太过模糊,如果改成帮助100个孩子摆脱饥饿就会变得具体很多。

所以真正明确的目标,才是走向真正优秀的第一步。

原则二: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你是否有碰到过,自己认为对的和别人迫使你做的,发生了碰撞。你是否有违心地答应一些事,仅仅是为了避免冲突。你是否有感觉到,在拒绝老板、同事、朋友的邀请或邀请时,自己有多么的恐惧和胆怯,因为你怕他们会失望?

如果你碰到过以上的情况,恭喜你,你并不孤单,这是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情况。这是人性使然,所以这也是要成为精要主义者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

为什么大胆选择重要的事情,放弃不重要的事情,是这样的艰难?

第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我们分不清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变得毫无防御能力。和这个相反的是,当我们对什么是重要的事情确定无疑时,我们就好像有了一个力场,保护自己不被四面八方的非精要事务的侵袭。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内心对社交尴尬畏首畏尾。心理学上有个概念是规范性从众,就是人会对群体对他的期望有服从性。这就是为什么你的老板让你做一个项目或是你的朋友找你帮忙的时候,你拒绝的念头会给你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让你觉得内疚,不想让别人失望,害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这些情绪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导致你认识不到事实,太快答应,换来更多的后悔。

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会说“不”,坚定地,决绝地,却很优雅地说“不”。因为一旦你这样做了,就会发现自己对打击别人和惹怒别人的担心其实是被夸大的,而且还会发现别人实际上会更加尊重你。

说不的关键不在于对所有要求都全盘拒绝,而是在于拒绝不重要的事情,以便答应真正重要的事情。对一切说“不”,频繁地说,优雅地说,只有千真万确的重要事情除外。

这里给大家分享,优雅说“不”的六种方法,教你怎样来优雅地说“不”。

1、把决定和关系分开来。

当别人要我们去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这个要求和自己同他的关系混在一起。我们要时刻记住,拒绝这个要求不等于否定这个人。只有把决定和关系分开,才能做出明确的决定。

2、礼貌拒绝

优雅地说“不”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选择“不”和说“不”是两件事,比如“我很理解,但是恐怕爱莫能助”。礼貌清楚的拒绝别人,却不用“不”字的方法很多。

3、关注权衡取舍

在答应别人之前,多思考一下自己将要牺牲什么,拒绝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不要急于回答问题,主动停顿下来,好好的思考一下,然后再做出判断。或者你思考得更久,等着别人自己做出选择。

4、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推销员

我们每个人都是销售员,在卖各种思想——一种想法,一种观点,一种主张。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别人向你售卖的是什么,才能让自己更谨慎地决定是否去购买它。

5、关注长期价值,不在乎短期得失

我们都知道当你拒绝了别人之后,他或者她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烦恼、失望,甚至气愤。不要担心你的拒绝会伤害了你们的关系,相反的,当时间久了,别人就会发现,你对时间的重视,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他们也不再来麻烦你。慢慢地,你就获得了别人对你时间的尊重。我们要接受自己不被所有人喜欢的事实,合情合理的对某些事情说不。

6、一个明确的“不”比一个模糊的“是”更好

相比于别人跟你说:“我考虑下”,有时候,可能我们更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哪怕是直接的决绝。模棱两可,最终还是说了“不”,只会让对方更加怨恨。

原则三: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得太快,拒绝得太慢。”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简单来说,假如你去电影院看电影,看了30分钟就发现这个电影非常不好看,这个时候,你是决定继续把这个不好看的电影看完,还是直接离开呢?如果你选择继续看下去,这就是沉没成本。继续看下去虽然既浪费了你的时间,又坏了你的好心情。

所以当你碰到沉没成本的时候,要学会及时停下来,尽快退出。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幻想,明知自己选择错了,就是不肯低头承认,非要一条道走到黑。炒股的时候,在需要止损的时候,总是抱有幻想,结果越陷越深。为什么止损这么难?这需要我们有勇气和自信去及时收手。

沉没成本在日常生活中实在太普遍了,但它却不是唯一需要我们小心提防的非精要主义陷阱。

下面给大家介绍另外6种常见的陷阱以及应对方法。帮助你用最少的代价解救自己。

陷阱1,禀赋效应

世上从来就没有人会洗租赁的车,为什么,因为不是自己的。这是禀赋效应在作祟,也就是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当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

当你整理书柜,想扔掉一本书的时候,不管这本书对你是否还有用,因为它属于你,就会让你觉得它更有价值。所以对于不重要的事情和不重要的物品,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偏见。

对策1,假装你还不曾拥有它

不要问:“这件物品价值多少?”而是问:“如果手头没有,我愿意花多少钱来得到它?”。对于机会和义务,也用这个方法。不要问:“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会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要问:“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去得到它?”。

陷阱2,对浪费的恐惧

我们的教育教导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不要浪费的习惯,所以当我们长大了,这样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这种避免浪费的思维,会影响我们把很多不重要的事情,也无法很干脆的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就跟避免浪费的习惯冲突。

对策2,承认失败,让成功开始

当你花了钱,看了一场不好看的电影,为什么不愿意及时离开,原因在于谁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当你承认自己错了,才能摆脱浪费的习惯。承认错误,代表你的进步。

陷阱3,强己所难

太过努力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管是在个人的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生涯里,人们都很容易去强己所难,强行匹配。那么,出路在哪里?

对策3,寻求中性的第二意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自己无法看清楚的时候,找一个旁观者,他会客观的指出你的问题,帮你认清现实,承认错误。

陷阱4,现状偏见

就是指仅仅是由于自己一直在做某件事而继续做下去。没有其他理由。

对策4,运用零基预算法

假如这件事现在从零开始,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的选择是不会做,那就彻底停止。

陷阱5,随意承诺

有些人的时间被一些软性承诺塞得满满当当,这些都是他们不知在什么地方见到什么人时,因为随便发发评论或随意交谈了几句而不经意间答应下来的。

对策5,先停顿,再说话

这听起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在答应一件事之前先停顿5秒,能大大降低做出后悔承诺的可能性。

陷阱6,害怕错过

绝大多数人天生就非常厌恶损失。尤其是一件已经开始的事情,总是担心自己会错过好东西。

对策6,逆向尝试,战胜害怕

当一件事情已经在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假设这件事是否重要。然后尝试停止做这件事,等着看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如果几个星期都没有引起任何反应,说明这件事情也没有那么重要。

原则四:编辑,看不见的艺术

每年的奥斯卡奖项里面有一个叫做最佳剪辑奖。然而关注这个奖项的人并不多。剪辑工作更多的幕后进行,所以更像是一种看不见的艺术。

剪辑就是淘汰那些没有意义的,不重要的以及不相关的内容。一个优秀的电影剪辑师会让人很难不去看重要内容,因为他已经淘汰了除了绝对必须存在的元素之外的一切东西。

在前面,我们介绍过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他需要做的是区分重要和不重要。学会区分之后,下一步就是学会淘汰,像剪辑师一样。

当然这个删减也不是这么容易,并不是你随便删除几个部分就可以了,实际上优秀的剪辑,需要编辑通过深思熟虑,为思想、环境、情节和人物增添生命力。

编辑自己人生的四条原则

1.删减,自律地抛弃那些好选项,编辑必须把容易让读者犯晕的故事和内容删除掉。

2.精缩,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例如用更少的词表达同样的思想,用更少的人,实现一样的效率。

3.纠正,反观核心,调整方向,审视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是否与自己的目标相符相配。

4.少量编辑,知道在什么时候谨慎克制。

原则五:设定界限,才会带来自由

界线的丧失是非精要注意的典型特征。如果当你破例一次,之后就会接着破例好几次。非精要主义的人会认为,如果自己足够强大,界面就没有必要。但是恰恰是因为没有界限,反而被琐碎的事情拉扯,最后无力完成目标。

非精要主义者总觉得界线就是约束和限制,是自己超级高产的人生道路上的拦路虎。对于非精要主义者来说,设定界线无异于自证懦弱。他们认为,如果自己足够强大,界限就毫无必要。他们能够应付一切,搞定一切。但是由于没有限制,他们最终被拉扯得细若游丝,搞定一切终成幻影。

清晰的界线能积极主动地淘汰各种要求和累赘之事,以免自己精力分散,无法专注于真正重要之事。你是否也经常感觉到自己的周末被别人的事情所劫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丝毫觉察不到他/她正在越过别人的界线?

免受他人事务烦扰的四个方法。

1、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别人有问题,我们需要看是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别人直接把自己的问题变成你的问题,这不是在寻求帮助。如果一个问题连自己都没有思考过,就请别人帮忙。这样的问题不回应也罢。

2、没有界线,就没有自由

如果你没有设定界面,那么别人就会替你设定。

3、找到自己的坏事者

如果你不能和自己、和别人说清楚这些界限,那么你期待别人能够尊重或者找到你的界限,恐怕是不现实的。当有人一直把你从精要主义的路上拉下来的时候,列一个坏事者清单,拒绝他的所有内容。

4、制定社会契约

双方为一个合作目标,达成共识,提前说好对方的界限,避免浪费彼此时间。

延伸阅读 《精要主义》三步养成法,摒弃无足轻重的生活

作者/行走的馋猫

01 摒弃不必要之事

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林语堂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手机里各种app越来越多,微信信息提示的小红点似乎总也点不完。

有句话这样说,“移动互联三个月就是一年,一年就是过去的五年,而五年就是一个时代。

”信息越多,人们遇到的选择也就越多,然而选择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人容易在选择中迷失,把不必要当成必要,把不重要当成重要。

“你是否觉得自己一直在奔波,却总是达不到目标?”

“你是否觉得自己的时间总是被别人的安排打乱?”

“你是否经常感到疲惫异常却又没有发挥所能?”

如果你有以上的情况,建议你来看看今天的这本书《精要主义》。

精要主义

《精要主义》的作者是格雷戈.麦吉沃恩,本书主张只做该做的事,它向“我可以拥有一切”和“我可以做好一切”的观点发起攻击。

它倡导的是“在合适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追求合适的事情”。

02 更少,但更好

有一个人,他3 年不看报纸,他认为报上的内容只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混乱;他简餐缩食35年;他每周都有一天沉默不语;他离世时只有不到十样东西。

这个人就是甘地,他从未有意担任任何形式政治职务,却被尊称为印度“国父”。

他一生都献给了帮助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伟大事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舍弃了生活中所有其他的事情。

我们无可否认,甘地的人生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他是一个精要主义极致践行者。

什么是精要主义呢?

精要主义:就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并把“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

一个简单的比喻:我们把人生比作衣柜。

在人生的“衣柜”中,你希望衣服整整齐齐,里面摆放的都是你认为精品的衣服,还是你希望被各种各样的衣服,喜欢的不喜欢的,塞得满满当当,凌乱拥挤?

这两种感受想必截然不同。

不幸的是,这是很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多少次你按照工作计划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但到了上午10点却已经在忙其他事情,进度远远落后,于是,今晚的约会又泡汤了?

有多少次你盼望着能待在家里过一个清静的周末,但直到周六早上你还淹没于各类琐事、各种约见和无法预见的事情中?

你可能什么都想做,而且什么都想做好,但真实情况是,你并不能做好一切。

因此,设计和拥有精要主义的人生,显得那么迫切。

精要主义的三条核心真理是:“我选择我要做的事”,“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以及“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03 精要主义者养成原则

精要主义者养成主要有三个原则:

原则一:“更少,但更好”

很多人都知道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他被称为寿司之神,他起码在两方面集中体现了“更少,但更好”的原则。

●第一,人生选择很多,但他只专注于做寿司,他做了五十多年,他经营的餐厅连续很多年被评为米其林三星的寿司店。

●第二,店里只设置10个座位,只设置一个套餐,每个人进店吃到的是一样的东西,因为,更少,所以能做到更精,由于厨艺精湛,食客们往往要提前3个月才能订到座位。

更多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

为什么呢?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多数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只是少数,同时,从这些有意义的事情中找到符合人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

真正的精要主义者认为:"几乎一切都不重要"。

可能很多人会跟你推销产品,推销课程,或者告诉你有一个什么机会,一定不要错过。

假如你没有精要主义思维,很大可能你会认真看看,然后觉得好像对自己有用。

于是就购买了或者加入了,你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看似是机会的机会。

但精要主义者的做法很可能是直接跳过,或者关闭网页,因为他们知道一个道理:“几乎一切都不重要。”

没有必要做那么多件不同的事情,盯紧一个目标即可,如果努力过后对实现最终的结果没有太大贡献的话,那不是机会。

原则二:“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

衣柜里的衣服那么多,如何取舍,哪些是保留的,哪些是需要处理掉的?

这跟人生选择一样,那么多你以为的机会,你选哪个?

“机会成本理论”,你一定听说过,意思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比如工作日请假休息失去的便是当日的工资。当你选择这个机会时,失去的便是另一个机会带来的利益。

为了让机会成本更少,有什么方法判断哪个是好的机会?

第一步,把机会记下来。

第二步,写下3条“最低标准”,如果这个机会要进入考虑范围的话,必须达到这3条标准。

第三步,写下3条理想的或“极端标准”,如果这个机会要被考虑的话,也必须满足这3条标准。

按照这个流程,一旦这个机会不能满足第一组标准,那么答案很显然就是No。

但是如果它不满足3条极端标准中的2条,答案依然是No。

原则三:专注于当下的要事

活在当下,如果放弃当下,你将无法细致深入地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刻。—— 一行禅师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中一行禅师还讲过一个道理:洗碗就是洗碗。

也就是说,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这是一种专注于当下的力量。

如果洗碗时还想着喝茶,那洗碗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完成好,喝茶时也会少一份纯粹。

通过第一个原则和第二个原则,你已经能正确识别什么是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接下来,你需要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

对于非精要主义者来说,他可能满脑子都充斥着过去和未来,他们为未来担忧,为过去焦虑,但就是做不好当下的事。

总结一下以上就是三步养成法,分别是:“更少,但更好”;“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专注于当下的要事。

以上三步,让你轻松摒弃无足轻重的生活。

04 结语

这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过度互联的时代,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精要主义者,摒弃无足轻重的生活,转变只在一念之间。

一旦我们心中充满了精要的精髓,我们就是精要主义者,我们会变成一个不同的、更好的自己。

《精要主义》

搜索建议:
热文

 《毛骗》中的邵庄是如何封神的?

这是一部低调却又声势浩大的剧,这是一部没钱宣传,却被人口口相传的剧,你可能看过以盗术为主题的影视剧,也可能看过以魔术为主题的故事,但你看过以骗术立本的剧吗?他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