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江户狂歌:53位浮世绘巨星代表作,尽在这本珍藏级艺术画册

· 关注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字数 5k + ·

鲁迅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浮世绘迷。

也许这是他的诸多爱好中,较少被提起的一点。

其实这并不难想象,从小便喜爱美术的他,留学日本期间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浮世绘作品,晚年经济上略有宽裕便着手收藏,其中便有鸟居清长的作品《初樱廊下》。

他虽未留下许多关于浮世绘的文字,但我们可以透过他晚年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看出他对浮世绘的些许看法:

“关于日本的浮世绘师,我年轻时喜欢北斋,现在则是广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然而,适合中国一般人眼光的我想还是北斋。我早就想引入大量插图予以介绍,但按目前读书界的状况,首先就办不到 [...] 况且中国还没有欣赏浮世绘的人,我自己的东西将来传给谁好,正在担心中。”

如今我们已不乏欣赏浮世绘的观众,但可能还缺一本脉络清晰、印刷精良、去粗取精的收藏型画册。

而今天我要推荐给你的,正是一本帮你读懂、看懂浮世绘的典藏之作——《江户狂歌》。

这本书,从近百位艺术家中精选53位浮世绘大师,用他们的800余幅高清作品,展现300年浮世绘的传承与演变。

干货珍藏版浮世绘艺术书

这是一本集绘画鉴赏与知识学习于一身的干货型艺术收藏书。

无论你是浮世绘爱好者,还是艺术品藏家,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知识与乐趣,让它帮你看清艺术背后的历史,讲明画面之外的佚事。

|全书按时间脉络分9个章节 让你一本读懂300年浮世绘

本书从江户时期浮世绘早期形式的出现讲起,到菱川师宣、鸟居派、怀月堂派的发展,再到锦绘艺术的流行,美人绘新形式的出现;

从浮世绘艺术的两个黄金时期,众多浮世绘巨星的崛起,最后讲到明治末年浮世绘的没落,以此时间脉络为主线,清晰讲述江户时代风华300年。

这本《江户狂歌》珍藏书,内页共800余幅高清作品,其中大图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在保证版式美观的基础上,大大提升图片利用率,俨然一座可以搬回家的浮世绘“博物馆”。

《江户狂歌》从近百位浮世绘大师中精选了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歌川国芳、月冈芳年、河国晓斋等53位浮世绘巨星的代表作品。

它还完整收录了14套系列作品,包括: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诸国名桥奇览》《诸国瀑布揽胜》

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江户近郊八景》《江户百景》

歌川国芳:《通俗水浒豪杰百八人》《通俗水浒豪杰百八人三十六员天罡星》《通俗水浒豪杰百八人三十六员地煞星》《勇武见立十二支》

月冈芳年:《风俗三十二相》《新形三十六怪撰》《和汉百物语》

鸟山石燕:《百鬼夜行卷》

为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优化作品的展示效果,部分系列作品以超长拉页的形式展现。

尤其是水浒系列,当一百单八将齐整整地并列展现在眼前,那迎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颇为震撼。

全书内文共嵌入5组超长拉页,每组长度92.8cm。

|买到即是得到一份完整的“江户套装”

这本《江户狂歌》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与创嘉文化联合打造,除了书本身的内容丰富、制作精良外,设计团队更着力于为读者、藏家打造一整套完整、立体的“江户套装”:

1. 《刘玄德北海解围》书衣*1

2. 原创双层3D书盒*1

3. 超大无痕拉页*3

4. 《相马旧王城》创意帆布袋*1

5. 《华容道义释曹操》三连装饰画*3

6. 熊猫武士金属徽章*1

7.《凯风快晴》明信片*1

|上,书盒正面;下,书盒背面

首先是原创的双层3D书盒,正面将《相马旧王城》的画面层层分离,用纸雕的形式营造出立体效果。

背面将《武松打虎》以黑白线稿的形式呈现,着重表现浮世绘画面中线条的动感与构图的疏密有致。

|上,随机印刷内称纸;下,书盒内的衬纸效果

选材上,书盒选用进口优质高密度荷兰纸板,配以黑色触感特种纸,低调内敛的磨砂黑,与浮世绘的色彩相得益彰。

书盒内衬为120g的江户狂歌独家定制纸张,随机印刷,让每一本都与众不同。

上图中以《刘玄德北海解围》为蓝本制作的书衣,展开亦是一幅完整画卷;

而内封则与书盒保持一致风格,超厚精装56mm方形书脊装订,体量虽大,但做工精细,经得住岁月考验。

设计团队更将书中三幅歌川国芳的经典作品,做成独立的外置拉页,并配备画筒保护,它们分别是:《相马旧王城》《关羽刮骨疗伤图》《赞崎院眷属营救源为朝图》。

这三幅拉页,既可平铺于桌面赏玩,亦可作为海报装饰,贴于案几、墙壁之上。

你还可以将随书赠送的三连装饰画《华容道义释曹操》装裱一番,挂于房间。

色彩复古明艳、构图精巧丰满,定会是你墙上的点睛之笔。

定制款《相马旧王城》帆布袋,吸睛力十足,背出门保证回头率爆表。

更有熊猫武士金属徽章与《凯风快晴》明信片相送!

款款赠品趣味十足,设计精美,工艺考究,实用性与装饰性俱佳。

若你对浮世绘感兴趣,定要收了这套干货与福利满满的珍藏版浮世绘艺术画册!

从时空角度立体解读浮世绘

当我们看浮世绘时,我们在欣赏什么?

是沉浸于画面中精致唯美的艺妓美人?还是好奇于江户时代的民风民情?是画面中流畅、充满动态美的装饰感线条?还是扁平化构图与简练的用色?

|左,《阿德勒·布洛赫-鲍尔夫人的肖像》,克里姆特;右,《风前美人图》,怀月堂安度

或者,可以换一个视角,在时间的纵轴与空间的横轴上双向比较、欣赏。

我们有理由相信,克利姆特在处理人物衣饰、画面背景时的平面化趋势,以及拼贴式的装饰手法,定受到早期浮世绘的影响,虽然不能肯定影响他的大师具体是哪一位,但艺术手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一眼便可明了。

我们今天就借着这本书,从早期的浮世绘讲起,看300年的发展与传播,带来了怎样的艺术浪潮,又为后世带来了如何深远的影响。

浮世绘源起于17世纪初期,即德川幕府时代。

当时,江户地区逐渐成为日本极具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富商大贾占据半数人口,虽没有头衔和封邑,但他们却可用奢华的物质享受来显示社会地位。

|《回首美人图》,菱川诗宣,1688-1704

在那时,歌舞伎是备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专攻美人画的“肉笔浮世绘”应运而生。“肉笔”即画师亲手绘制,因此价格高昂,多为富人与上流贵族享有。

比如这幅《回首美人图》,来自“浮世绘之祖”菱川诗宣。

他汲取明清版画与大和绘两者所长,但不同于前人,使用更为流畅、柔和的线条。

也是他,通过对浮世绘进行“署名”,让这门“手艺”从书籍文稿的附属、广告宣传的媒介,逐渐转变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但此时高昂的价格阻碍了(肉笔)浮世绘的传播。

|《风前美人图》局部

而木板雕刻版画的流行,大大降低了浮世绘的制作成本。自此,浮世绘渐渐走进平民阶层,需求的增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参与浮世绘绘制。

浮世绘流派从此时起“百花齐放”,各位艺术家自立门派、广收学徒。

比如鸟居清信创立的源远流长的“鸟居派”,以及与其比肩的怀月堂安度的“怀月堂派”,又或是善用西洋画法的“奥村派”,等等。

在绘画与印刷技法上,也从逐渐从单一的“丹绘”而发展出了“红绘”“漆绘”。

积极创新的艺术家们,不仅在木刻版的颜色上做了革新,也在颜料的选择上,取用了水分更足、透明感更强的颜料,故称为“红绘”。至于“漆绘”,则是印刷工坊做出的技术革新,用加胶的方式来中和墨性,让色彩的饱和度更高。

|左,《风俗四季歌仙》之《五月》;右,《风俗四季歌仙》之《水之月》。铃木春信

时间进入18世纪,在画师技艺与印刷工艺的双重进步中,木刻版画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这时不得不提的,是江户初期著名的“美人绘”画家,铃木春信,他自创的多色套印“锦绘”,使他一跃成为当时美术界的主导人物。在画面内容上,他于古典和歌、市井生活取材,创作出一种更加柔弱、清纯的女子类型。

别出心裁的选题、独树一帜的配色,让他频频创作出比以往浮世绘更加跳脱、活泼的作品。他的画面在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体验的同时,又不至于落俗。

|《吾妻桥下之凉船》三联画之一,鸟居清长

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美人绘大师,是风靡于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鸟居清长。他笔下的女子,气质文雅、华美,且身材修长、姿容端丽,被称为“清长美人”。

此时的日本文化,愈加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浮世绘也不免受油画的“侵袭”。我们可以看出,在清长的画中,除了美人被拉长了体型外(也许这也多少受到欧洲中世纪哥特风绘画的影响),画面的背景逐渐偏西洋化的写实,多了一份朦胧的诗意。

18世纪末期,一乐亭荣水的美人画“大首绘”颇为引人瞩目。他的画,突出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特征。

并且,他笔下的美人,眉毛都被刻意加粗加黑,这在广泛流行细眉的当时,极为特别,为美人们增添了几分英气,干净利落。

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他的作品中,不乏对“大首绘”的参考与借鉴。直至今日,我们仍能从诸多日本设计的作品中,见到浮世绘的影子。

|上,《游女花见》,喜多川歌麿;下,《姿见七人化妆》,喜多川歌麿

而喜多川歌麿的人物,虽模仿自“清长美人”,但也大胆创新:他的美人绘集中于胸像、头像,竭尽全力描绘她们肤色的雪白无暇、皮肤质感的细软;在人物表情处理上,也更加微妙细致,细腻捕捉处于恋爱阶段或家居生活中的女子心态。

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无线印”技法——“将未着色的纸压在雕版上,借助木板的凹凸来呈现出形体的起伏变化。不用勾线就可以表现出人物脸部甚至身体的轮廓。”

|《神奈川冲浪里》(《富岳三十六景》之一)。葛饰北斋

看过这么多精巧的美人绘,我们现在将视角转向另一个浮世绘类型——“风景画”。

这幅《神奈川冲浪里》,也可说是远近闻名了。其印刷品、复制品、周边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几乎可与《蒙娜丽莎》媲美。

该画的作者葛饰北斋,本名中岛铁藏。早年师从于胜川春章的他,并不太出众,师傅去世后,甚至被师兄扫地出门。而这一走,反倒让他的创作更加大胆,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的风格。

并不以出名为目标的他,改号频繁,共有三十余个画号,“北斋”只是其中之一。北斋对于作画的痴迷,可谓癫狂,因此,你也可以在他的部分作品上看到“画狂老人”的落款。他通过吸收欧洲及中国绘画的技艺,使日本艺术地位得以提高。

|《骏州江尻》(《富岳三十六景》之一)。葛饰北斋

其一生广泛被提及的画作系列《富岳三十六景》(共四十六幅),原是专为旅游宣传而作的“名所绘”。70岁之后的北斋,创作的重心才转移到风景画,更准确地说,是与富士山、与水相关的风景画。

在这一系列风景画中,他使用了一种来自欧洲的颜料“普鲁士蓝”。在他的笔下,这种颜料表现出了颇为丰富的层次感。在画中,他仅用一种蓝色来刻画不同天气下的大海、蓝天,达到前后有序、虚实相生的效果。

比如在《神奈川冲浪里》这幅画中,他通过精准把握蓝色的深浅浓淡与铺色面积,让画面的层次错落有致,正可谓是“蓝分五彩之妙手”。

这幅画于19世纪70年代后期传入欧洲。并得到了梵高的欣赏,不知他创作生涯的“蓝色时期”(1900-1904),是否也受到葛饰北斋画中这“五彩的蓝色”所影响。

几乎是同一时期,另一位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也深受启发,创作了交响诗《大海》,并且在早期的专辑版本中,封面即是对这幅画的致敬,后来《神奈川冲浪里》也成为DG、Philips、Telarc等多个公司出版的《大海》的唱片封面。

|左,《大桥安宅之夕立》(《名所江湖百景》之一);右,《驹形堂吾嬬桥》(《名所江湖百景》之一)1856-1859,歌川广重

讲完葛饰北斋,自然不可不提歌川广重的画。

后者虽比前者年轻30多岁,但作品一经上市,便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他们二位撑起了日本浮世绘中的风景画类别,使之与役者绘、美人绘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此时美人画流传已久,各类画法已被艺术家们悉数演绎,人们也逐渐出现了审美疲劳。因此,他们二人着力于展现各地风貌的风景画,逐步吸引到更多的收藏爱好者。

北斋的独特用色与创新取材令他备受瞩目,而广重对于构图与画面视角的研究更是独具一格,这从《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中便可看出。

19世纪中期,广重着手创作的庞大系列《名所江户百景》(共计120幅),其中就包含被梵高临摹的《大桥骤雨》(《大桥安宅之夕立》)及《龟户梅屋》,惠斯勒也曾在创作中受这一系列作品的影响。

|《宽正年间艺妓之风俗》(《美人风俗三十二相》)月冈芳年

时间来到十九世纪末期,除了上述两位风景画大师,仍有一批美人绘、役者绘画师活跃于画坛,而此时的绘画题材,趋于多样化,比如神鬼题材,又或是顺应时事的战争题材。

|左,《演员中村甘次郎饰演神谷智平》;右,《演员冈加花香饰演音乐家美雪》吉川观方,1923

这期间,也出现了一批浮世绘新星,如河锅晓斋、落合芳几、月冈芳年等,又或是更晚期的吉川观方、川濑巴水等。

如今再赏浮世绘,我们不纠结于其间的技艺与历史,也不再比较其间的高低与成败,但求从时间、空间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层层解构这一艺术的多样内涵,为今天的艺术鉴赏汲取些许养分。

这套《江户狂歌》,大可一解你对浮世绘的种种疑惑,为你呈现浅井了意在《浮世物语》中所构建的处世观:

“享受当下,品味月亮、雪、樱花和枫叶,唱歌,喝酒,忘却眼前的烦恼,不去担心即将面对的贫穷,无忧无虑,就像葫芦漂浮在流淌的河水里一样,这就是我们的浮世。”

「 本文为推广,全部内容转载自一条,

联系一条生活馆客服微信;或客服电话:4009206008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搜索建议:
热文

 餐馆“拍黄瓜”被罚5000元,到...

原标题:餐馆“拍黄瓜”被罚5000元,到底冤不冤?|新京报快评据报道,7月下旬,安徽合肥、池州等地多家餐馆因未取得冷食类食品经营资质售卖凉菜被处罚。这事在社交媒...(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