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肾不稳,则抖!解一张方子,治肾虚手抖,掩卷深思,豁然开朗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手抖的话题。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男孩,当时才12岁。

什么毛病呢?

原来,大概在3年前,这孩子因故被吓着了。当时他被吓得够呛,以至于长期忧惧,不敢说话,不敢随意玩耍,连大便都跟着不正常了,一天之内拉稀三次。

一开始,家里人觉得,这股劲儿过去就好了。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此后不久,小患者竟然开始双手颤抖。尤其是双臂平举的时候,手抖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这孩子两条腿发软,走路都不稳当,曾经跌倒数次。

小孩子自己还说,他往远处看的时候,眼睛模糊。头晕时作、后脑尤为难受。

面对孩子的状况,家长十分着急。想不到,受了一次惊吓,竟然让孩子变成这样!

怎么办?四处求医。最后,找到了中医临床大家,岳美中前辈。

岳美中前辈一看,发现患者两侧尺部脉虚,而且左侧关脉弦细。伸舌头一看,发现小孩子舌红无苔。

当时,岳师沉吟良久,提笔书方一首:

熟地黄12克,山茱萸6克,怀山药6克,泽泻4.5克,丹皮4.5克,茯苓4.5克,枸杞6克,菊花3克,五味子4.5克,麦冬4.5克,补骨脂3克,胡桃肉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药30剂以后,双手颤抖已经稳定,患者自述腿上有力,大便一日一次。但是,小患者依然多梦。

这时候,原方基本保持不变,加入龙骨,继续投用。

最后,小患者诸症悉平。原方加巴戟天、鹿角善后调养。

这是岳师早年的一张医案。初诊时间,为1973年11月18日。

好了。现在,我们来聊聊这里的学问。

你看,这小孩子,最初发病是因为啥啊?

很显然,是因为吓着了。

这个事儿,必须得警惕起来。小孩子,怕惊吓。为什么?因为人家肾气未充。惊恐,是伤肾的。吓着了,就可能伤他们的肾气。

上文医案里这个小患者,显然是受惊伤肾了。而且,伤的是肾阴。你看他就诊时的状态,舌红无苔,尺脉虚,这提示肾阴不足。肾阴不足,所以舌红少苔。

肾,主骨。小患者肾阴不足,筋骨失养,所以他走路的时候腿软,容易跌倒。

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则肝阴亏虚。肝风内起,于是手抖。患者左侧关脉弦细,提示肝阴不足。

肝气不和,克伤脾土,于是小患者消化不良,便溏拉稀。脾虚,气血不得化生,所以双目失养,小患者眼睛就跟着视物模糊。

你看看,所有这些连锁反应,根源只有一个,就是肾阴因为惊吓而受损。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看岳美中教授当时开的方子——

熟地黄12克,山茱萸6克,怀山药6克,泽泻4.5克,丹皮4.5克,茯苓4.5克,枸杞6克,菊花3克,五味子4.5克,麦冬4.5克,补骨脂3克,胡桃肉3克。

这配伍,显然是六味地黄丸的加减。其中,熟地、山茱萸、山萸肉用于滋补肾阴肾精。泽泻、丹皮、茯苓用于泄浊。枸杞子、五味子、麦冬,进一步加强滋阴添精之力。菊花一味,用于清肝热而明目。补骨脂和胡桃肉,用于滋补肾阳,使得阳生阴长。同时,补骨脂还善于止泻。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其实,手抖震颤、肢体不定这个毛病,在年长的人群里更多见。小孩子手抖,相对少见。

但是,别管多见少见,也别管老年还是少年,肾阴肾精亏虚,都是比较多见的原因。正所谓肾不稳,则全身抖。肾气,作为一身气之根,它出现了异常,我们的全身都可能随之出现异常。这里最多见的,就是肾阴不足、阴虚动风。上文医案里的小患者,就属于这个状态。

因此,如果我们的家里,有肢体颤抖不定的人,我们应该主动考虑,是不是肾阴肾精不足所致。必要的话,我们应该看中医,用中医药来调理。一般来说,舌红少苔、脉细数,腰膝酸软乏力、耳鸣眩晕等,是此类人的常见状态。中医调理起来,多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关于阴虚动风的其它问题,你还可以听文老师今天的音频讲座内容。那里会有较为详尽的解析。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