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绝对网球》读书笔记之四十九:反手开放式站位的技术要点

在第48篇读书笔记里,我介绍了反手关闭式站位的技术要点。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关闭式站位是指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的站位,在保持适度的前提下,向前迈的步幅越大产生的击球力量也就越大。要想打一记反手直线,右脚上步的方向要比打斜线更偏左一些,转体幅度也更大一些(在上一篇读书笔记中,这部分内容被说反了,特此致歉更正)。

另外,左腿的跟进和上步也要掌握好时机和幅度,它在打反手过程中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对于业余玩家来说,保持反手的稳定性是首要目标,在反手位打出犀利的进攻是非常困难的,过度发力容易动作变形进而造成失误。

反手关闭式站位是最常用到的站位,因此我上一篇读书笔记用了2300多字详细介绍了这部分内容。业余玩家在反手位基本都采用关闭式或半关闭式站位,几乎用不到开放式站位,因此这篇读书笔记的内容就少了一些。

与第七章介绍的正手内容相似,开放式站位是指击球时双脚的站位基本与底线平行,这导致在反手位采用开放式站位比正手要困难很多。就以绝大多数正手是右手握拍的人举例来说,正手拉拍是向右向后,这部分区域没有任何障碍物阻挡,而到了反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在向左向后拉拍时会遇到身体的阻挡,因此你必须要侧身给拉拍让出足够的空间,于是就自然而然采用了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的关闭式步法。

而开放式站位是双脚站位基本平行于底线,这意味着你是正面对着球网,在这种情况下,你反手拉拍就有一些障碍,并且拉拍幅度也会比关闭式站位小很多。

除非你是左右开弓的球员,也就是没有正反手之分,想象一下你右手像费德勒那样击球,左手像纳达尔那样击球,是不是特别酷?

这世上是没有人能把左右手练到一样平衡的。不过,我在看莎拉波娃打球时就发现,她在极度受迫的情况下偶尔会在反手位换成左手单手握拍击球,这样的击球方式有点像左撇子球员。实际上,莎拉波娃小时候确实是左撇子,她的正手就是左手,后来将正手改为了右手,变成了右撇子。而纳达尔从小是右撇子,他的正手是右手,后来将正手改成了左手,变成了左撇子。也就是说,莎拉波娃和纳达尔的改变过程正好相反。

即便是成年后的莎拉波娃,她在极度受迫情况下使用左手握拍单手击球也是偶尔为之,且击出去的球质量也不高。至于纳达尔,我从没有看过他在职业比赛中用过右手单手握拍的方式击球。

既然反手位击球都要用到自己的惯用手,那么与关闭式站位相比,反手位采用开放式站位就具有天然的劣势,这正是开放式站位运用非常少的重要原因。

尽管用得少,我们还是偶尔会用这个站位来击球。在谈到这部分内容时,史密斯也是用很短的文字粗略介绍了一下。

反手开放式站位的技术要点,我们可以通过小威反手击球的四幅图片直观地说明。

在最左边的第一幅图中,小威的拉拍幅度比正手要小很多,球拍刚刚后摆到身体的后方,要是在正手的话,即便是开放式站位,她向后的拉拍幅度也要远大于这幅图的拉拍幅度。拉拍幅度小意味着转肩幅度也小,其后的转体幅度也会小,击球的力量自然就小很多。

关闭式站位是前腿先蹬地发力,完成击球之后左腿才会跟上来蹬地,从而让身体保持平衡。从第二幅图开始,我们就能直观地观察到,关闭式站位应该是左腿先蹬地发力,然后带动臀部和肩部向右转动,同时将力量迅速地由左腿转到右腿。

第三幅图是击中网球的一瞬间,第四幅图是其后的随挥,你会看到小威整个身体继续向右转动,直至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转移到右腿上。

下面是纳尔班迪安的反手开放式击球完整的组图,各位可以对照这12幅图仔细观察一下反手开放式击球的全部动作。

在前三篇读书笔记里,我介绍了《绝对网球》第八章的前两节内容,从下一篇读书笔记开始,我们开始进入第三节,将逐一详细介绍反手击球的五个步骤。

欢迎持续关注,也欢迎各位留言参与讨论,尤其要感谢微信名为“老王lw”“GHG”“流连碧水间”“zhang”“雷声隆隆”“空气”等几位球友的热情参与,你们的留言总能让我得到新的启发。(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

搜索建议:
热议

 胡椒打粉技巧方法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嘉宝美食生活,今天分享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三款香料的专业打粉过程,相关视频在主页,可以先关注搜索一下,料粉的质量已经超越了普通商用级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