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医案:刘荣年治伤寒误下后恶寒腹满胀痛不大便案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原出于伤寒论,是一剂应用于太阳中风证误治的方剂,针对的是得了太阳中风后,因误诊,使用了攻下的方法,比如用了大黄,芒硝之类的寒泻之药攻下。攻下之后出现脉促,胸满,脉微,恶寒的现象,这时候就是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这个方剂是针对的主证是内寒,是太阳中风因误治传变成少阴证,但表现为假太阳证的问题。也有可能不是误治,是真的少阴证,但表现出太阳中风的一些症状。

下面看一个案例,该案例来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案例记载:刘某某,30余岁。冬月伤寒,误服寒泻药而成。身体恶寒,腹胀满痛,不大便者2日,脉浮大而缓。显系伤风寒中证,医家不察,误为阳明腑证,误用大黄、芒消等药下之……以致寒气凝结、上下不通,故不能大便,腹胀大而痛更甚也,用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以湿行之,则所服消、黄得阳药运行,而反为我用也。处方:桂枝尖1钱,黑附子1钱,炙甘草5分,生姜1钱,大枣2枚(去核)。服药后,未及10分钟,即大泻2次,恶寒、腹胀痛均除而痊。

案例剖析:

有人将该案例称之为伤寒阴结,其词多令人不解,其意大约是得了伤寒没好,病到到少阴去了,阴结可能是指寒邪在少阴结滞。

案例中记录了几个重要的事情:

一是患者被庸医用寒泻攻下之药来治太阳病。这是违反疾病机理的治法。攻下一般而言,会导致病入阳明化热。但有些情况例外,比如患者素来体虚阴寒,病邪在阳明少阳太阴三大体层未受抵抗,就直入少阴。出现表邪未解,少阴并病的可能。寒泻攻下的误治在一些身体素寒的人身上很有可能变成这样。

二是患者腹胀满痛,不大便。不大便症状很容易被医家误诊为阳明腑实而使用寒泻攻下。但腑实证显然光凭便秘判断是偏面的,应综合是否口渴口干烦燥等。根据医案记录,显然不是阳明问题,是由于寒气凝结,津液不滋。说白了,大小肠阴寒,蠕动放缓,停摆罢工了。常见身体有内寒的人会经常便秘就是这原因。便秘当然会引起腹胀满痛。

三脉浮大而缓。显然,表邪未解。

综合上述情况下,温阳逐里,解表去邪就是最好的方案。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是相对较为对症的。下针对的就是攻下后出现里寒的。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