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山东能否引领北方经济腾飞?

山东处在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次发展战略节点上,经济实力在北方首屈一指,拥有诸多优势和条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对于南北区域均衡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

缺乏关注的北方大群

山东半岛,中国山东省东部伸入黄海、渤海间的半岛,是中国第一大的半岛。而山东半岛城市群,就是位于这山东半岛上大部分城市的集合,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广大腹地的出海口,是我国北方仅次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群,也是沿黄7大城市群中唯一处于成熟阶段的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2个副省级城市和淄博、威海、烟台、东营、潍坊、日照6个地级城市,及其所辖章丘、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文登、荣成、乳山、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和昌邑等县级城市。

2020年,山东省最新出台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半岛城市群将全面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同城化为方向,做优做强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高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都市区有序发展,积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实施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提升重要轴带要素集聚水平,增强网络节点支撑能力,构建“两圈四区、网络发展”总体格局,推动形成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

两圈四区即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和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山东省省级都市区。济南都市圈重点突出山东省会城市优势,强化与周边山东省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等城市同城化发展,建设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向中西部拓展腹地的枢纽区域;山东青岛都市圈重点发展蓝色经济,协同山东潍坊等城市一体发展,建设陆海统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山东省积极培育发展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山东省都市区,推动区域设施共建、市场共育、服务共享、环境共保;加快提升沿海城镇发展带,山东省优化培育济青聊、京沪、滨临、烟青、德东、鲁南等发展轴线,构筑“一带多轴”网络体系。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图

图片来源:《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

作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尽管山东半岛城市群规模足以傲居北方第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雄厚,城镇体系较为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发达,但却因为战略地位尴尬而在大众认知中长期缺乏热度。从抖音搜索量对比来看,作为北方大群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搜索关注度甚至低于边疆的滇中城市群。

2021年1-9月抖音城市群搜索量top10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1年1-9月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范围过于局限,仅限本省,这意味着大众无法看到国家层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的公开批复认可(发改委就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通知》答问中提到,只有跨省城市群才能获得国务院批复,不跨省城市群仅获得本省批复,报国家发改委备案,因此山东半岛城市群仅获得了山东省批复)。而另一方面,济南、青岛还未争取到国家中心城市之名,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区域性城市群,在大众认知中的地位还无法和拥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几个国家级城市群相比拟。未来加快发展才是正名之道。

不过好事将近,山东半岛城市群在2021年收获了两次进入国家纲要的重大利好,对于提升大众认知具有积极作用。2021年3月国家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及各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时明确表示,发展壮大山东半岛。这也是继2月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山东半岛划入“八组群”后,中央给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又一定位。

由此可见,未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地位晋升并非没有可能。

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的发展目标是:构筑由山东半岛组成的城市走廊,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中国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和华东地区的增长极之一,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共同构筑中国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圈的领头军。

实力不凡势比肩

实力比肩几大群

虽然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国家级战略层面已失去先机(长三角城市群为华东增长极,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先后晋升国家级城市群成为经济第四极、第五极),但经济排位还是有望争上一争,依靠彰显实力争取早日提升战略地位。

从硬实力来看,山东半岛城市群自身经济人口基础较强。山东的整体经济情况不错,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完成GDP 7.3万亿,仅次于广东、江苏,占全国7.2%;人均GDP2.26万,与全国大致相同,几大重点城市中有5座人均GDP超过10万,表现还算亮眼。在常住人口上山东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山东常住人口高达10153万人,仅次于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遥遥领先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其中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有3座,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双达1亿的省份。人口就是生产力,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后劲依旧可期。

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重点城市经济与人口数据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根据统计局数据整理

与其他城市群横向比较也可圈可点。

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GDP与人口在已经获批的19大城市群中排名暂居第六位,与中原、粤闽浙沿海和成渝城市群并称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发展雁阵。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规模相较领头雁的长三角城市群仍存在巨大差距,但较第二发展雁阵的长江中游、粤港澳、京津冀的经济差距并非不可逾越,未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所属的经济地位仍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中国前十大城市群2020年GDP(亿元)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根据统计局数据整理

中国前十大城市群2020年常住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独特优势加持

除了经济硬实力,山东半岛城市群还拥有非常鲜明的独特优势。

第一,山东自然资源丰富,全产业链齐备。东营油田是中国最重要的油田之一,而山东有41个大产业,207个工业中类里拥有197个、666个工业小类里拥有526个。涵盖如此全面的产业类别并不是所有省份都有的,全产业链是山东最大的优势,山东在能源、化工、钢铁、装备、汽车、电器、通信、造纸、纺织、食品等工业领域均具有一定优势,它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是黄河流域九省区中工业竞争力较强的省份。

第二,山东外向型基础非常好。山东坐拥毗邻日韩的独特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其一,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二,济南在2015到2017年被商务部列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这使得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黄金枢纽。近年来,东北亚局势趋缓,中国已经正式核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等国家合作有望深化,推动释放区域合作新潜力,突出服务“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和增强青岛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优化进出口结构,为山东深度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新契机。

第三,在外部竞争方面,济南、青岛周边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核心城市,而济南距离北京、郑州约400公里、上海约700公里,竞争压力不大,只要抓住机会,还是有望上位。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周边地区关系图

图片来源:《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

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

近年来,山东明显加快城市群发展步伐,如果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十四五规划中得到长足发展,超越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省域优势明显。相对于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跨省特点,山东半岛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在省域基础上推进的,利益冲突不大,发展效率较高,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各种政策的协调、贯彻与落实都很有优势。而成渝、长江中游则受到竞争、文化认同感等多个因素在推进速度上要慢半拍。

第二,缩小南北经济差距的大前提可以为山东带来利好。目前,几个发展较好的城市群都在南方,如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实现南北均衡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提升北方经济的活力?作为北方第二大群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发挥极大的作用。总理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而要进一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形成就意味着山东是排头兵,山东半岛城市群决定了中日韩自贸区能否顺利推进。这一优势地位也是成渝、长江中游无法比拟的。

挑战

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仍存在较多的挑战。

首先,中心城市缺乏向心力。济南、青岛这两大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不够突出。其中,省会济南的首位度太低,2020年GDP在全国城市排名仅为19,中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足,无法大范围覆盖省内城市,吸引鲁西、鲁西南的城市向心发展;而青岛相对于四大一线北上广深和四大省会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均有明显的差距,无法替代济南,增强区域向心力。

线上热度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抖音数据可以看出,大众对于济南、青岛关注度与山东其他城市之间并未形成较大差距。

2021年1-9月抖音山东半岛城市群部分重点城市相关话题播放量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1年1-9月

其次,缺乏资源辅助。菏泽、聊城等城市已成为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的附属,进一步削弱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有生发展力量;且济南、青岛短期内还无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两个城市的实力存在不足,导致无法有效抵制北部北京、南部长三角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和人才外流。

此外,山东重工业发达,但第三产业相对不足,占比仅有53.6%,导致近几年被广东、江苏拉开差距。

综合而言,山东半岛城市群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更多的是取决于自身发展。

未来能否晋升成功?

山东半岛城市群未来想要快速发展,为晋升赢得更多“筹码”,提升城市群吸引力是关键。

目前山东半岛人才需求上升较快,但人才对城市群的关注度较低。

人才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人才有序流动有助于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山东半岛属于沿海城市群,近年来通过共建黄河流域现代产业合作带、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等,协同产业发展已比肩成渝。在发力能级跃升的道路上,山东半岛城市群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招聘需求环比上升较快,在15%左右,与成渝城市群相当。但在人才吸引力方面却远不如其他城市群。

2021年Q1企业招聘需求%求职者关注城市群环比

数据来源:58同城招聘研究院,2021年Q1

未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城市群吸引力:

第一,打造更多龙头企业引领业务新格局。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转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提出半岛城市群将围绕胶济铁路沿线和沿海产业带沿线,形成“T”型架构的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三核先导”和六大产业集聚区:即东营—淄博的石化和医药产业带、济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带、青岛—日照的家电制造产业带、烟台—威海的汽车制造产业带、潍坊——即墨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海洋产业带。山东想要快速发展需要借助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山东有浪潮、青岛啤酒、胜利油田、齐鲁石化等大企业,但能否培育哪个进一步成就龙头地位?比如粤港澳大湾区的腾讯,长三角的阿里等,山东能否再造个进入世界500强的海尔?山东半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下,亟待打造更多的龙头企业引领新格局。

第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东半岛城市群可以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且可以出台一些类似于海南自贸港吸引人才的措施,来帮助解决高质量人才缺失问题。另外,可以考虑借鉴大湾区“前店后厂”的模式,前面是商店,主要做国际贸易,后面是制造业。从山东的地理来看,可以从海洋产业带、外向型城市青岛和烟台等来考虑,以东店西厂的格局来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

第三,抓住均衡优势,发展城市品牌。山东半岛相比其他城市群发展更为均衡,特别是县域经济比其他城市群发达,拥有更好的联动基础。从2020年GDP数据来看,尽管山东未有城市排入全国前十强,但全省重点19个城市有11个排进全国百强,全省城市发展较为均衡,城市间经济差距较小,县域经济表现较好。

山东入围2020年全国GDP百强的城市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根据统计局数据整理

线上活跃度也很好的反映了山东这一优势。根据巨量算数数据显示,2021年1-9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大部分重点城市间美好城市指数(SIRFA)得分较为接近;经济富庶的华东地区城市排名中,山东就占据了5个名额;而从区县排名来看,山东部分区县甚至超过上海、杭州的大部分区县。

2021年1-9月山东半岛城市群重点城市线上繁荣度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1年1-9月

2021年1-9月华东地区城市线上繁荣度top30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1年1-9月

2021年1-9月华东地区区县线上繁荣度top30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1年1-9月

线上的繁荣离不开山东各城市长久以来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品牌打造。例如济南的泉水、青岛烟台威海的海滨、潍坊的风筝、淄博的齐都、菏泽的牡丹、德州的扒鸡等等。这些名牌一直都在打造,但其核心问题是没有形成产业联动。未来可以加大城市宣传,做大城市特色旅游与城市间联动,通过线上反哺线下,增强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视频加载中...

#青岛#-海滨

视频加载中...

#潍坊#-风筝

视频加载中...

#菏泽#-牡丹

“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充分发挥济南、青岛在“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的核心城市作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力的高质量增长极。在开启新征程的道路上,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重任在肩、携手并进,力争上游,未来五年将有望引领北方经济腾飞。

搜索建议:
热评

 苹果或用LG OLEDoS 显示...

就在不到两周前,苹果发布了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由于iPhone业务的逆势增长,苹果第三季度营收830亿美元,同比增长8.6%。同时苹果在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为...(展开)

热评

 冬泳好不好?

冬泳好不好?这个问题应该由专家来解答比较好,他们有科学的根据和分析,比较有说服力。我本人从没有退休开始,坚持到现在,10多年冬泳了。我觉得冬泳好,青年人可以,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