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

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高祥冠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与城市设计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原真性是验证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则。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原真性的含义,探讨了平遥古城原真性保护中注意的几个问题∶维护古城的原真痕迹;保持古城应有的人气;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社会稳定发展。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原真性保护的关系,使平遥古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平遍古城文化遗产原真性

文章编号1671-816X(2006)02-0211-03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是我国现存明清时代城镇体系和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综合平衡发展,严格执行国际公约、遵循国际宪章,是历史城镇保护的重要课题。对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来说,保持历史城镇的原真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世界遗产与原真性原则(一)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在《世界遗产公约》中被认为是“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财产”。在《世界遗产公约》中,文化遗产包括纪念物、建筑群、古迹遗址。平遥古城是属于建筑群的一类。它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是建筑式样与环境景观的完美结合,是由关联性的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但这样体系完整的历史城镇同样也包含有纪念物和古迹遗址。

(二)原真性原则与《奈良文件》

原真性(Authenticity)是验证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原真性也译作真实性、可靠性、确实性。其字面意思是原始的、原创的、非拷贝的等。首先原真性是验证富含文化、思想或历史价值的艺术品。它可以理解为那些被用来判定文化遗产价值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并且这些信息的来源也是确凿无误的,这就是所指的“信息源的可信性与真实性”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地域之间的差异等,造就了文化遗产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在世界各地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理解也大相径庭。东南亚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欧洲国家的古建筑则是以砖石结构为主这就带来了东西方对原真性保护细节方面理解的不同。亚洲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和维修,往往是通过一种落架大修的方式来对建筑物做局部维修和更换部件来进行的。这样的维护方式既可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能保持建筑物创作年代的样式。但是按照欧洲的保护观念,这显然不符合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准则。被重建和复原后的历史建筑,原真性遭到了质疑。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一直保持建设时的材料,这对欧洲国家的石结构建筑是可行的,但对于亚洲各地的木结构建筑和夯土结构建筑来说,这样的标准似乎苛刻了许多。

正是上述现实情况引发了对木文化建筑的原真性课题的争论。1994年11月就此课题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日本古都奈良召开了“关于原真性的奈良会议”,会议就检测世界遗产的原真性条款,通过了《奈良文件》。文件中指出∶原真性不应该被用来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本身,而是我们对理解文化遗产价值所需有关信息的来源是否确凿有效。《奈良文件》中肯定并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作为全球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保护和增进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是应被当今世界大力提倡的。正是这种多样性带来的差异,使得人类文化如此的丰富。所以从原真性出发,可以寻找到对各种文化遗产保护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世界文化遗产登陆地——平遥

1997年12月3日,在意大利的纳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21届大会上,有38项文化遗产、7项自然遗产和1项复合遗产列入《世界遗产清单》。这其中就有我国的平遥、丽江和苏州园林登录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我国的历史城镇第一次列入世界遗产清单,它标志着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世界的肯定。

(一)古城综述

平遥县地处山西晋中地区中部,面积1260km²。人口45.3万人。平遥古城位于县域西北部,面积2,25km²,人口6.3万人。【3】平遥旧称古陶,相传为帝尧时封地。平遥古城是按照中国传统“礼制”的思想规划建设起来的,现在平遥古城的面貌反映了明清时期汉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小城镇的形态特征。城内街市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代的格局。有俗语这样来描述平遥古城的街道“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蝉蜒巷”。【5】城墙、街巷、店铺、民居、寺庙等构建了古城完整的城镇空间。具有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这样评价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保存了这一时期所有的风貌特征,是一幅展示中国历史上非同寻常的的文化、社会、经济和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平遥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完整性与丰富性。

(二)城镇的特色要素分析

我们在对平遥古城的特色分析时,首先对古城特色要素列举∶城墙、街巷、店铺、民居、寺庙、县衙、民俗活动等等。在分析古城特色要素时,可按照三个层面来分析,如图1所示∶

析,我们可以看出城镇结构的完整性和视觉上的统一感正是平遥古城的特色所在。

(三)古城的价值评析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到公元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自明朝明洪武3年(1370年)扩建以来,平遥古城的格局和面积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如今的平遥古城保存了完整的城墙、民居、街巷、店铺、庙宇等古建筑,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县城之一。它是中原汉民族城市体系的代表,同时还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现代银行业的发源地,是汉民族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

就单体的古建筑来讲,平遥的古建筑并非经典或上乘之作,这与它的城市级别是有必然联系的。城墙、古民居、店铺、庙宇等在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到,比如五台山的寺庙、北京的宫殿、西安的城墙等,这些都人们称为经典。平遥与这些地方的单体建筑相比,并没有什么特色,从文物保护的级别来讲,也不如后者高从旅游的空间竞争来讲,是具有替代性的。但就城市体系保存的完整性来讲,它是全国唯一的,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四、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一)维护古城的原真痕迹

原真性是验证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它不应被理解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本身。而是我们对于理解文化价值的有关信息的来源是否确凿有效。但是,在当今社会的利益驱使下,有一些人对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片面的层次。”在谈到“文化遗产”、“遗产保护”往往简单地等同于文物保护,甚至将一些新建的“古建筑”纳入到遗产保护的范围内来。正是由于这种模糊的概念至使平遥古城的遗产保护常常陷入某种尴尬的境地。【3】

对平遥古城来讲,各种文物古迹保护重点并不在于如何在旧址、遗址上进行复原工程,其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去维持古城的历史面貌;况且在平遥的保护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重点更不应该在前者。重建城墙门楼、恢复旧县衙署、修复护城河等,这些工程已经相继竣工,古城经过一番大兴土木的景象之后,带来的是一座“明清影视城”的感观。平遥古城的历史价值是真实的,不应该为了眼前的利益,将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全部包装上市,更有甚者将真文物按照假古董来管理了。如2004年古城南大街上一座明代建筑的拆毁和城墙东南角护城河外的“几何花园”,就是典型的将真古董按“假古董”来包装的例证。

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并不等于制造“仿古”,这种“仿古”的保护是与文化遗产原真性理论背道而驰的错误作法。像平遥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保护工作和管理一定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和准则。

(二)保持古城应有的人气

原真性原则要求历史城镇的保护、建设过程与其物质实体的内在同一,真实无误。尽量保持真实历史面貌的性状,尤其是对像平遥这样有人居住的历史城镇,不能过分强调古建筑、古民居而牺牲居住环境的现代化和舒适性。在保护古民居的历史面貌(外立面)的同时,内部设施可以更新为现代设施,古城内部基础设施应同步加强。这样一来可以使居住在古城中的居民继续舒适的生活,维持古城的生气,使古城协调的、有机的发展。

近来有些媒体讨论古城平遥的未来发展时,指出平遥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人口问题。由于古老的平遥城内人口过密、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等,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政策来鼓励居民向城外搬迁。在《山西省平遥县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中,参考古城对旅游游客的容量来估算,规划指出需要向外搬迁1,1万人。在规划的调查中,10814位居民当中,就有5641位居民表示不愿意搬迁,占全部调查居民的52.2%。保持历史城镇的“人气”是必要的。平遥古城本身就是属于有人居住的历史城镇,而且是一座将明清时代城镇体系保存完整的古城。居民继续留在古城居住,古城保持其应有的发展,这也是评价文化遗产原真性的重要原则。虽然搬迁是解决居住在旧城区居住状况低水平、密度高的途径之一但是过多的向外迁出居民,这样一来不仅违反了民意,同时也丧失了古城的“人气”和民俗习气,违反了生活原真性的原则。

平遥古城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方面说明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正确保护决策和有力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平遥之所以能够将完整的明清风貌保存到上世纪80年代,也说明了在以往的很长时期,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必然带来了房屋质量老化,基础设施陈旧,居住环境恶化。目前,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要求迫切。这里可以看出居民的外迁并不是解决古城内居住问题的唯一方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保持古城“人气”可以更好的解决古城居住问题和保持社会生活习俗的原真性。

(三)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自1997年平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给平遥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成功登录后,平遥声名远播,给平遥的旅游业收入带来了跳跃式的发展。1996年平遥县财政收入4000余万元,1999年平遥的财政收入就达到1,01亿元,其中增长的部分有超过80%是由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在平遥古城,发展文化观光产业对地方经济来说是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保护两者的关系中,文化遗产无论在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中,都居于重要的地位。单从旅游发展一个方面来分析旅游开发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显而易见,旅游开发是构建在旅游资源基础之上的。在平遥古城,发展文化旅游观光业,正是依托在以文化遗产为主的人文资源上的。这样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一旦将资源破坏,是不可能像自然旅游资源通过生态技术手段恢复。因此,旅游开发应已保护文化遗产为先决条件。

世界文化遗产登录地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场所和高品位的艺术欣赏及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贡献。但是这种资源一旦受到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资源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只有将保护工作放在第一位,资源价值还会随时间的发展而升值,旅游业方可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同时人类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保护,使历史城镇保持稳定、平衡的发展。

四、结   语

文化遗产只是倡导保护人类文化及文化多样性的方法。文化遗产是先辈创造的历史与文化的见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包括有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产业、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珍贵信息。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目的不是要将时间发展定格,而是要敏锐地协调各种变化力量。真正的保护不在于重拾过去的历史风貌,而是要保留现存的事物并通过一脉相承的连续性规律指出未来可能的改变方向。历史城镇的保护常常是要保持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稳定,防止社会生活频繁、过度地变化。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原真性保护的关系,协调社会各种力量,使平遥古城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搜索建议: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  
热闻

 乐团指挥不只是在打拍子

19世纪之前,乐队没有专任的指挥。作为一种职业,指挥在19世纪开始成形,主要原因是当时乐队规模不断扩大,没有指挥的乐队在演出时,每个乐手会各自为阵,产生混乱。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