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八纲辨证间的关系要点速记及歌诀

八纲 辨证间的关系 八纲证候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具有必然性、普遍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说明病变的本质,各自都不是完整的证,而辨证则需要全面认识疾病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即任何病变都必有一定的病因、病性与病位,并且病情处于变动状态。故八纲证候间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归结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四个方面。 一、证的相兼 广义的证的相兼,指各种证的相兼存在。狭义的证的相兼,指在疾病某一阶段,出现两纲或两纲以上的证,其病位无论是在表、在里,病性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等相反证存在的情况。 二、证的错杂 证的错杂是指疾病的某一阶段同时存在八纲中对立两纲的证。 (一)表里同病 1.含义 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称为表里同病。这种情况的出现,除初病即见表证又见里证外,多因表证未罢,又及于里;或表病未愈,又加内伤,如先有外感,又伤饮食之类;或本有内伤,又加外感。 表里同病的出现,往往与寒热、虚实互见。常见的有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里俱实、表里俱虚、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 2.产生机制 3.内容 速记歌诀 表里同病同时兼,寒热虚实最有关, 表证未罢又及里,内伤愈未外感添。 里寒表热浮肿常,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必助阳。 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拒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复外感。 (二)寒热错杂 1.含义 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呈现寒热交错的现象,称为寒热错杂。寒热错杂有上下寒热错杂和表里寒热错杂的不同。 2.内容 (1)上下寒热错杂 患者身体上部与下部的寒热性质不同,称为上下寒热错杂,包括上寒下热和上热下寒两种情况。 1)上寒下热: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例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同时又兼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此为寒在胃而热在膀胱之证候。 2)上热下寒: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例如患者胸中有热,肠中有寒,既见胸中烦热咽痛口干的上热证,又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的下寒证,就属上热下寒证。 (2)表里寒热错杂 见表里同病。 速记歌诀 上热下寒胸烦热,咳痰黏少咽喉痛, 下寒腹痛喜暖按,大便溏泻尿长清。 上寒下热胃痛局,呕吐清水哕逆急, 小腹疼痛热胀闷,尿痛频急色黄赤。 (三)虚实夹杂 1.含义 凡虚证中夹有实证,实证中夹有虚证,以及虚实齐见的,都是虚实错杂证。虚实错杂中根据虚实的多少有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三种情况。 2.内容 (1)实证夹虚 此证常常发生于实证过程中正气受损的患者,亦可见于原来体虚而新感外邪的患者。它的特点是以实邪为主,正虚为次。 (2)虚证夹实 此证往往见于实证深重,拖延日久,正气大伤,余邪未尽的患者;亦可见于素体大虚,复感邪气的患者。其特点是以正虚为主,实邪为次。 (3)虚实并重 此证见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原为严重的实证,迁延时日,正气大伤,而实邪未减者;二是原来正气甚弱,又感受较重邪气的患者。他们的特点是正虚与邪实均十分明显,病情比较沉重。 速记歌诀 虚中夹实病脾肾,肾不主水脾不运, 食少便溏腰酸痛,尿少浮肿实邪困。 实中夹虚实结聚,脘腹胀满二便闭, 体痩面黄饮食少,气短乏力脉弦细。 虚实各半咳胸满,痰涎壅盛又外感, 素体阳虚便失禁,形寒肢冷动则喘。 三、证候转化 证候转化,是指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证候转化为另一种证候。其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病情加重,二是病情好转,向痊愈方向转化。 (一)表里出入 表里出入是指病邪从表入里,或由里透表,致使表里证发生变化。 1.表邪入里 凡病先出现表证,表邪不解,内传入里,表证消失,仅有里证。 2.里邪出表 某些里证,因治疗及时,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称为里邪出表。其结果并不是里证转为表证,而是邪有出路。 速记歌诀 表邪不解入里层,抗力低下邪气盛, 护理不当失误治,表邪入里病势增, 里邪从内透出表,医护得当抗力升。 (二)寒热转化 寒热转化是指寒证或热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形成相反的证。 1.寒证化热 患者原为寒证,后来出现热证,寒证消失,这就是寒证转化为热证。多因机体阳气偏盛,寒邪从阳化热所致,也可见于治疗不当,过服温燥药物的患者。 2.热证化寒 患者原为热证,后来出现寒证,寒证出现后,热证消失,就是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因邪盛或正虚,正不胜邪,机能衰败所致;也见于误治、失治,损伤阳气的患者。 寒热证的转化,反映邪正盛衰的情况。由寒证转化为热证,是人体正气尚盛,寒邪郁而化热;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邪盛正虚,正不胜邪。 速记歌诀 寒证化热寒渐轻,从阳化热热上升, 心烦口渴身壮热,舌绛苔黄脉数洪。 热证化寒先壮热,正不胜邪热消失, 肢冷面白脉微弱,冷汗不止神萎靡。 (三)虚实转化 疾病的发展过程往往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在证候上的反映,主要表现为虚实的变化。在疾病过程中,有些本来是实证,由于病邪久留,损伤正气,而转为虚证;有些由于正虚,脏腑功能失常,而致痰、食、血、水等凝结阻滞为患,成为因虚致实证。 1.实证转虚 多因失治、误治正气损伤,或病程迁延伤正所致。实证转虚是疾病的一般规律,临床极为常见。 2.因虚致实 指正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组织失养,或气化无力,以气血阻滞,病理产物蓄积,转为实证。 速记歌诀 实证转虚高热病,口渴汗出脉大洪, 失治误治久不愈,食少消痩面不荣。 虚证转实脾肺衰,痰食水血结成灾, 健脾化湿宣肺气,只可补益不可开。 四、证候真假 证候真假是指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象。所谓“真”,是指与疾病的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所谓“假”,是指与疾病本质所反映的常规认识不符的某些表现。 (一)寒热真假 当寒证或热证发展到极点时,有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1.真寒假热 是内有真寒,外见假热表现的危重证候。 (1)病因病机 由于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形成虚阳浮越、阴极似阳。 (2)临床表现 身热,面色浮红,口渴,脉大等似属热证,但患者身虽热却反欲盖衣被,渴欲热饮而饮不多,面红时隐时现,泛红如妆,不像实热之满面通红,脉大却按之无力。同时还可见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症状。 2.真热假寒 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表现的危重证候。 (1)病因病机 由于邪热内盛,阳气闭郁于内,不能布达于四肢而形成。 (2)临床表现 四肢厥冷,脉沉等,似属寒证,但四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更见烦渴喜冷饮,咽干,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质红,苔黄而干等症。 3.寒热真假概括 4.寒热真假鉴别 速记歌诀 真寒假热阳气虚,身热面红外阳郁, 欲近衣被喜热饮,肢冷尿清便溏稀。 真热假寒阳不升,面白肢厥冷如冰, 恶热烦渴咽干痛,尿赤便结舌脉应。 寒热真假要点知,现象本质不统一, 㿠白颧红红满面,胸腹大热四肢冷, 身寒不欲近衣被,必以舌脉为据依。 (二)虚实真假 1.真实假虚 指疾病本身属实证,反而出现一些虚羸的现象。 2.真虚假实 指疾病本质属虚证,反而出现一些盛实的现象。 3.虚实真假概括 4.虚实真假鉴别 (1)脉之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为真。 (2)舌质的胖嫩与苍老。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患者体质之强弱,病之新久,发病之因以及治疗经过,也是辨析的依据。 速记歌诀 内有真实外假虚,里急后重癥瘕积, 体痩神疲身肢冷,大实羸状补益疾。 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且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虚实真假辨识分,脉舌言语体质因, 脉有力神沉候真,假脉浮候无力神, 真实舌老苔黃厚,真虚苔白薄淡嫩, 声高息粗多真实,声低气怯真虚甚, 新病身强为真实,真虚久病老弱存。

编辑:栀子核对:百会

▶【本文由培医教育整理发表,摘自《中医诊断学速学素记》,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搜索建议:
热博

 有哪些唱佛教音乐的歌手?

严格意义上说佛教音乐应该是指的寺院梵呗,但目前大众所认知的佛教音乐主要是指的佛教歌曲。而唱过佛教歌曲的法师和歌手挺多的。我知道的列举一下:1、法师。昌圣法师(也...(展开)

热博

 谷爱凌T台首秀,献给了LV的加州...

持续宅家的各位是不是也按捺不住雀跃的内心,期待一场久违的旅行了?如果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你又最想去哪里旅行呢?而谈到旅行就不得不提到“一直在路上”的Loui...(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