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为什么公司管理一严格,好多员工就辞职了?

来源丨三茅HR成长社(hrloo818) 作者 |  白羊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管理一变严格, 为什么通常辞职的是 有能力的员工,而不是 偷奸耍滑 的员工会先受不了?

很多人以为之前管理松,对各种违纪不加以惩处,积累不少 工作散漫 的员工。而当管理严格时, 这批员工会先受不了, 跑得最快。

其实, 一个公司人员处于稳定状态时,恰恰说明公司的管理体系和职级体系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

当平衡被莫名其妙打破时,必然会引起一方的波动。

01

公司管理突然变严,

一般有哪些情况?

相信不少人选择公司时都会被刚开始承诺的人性化管理,宽松的团队管理环境所吸引入职。

那么,相对一开始宽松 的 环境来说, 我 们 常 见的突然管理变严 一般 包括哪些内容 ?

1)考勤严格 :加强考勤审核,取消月度补卡机会,迟到一分钟就计入扣款。

2)绩效严格 :绩效指标增多,提高KPI要求,侵占员工权益。

3)培训严格 :强制要求员工参加各类无意义培训,如不参加就按缺勤计算。更有甚者将培训安排在下班、周末等非工作日时间。

4)行政严格 :申请各类办公用品需要走审批,上班时间不能吃东西等。

总之,无任何人性化管理可言,全部都是冷冰冰的规章制度。

正常的管理正规化,比如上述的工作管理、考勤规范等等,并不会引起大量员工辞职。

当员工现有利益持续受损时,才会选择离开。比如 各种考核考试,取消加班费,取消各类福利补贴等; 此外还会增 加各种 工作量......

而选 择辞职的一方往往是有能力的员工,出乎大家的意料。

02

为什么管理一变严格,

有能力的员工先离职?

公司想象中的管理严格,能够堵住各种管理漏洞。当实施越来越严苛的制度后,能够留下来的是积极向上、努力的员工, 主动辞职的是 偷奸耍滑 的员工。

然而,管理严格造成利益损失最大的是小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比如采购部门吃回扣,业务部门抽油水等。

但这般人也不会轻易离职,即使油水变少了,也会想方设法从别的渠道找补。

之所以有员工陆续离职,通常是过度 管理严格引起,叫做管理严苛。

管理严苛已经超过了明面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变成各种无意义的消耗。比如每天提前10分钟上班,或者下班开会等等。

除此之外增设各种表格,严格要求日报、周报、月报等汇报,每一项审批(财务报销、车辆使用、工具借用等)都额外增加繁琐的审批......

马云说过,员工离职的原因林林总总,归根到底就为两点: 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

职场打工人 本来就是看重中小型企业管理比较宽松,上下班相对自由,工作压力较小,才选择这份工作。

说白了, 很多人在一家公司做了很久,未必是对工资多满意,可能只是公司气氛舒服、团队融洽。

没前途还要被挑刺, 当企业让他们产生厌恶时,有能力不担心失业的 员工自然另谋高就了。而选择留下来的,往往是对自身能力不自信的 员工,陷入恶性循环 。

不少管理者,张嘴闭嘴就是学习互联网大厂精细化管理。然而现实是盲目 生搬硬套互联网大厂的管理制度,套在 流水线式工资的员工上面。

可谓, 比待遇老板比谁的心胸都窄,谈奉献让员工比谁的境界更高。

03

公司会突然加强管理

实则是个重大信号

公司管理一严格,预示着公司基本上在走下坡路了。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业务可干了。如果一家公司业务量正常,业绩持续持续向上。 企业 不会对管理 大动 干 戈 , 只希望维持现状,保持正增长即可。

可能有人会说,企业加强管理,会不会是 管理以及规章制度 出现了漏洞, 或者 部分人员效率低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实, 如果是某个经营环节出现错误,一般来说公司会针对某个部门进行增效要求,或只出台某一项规章制度优化。

能搞业绩就搞业绩,不能搞业绩就搞管理。 没有业务,就会抓管理找安慰。

通常一个公司从管理宽松到突然变严格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期创业阶段,管理宽松。

此时 老板怀揣着理想主义的创业梦想,能和员工称兄道弟。

通常的场景是 和员工拼搏奋斗,在公司铺折叠床过夜等。 只要挣 到大钱了就想着犒劳自己同伴, 比如请喝下午茶、各种团建等等,

彼时主要的心思都放在挣钱上,业绩为主。对于规章制度, 老板和团队心照不宣,这个阶段 管理相对宽松。

第二个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管理严格。

随着公司发展越好,公司逐渐开始引入投资方、新的股东。这时候往往不再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 需要对 投资方有 个交代。

团 队人员的增 加, 管理的成本自然增加了。如果企业利润 能持续 正增长,此前的管理制度也能维持现状。

一旦利润增长出现下滑, 而 资本 是 逐 利 的,追求投资回报率。董事会或者投资方就会施压, 要求减少非必要的支出,加强精细化管理。

严格是标准严,规矩严。但是态度还可保持相对温和,仍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三个阶段,公司处于衰落阶段, 管理严苛。

严苛是声色俱厉, 管 理严苛会无意义、无止境消耗你的精力。

当 公司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长期入不敷出, 此时便会进一步侵犯员工已有 权益。

开始增加业务指标考核, 减少各项 奖金福利;午休时间变短,甚至还有双休变成大小周等,不少员工就会考虑离职了。

还有一小部分原因就是想 通过强化日常制度的管理,以此来逼迫一些员工主动提出离职,达到裁员 的目的。

作为员工 ,要 学 会 甄别 管理变严的 尺度 ,是否侵占已有权益, 不同严格 管理之间 释放的信号也不一样。

作为管理者 ,你想通过超乎正常范畴的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 ,实际上也在逼员工学会从别的方式找回平衡,或者不愿意和你玩规则游戏的员工直接走人。

作为老板 ,不要有“公司是我家,想要员工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心态, 打工人 天然无法和 创业者 同频。

高风险带来高收益, 你既然选择 创业 必然要 承受 更高的风险。至于员工来说,选择一份普通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在适度的风险区收获较低的收益。

提高管理要求可以,请一并提高相对应的报酬,切勿让一边的天平失去平衡。

03

结语

管理的本质是整合资源,尽最大可能提高效率和效益。

突然加强的管理严格的确可以防止部分资源浪费,但也会打压员工的积极性。毫无意义的制度条款,只会带来更广度的负面影响,因小失大。

如果企业的经营策略、投资回报率出现了问题,管理者应该先看商业战略布局、公司主营产品是否出现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调查、判断。

最后综合评判 产品、渠道 等现状,而无能为力 时,确定 公司 走向下坡路 。 再来考虑资源节约、严格控制成本等低效率 的管理 。

为了管理而管理没有任何意义, 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力资源》杂志”立 场。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