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有人上门推销香皂 你一闻就晕?真相在此!

连日来,一张物业发出的警示通知,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传播。通知称,有人上门推销迷魂香皂,户主开门一闻就会晕过去。通知还特别提到,“南门早上李女士家全部财产,就几分钟的时间被拿走……”

南京浦口也有南门地区,但这里的小区并没有张贴此类通知。南京浦口警方也表示,并没有接到类似的报案。省中医院麻醉科专家则提醒,闻一闻即被迷晕的事件并不可信,但市民不要碰触不明身份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等物品。

是真的吗

朋友圈疯转迷魂皂 闻一闻就会昏过去

最近,一则惊心的“通知”在朋友圈里被疯狂转发,内容是有人被上门推销的“迷魂香皂”迷晕,导致家里财物失窃。

扬子晚报记者在南京浦口一位市民转发的朋友圈里看到,这是一张物业张贴在小区里的提醒通知,内容为:紧急通知:大家一定要互相转告,有几个人拿着香皂,到处推销,到人家里去推销,说你闻这香皂,可香了,等你一闻,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晕过去了,他就把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大家一定要转发到群里,并且告诉我们的亲人和身边的人!一定先告诉你的老人和孩子! 这个一定要转,南门早上……”落款日期为“2015年10月11日”。

朋友转这条信息的市民可不少,甚至有人跟帖称,现在南京浦口很多小区都贴了这种通知,“这一转发弄得心里挺紧张的,赶紧给我父母说了,叫他们小心防范,还给一些朋友说了,大家相互提醒一下,总归没有坏处的。”话虽如此,但没有人明确表示,他们亲自看到小区里张贴这个通知,“都是朋友说的”。

扬子晚报记者查询发现,早在2013年,这种“迷魂香皂”的类似说法就在南京出现过,随后被公安部门否认。今年10月8日至11日,有媒体报道,在海南省的海口市的多个小区里,物业也贴出了同样的通知,并称是接到了上级的短信通知。而海口市公安局表示并没有下发类似通知,也没有接到过类似案件的报警。

不仅如此,在黑龙江的肇源县、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以及新疆均有此传言。而这些被传播很广的所谓通知,均被当地警方否认,并提醒当地居民不要盲目轻信谣言,传播谣言。

记者调查

物业说没贴通知,南京也无此类报警

在风传朋友圈的这份“通知”中,提到家住“南门”的李姓女士,被上门推销的“迷魂香皂”迷晕过。南京浦口确实有南门地区,难怪家住浦口的朋友们互相转发——有地点有受害人,这还有假的?

扬子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浦口南门地区,有物管公司管理的小区共有3个,但经核实,没有一家物业公司在小区张贴此类通知,也没有听说过小区发生过类似案件,更没有接到上级的指示要张贴通知。“我们管理比较严格,这类极易导致谣言更大范围传播的通知,我们都是非常谨慎的,即使发也要与我们辖区的民警联系,征得同意后才能发布。”一家小区的物管告诉记者。

扬子晚报记者就此向南京市浦口公安分局进行了解,一位民警表示,他们经过反复核查后,在管辖的南门区域里的小区,并没有关于因推销香皂而发生失窃的案情记录。“现在居民的警惕性比较高,但也不排除以这种方式行骗的可能。如果家中真的失窃了,肯定会报警,由警方介入调查的。到目前为止,尚未接到类似的警情,也没有发现辖区物管张贴此类通知,起码说明这种案情浦口并没有遇到,也没听说南京有这样的案子,如果有这样的案子应该会全市警方通报协查。”

麻醉专家:闻香即晕,医学上几无可能

“迷魂药”的江湖传闻,一直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上流传。早在数年前,南京江宁警方曾为此专门向医学专家、化学专家求教,答案是:目前已知的所有化学药品,都达不到在人面前晃两下就能迷晕的效果。即使是医院用的吸入式麻醉剂,也要用面罩或者呼吸器深呼吸几下甚至几分钟才能做到,警方也从未接到此类“迷魂药”作案的报警。

江苏省中医院麻醉科主任郑曼表示,从临床上看,要让患者达到全身麻醉,常用的是两种方式,一是静脉注射,二是吸入式,此外还有口服、直肠等,但都要有辅助条件才能达成。“闻香后立刻晕倒,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专家表示,即使是进口的高效麻醉品,也达不到控制人意识的地步。麻醉效力比较快的氟醚,至少也要5分钟才发挥作用,有的药物如异丙酚、氯胺酮确实可使人失去理智、说真话,但要说还能完成较长时间的走路,乖乖地回家取钱、拿钱则没有可能。

郑曼介绍说,传闻中迷魂药之类的药物,她并未亲眼见过,而一些特殊的化学药品、神经毒气等,能让人很快昏迷,但也需要数分钟才能奏效,而且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存在相当大的操作难度,普通人很难接触到。

警方提醒 拒绝上门推销防意外

不管有无“迷魂香皂”一说,警方也提醒市民,以上门推销为名进行诈骗或者入室抢劫的案例此前也曾发生。

“对于上门推销产品、免费试用产品等陌生人员,提醒市民注意防范,以免因此而遭遇意外。”一位民警告诉记者,市民加强防范,不贪图小便宜,遇到上门推销的陌生人,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要开门让对方进入。如遇对方纠缠,可拨打110报警求助。

警方提醒,上门推销的人良莠不齐,全国各地已经发生过多起以此为由骗开门,然后实施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的警情。“不仅迷药不靠谱,就是控制人的药物也不存在。但只有不开门接触陌生人,这才是最好的防范方式。”民警称。

延伸阅读

为何警方说

“一看就是谣言”?

南京市公安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迷魂香皂”的微信一看就是谣言,“如果有闻一闻就失去知觉的药,医院麻醉科不就轻松多了?网络上经常有这样的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这种谣言改头换面发一遍,目的是利用人们的善良,骗人阅读后转发从而增加点击量,骗取高关注率和转发率。”

这位警方人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些谣言有很强的规律性,大多围绕现代人们关注的三大焦虑主题——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健康养生,且喜欢用极端的事例和惊悚的语言,来唤起大家的恐惧情绪。

一些市民从朋友圈看到类似的假新闻,会信以为真,完全出于好心而转发。基于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就算是假的,提醒一下也好”的心态,这类谣言很容易发酵。其实这类谣言大多缺乏专业性甚至常识性,时间地点人物等几个要素一般都模糊不清,语言叙述似是而非,稍加注意,并不难辨别。

网上流传的迷药案靠谱吗?

被拍一下撒迷魂药:

基本不可能

网上一度流传着被人“拍肩”“晃一下”,等当事人一回头,对方撒出粉状物的“迷魂药”,当事人被迷后,听从别人的命令,掏出值钱的财物交给对方,甚至还主动带人到家里。民警称,这种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也没有接到类似的报案。

专家称,目前已知的所有药物及化学品,都难以达到控制人行为的效果。利用口服、吸入、注射等方式达到迷药效果的一般就是麻醉剂,但只有口服麻醉剂存在较高的可操作性。至于撒粉、喷雾等,属于吸入颗粒物或气体,操作的可能性很低。

但具有麻醉效果的气体是有,不过普遍具有刺激性气味,且需要在封闭条件下持续长时间、大剂量给药才会起作用。

抽烟喝饮料被迷晕:

多是熟人作案

接到陌生人递来的香烟,或者是一瓶饮料,结果晕了,被人盗窃了所有的财物。

专家告诉记者,香料及饮料中,可能掺入麻醉性药物,吸入体内后,会起到一个麻醉的作用,有一种精神抑制性,短时间里有可能还会致幻,晕倒,关键是香烟及饮料的气味部分掩盖了药品的味道,导致中招。

警方称,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因为香烟或者饮料中,完全可以掺杂其它致幻致晕的药物或者化学品,吸入体内后可引发迷晕状态,导致当事人短时失去知觉,这种案情也发生过,但都是在熟人之间。“我们建议,陌生人递来的吸入体内的物品,诸如香烟、饮料等,请市民不要接触。”民警说。

搜索建议:
热博

 脉案

黄某,男,28岁,近两天晚上流鼻血找我就诊,切其脉右关濡,问其是否脘腹不适,答:是。望其舌淡白苔白腻,舌尖嫩红,问其失眠否,答是。处方:苍术15厚朴10陈皮6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