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为什么重用杨宇霆(张作霖为什么喜欢杨宇霆)

民国早期,中国各地军阀混战,军人在前线拼杀,大将在后方坐镇,他们身边都少不了智囊。

民国各大军阀的府衙里盛产小诸葛,其中比较著名的三大小诸葛就是徐树铮、杨宇霆、杨永泰,分别辅佐皖系的段祺瑞、奉系的张作霖、国民党的蒋介石。

这三位小诸葛都有智名,辅佐自己的主公在北洋时期创下一方基业,而凑巧的是,这三位智囊也都早死,而且都是死于枪下。

其中,奉系的杨宇霆之死在后来就被不断提起,因为在他死了两年后,张少帅丢了东北,人们普遍认为这两者之间有联系。

民国的学者胡适就曾说:杨宇霆之死殊为可惜,他要是在,东北不至于被日本一口吞下。

杨宇霆是奉军的军师这不假,在老帅张作霖时代坐镇奉天,无论练兵、修路、办厂都干得很好,但是他是否真能在九一八事变时力挽狂澜,这只能从历史的缝隙里寻找证据。

那么,杨宇霆在奉系是什么地位,又做出过什么贡献?一个杨宇霆,真的能阻止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吗?

一、奉系小诸葛杨宇霆

杨宇霆,辽宁省法库县五月乡蛇山沟人,1885年出生,1929年被张少帅的侍卫枪毙于奉天大帅府的老虎厅。

杨宇霆生长于大清末年,他10岁开始念书,父亲给他找了蛇山沟里最好的教书匠。

16岁那年,杨宇霆也中了秀才,算是不负众望。

可好景不长,1905年大清王朝废了科举制,引进西方学堂,中了秀才的杨宇霆不得不丢下圣贤书,去奉天中学开始学西学。

当时东北正在日俄两国的蹂躏之中,杨宇霆作为热血青年,看到外国人在中国肆虐,心里也积满了愤懑。

1906年,在自己堂兄的资助下,杨宇霆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这是当时中国军人的神圣殿堂,包括蒋介石、阎锡山、徐树铮在内的一大批民国军政要员都曾在这里求学。

在日本求学期间,杨宇霆和另一位小诸葛徐树铮是同学,这段关系影响了后来北洋军阀的历史。

杨宇霆在日本留学4年,1910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科毕业,回国后被授予中尉军衔,被清朝政府派往吉林长春带兵。

1911年清朝灭亡后,杨宇霆曾在东北讲武堂当教官。在1913年,他被张作霖召到了奉天当东北军械厂兵器科科长,两年后升为厂长。

张作霖之所以看重杨宇霆,给他委以重任,最重要的是看重杨宇霆喝过洋墨水,会练兵。

其次是知道他和徐树铮等人是同学,在国内的士官系里人脉很广,以后能帮自己在全国各地拉上关系。

杨宇霆在奉天5年,办厂的工作干得很好,练出来的兵也素质很高,毕竟当年在日本留学就学的管人。

1916年,张作霖成为奉天督军,杨宇霆也随之当上了奉天参谋长,参谋就是大帅的智囊。

从此以后,张作霖对杨宇霆的建策几乎是言听计从。

1918年,杨宇霆和同学徐树铮联合,在秦皇岛抢走了直系军阀冯国璋的2万多支枪,奉系拿着这25000支日本步枪建立了7个旅,此后实力大增。

这次抢劫其实是民国时期军阀间的博弈,皖系的徐树铮是主要策划者,但是杨宇霆的功劳也很大,张作霖非常开心,就给杨宇霆封了个援湘军副司令的位子。

但接连多年的顺境,让杨宇霆的野心有点膨胀,1916年,他联合徐树铮想架空张作霖,自立为帅。

但后来事发,杨宇霆被张作霖革职,前往北京赋闲,一待就是三年。

二、张作霖遇伏而死,杨宇霆死于少帅之手

1921年,张作霖又觉得身边参谋无人比得上杨宇霆。面对直系军阀的压力,老张再次请杨宇霆出山,杨宇霆这才在奉系重新站稳脚跟。

此后,杨宇霆在奉系干了不少大事,基本算是奉系大帅府的二号人物。

杨宇霆最得意的时候,基本就是张大帅的宰相,张作霖是粗人,认不得许多大字,看文件就是靠读,然后口头回答。

给他落笔写文件,并且帮他出主意的就是杨宇霆。

后来张作霖甚至不看文件,杨宇霆自己看文件、写回复,最后张作霖写个名字就行。

1922年,杨宇霆作为镇威军参谋长参与直奉战争,战争结束后他升任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参议。

1924年,奉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里获得了胜利,杨宇霆被任命为江苏督军,但是在上任不久后被吴佩孚打败,狼狈地逃回北方,回到奉天继续当总参议。

1925年冬,张学良手下悍将郭松龄起兵反奉,最后兵败被俘。

在杨宇霆的建议下,张作霖下令将郭松龄夫妇枪决,没有过问张学良的意见,这导致张学良一直记恨杨宇霆。

郭松龄叛乱结束后,奉系一帆风顺,杨宇霆在东北扩大军工厂,开垦耕地,修建战备公路,这些举措让奉系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阀。

1926年,面对南方的国民党北伐军,张作霖被军阀们推为十五省总司令,统筹北方军阀。

次年年,张作霖前往北京领中华民国陆、海军军权,杨宇霆在他左右陪伴。

在当时,杨宇霆可谓中国风云人物,日本、美国、英国政府的外交电文都经常提到他,各国都想拉拢他。

但是1928年,杨宇霆身上的一切光环都随着张作霖的死亡而化为泡影。

1928年6月,日本人在皇姑屯埋炸弹炸伤了张作霖,大帅送往奉天后不治身亡。

张作霖之死是杨宇霆人生的转折点,大帅把权力交给了少帅张学良,但是杨宇霆等一批老人不喜欢小六子,并未把少帅放在眼里。

张学良早年留学德国,会带兵,能打仗,其实算是个将才。

但是他身上的毛病也太多,张少帅爱泡妞,爱跳舞,爱喝酒,还能抽大烟,这些陋习让杨宇霆非常讨厌。

杨宇霆是个古板的传统军人,没有任何嗜好,见不惯吃喝嫖赌的人。加上张作霖在世时对他非常抬举,杨宇霆自视是长辈,就有点轻慢张学良的意思。

作为长辈,杨宇霆教育张学良是应该的,但是他应该知道,张学良才是帅,自己只是将,少帅年纪再小也是自己的上司。

可杨宇霆生性高傲,经常斥责张学良,最严重的时候两人还发生争吵。

一次杨宇霆去找张学良商量事儿,少帅还没起,杨宇霆居然踹门而入,骂少帅难成大事。

这气得张学良直接回敬:我下去,你来!

张杨两人的矛盾,在张学良于1928年通电易帜后达到无法调和的状态。

杨宇霆一直希望东北保持半独立状态,让奉系老军头们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张少帅易帜后,杨宇霆怨言很大,甚至不参与纪念合照,明着不给张学良面子。

这触碰到了少帅的逆鳞。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10天之后,杨宇霆和常荫槐就被张学良下令处决。

张学良之所以如此着急,起因是杨宇霆让张学良任命黑龙江主席常荫槐为东北铁路督办。

众所周知,当时的东北铁路是中国、苏联、日本三国共同势力范围,杨宇霆这么做,是有染指外交的心,要和日本人或苏联人来往,孤立张学良。

而且他直接带人、带写好的命令来大帅府,让张学良签字,这种狂妄之举让人惊叹。

张学良想:杨宇霆本就把持东三省的兵工厂,常荫槐再包揽铁路,他两人就能在东北只手遮天,还要大帅府干什么?

因此,当1929年1月10日,白天时杨宇霆和常荫槐来大帅府让少帅签字时,张学良便起了杀意。

当天下午,张学良下手前曾投掷三次银元,都是大头朝上,这才下定了杀他的决心。

当晚,张学良电话邀请杨宇霆和常荫槐来大帅府打牌,顺便商量大事,杨宇霆和常荫槐开开心心来打牌,结果一下车就被大帅府的警卫控制。

在大帅府会客的老虎厅,6个侍卫宣布了张学良的命令,杨、常二人以阻拦统一为罪名被当场枪毙。

三、杨宇霆若在,东北也难翻盘

大帅去世刚半年,小诸葛就被少帅枪毙,消息一出,举国皆惊。

张少帅随后把这件事报告了南京,并通知了奉系的其他军头,军头们表面上反应很冷淡,但是私下里的议论不少。

张作霖在世时,也很难说完全控制这些军头,现在少帅刚上台没多久就枪毙小诸葛,张作相、万福麟、张景惠等奉系老将都心事重重。

老将们认为,少帅杀这两人,不仅是因为两人位高权重影响了少帅的全局,还因为少帅急着向蒋氏表忠心,换取中央政府的信任。

这样出卖兄弟性质的行为,在土匪出身的老军头们心中是大忌。

而张学良杀了杨、常二人之后,随即写了一封电文通电全国,里面痛陈二人阻拦国家统一,多次不尊命令,还有勾结日本的行为,想染指东北的权力,自己是无可奈何。

杨宇霆死了,张少帅也算是立了威,证明自己不是没骨头,做事也跟老帅一样狠。

但没想到在两年后,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就全面入侵东北,东北军撤入关内,不战而丢东北三省。

东北丢了之后,华北地区一片哀嚎,文人胡适对此感叹:小诸葛杨宇霆若在,东北不至于丢。

这种说法在后世的确流传广泛,但是张学良本人第一个不同意。

据张学良自己晚年思考,如果自己的老师郭松龄在,东北不会丢,至于杨宇霆的重要性则没有提到,只是说他有点后悔杀了小诸葛。

而仔细回顾杨宇霆在奉系的20年,他确实有诸葛的名号,是奉系的智囊之一,才智上确实无可挑剔。

但是杨宇霆的军旅生涯里,他长期都是办事的人,而不是在前线打仗的人。

郭松龄

杨宇霆长于军政,在大帅府13年,办厂、修路、开耕、练兵都干得不错,但是打仗不行。

在奉系最强大的1925年,他在江苏督军位置上心高气傲,轻慢孙传芳,最后被人家打得连滚带跑,差点连命都丢了,谋略和战术都不太高明。

而且在1928年,杨宇霆曾非常排斥易帜,希望东北独立,还在易帜后和常荫槐联络日本人。如果真让他活到1931年,那杨宇霆会到底会投向哪方还不好说。

至于张学良晚年怀念的郭松龄,此人一个人就敢起兵反奉,逼得奉系联合日本关东军才剿灭他,的确能称得上战将。

说起来,张学良、杨宇霆、郭松龄三人都是奉系的人杰,如果三人都同心协力,可能真能跟日本关东军碰一碰。

但这三人都是军阀制度的傀儡,这就注定着他们无法团结对外,只能在利益和野心里慢慢内耗,最后葬送掉东北的大好河山。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杨宇霆事略》,任方明,蔡银华

2、《张学良与杨宇霆》,朱庆荣

搜索建议:张作霖为什么重用杨宇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