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旅游开发视角下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

旅游开发视角下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以榆次后沟古村为例

《文物世界》2013年02期

□李晋娜

古村落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逐渐消亡的严峻挑战。在发展中国家,人民对于现代化的渴望往往强于保护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样式"。保护资金匮乏、环境压力、公众认知也是旅游开发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历史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这些古村落,是面临的历史抉择。

冯骥才先生说,古村落现在空前地进入一个消亡的加速期,已经到了存亡的紧急关头。根据走访调查,很多古村落有着很多的历史遗存和珍贵的建筑,大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乡土文化特征。这些古村落的村容面貌基本上处于无规划的状态,出现了古村落大批古建筑坏损、古民居无人居住,整体缺乏管理修缮保护的状态。挽救古村落文化遗产,避免古村落文化遗产再自生自灭,对于古村落的保护,旅游开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自下而上的保护模式。下面将以榆次后沟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保护为例进行论述。一、后沟古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榆次后沟古村是山西省晋中地区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群村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为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古村落风貌保存完整,众多的神庙建筑和窑洞建筑多为元、明、清三代的建筑风格。作为历史悠久、极具鲜明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的古村落,1984年后沟古村观音堂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7月,古戏台、玉皇大殿、将军院成为预备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后沟村被中国民协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

同年,后沟古村被文化部、中国文联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惟一古村落范本。

2005年9月,成立了后沟古村景区。旅游活动和文化活动使旧的老城区获得更新和振兴啦。后沟古村的旅游开发一直被认为是山西古村落开发与保护的典范。保持古村风貌,修缮维护古建,美化古村环境。随着旅游的开发,游客增多,后沟古村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到以观光休闲体验旅游与农家乐就餐相结合的旅游景区。6年之内,农家乐从无到有增加到19家。其他农户也大多售卖农副产品和自制手工艺品。古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逐年攀升,旅游开放之年2005年为1956元,2011年为5212元。景区解决了26名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这也证实了发展旅游业是改变乡村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之路。

二、后沟古村落的保护现状

后沟古村在2005年旅游开发之初,出台了《榆次后沟古村落农耕文化景区的规划方案》。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更需要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和协作。后沟古村的保护资金基本上属于后沟古村景区自筹自管。后沟景区投入的建设和维护资金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0%。这对于一个旅游企业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负担。景区每年都对古村的建筑和环境进行整体维护和修护,这些措施都保护了古村落的完整性。

随着旅游开发和商业化的渗透,宁静的乡村呈现出家家户户赚钱忙,生产经营二不误的局面。村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但也出现了村民在村庄内部乱拆乱建的现象。仅2011年一年,共有8家农户拆旧建新或对现有住房进行了改建。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这种情况将会加剧。同时农家乐到处张贴宣传广告,居民生活垃圾与旅游垃圾随意倾倒河道中,村民因为旅游开发的各种利益纠纷经常与景区管理方发生冲突。

古村落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政府的整体规划与保护方案的出台、资金支持,以及村民的自觉维护,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保护。随着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村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传统工具、民风民俗也开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经过两年多的实地调查,在后沟村的婚丧嫁娶、节庆活动,传统民间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民风民俗,都已经没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了。

三、旅游开发视角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究

在旅游开发视角下的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纵观安徽宏村、西递古村落,云南丽江古城,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江西婺源李洼村的旅游开发,古村落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和保护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些相同的发展过程,遇到了一些相似的问题。如旅游开发与保护相得益彰,达到开发与保护的双赢,就会促进古村落保护的良性循环;如果缺乏规划,过度开发,缺乏保护,只能加速古村落的衰落,两败俱伤。

2011年11月,我国已经决定第一批要保护2万个古村落,其中重点保护5000个。后沟古村作为我国第一个古村落完整保护的样板村,作为山西历史文化名村,在抢救性保护古村落的行动中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很多古村落采用以旅游开发促进和推动古村落保护的发展之路,呈现出以下几种主要的保护与开发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村民自治模式。如何有效保护古村落,保存历史建筑遗存,传承文化,保存古村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保护传统文化和古村落文化遗产,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改善人居环境,这些都是古村落保护中突出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古村落文化遗产

保护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现阶段主要采取的是政府主导,鼓励社会投入的资金筹措的古村落保护模式B。政府主导型的保护模式,要加强对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和文物保护法的普及。出台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古村落保护有法可依。在旅游开发视角下的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政府有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重任。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是当前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实践。在政府的整体规划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原则下,形成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社会投入等多种经营方式,解决好古村落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深刻矛盾。

(二)积极宣传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古村落保护

对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一个村落,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要提高民间文化的保存和保护力度,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民参与的,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明家园和精神家园。要发挥民间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力量的参与对一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罗哲文先生在2006年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研讨会上说,古村落的保护主体是生活在古村落的居民,没有当地居民的参与,古村落的各项保护措施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培养社区居民主权感和认同感,包括加强与当地居民沟通,当地居民是地域文化的真正的主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当地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M。

(三)规划与改善当地居民居住环境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古村落文化遗产资源的脆弱性更加凸显,随着旅游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古村落的风貌与房屋建筑将遭到更大的破坏和毁损。要对古村落进行整体保护,为村民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在原有村落周围规划和建立功能齐全的、整体风貌与古村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农民新村园。新村中的旅游配套设施作为游客接待中心和服务中心,避免过度消费的旅游市场对古村落的破坏,以及规避村民在古村中的随意拆建,这对完整的古村落社会体系和文化体系都是一种非常好的保护方式。

(四)做好社会研究与宣传,推进全民参与保护古村落的步伐

古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方,北方古村落研究相对较少,造成古村落研究理论的区域不平衡。应加强对北方地区古村落的保护与研究,对古村落的保护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不同模式的保护方案,达到互相借鉴保护规划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保护古村落。

同时组织学者、专家、画家到古村落进行影像资料拍摄、绘画,对于古村落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规划古建筑保护、整理民间口头文学,保护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地保护古村落现有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对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资料的记载档案整理,呼吁社会对古村落保护的关注和重视,更好地保护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

(五)提升古村落的文化品质

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往往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缺乏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节庆活动、建筑特色、农耕体验、特色乡土旅游项目的关注,缺乏对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的挖掘,这些都导致了古村落特色的单一化,古村特色不明显,旅游景区特色雷同的通病。应提升古村落的文化品质,传承古村落文化遗产的精髓。着力保护古村落的现有布局,注重发掘古村落的文化品质。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正经历着来自外部和内在的侵蚀,古村落的农耕文化、古老建筑、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逐步消亡。在旅游开发视角下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对于很多古村落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促进社会的关注度,避免人为破坏,重塑古村文化品质,保持原生态的农耕文化社会生态体系,是当务之急。以旅游促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扩大古村的宣传力度,以期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和保护的关注度。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搜索建议:
热文

 英语单词的记忆规律

写在前面的话广大爱好学习英语的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我将把我多年来速记英语单词的规律和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的英语学习起到参考作用。学习正式速记单词之前需要掌握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