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成都不为人知的机会和力量

出品 | 中访网

责编 | 蔡峰

成都,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重庆,中国直辖市,长江上游经济、金融和创新中心。

这两座行政级别不同的城市相距300多公里,但在外地人看来,它们如一对“孪生兄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火辣辣的饮食习惯,快人快语的豪爽个性,开放包容、忠勇信义的巴蜀文化底色……

不过,多年来成渝也在暗暗“较劲”,甚至有几分“瑜亮”情结。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为两地画下抱团发展、竞合发展的“圈”,将它们推向“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发展新高度。

两年多来,成都锚定这个新目标,在“一盘棋”思维下,发挥自身优势,致力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着“核心”和“引擎”作用。

国际门户型中心城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国家战略全局具有多重重大意义,其中之一即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有利于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作为“一带一路”的西部支点,成都在对外联通中具备很大的先行优势。早在成渝城市群规划中,成都即被定下“立足西南、辐射西北、面向欧亚”的开放定位,目标是“2035年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在成渝两地合作加深的背景下,成都进一步发力,完善泛亚铁路物流体系。2021年1月1日,成都发出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目前,一列列从成都驶出的中欧班列,已满载货物联通境外74个城市和国内25个城市,成都西进欧洲、北上俄蒙、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网络体系正不断拓宽。

作为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成都的航空门户枢纽地位也在进一步增强。

今年5月,成都在一周之内相继开通成都至布鲁塞尔全货机航线、成都-马德里-圣保罗国际货运航线两条国际货运航线,拓宽了国际物流新空间。目前,成都已开通131条国际(地区)航线,稳定运行17条国际货运航线。

数据显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地区)全货机和客改货航线37条,1-4月新开通8条,验放货运航班2050架次,全货机货运量达4万吨,同比增加56.2%。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有32家航空公司入驻。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门户枢纽聚势引流作用,推动“两场一体”协同高效运营、航线网络结构优化,打造国际航空中转中心和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另外,物流业已成为成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被重点打造的一条产业链,而成都正在航空物流这条细分产业链上发力。

此外,在政策沟通方面,成都持续深化国际交往交流,连续举办了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已经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并受到外交部、联合国人居署等相关方的高度肯定。目前,驻成都领事机构已增至21家,国际友城总数增至104个。

西部科创高地

除了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成都还有很多“Title”:六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等等。不为人熟知的是,成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走在其他城市的前面。

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以来的国家科技资源布局,成都成为全国第五的科教资源密集区。高校院所、优势学科、人才规模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十和中西部前列。至2020年,成都已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14项,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69家。

近年来,成都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软实力”,获批建设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排名全球第52位,在2019年《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中,成都综合创新指数排名全国第5位。

据成都市政府报告,“十三五”期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19家、增长77.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人才新政”吸引超过41万青年人才落户,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市场主体突破292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发展动能十足的“慢城”

6月8日,台湾歌手萧敬腾称已长期居住在成都。 “成都生活这么好,物价也没有其他城市那么高,发展空间也很大。” 对于成都,他如此评价到。去年4月,他已在成都开了自己的面食品牌,生意还不错。

留住萧敬腾的,是成都的美食和闲适。玉林路的小酒馆,人民公园的露天茶馆,沿街各式各样的小吃,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成都,骨子里透着一股儒雅的闲适和可贵的生活闲趣。

这也是成都为外地人向往、成为全国热门旅游城市的原因。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成都的热度远高于其他城市。携程机票数据显示,端午假期中最繁忙的三个航段均与成都有关。

此外,受疫情影响突然火起来的“露营经济”,成都也最有发言权。马蜂窝《2022露营品质研究报告》显示,成都位列露营热门城市第二位。假期前夕,成都大量户外用品商店的露营相关产品都已被一扫而空。

无论是旅游还是露营的火爆,成都依靠的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是打造“公园城市”的努力。这座城市的生活、生产方式,因公园城市建设变得不一样。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探索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做优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称,“十三五”期间,成都森林覆盖率达40.2%,PM2.5浓度下降28.1%,空气优良天数率达76.5%。《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更提出,至2025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

生态友好、生活巴适的城市,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1 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119.2 万,比上年末增加 24.5 万。另据七普数据,过去10年,成都净流入人口约 600 万,总人口已经跻身全国四强,一线城市里仅次于上海与北京。

这座颇具魅力的城市,也在“闲适”中透露出强大的发展动能。2021年,成都GDP达到19916.98亿元,同比增长8.6%,不仅遥遥领先省内其他城市,在全国亦居前列。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逻辑和机遇期。宜居品质和城市价值得到大幅提升的成都,机会来了。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