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一个人真正成熟,从戒掉这个习惯开始

作者:芒来小姐 编辑:碳水化合物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朋友的男友开车时,遇上一个老太太过马路,突然暴躁起来。

“这个死老太婆,红灯还走这么慢!”

男友平时非常温文尔雅,突然说出这么恶毒的话,把她吓了一跳。

吃饭时她告诉男友:“我不喜欢你那样说别人。”

男友无奈地说:“我平时其实很少发火,但有时候遇上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就是会特别气。”

后来,朋友偷偷问我:“这个人这么容易生气,心智是不是很幼稚?”

图片来源:pexel

我说:“个人觉得,这种平时很温和,情绪激动就容易发怒的人,其实有自恋暴怒的倾向。”

自恋暴怒(Narcissistic Rage),名字听起来挺吓人,但它其实很普遍。

时常会在任何人身上、任何情况下,冷不丁地发生。

而它发生后,我们内心那些尚未处理好的议题,都会被翻出来,带来破裂一般的伤痛……

01

什么

是自恋暴怒?

想象一下这些场景:

你上班已经迟到了,公司就在眼前,但街口的红绿灯却迟迟不变绿;

你跑了一段路,专门去买喜欢吃的包子,到了发现早卖完了;

你快赶不上航班了,但地铁门开得很慢,门外还有一堆人想挤进来……

这会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会不会感到窝火、焦急不耐、在心里骂人、想把红绿灯、包子店和地铁门炸了?

这些感受,其实都是自恋暴怒带来的体会。

自恋暴怒,是自我发展受阻导致的情绪反应。

有时,它只会以感受的形式,萦绕在我们心中;

有时,它会爆发出来,变成行为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有一个朋友,不小心把油点子溅到爸爸衣服上,爸爸那天穿的是白衬衣。

原本非常温和的爸爸,当时特别怨恨地看了她一眼。

那一刻,朋友觉得:“爸爸变了个人,好可怕,不像平时的他。”

图片来源:pexel

还有一次,她回家时忘记带钥匙,打电话给爸爸。

爸爸特别生气,他接下来有事要忙,为此提前做好饭放家里,等她回来吃。

原本以为安顿好了一切,可以高枕无忧。

可现在因为她没带钥匙,就要从5公里以外骑车回来。

“我现在都记得,爸爸回到家时脸像恶鬼一样凶,鼻孔直喷气 .

我吓得话都不敢说……

但是第二天,他又变回原来的他了。”

朋友小时候无法理解,爸爸怎么会突然“变脸”?

长大后,她惦记着下班拿快递,等了一个月的连衣裙,今天终于到了,期待了一整天。

结果回家发现,快递关门了,她感到特别愤怒。

毫无预兆的,她对着快递店的卷帘门狠狠踢了一脚。

踢完把自己吓了一跳:“我怎么会做这样出格的事?”

事后她自我探索了一下,发现:

无论她还是爸爸,每一次“变脸”,都是因为事情没有按照想象的状态发展。

“我觉得不会发生意外”;

“我觉得我安排好了一切”;

“我觉得我能拿到快递”……

图片来源:pexel

原本的预期被打破,世界没按照自己要的方向去运转。

我们就会像想喝奶、喝不着的婴儿一样,内心涌出强烈的情绪。

就仿佛只要自己的节奏被打乱,内心就会燃起一丛野火,你搞不明白它会在什么地方烧起来,不确定它会烧多大。

然而,自恋暴怒

并非完全是坏的,甚至,还有一点好处。

我读心理学家科胡特的著作,有一个体会:

正在发展的自体感到破裂的危机时,会通过自恋暴怒寻求一种凝聚力。

如同一个弱小的人,用举起石头来证明自己是有力量的;

自我发展受挫的人,也会通过爆发自己的攻击性,来让自己感到:

“啊,我存在着,我有很大力量”

如此一来,暴怒带来的存在感和力量感,就可以把动摇的自我重新黏起来,清楚负面情绪除。

同时,还发泄了挫败和压抑,让我们“心里舒服”。

02

为什么

我们会自恋暴怒?

想想还真是奇怪:

为什么我们会用愤怒来维持自我呢?

想知道答案,就要先搞清楚:

自我为什么会因为受到挫败,而感到破裂危机?

其实,挫败和压抑,产生于面对夸大自体(grandiose self)时的感受。

夸大自体,是人对完美自我的幻想。

就像小的时候,我们会想象自己是超人、英雄、仙女、公主。

有很强大的力量,被很多人仰望膜拜。

上文那位时不时会自恋暴怒的朋友。

她内心的夸大自体是:我是这世界的神,一切都为满足我而存在。

图片来源:pexel

而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夸大自体,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总是打击她,很少看到、满足她的感受。

有一次她想买一个烧鸡,到了发现店门口大排长队。

她就特别愤怒:“这些排队的真是烦透了!”

她的妈妈在一旁插话:“你想吃,别人也想吃,这很正常呀。”

道理虽然对,但她听着觉得特别刺耳。

因为那一刻,她就是觉得:

“别人不应该有欲望,只有我能有,因为我是神。”

但光靠夸大自体的想象,不可能真的变成“神”。

所以,夸大自体其实是很脆弱的。

事情稍微脱离预期,她的夸大自体就破碎了。

这时,被夸大自体所掩盖的脆弱自我、负面情绪、消极体会,就一览无遗。

我们受挫时产生的破裂感,就来自于此。

而愤怒,其实是一种很有爆发力的情绪。

它能让我们短暂地感到:看!我其实是很有力量的!

图片来源:pexel

也能帮我们发泄积压在心里、或新或旧的负面情绪和消极体验。

然而,就像那句老话: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

暂时感到自己有力量,并不是我们真正力量;

想发泄内心的挫败压抑,也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我们早晚要告别夸大自体,真实地强化内在脆弱、幼稚的部分。

想成为一个真正强大、成熟的人,这是必经过程。

唯有撕下自恋暴怒这块“遮羞布”,我们才能发展真正的自己。

03

如何

调整心态?

如果,你感到自己正在经历“自恋暴怒”;

受挫时,会不受控制地发脾气、想攻击自己或别人。

那么,你需要给自己修建三间“精神小屋”:

第一间是“理解小屋”。

它四面都是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到自己。

在这间小屋里静下来想想,你会看到:

自恋暴怒不是病,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受阻部分的显现。

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暴怒,也等于是看到了自己过去积压的伤痛和脆弱。

理解这一点,我们才不会因为时不时会发脾气,而怀疑、否定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与咨询师对话,或和朋友聊天,来帮助自己搭建它。

第二间“探索小屋”,里面有很多放大镜。

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暴怒的根源,看看自己的夸大自体是什么。

是女神?还是超人?

图片来源:pexel

是被所有人所爱?还是拥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接下来,深入探索夸大自体的来源。

比如,通过正念冥想,回忆曾经伤害自己最深的事情、挫败感最大的场景。

这个过程必然会伴随着一些痛苦和创伤。

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尽量妥善地自我探索。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区分想象和现实,发展现实部分的力量。

夸大自体带来的满足感,如果用对了,确实可以带来抚慰。

但这有一个前提:我们可以区分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不要求现实总按照自己设想的发展。

说起来容易,想要做到,其实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这两步来调整:

第一,看见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与自己对话,问问自己:

“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我的挫败感在哪里?”

“我觉得世界应该怎么运转?”

“为什么我会觉得世界都在针对我?”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坏?”

图片来源:pexel

这些对话,能让我们走进内在那个愤怒的小孩。

帮助它平息愤怒,稳定下来。

第二,理解外界。

我们不只要理解自己当下的情绪,

还要理解世界不朝预期的方向发展,不见得是坏事。

世界有它的运行规律,这规律就像风景一样,有其独特的美。

正因为外界难以捉摸、充满变数,才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机会。

学会欣赏变数,其实就是在欣赏自己未来的诸多可能性。

就像欧文亚隆说的:

“只有自己能欣赏自己的行为方式时,一个人才可能真正地爱自己。”

做一个愿意向上发展的人,你内心的暴怒自然会平息。

那时,你就会拥有真正强大、笃定、安稳的自我内核。

图片来源:pexel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成熟  成熟词条  习惯  习惯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这个  这个词条  开始  开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