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IHMC:人形机器人神秘头部,比波士顿动力、特斯拉都厉害?|前哨

10月1日,马斯克在Tesla AI DAY正式发布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和科技前哨此前的预测大差不差,还是非常早期的原型产品,不过这不妨碍人形机器人产业再次火了一把。

波士顿动力、Agility Robot等人形机器人企业在特斯拉的大会后也得到了不少报道,不过大部分媒体都只看到了产业更底层的硬件公司,没有注意到一家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领军机构,佛罗里达人类与机器认知研究所,简称IHMC。

IHMC主要研发人形机器人行走所需的关键算法,在业界之外不太受关注,实力却是业内公认,波士顿动力和NASA都由这家机构提供机器人控制相关的软件技术支持。

2019年,这家主攻软件开发的机构受不了主流机器人硬件的限制,开启了自研机器人的道路,经过3年的积累,他们的成绩如何?和波士顿动力、特斯拉比有独特的优势吗?

科技前哨今天就与你一起深入了解这个不为人知的前沿机构。

1. 前沿的研究机构

2015年Darpa举办了知名的机器人挑战赛,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在比赛中大放异彩,少有人知道的是指挥Atlas机器人站立、行走,完成8个规定任务的算法就来自于IHMC。

IHMC本身是一个跨学科团队,团队成员覆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人机界面设计等领域,研发方向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四大能力,分别是自主移动、操作能力、智能规划和协作接口。

2019年他们和波士顿动力合作推出了更自然的人形机器人步态规划系统,也就在这年,受不了现成机器人硬件限制的IHMC团队宣布自行开发人形机器人。

当时他们的决定在业内引起过小的讨论,很多人认为他们已经获得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开发权限,没必要从头再做硬件研发。

为此团队的研究负责人罗伯特·格里芬当时还专门出面解释了原因,理由总结起来也很简单,现有的硬件限制了软件能力。细说的话主要就是三点:

第一,IHMC的软件算法已经达到了当时NASA Valkyrie机器人和波士顿动力Atlas的性能极限,他们需要自行研发更好的硬件。

第二,市面上没有其他满意的人形机器人硬件产品,当时有人询问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另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Agility Robot的产品,罗伯特的回答很直接,他认为Agility的机器人是款好产品,但不是好的人形机器人,有可能是他们认为Agility机器人的鸵鸟腿不合心意。

第三,他们想要对硬件平台有最大的控制权,不光能够通过程序控制,还要能够根据实际进行定制改进。

2. 自研机器人Nadia

基于以上种种理由,经历10余版调试后,2019年他们推出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设计原型Nadia,它的名字源于著名体操运动员纳迪亚·科默内奇,寄托了对它未来性能的一些美好愿望。

最初的Nadia还算不上机器人,而是由3D打印塑料零件拼接的机械玩具,验证各种动作灵活性和稳定性后,IHMC才正式投入到硬件的研发中。

特斯拉公布人形机器人产品前,IHMC早早就发布了Nadia的初代硬件,如果不了解他们各自的研发过程,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台机器人是一样的。

科技前哨的小伙伴做了不少研究,我们判断是他们都采用的相似的解决思路,不过底层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两者的动力结构就不一样,Nadia并不是完全电动,而是使用了电动和液压执行器的混合结构。

精度控制要求比较高的臀部分采用电机驱动,而躯干和腿部则使用了液压驱动,为了最小化液压结构,IHMC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了名为Integrated Smart Actuators的部件,这个部件公布时还得到了不少机器人同行的赞赏。

IHMC之所以选择了液压原因也很简单,他们认为电机控制灵活但动力不足,无法完成跑跳这类短时间、高爆发的运动。罗伯特在分享中提过,他们最早也希望用电机解决一切,为此做过很多尝试,使用并联弹性驱动、变刚度弹性驱动等等结构,然而只要是电机结构就会遇到功率不够的场景,为此他们最终和波士顿动力一样采用液压驱动方案。

通过新的设计,Nadia的功率重量比已经超过了Atlas的早期版本,不过和最新版相比如何就不可知了,毕竟他们已经与波士顿动力结束了合作。

3. 硬件升级还在进行中

有了新的硬件结构设计,结合自制仿真工具和控制堆栈,IHMC让人形机器人的移动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采用了新的臀部结构,Nadia行走不用靠跺脚小步移动,而是像真人一样迈出大步,更为自然、流畅。

然而现实并没有一步到位,即便自己开发了机器人硬件,IHMC团队仍然会发现新的问题。

比如,液压驱动占据更多空间导致腿部机动结构太少,不够灵活,液压用的软管走线又限制了臀部机构的活动,进而导致机身承重范围受限,承重能力不足。

罗伯特在最新的采访中也不得不感叹人形机器人开发太难了。

不过这些经验也有它的意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们已经推出了升级计划,未来会将电池和定制的液压泵放入Nadia的躯干来解决布线的束缚,手臂结构将改为更轻盈的材料,腿部也将做流线型的优化。

4.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

当然,硬件只是一个基础,IHMC真正关注的还是如何让机器人能执行更复杂的任务,我们在文章里已经附上了Nadia测试阶段的视频,虽然还处在原型阶段,但行走能力已经有些比较稳定了,未来技术进步潜力有多大,很值得期待。

视频加载中...

不过IHMC团队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还是谨慎乐观的,他们也承认人形机器人并不是很多问题的第一解决方案,人形机器人到底有没有市场也不确定,但是人形机器人的技术价值他们非常有信心,因为足够难。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通用智能的实现比较悲观,IHMC团队并不指望真的创造一个能自己行动的机器人,而是希望它能成为类似汽车的下一个控制平台,拥有与人相似的移动能力,能完成人类的常规操作。

为此他们特意提供了VR远程操作系统,视频中也展示了通过VR头盔和手柄远程控制Nadia。

IHMC团队经历DARPA机器人挑战赛后有个经验,理想情况下我们都希望机器人能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然而现实是机器人还是需要人类干预才能完成大部分具体任务。

配备上合适的人形机器人操作平台才是短期内最好的解决方案,将人类的认知与机器人结合,这会是很长一段时间机器人最有用的领域。

就像汽车让人的智能解决避障和导航,从而实现更快的移动;未来的机器人利用人的智能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实现更多的精细操作,这也就需要将人类从控制机器人的移动上解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Nadia的移动能力上的原因。

目前Nadia的机械臂还比较简单,未来他们还要持续迭代,让控制者甚至不需要做动作,只需要做具体判断就能操控。

那时像灾难响应、危急情况处置类似必须由人类专家完成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控制机器人远程实现。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你能有所收获,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这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明天见~

科技前哨,每天都为你点亮。

搜索建议:
热传

 坐车的正确方法

遵守乘车规则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安全出行的首要保障那么搭乘单轨、地铁的注意事项你又知道多少呢?进入车站1.全程戴好口罩。2.主动配合体温检测。3.行李过机安检...(展开)

热传

 【歌词】黑猫与牛奶 - 黄晓明 ...

黄晓明 - 黑猫与牛奶作词:大S(徐熙媛) 作曲:范晓萱欢迎您小黑猫是一只流浪的猫它没有喝过幸福的牛奶刮风下雨的夜晚小黑猫只能吃着垃圾堆里发臭的菜小男孩就是一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