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非财务出身的老板,应该知道哪些财务知识?

中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有很多是从营销或业务起家。因此,对于非财务出身的老板,在财务管理方面可能会存在很多盲区或者仍处于粗放化管理方式。

但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壮大,对老板“财务技能”掌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术业有专攻,对老板来说,财务知识掌握得当然越多越好,但老板毕竟不是财务会计,太专业的财务知识可以交给公司财务打理,但是老板作为公司财务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还是必须掌握。

一、能看懂这三张财务报表

长财咨询刘国东老师说:“ 管理的大逻辑就是定目标、抓过程、拿结果。 ”业务是过程,财务是结果,公司所有的业务发展都应该以结果为导向。

财务结果最直观准确的数据体现就是财务报表,因此老板首先要能看懂三张财务报表,这是管理的基础!

1.资产负债表

简单来说,资产负债表就是 定期记录公司某个时间节点的各项数据 ,检查一下公司的状况,是否健康正常。

这里我们要记住一个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应上表,也就是A=B+C。

资产:权属于公司的东西,钱,货物,固定资产等等,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公司的资金占用,也就是公司的钱都花在哪里了。

负债:公司欠别人的钱,最终都是要还的。

所有者权益:股东的,股东投的钱和股东赚的钱,可以不用还的钱。

2.利润表(损益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 在一定经营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业务经营情况。 因为业务经营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因此利润表又被称为损益表。

从利润表的结构来看,利润表的主体结构为四个层次:

1、营业收入

2、营业利润

3、利润总额

4、净利润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公司 某一段时间内现金流入流出的汇总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的赚钱能力,告诉我们现金来源、应用以及其增减变动的情况。

企业的经济活动,通常分为: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它们都会产生现金流入和流出由此就产生了现金流量表,具体内容如下:

刘国东老师把现金流量表形象地比喻为 公司的“日子” 。很多企业倒闭“日子”过不下去的直接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枯竭。

二、时刻关心现金流

流动的现金流就好像公司流动的血液 ,很多创业公司有好想法,但没钱什么都干不了,有钱了,不会花,一样会失败。

企业的现金来源是多方面的,眼前看得到的是账户里的存款,但我们不放太多在里面,多了等于浪费。

所以保证现金流不在于保证有多少存款储备,关键是需要用钱时能随时拿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资金收支计划,寻找多个资金来源渠道。

1、做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表,长短期的都应该有。 现金流出也会流入,所以一味强调现金储备是只考虑流出没考虑流入了,只有量入为出才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2、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 固定资产变现能力弱,创业初期,少卖楼多租房、租设备,有闲钱买理财也要注意长短期结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信用也是钱,要寻找快速提现的融资渠道。 如果可能,最大化的利用个人信用、公司信用,找金融机构提供信用额度,越大越好,平时不用没有成本,要用时随时提现,方便快捷,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现金储备方式。

三、提前做好预算

不需要多正规,但预算是必须的,大到年度经营计划,小到一个会议的召开, 提前做个预算就是对未来作一次规划。

有时项目负责人做了一个不靠谱的计划,你知道有问题可又说不清问题在那,就可以让他做个预算。

预算出来了,说不定提议的人自己就把自己否了,这样等于无形中多了一道关口,也不用做恶人了。

预算也是一个很好的控制手段,很多项目头开的很好,到后来没成功就是因为过程没有控制好,有了预算按进度可以实时比较,控制过程。

所以老板们可以不懂做账,但预算计划书是一定要会看的,最好亲力亲为。

四、了解基本的内控知识

所谓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目的是防止错报和舞弊的发生。

如果风险已经发生就意味着给公司造成了损失,老板们也许收获了经验,但失去了金钱,甚至整个公司,这样的结果谁也不想出现,所以内部控制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作为出资人,防范风险是自然反应,内控手段老板们多少都会点,比如找可靠的亲戚当出纳管钱,找父母妻子当采购员之类,创业初期人手不足,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后期企业发展了,就要再学一点理论知识。 内控的核心就规范化、流程化,一切都要按制度来。

那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呢?个人理解就是分工要科学,一人为私,两人为公,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要能通力合作,又要相互牵制。

财务核算方法有时可以照搬,但内控制度不可以。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规模,甚至不同的员工,建立出来的内控体系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老板不断学习和调整,找到合适自己企业的内控制度。

五、学会区分成本与费用

老板要学会分清成本和费用的关系, 要知道成本是依附于产品,费用不是;成本是要和收入配比结转的,费用是当期发生的, 两者不是一回事。

实务中两者的界限也可能不那么清晰,业务经理为了完成任务会把费用成本化,也可以隐藏利润把成本费用化。

了解清楚就不会轻易让人忽悠,如果学精了,就可以做盈余管理。

六、学会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

很多公司上信息化管理软件就是个面子工程,嘴上重视,心里无所谓, 指望着信息化软件能省点人力就满足了。还有创业公司嫌它初始投入过高,员工工资可以分期付,算小账不算大账。

其实信息化管理是内控的重要手段, 最大的特点是雁过留痕,让有心者不敢轻举妄动。

通过信息化管理也可以发现内控执行中的问题,实施信息化管理软件也是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的过程。

所以信息化管理软件越早实施越好,条件一成熟就应该立即上马。 初期条件不成熟,网上下个试用版的财务软件和OA办公软件让大伙体验一下也是好的。

七、避免使用现金收支

现金收支又叫“坐支”,无形中为经办人提供了挪用资金,上下其手的机会,是财务管理的大忌。

所以资金往来都通过公司账户,年底到银行把流水打印出来,看看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信息。再把银行流水单与银行日记账随机核对一下,就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人员舞弊。

八、警惕资产损失的风险

老板们要时刻牢记: 不是只有银行存款能产生利息,所有的停滞的资产都是有成本的! 所有放在别人手里的财产都是有风险的!因此,老板要警惕资产损失的风险,学会计算机会成本。

所以要重视发出的货物和应收的货款,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关注账龄,每个月都要做个客户账龄分析表,超账期的,超授信的都是风险,都是损失,要重点关注。

存货也是一样,闲置就是浪费。 把商品发出去就是债权,要当成应收账款来管理,一样要授信有账期,一样要算利息,更要及时了解及时结算

九、掌握基本的税务知识

税务知识其实是非常专业,由于法规、政策多变,很多财务人员都不见得懂多少,对老板当然不能要求太多。

但税收的基本原理还是要知道的, 最起码要知道虚开增值税发票是违法行为, 一旦被税务稽查,罚款是小事,严重的老板还可能被送进去。

所以,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务必要 建立起相应的税负管理知识体系, 知道国家费的政策哪些我们可以使用,知道那些事情不能干,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刘国东老师不止一次强调: “一个优秀的老板一定是半个财务专家。” 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才能让企业在经营中生财有道、理财有术,步伐稳健地实现做大做强!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