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从全球城市格局之变看重庆发展

当前,中国城市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在2021年全球城市GDP前20强榜单中,上海位于纽约、东京、洛杉矶之后,排名全球第四,高于排名第五的伦敦和排名第六的巴黎。上海开埠接近一百八十年来,发展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体现了依托区位、交通、产业、人才等优势融入全球化、引领全球化的城市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第一、第二经济大国,美国有纽约(第1)、洛杉矶(第3)、芝加哥(第8)、费城(第9)、休斯敦(第11)、旧金山(第13)等6座城市上榜,中国也有上海(第4)、北京(第7)、深圳(第10)、广州(第15)、重庆(第17)、香港(第19)等6座城市上榜,这体现出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中国各大都市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正在持续迈升。

而国内的城市格局也在加速变化中,2022年上半年GDP百强城市格局大洗牌,再次见证历史。我们从国内外的城市发展之变中,可以感受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脉动,可以感受到“双循环”蓬勃发展的势头。重庆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就要把我时代大势、吸收其他城市好的发展经验,加快自身的城市能级、产业能级发展。

一、内陆城市迎来大发展机遇

在2022年上半年的城市GDP百强变动中,鲜明地体现出内陆崛起的趋势: 一是北京取代上海成为GDP头名城市。 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达到19352.2亿元,上海GDP达到19349.3亿元,北京以不到3亿元的微弱优势超过上海。北京这个城市在陆海关系上是比较特殊的,作为内陆城市但又离海不远的北京,是沿海开放向东北、华北乃至黄淮海地区进行辐射、带动北方发展繁荣的核心枢纽,其战略作用不亚于沟通沿海开放和长江流域开放的上海的地位和作用。

40年前,北京GDP总量不到上海一半,如今两城已经并驾齐驱,这主要与北京抓住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互联网、科研服务、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等产业取得了大踏步发展有关,疫情并没有影响这个长期大势。比如,2021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81.7%,高于排名第二的上海(73.3%),也远高于天津(61.3%)、重庆(53%)等城市。北京的崛起其实也是内陆城市抓好知识经济、绿色低碳趋势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是重庆再次反超广州,成为全国经济第四城。 2022年上半年,重庆不仅增速高于广州,GDP总量也超过广州77.84亿元,再度超过广州位居全国第四位。其中,重庆GDP达到13511.64亿元,增速为4%;广州GDP达到13433.8亿元,增速达1%。广州和重庆这两大城市近年来在城市GDP排名上展开了竞跑,2020年上半年,重庆GDP(11209.8亿元)首次超过了广州(10968.3亿元),但是到了2020年底,广州复位成功,以19亿元的优势险胜重庆。2021年广州则稳坐第四席,并且拉大了与重庆的差距。

重庆与广州在“第四城”上的拉锯战,是RCEP时代下,全球贸易网络变迁带动城市发展格局之变的体现。广州处于RCEP各成员国几何中心,是国际国内双循环重要战略交汇点,在海上贸易中的地位无可取代。

但重庆作为中欧班列、长江经济带、陆海新通道这三大开放通道的交汇点,在推动陆上贸易和加强陆海联动方面的战略作用也是独一无二。重庆跻身2022年上半年出口十强城市榜的第8名,名次超过了广州、杭州,这与重庆大力发展开放产业、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是密不可分的。2022年上半年,重庆社零总额为6966.33亿元,同比增长1.1%;广州社零总额为5128.06亿元,同比增长1.9%;福布斯发布的“2022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中,重庆、广州分别排名第3、第4名,这也反映了重庆在加快培育建设富有巴渝特色、辐射西部、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正不断取得成效。

三是内陆工业正在强势强势发展。 在沿海向内陆的工业化渐次发展中,以往常常呈现出鲜明的雁阵转移的模式,一般而言,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发展梯度差。而在“三线建设”等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内陆也涌现了重庆、武汉、西安、郑州、合肥等一批工业和科研强市,推动中国的东西均衡发展。在2022年上半年的城市经济“半年报”中,内陆涌现出一批在工业化上有特色、有亮点、有高度的城市,展现出内陆在工业化特别是依托创新驱动的工业化方面,由赶超到引领的趋势。

2022年上半年,郑州较去年前移两个位次,位列全国各大城市GDP第14位;数据显示,郑州上半年GDP达67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25.15亿元,增量居全国第六位。值得一提的是,郑州第二产业增速达5.0%,居GDP20强城市第4位。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的郑州,正展现内陆城市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火一样的热情,南通、泉州、济南、合肥、西安等内陆城市在工业化上的竞合也非常精彩。在2022年上半年的规模以上工业营收榜单中,重庆为13499.9亿元,名义增速8.4%,好于北京(12355.2亿元,-9.5%)、天津(11312.5亿元,7.3%)等城市,彰显出重庆作为内陆重要的工业增长极的城市地位。

二、如何实现城市能级和产业能级“双提升”

一是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 重庆钟灵毓秀,各方面人才众多,也是很多人才成长的摇篮和人生的重要站点。比如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曾在重庆任图书馆馆员,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就读。重庆的城市魅力和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重庆必然是个人才聚集地和中转站,跟重庆有所交集的大才、名人很多。

但是,如何让人才进一步为重庆所用?这就需要有宽广的容才环境和发展天地。对人才要善于团结、鼓励、包容,做好拴心留人、给予奔头的细致工作。特别要注意“一言之善,贵于千金”,以“真”“善”留才,才能像磁石般“拴心留人”,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二是进一步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竞争力。 近期,伴随着全国最高温Top10榜单重庆占7席,“让热成为重庆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热情似火的重庆城,是投资兴业的福地,也是夜啤烧烤的旺地,这种热里,带有一种城市温度。

那么,如何让城市更“有温度”,这就要即重面子,在高楼大厦平地起的同时,也要重视城市管理的人性化和标准化,同时在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业开展礼貌周到、热情真诚的服务质量提升,让重庆的城市温度成为重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重要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营造“两业融合”的良好环境。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即“两业融合”)发展,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城市产业能级提升的重要动能。“两业融合”正涌现出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服务业衍生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这需要一批具有跨界思维、破壁思维,善于用全息视角和融合模式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管理者和设计研发人才。

重庆作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大有希望的城市,要早早布局“两业融合”,从基础教育开始,即要培养孩子们的文理和艺术等学科融通的能力,以及推动商业、技术、文创、管理等领域的人才的复合培养,同时在两业融合试点、平台、项目、资金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配套保障。

四是进一步培育城市的“钝感力”和“传播力”。 大城、名城的发展,往往需要千百年的时间,在这过程中,要聚焦自身的发展、做好自己的事情。以重庆而言,与广州的排名谁先谁后、谁更有潜力,这类话题适当参考即可,保持对热度话题的理性态度,明白重庆的发展不是为了与沿海比拼,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带动西部的发展,不断超越自己即可。

同时,也不能光埋头干事,也要进一步学习合肥、成都等地做好城市营销、打造城市品牌的经验,为重庆在城市能级、产业能级方面的不断进步打造话题热度。同时,可以学习北京等地经常搞可以在线观看的城市机遇专题分享会的做法,做好重庆服务业发展、智能制造等领域机遇的在线分享。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关注

搜索建议:从全球城市格局之变看重庆发展  
热传

 给人借钱是写欠条还是借条

一、给人借钱是写欠条还是借条?借钱应该写借条,借条和欠条是有区别的:1、含义及其相应法律关系不同: 借条一般反映为法律上的借款合同关系,借条则是借款合同的凭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