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XX校长的治校观(30年管理经验分享)

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其治理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因此,提高校长的治校能力和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为更好地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我三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到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中,潜心研究各种教育规律,不断尝试,勇于实践,慢慢地积累了一些教育管理经验。通过多年的校长历练,我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治校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现将我的治校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班子建设,强化领导核心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团结协调、勤政务实、驾驭全局”的领导班子,才能让学校这辆火车平稳快速前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我始终秉持“德才兼备、适才适用、能力至上”的用人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大胆启用精兵强将,坚决撤换一些不称职的班子成员,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健全用人机制,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努力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在工作中,我每周都会定期召开行政例会。要求班子成员各抒己见,细致汇报工作情况,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集思广益,共商发展大计,精心部署各项工作,细化责任分工,严格督促落实。努力塑造领导班子良好形象,切实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氛围。

二、主抓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一所名校之所以声名远播,不在于它有多好的硬件设施,而在于有没有名师云集。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此,我深表赞同。我们不能总把教不好学生的原因归结为他们基础太差,而是应该反躬自省,反省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等等。

在我看来,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学生成绩的优劣也基本取决于教育水平的高低。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壮大师资力量。近年来,我陆续从省内外高校引进很多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毕业生,同时也从州内外选调一些能力突出的教学名师,迅速壮大了我校的师资力量。随后,我大力推行“师徒结对”活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鼓励大家集体备课、互听互评、传承经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为全体教师创造了更多“同台竞技,交流学习”的机会,营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此外,,我还十分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讲座和外派等多种形式来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努力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纵观各所名校,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都有一套健全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制度的保障,学校的管理便会形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看来,没有严格的制度来规范教师,教师就会在教学中自由散漫,毫无纪律性和凝聚力,也不会形成“各司其职,人尽其力”的氛围,整个学校就会陷入管理混乱、日渐消沉的境地。以我之见,在管理教师上,一定要做到“约束与激励并举,服从与协调共存,求同与存异同在”,要懂得把“冷冰冰”的科学管理与“暖融融”的人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和潜能,校长才有可能得到全体师生的尊敬和拥戴,学校管理才能充满活力和富有成效!

同时,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具有可行性和预见性。在制定制度前,一定要集思广益,察纳雅言。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掌握师生的想法,反复讨论,先行先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制度付诸实践后,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作为校长,要以身作则,不能权大于“法”,不能排斥制度,不能徇私枉“法”。唯有校长率先垂范,带头按章程办事,公平公正地履行职责,才能让制度深入人心。反之,无论制度多么合理的制度都会形同虚设。

四、严抓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我认为,中小学教育主要包括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和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多年的实践证明,抓好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分课内、课外来进行,要各有侧重。在课内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外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我经常要求每一位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课、勤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笔记、书写工整的学习习惯。并采取教师之间互听互评、上课状态随机检查、课堂效果问卷调查、作业情况随机抽查等措施来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课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礼仪规范。正所谓“正人先正己”。为了抓好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我们首先是要求每一位教职工做到为人师表,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去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然后,通过板报宣传、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途径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此树立更多的学习榜样和示范作用,来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加强对各班在卫生、纪律、仪容仪表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五、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水平

落实好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我要求教师在“备”、“讲”、“批”、“辅”四个环节上要有针对性,减少无效性和盲目性,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负面效应,保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严格要求教师上课之前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在制定教案时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科学合理、讲练结合。教案要具有反思性、针对性、创新性、深刻性。上课时,所有老师都必须带教材、教辅、教案、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材料。课堂上提倡采用分段教学,即按照复习主干知识、学生讨论探究、练习精练精讲等环节来进行教学,以此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在知识传授时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每节课都不遗留问题,争取达到课堂教学节节清、天天清、周周清。作业的布置要具有关联性和有效性,数量要适中,批改要及时,而且要有适当的评语。在课外辅导前要认真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扬长补短,抓两头促中间,并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争取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就是我在校长生涯里面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三十年前,我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和热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征程。今天,我将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信仰,重新踏上管理育人的航程。未来,我不去想前方是坦途还是泥泞,既然选择了教育,便只顾风雨兼程!

搜索建议:XX校长的治校观  XX校长的治校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