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动物界全系列】无螯下目—龙虾科(四):中国龙虾

无螯下目—龙虾科(四):中国龙虾

 

(6)中国龙虾

中国龙虾(学名:Panulirusstimpsoni)是龙虾科、龙虾属动物。

①形态特征

胸部略呈圆筒状,腹部较为扁平,尾扇柔软而半透明。头胸甲表面覆有软毛且遍布强大棘刺,前缘除眼上角之外,尚有4枚距离大致相若的大刺,但额角缺如。上额板与头胸甲愈合,具2对分开之主刺及许多棘刺。第二至第六腹节背甲侧半部各有一下陷的软毛区,其中以第二、三腹节处最为显著;腹甲之侧甲前缘平滑,但第二至第五腹甲后侧缘基部呈齿状。第一触角鞭2条,较短,第二触角鞭1条,粗而长,其长度约与体长相当。5对步足粗壮,除了雌性第五步足末端呈半钳状之外,其余皆爪状,无鳌钳状结构。游泳足仅4对,薄而软。雄性个体为单肢型,雌性双肢型,较雄性发达,其上附生许多刚毛,利于附卵。

体表呈橄榄色,注意与越南,印尼所产龙虾的青绿色区别开来。头胸甲前侧缘与两眼柄之间的中央部位无鲜艳斑纹。眼睛呈黑褐色,眼上角具褐色和黄白色环带,步足具黄白色条纹。腹部散布着微小白点,关节处的白点较大。腹肢为深红褐色。

②繁殖方式

中国龙虾为雌、雄异体,两性异形,性征明显。雄虾生殖孔位于第5步足基部的生殖突起上;雌虾生殖孔位于第3步足基部。中国龙虾的性成熟年龄及个体大小受水温、盐度影响较大,因此不同海区的中国龙虾性成熟及个体大小存在差异,一般暖水域下的成熟较早,成熟个体较小。繁殖季节(3-9月)里中国龙虾由40米左右的栖息水域向7-10米的浅水区移栖,在浅水处完成产卵、孵化后再移居深水处蜕壳。

a.受精与孵化

中国龙虾每年4-7月产卵,属多次产卵型。中国龙虾的卵巢发育有6个阶段,分别为未发育期、发育早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卵块的颜色随着发育从透明状、乳白色、浅黄色、橘黄色和橘红色由浅至深变化。雌虾产卵前1个月以内两性进行交配,龙虾交尾行为一般是在刚蜕壳的雌虾与未蜕壳的雄虾之间进行。在交配时,雄虾射精于雌虾的胸板上,雌虾立即分泌胶状物包住精子形成精袋。产卵时雌虾用第5步足分叉的爪抓破精块释放出精子,卵从第3步足基部生殖孔挤出,由第5步足运经精块处受精,而后用胶状带系于腹足内肢上。卵粒受精后由棕黑色变棕色,随着胚胎的不断发育,卵色由深至浅逐渐变化;胚胎发育到后期卵黄已大量消耗,卵色浅淡而至透明。受精卵孵化所需时间长短与水温、盐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水温23-30℃,盐度为2.8-3.3%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10-20天。孵化时间是从太阳刚落山开始到半夜为止。当幼体行将孵出的刹那间,亲虾作垂直方向急速游向水面,随即转头向下,以尾扇击水发出响声,幼体即破壳而出。

b.幼体发育

中国龙虾幼体阶段分为浮游期、游泳期和底栖期。初孵出的龙虾是红色幼虫,扁平叶状体,浮游于水的表层,称为叶状幼体,又称第Ⅰ期幼体,孵后24小时开始摄食,投喂蛋黄或卤虫无节幼虫等饵料,在2-3天内发育到第Ⅱ期幼体;此后3天内发育成第Ⅲ期幼体;再经4-5天发育到第Ⅳ期幼体即为成体型,生态上处于从游泳生活向底栖生活的时期,各种器官外形逐步向成虾形态发育变化;又过约12天发育到第Ⅴ期幼体后营底栖生活,经历十余次蜕壳,变态为稚龙虾,即可运往海区鱼礁外放流或开展人工养殖。

③生活习性

a.社会行为

中国龙虾生性胆小,自然条件下昼伏夜出。行动迟缓,不善游泳,依靠步足爬行。触角反应较灵敏,遇有敌害就转动第2触角,由摩擦发音器发出吱吱声响,用以惊吓对方。白天常潜伏于洞内,仅显露2对触角和头部,第2触鞭常向前摆动或呈八字分开,用于感触外部动向。夜间活动觅食,食量大,耐饥能力强。喜群栖,喜厮斗。受惊时,常屈腹弹跳,引体向后。夏季多活动在浅水处,秋冬移向较深海区,生殖时又返回浅水。中国龙虾的游泳足不发达,胸足很强健,只能爬行觅食,一般吃底栖动物。食量较大,一次能食本身重量的1/15。也相当耐饿,一星期不投饵也不会饿死。

b.摄食习性

中国龙虾属杂食性动物,能摄食鱼、虾、蟹、贝、藻类等饵料,但偏爱贝类、虾蟹类和鱼类等动物性饵料。中国龙虾昼伏夜出,自然条件下白天隐匿于岩礁的洞穴内,在夜间主动摄食,摄食节律明显,摄食高峰在日落后和午夜后,上半夜摄食多于下半夜。中国龙虾摄食强度受饵料种类、温度、盐度及投饵方式等因子的影响。

c.生长与蜕壳

中国龙虾的变态、生长总是伴随着蜕壳进行的。刚孵化出的幼体经14-15次蜕壳,才变态为具成虾体型的稚龙虾,体长为2.5厘米左右;稚龙虾当年经9次蜕壳后,其体长达9-10厘米;第2年蜕壳5次后,其体长达15-16厘米;第3年又经3-4次蜕壳,即可长成体长19-21厘米的成熟龙虾。

中国龙虾在蜕壳前停食3-4周,并隐蔽于洞穴内或其他僻静处,伺机蜕壳。接近蜕壳期的中国龙虾头胸甲下缘体色变暗,前沿胸节和腹节背侧接合处的节间膜呈膨胀状态,根据这些外部特征,可以判断中国龙虾即将发生蜕壳。蜕壳开始时,头胸部甲壳与腹部甲壳连接处首先裂开,然后柔软的身体从中挣脱而出,整个蜕壳过程持续30-60分钟;蜕壳后,中国龙虾身体柔软,潜伏不动,经7-10天,甲壳完全变硬并恢复摄食。龙虾蜕壳1次可增大5-15%。

④栖息环境

中国龙虾栖息于水深70米以内的浅海多岩礁底质水域海底。喜在岩礁缝隙、石洞或珊瑚窟窿内活动。 [5]  穴居时卷起尾部退入洞,两触角留于洞外作圈式运动。中国龙虾喜栖于水体的底层,并有群栖行为,常可发现多只龙虾同穴共栖现象。穴居时中国龙虾对洞穴的质地并无严格的选择性,礁石洞穴、陶管、竹筒、塑料管都适宜,但中国龙虾对洞穴的形状、大小、方向等都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在圆形洞穴与多棱角洞穴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中国龙虾首先选择具棱角的不规则洞穴栖息;在洞穴大小不一致的情况下,中国龙虾选择身体易于找到依靠的紧身小洞穴栖息;中国龙虾虽然能在垂直洞穴中栖居,但栖息率较低,远不如在水平洞穴中栖息率高。在宽敞的洞穴内如有中国龙虾栖息,常见其以步足抓住洞壁,身体呈悬挂倒立状态。

a.温度

温度对中国龙虾的存活、生长与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在温度18-30℃范围内,中国龙虾较活跃,摄食正常、栖息有规律;24-27℃是中国龙虾蜕壳生长的适温范围;当水温上升到34℃时,中国龙虾开始侧倒、休克,升至35.2℃时出现死亡;中国龙虾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比对高温强,在16-17℃中国龙虾活动减弱,摄食减少;12-15℃停止摄食,静卧,只摆动小触角,反应迟钝;11℃为致死水温。

b.盐度

中国龙虾是广盐性动物,在盐度为2.13-3.95%的水体环境中适应情况良好,盐度为3.20%时摄食率最高。中国龙虾对高盐的适应能力较低盐强,盐度下降至2.03%时中国龙虾开始减少摄食,至盐度为1.41%时出现停食现象。盐度升高至4.05%时,中国龙虾开始出现减食现象,升高至4.46%时停食,活力迅速下降,其生理功能受到明显影响,难以长期存活,最终也不能生长。

c.pH值

海水是个巨大的缓冲系统,自然条件下海水的pH值一般稳定在8.1±0.2范围内。试验表明在pH值为7.5-8.6范围内,中国龙虾活力、摄食等基本一致,差异性很小。

d.溶解氧

中国龙虾耗氧量较大。据测定,雌虾在水温29.8℃时,耗氧量为124.6毫克/(千克·小时);雄虾在水温27℃时,耗氧量为262.2毫克/(千克·小时)。中国龙虾对缺氧反应比虾、蟹、鱼等其他动物敏感,水质缺氧易死亡。

⑤分布范围

a.海域范围

分布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南海、东海南部及台湾省沿海)、越南沿海和泰国湾(春武里府以外)。

b.国家地区

存在:中国(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台湾)、泰国、越南(广南到南迪姆省)。

存在不确定:柬埔寨、中国(海南、澳门)。

⑥主要价值

a.食用及经济

中国龙虾是重要的海洋渔业对象,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大。因为中国龙虾个体较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售价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中国龙虾有很高的食疗作用。肉味甘咸、清嫩爽口是名贵海产品。中国沿海,一年四季盛产,农历六七月当造。比澳洲龙虾小,但价格贵一倍多,因外壳薄肉爽而甜,味道香,胜过其它龙虾,虾母特别多膏。据报道,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量消费海产龙虾,1998年仅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进口活龙虾总量就不少于1.5万吨。

b.营养成分

中国龙虾(北京)可食部为46%,每百克含水分77.6克,蛋白质18.9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1.4克,维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4.3毫克,维生素E3.58毫克,钾257毫克,钠190毫克,钙21毫克,镁22毫克,铁1.3毫克,锌2.79毫克,铜0.54毫克,磷221毫克,硒39.36毫克;外骨骼、角皮含几丁质、钙。壳蛋白几乎是水溶性蛋白,其中羟基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含量较高。除去蛋白后的外骨骼中乙酰基葡萄糖胺占39-73%。

c.药用价值

中国龙虾肉性味甘平,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镇静的功效。龙虾壳又称海虾壳,晒干研末,治秃疮、疥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龙虾  龙虾词条  动物界  动物界词条  全系列  全系列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