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湖南人,快要占领深圳了

在深圳,湖南人多到什么程度呢?

作者:谢毛毛

如果问准毕业生们,毕业后最想去哪座城市发展,毫无疑问,深圳一定榜上有名。

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2020年底,深圳的非户籍人口高达1178.8万人[1]。深圳已经超越北上广,成为全国十大人口净流入城市的首位[2]。

全国各地的人才,纷纷涌进这座遍地黄金的年轻城市。在这里,你能听到来自天南地北的方言口音。而说到深圳较为普遍的省外方言,湖南话必须拥有姓名。

没错,这里的湖南人不是一般地多。许多深圳人表示,如果不算省内的广东人,深圳已经被湖南人给“占领”了。

01

深圳,含湘量超标

在深圳,湖南人多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湖南日报的报道,早在2012年,在深圳的湘籍人员,已经有230万人之多[3],占当年深圳非户籍人口约30%[4]。

百度地图迁徙数据也显示,从2020年至今,来往深圳的省外人口里,湖南人占比稳居第一[5]。即使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到2022年的春运返工潮中,湖南人依旧是前往深圳人数最多的省外人[5]。

以至于有人说,深圳,已经成为湖南人省外的省会,毕竟从湖南到深圳,只需坐3小时左右的高铁就到了。

就连以湖南本地生源为主的湖南大学[6],其毕业生对深圳也格外青睐。根据该校公开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最近七届毕业生,最爱去的一线城市都是深圳[6]。

实际上,湖南人去深圳创业谋生,早已成了一股热潮。2012年,在深圳的湘籍企业起码有500多家[3],到了2015年,在深圳创业的湖南人数量,占所有深圳创业者的15.14%,仅次于广东本地人[7]。

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里,走出了不少成功致富的湘籍商人,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金蝶国际创始人徐少春,还有从迈瑞医疗跨界到地产投资的“常德首富”——徐航。祖籍为湖南娄底的湘商余彭年,在深圳开酒店做慈善,甚至还被授予“深圳荣誉市民”的称号。

他们的成功,证明了湖南人在异乡深圳,真的能闯出一片天。

年轻又有活力的深圳,吸引了大批湖南人南下“淘金”,这也印证了坊间“湖南人乱世打天下,盛世打工”的传言。有深圳人表示,他工位的前后左右,都已经被湖南人占领了。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既不是湖南人又不是广东人的你,在深圳待上几年,那么你很有可能会被湖南塑普给带偏,而不是学会讲一口流利的粤语。

当上百万的湖南人涌进深圳后,深圳已经有股浓郁的“湘味”了。

02

湖南人,在深圳闯荡

离开家乡、勇闯深圳的湖南人,自然要想方设法在深圳站稳脚跟。这支湘军队伍,会在深圳做些什么呢?

当无辣不欢的湖南人刚来到深圳时,面对口味偏清淡的粤菜,难免会不适应。于是,开湘菜馆,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湖南人在深圳发展的行业选择之一。

根据大众点评网页版的数据,深圳的湘菜馆数量为7098家,远远超过了北京的2083家,上海的2421家,广州的5189家[8]。即使在深圳内部,湘菜馆数量也超过川菜的6792家[8]。

然而湘菜在深圳的发展,并非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上世纪90年代,因为受到川菜的冲击,加上传统湘菜的出品效率低,难以迎合当地快速的生活节奏,导致深圳湘菜发展得不温不火[9]。

但随着深圳的湖南人越来越多,湘菜加速发展起来,同时也不断吸收借鉴粤菜和川菜的做法,在保留湘菜特色的基础上,口味更温和,更能适应全国各地食客的口味[9]。于是,湘菜馆也就越开越多,越开越火。

除了开湘菜馆,湖南人在深圳还开出租车。

最开始,湖南攸县人就以会开卡车、能跑长途,在广东获得一定声誉[10]。到了90年代初,当时正值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湖南攸县司机涌入深圳[10]。攸县劳动局甚至还去深圳考察,与深圳公交公司签订了劳务输出的协议[11]。

于是,来深圳开出租车的攸县人,便从一人带一家,到一家带一组,再到一组带一村,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提携,最终形成了“深圳的士攸县人十有其六”的态势[12]。湖南人,也成为了最了解深圳城市角落的人。

另外,深圳的货运行业也有许多湖南司机的身影[12]。2012年,在整个汽车货运行业里,湖南平江人拥有近4000台拖挂车[3],且在盐田港、月亮湾、蛇口湾这三大物流集散地中,三分之一以上的集装箱,都是由平江人承运的[3]。

除此以外,湖南人还涉足房地产业,比如深圳知名豪宅“深圳湾1号”、海康大厦、百仕达地产等,皆出自湖南人之手。他们在深圳搞房地产,顺便还带动起湖南的建筑、装修、建材和中介服务业[12]。霸蛮的湖南人,不放过任何一个与之相关的行业。

随着在深圳的湘籍商人越来越多,他们也自发组成了商会组织,比如湖南省深圳商会。商会活动,不仅促进了深圳与湖南的交流,往深圳引进越来越多的湘籍企业,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深圳企业前往湖南发展。

03

湘军涌向深圳的背后,

其实是湖南的人才困境

其实,湖南在之前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人口净流入的状态。但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地区发展的差异日渐增大,越来越多湖南人前往广东谋生。

“湖南劳动力转化与人口流动”课题组的研究显示,1985年至1990年间,湖南人净迁出人口25万,尤以广东最多,约21万[13]。

此后湖南人南下规模越来越大。一项针对湖南人口收缩的研究发现,2000-2010年间,湖南省省际净流出人口为650.4万,是“华南迁移圈”人口输出的主要省份[14]。

留不住人,是湖南长期以来难以启齿的痛点。

面对这样的困境,湖南不是没有努力过,它曾推出多项人才优惠政策。例如,符合条件的湖南省自主创业人员最高可申请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15]。岳阳市为重点人才推出安家补助、生活补贴等七大优惠政策[16]。长沙还推出了高层次人才绿卡,为持卡人提供购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服务[17]。

湖南,就差把“求求大家留下来吧”写在脸上了。但很可惜,湖南人口流失困境仍在继续。

根据2021年5月湖南“七人普”数据,湖南省仍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18]。而在“七人普”结束后的7个月内,湖南省的常住人口又减少了约22.49万人[19]。

更尴尬的是,在多项人才优惠政策的前提下,湖南高校毕业生的留湘人数虽有改善,但并不明显。比如以本地生源为主的中南大学,根据其公开的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到2020年,毕业生留在湖南就业的比例,仍旧在31%到35%之间徘徊[20]。

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谁会愿意背井离乡?出走湖南,实属无奈之举。

一方面,新兴产业都往北京、长江经济带及珠三角地区聚集[21],湖南的地理位置稍显劣势,择业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湖南薪酬竞争力较弱。2016年,长沙的平均薪酬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为37%[21]。如果长沙想跟一线城市抢人,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和深圳相比,长沙最大的优势在房价。2020年,长沙的房价收入比为6.2,在全国50座主要城市里排名末位,而第一名深圳的房价收入比足足是长沙的6.4倍[22]。深圳与长沙房价的巨大反差,也让一些在外打拼的湖南人把目光转回到省内。

对于湖南人来说,留深还是留湘的纠结,更多是在发展机遇与幸福感之间的权衡。比如有湖南人从深圳回长沙后表示,“总体来说虽然薪资打了折,但是生活品质上升两个档次”。

或许不是湖南人不愿意留湘,而是头部城市的吸引力太强了。毕竟湖南只有一个长沙,显然满足不了所有湖南人的胃口,往外走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只能说,省内留给湖南人的出路,终究还是太少了。

搜索建议:湖南人,快要占领深圳了  
热议

 陵川县南召文庙及戏曲碑刻考述

陵川县南召文庙及戏曲碑刻考述《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7年04期段飞翔 曹飞内容提要∶文庙修建、祭祀必定要在官方的管控之下进行,这与其他庙宇相比存在明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