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天科技:光电缆龙头多元布局,海缆新能源业务打破发展天花板

(报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证券,刘凯、王之含)

1、 国内光缆/电缆/海缆龙头,业务不断破局

1.1、 公司概况:光缆电缆海缆龙头,业务兼具攻防属性

光缆电缆海缆龙头,业务不断破局。中天科技是国内光纤通信、电力线缆龙头企 业,2021 年海缆营收市占率为 37%。公司业务覆盖通信、电网、海洋装备、新 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公司全力争当“双碳”主力军,现已形成以新 能源及海洋经济为突破、智能电网为支撑、5G 通信为基础的产业布局。公司是 业内少有的横跨光伏和风电两大产业的企业,近两年来公司主要的成长逻辑是风 电、光伏储能占比的持续上升,这也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公司各业务之间相互支撑,从传统的光通信、电力传输业务逐步拓展,各业务线 之间联系紧密,具有技术和业务上的相关性。公司业务板块兼具“防守”和“进 攻”属性:(1)电力传输、光通信业务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公司市占率高、 需求稳定,为公司提供稳健基本盘;(2)新能源、海洋系列业务布局多年,已 经进入放量期,下游需求高景气、产品覆盖范围广,为公司提供高成长性。

1.2、 发展历程及业务趋势:立足光通信不断破局,基于 国内拓展国际业务

公司自 1996 年成立以来,业务不断破局,从光通信、电力电网到海上风电再到 新能源领域,公司以独到的战略眼光提前布局,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期。进 行充分技术积累之后,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产品出口 160 个国家和地区, 设置了 54 个海外办事处。

1.2.1、从光通信向电力/新能源/海洋业务拓展

中天科技具有前瞻意识和危机意识,制定 5-10 年长期产业布局规划。运营商对 光通信产品的采购具有一定周期性。为带动企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中天依托现有 产业优势、立足客户市场需求,纵向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横向提高现有产业链 的附加值。公司从光缆到海底光缆、再到海底电缆,其后将海缆领域积累的核心 技术拓展并应用至陆缆领域,实现了将海缆技术陆缆化的转变,业务逐步拓展。 中天科技多元化产业布局,既是其创新发展的驱动引擎,也成为了其抗击风险的 有利武器。

光通信业务(1996 年至今): 公司是光通信老牌企业,以光纤光缆业务起家。1996 年,公司成功通过 ISO 质 量体系认证;1997 年,公司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60 芯光纤带光缆通过国家鉴定;2002 年,中天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 同年,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成立;2015 年,中天电力光缆有限公司成立;2017 年,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业务趋势:2021 年光纤光缆景气度触底反弹,量价齐升,带动公司光通信业务 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光通信行业规模不大但盈利能力较好,经过又一 轮淘汰洗牌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产能进一步集中。中国移动 2021 年普 通光缆集中采购项目集采规模同比提升了 20%,中标均价 64 元/芯公里,较 2020 年增长约 58%。

电力传输业务(2000 年至今): 公司 2000 年进入电网传输领域;2010 年,成立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 2015 年,中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成立;2019 年,获颁“全国质量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漏泄电缆摘得全国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2020 年,“高性能铝(合金)导线 系列”是中天科技获工信部认定的第五个制造业单项冠军。 业务趋势:电力传输业务为公司“防守性”业务,2021 年受益特高压景气度提 升,公司电力传输业务维持稳定增长。

海洋业务(1999 年至今): 公司海洋系统业务布局时间长,1999 年进入海洋系统领域,开始研发生产海底 光缆;2002 年,公司海底光缆通过国家级鉴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品;2004 年,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成立;2009 年,公司松套型增容导线、大截面导线、 海底电力电缆通过国家级鉴定;2016 年,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成立;南海海 缆有限公司成立;2020 年,中天科技圆满交付首根国产±400kV 柔性直流海缆; 2021 年,公司与金风科技合作,金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业务趋势:2022 年“抢装潮”红利结束,短期对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有一定 的透支效应,但海风高景气趋势不变。随着平价上网时代到来,大规模开发海上 风能资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海上风电未来 10 年的高速 发展。公司 2021 年底在手订单 70 亿,海洋业务受“抢装潮”红利结束影响较 小。

新能源业务(2011 年至今): 2011 年,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2012 年,中天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光伏材 料有限公司、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6 年,中天储能成为唯一入围工 信部 2016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锂电池企业。 业务趋势:近年光伏储能高景气,2022 年公司中标多项大型储能项目,叠加 如东 EPC 项目开始放量,公司新能源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 公司股价复盘:近两年公司股价变动驱动因素由光通信行业景气度驱动逐渐向海 洋业务、新能源业务驱动转变。2020 年之前,公司股价波动基本受光纤光缆行 业景气度影响。随着公司海洋业务及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业务景气度大幅提升, 公司股价开始受海洋业务、新能源业务影响。2021 年底开始,公司光纤业务景 气度回升,海风建设、新能源业务发展超预期,叠加公司高端通信业务风险释放, 公司股价创新高。

1.2.2、从国内走向国际

作为光通信领域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公司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形 成出口和全球产业布局双擎并驱,持续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国际发展格局。公司 运营印度、巴西、印尼、摩洛哥、土耳其、德国 6 家境外工厂,设立 54 个海外 代表处和 10 家境外营销中心,主营产品出口 160 个国家及地区,销售覆盖 150 多家电力公司,为全球 60 余家通信运营商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全球前十大油气 公司已有 7 家使用中天海缆。 2012 年,中天印度工厂成立;2013 年,中天巴西工厂成立;2015 年,巴西中 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落成揭牌仪式;2018 年,印尼工厂开业,摩洛哥工厂开工, 成功收购土耳其高压电缆厂;2019 年,中天德国工厂投入运营;2021 年,公司 在加拿大、越南、菲律宾、印尼、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斩获超 20 个订单,总 计约 1.6 亿美元。截至 2021 年底,中天海缆供货覆盖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 总里程超 20000 千米。

我们认为,随着全球通信、电力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公司作为全球光缆电缆龙 头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拓展市场空间,受益新能源时代红利。

1.3、 股权结构:管理团队深耕光通信市场,公司股权结 构稳定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深耕光通信行业三十年。公司第一大股 东为中天科技集团,持股比例 22.68%。自 2006 年 5 月开始,中天科技集团始 终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20%以上,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薛济萍持有 中天科技集团 65%股份,间接持有上市公司中天科技 14.74%股权,是公司的实 际控制人,拥有丰富光通信行业从业经验。其曾任南通市黄海建材厂党委书记、 厂长,如东县河口镇党委副书记;1992 年,创办南通中南特种电缆厂,带领企 业进军光通信领域;1996 年,任江苏中天光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员工持股计划提升公司凝聚力。2021 年,公司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参与 人数 1542 人,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购入 875.88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29%, 交易均价约为 8.34 元/股,总金额 7305.47 万元,锁定期 12 个月。我们认为员 工持股计划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员工的 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

1.4、 财务分析:海洋及新能源业务比重提升,业务结构 持续改善

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 年高端通信业务资产减值已全部 计提。2021 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1)光纤光缆行业景气度 波动。2016 年光纤光缆迎来上行周期,行业产能扩张、量价齐升,公司营收及 归母净利润受益明显。2019 年光纤光缆降价,公司毛利承压,归母净利润受到 一定影响。2021 年,运营商集采价格提升,光纤光缆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预计 2022 年公司将受益。(2)海上风电装机规划。2021 年,受海风抢装潮影 响,公司海洋板块业务大幅增长,毛利率大幅提升,提升了公司营收及盈利能力。 (3)高端通信业务风险影响 2021 年归母净利润。2021 年,公司对高端通信业 务相关资产100%计提减值准备,共计36.12亿元,减少2021年归母净利润29.73 亿元。公司 2019-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387.32/420.82/461.63 亿元,同比增速 为 14.17%、8.65%、9.7%。公司 2019-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9.69/22.75/1.72 亿元,同比增速为-7.18%、15.51%、-92.43%。剔除减值因素后,公司 2021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8.33%。

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未来有望持续改善。2021 年,公司毛利 率为 16.01%,净利率为 0.61%,剔除高端通信业务影响后,公司净利率达到 7%以上,同比显著提升。2022Q1-Q3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18.8%,净利率为 8.7%, 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未来随着光纤光缆景气度回升、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有望带动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 公司费用率控制良好。2021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6%/1.5%/3.2%/0.9%,费用率控制良好。2022Q1-Q3 管理费用率及销售费用 率上升主要系股份支付及员工薪酬增加所致。

公司营收拆分:(1)电力:业务持续稳定增长,毛利率稳定,为公司提供了可 靠的基本盘。2021 年,公司电力传输业务实现营收 111.6 亿元,占公司营收比 重的 24.2%,占比基本稳定。毛利率为 13.8%,年度波动较小。(2)光通信: 2018-2021 年,公司其他业务板块快速增长,叠加光通信行业景气度波动,光通 信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呈下降趋势。2021 年,公司光通信及网络业务实现营收 74.76 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 16.2%;毛利率为 22.47%,未来随着光纤景气 度回升,毛利率有望改善。(3)海洋:2021 年受益抢装潮,营收大幅增长至 94.19 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 20.4%,占比大幅提升;毛利率为 35.6%。(4) 新能源:布局多年,进入放量期。2021 年实现营收 20.1 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 为 4.5%,占比逐渐提升。2022 年公司发布中标多项大型储能项目的公告,业务 进入放量期。2021 年,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为 15.1%,随着规模效应、技术积累, 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公司剥离毛利率较低的商品贸易业务,业务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2021 年商品贸易业务实现营收 101.42 亿元,较 2020 年的 160.21 亿元大幅降低。2022 年,公司完成对商品贸易资产的剥离,进一步聚焦主业,改善业务结构。

从可比公司财务数据对比来看,中天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规模均领先业内主要公 司。公司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率受到公司商品贸易业务影响,业务剥离后,毛利率 有望大幅提升。

2、 “进攻”业务一 海缆+海工:平价上网 时代优质细分赛道,海缆龙头持续受益

2.1、 海上风电空间大,带动海工海缆高景气

2021 年是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的关键年份。中国连续第四年在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方面领先世界,成为全球第一大海上风力发电国,2021 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接 近 17GW,2016-2021 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 CAGR 高达 95%。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 2022 年全球风电行业报告,2021 年全球新增的装 机容量 93.6 GW 中,72.5 GW 来自陆上风电场,21.1 GW 来自海上风电场。中 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17 GW,成为海上风电领导者。2021 年全球新增海上 风电装机中,80%来自中国,截至 2021 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份额高达 48%。

根据风电之音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国海上风机公开招标规模超预期,高达 16.1GW,其中已出台地方补贴的山东与广东的海风总招标数占比为 69%。

能源转型+平价上网+资源丰富,我国海上风电市场日趋成熟,市场潜力巨大。 能源转型背景下,海上风电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随着风电场规模化、集群化发 展,海上风电快速降本,迎来平价上网时代。我国海岸线长约 18000 千米,岛 屿 6000 余个,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国内海上风电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 CREIA、 GWEC、CWEA 等联合发布的《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 2020》,我国将重点推动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的海上风电建设。

根据中天科技公告,截至 2022 年 7 月末,国内已公布沿海地区“十四五”规划 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接近 80GW。

根据 GWEC 数据,预计 2022-2026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 90GW,海上风电占风 电装机量比重呈上升趋势。

综上,海上风电市场受政策激励能源转型、成本快速下降等因素的推动,年新增 装机量稳定增长,海风市场景气度高,带动了海缆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

2.2、 海底电缆:平价上网时代优质细分赛道

2.2.1、海缆技术门槛高、利润压缩压力小、市场增量大

海缆位于海上风电产业链中游,占海上风电总投资额的 10%左右(国内)。海 缆长期运行于复杂的水下环境,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和维护难度大等特点,被 誉为光电传输领域“金字塔塔尖”的产业。海缆包括集电线路(列阵电缆)海底 电缆和送出海底电缆两部分。

海缆是海风产业链重要细分赛道,高门槛、高毛利,随着深远海、大型化、高压 化趋势的推进,市场增量大。海缆行业特点主要包括:

1. 技术高门槛、资金投入大、码头资源要求高,行业先发优势明显,利润空间 大

由于海缆敷设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海底,运行中除了受到自然条件的作用外,还受 到人类海洋活动的影响,海缆门槛高、技术难度大。如果出现故障,将产生巨大 停工损失,且维护成本极高。因此,海缆招标更加关注公司技术实力而非价格。 从采招网招标项目公告书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海缆招标设置了极高的准入门 槛,行业先发优势明显,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

2. 海缆:平价上网时代利润压缩压力较小

国家能源局规定自 2020 年起,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伴随着补贴力度减弱、海风平价压力加大,海上 风电各个环节在材料、工艺方面均需进行突破,部分环节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 而海缆由于大宗商品原材料占比高、技术要求严、供应商集中度高等原因,且占 海上风电投资额比例较低,在平价上网时代利润压缩压力较小。

3. 深远海、大型化、高压化趋势下海缆市场增量大

风机大型化、高压化大幅提高了传输电量,海缆需求量提升。同时,风电场离岸 距离的增加使海底电缆需求增长高于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由于深远海海上风 电受限少、风能资源更丰富,发电潜力巨大,海上风电新项目往往规模更大、离 海岸更远。欧洲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起步早,对我国海风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我 国已投运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远小于欧洲,随着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的增加,海 底电缆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由于海上风电技术壁垒高、认证难度大,企业先发优势明显,竞争具有较强的差 异化属性,马太效应显著,行业集中度高。海缆运行的水下环境复杂,强腐蚀、 大水压的应用环境使得海缆对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性能要求更高,目 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具备海缆生产能力,具备 220kV 以上海缆批量生产能力的 企业更少。除技术外,较长的认证时间和资金壁垒使规模效应显著,集中度有望 稳步提升。国内主要海缆公司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汉缆股份合计销 售额占比超过 90%。

2.2.2、海缆市场空间测算

全球海缆新增市场规模: (1)根据 GWEC 数据,预计 2022-2025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为 9.06/13.44/14.07/25.36GW; (2)根据发改委数据,预计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将从 2021 年的 168 亿/GW 逐年下降至 2028 年的 162 亿/GW,我们假设每年下降 1 亿/GW。 (3)根据 NREL 数据,2021 年海外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的 18%。由于国外较 早对海缆技术进行研发,目前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且早期海外以远海和深海 作为海缆业务应用场景,单体造价较高。因此预计未来全球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 比重呈小幅下降趋势。我们假设,2025 年全球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比重下降至 14%。 综上,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全球海缆市场规模为 257/357/348/582 亿元,同 比-60%/+39%/-2%/+67%。

中国海缆新增市场规模: (1)根据 GWEC 数据,预计 2022-2025 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为 4.00/6.00/8.00/10.00GW; (2)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 2021》数据,2021 年海上风电造价达 185 亿/GW-235 亿/GW,取平均值 210 亿/GW。随着设备供应及施工资源紧张问题 缓解,我国海上风电造价逐渐向全球水平看齐,预计 21-25 年海上风电造价呈下 降趋势,年下降幅度为 10-20 亿元/GW,综上,我们预计中国海上风电装机成本 将从 2021 年的 210 亿/GW 下降至 2025 年的 165 亿/GW; (3)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数据,2021 年中国海缆费用占海上风电建设成本的 10%。海缆价值量随着高压化,深海、远海化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我们 预计,2025 年中国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比重将上涨至 14%。 综上,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中国海缆市场规模为 86/133/182/231 亿元,同 比-76%/+55%/+37%/+27%。

2.3、 海洋工程:投资比重大,卖方市场格局优

海缆船是电缆敷设施工作业过程中最重要的装备,而海缆船的电缆装载能力和铺 缆能力往往是海缆船的核心能力。海缆敷设应尽可能多地铺设完整连续电缆,减 少海缆接头数量、提高铺缆效率、降低海缆故障风险,以大幅降低海缆工程成本。 根据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研究,对于同时敷设 2 条捆绑式外径 200 mm、重 90 kg/m 的海底电缆而言,装载 50 km 海底电缆需要海缆敷设船至少 有 9000t 装载能力,海缆船的电缆装载能力是决定能否承担长距离海缆工程的 关键指标,铺缆装备的能力和效率也成为制约海缆船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

海底电缆敷设质量的好坏对整个供电系统的寿命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海上风电 行业迅猛发展,逐渐向大型化、深远海发展,一些质量优、长度长的海缆被运用 到输电工程中,海缆敷设难度加大。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新一代海洋工 程主力船舶往往在规格和能力上均超越老一代。对目前世界在役和在建的住宿工 程船、起重/铺管船和水下作业船等海洋工程主力工程船舶的规格和能力进行分 析发现,世界主力工程船舶具有明显的大型化发展趋势。

海工在风电成本构成中占比 30%左右,具备整包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力。根据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公开资料测算,海上风电项目成本构成中, 海上风电施工工程占比在 30%左右。随着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的逐年增加, 势必会带动海底电缆及海上风电施工需求量的增长。当前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的海 底电缆招标正向“制造+敷设”整包模式转变,具备整包能力的海底电缆企业在 中标项目过程中将更具竞争力。 我国海缆敷设施工船只数量较少,依旧处于卖方市场,国内海缆龙头纷纷布局海 工领域。我国在海底电缆工程建设方面起步较晚,自主建造的海缆船比较少,相 比于国外先进电缆船,吨位、铺缆装备及能力均有较大差距。根据东方电缆公告, 截至 2021 年底,海底电缆敷设专用设备——电缆敷设船在我国有 56 艘,其中 具有 220kV 海缆敷设能力的敷设船共 25 艘。

2.4、 公司看点:设备施工双擎推动,海缆龙头乘风远航

公司 1999 年开始布局海洋业务,已成为“海缆+海工”集成服务商。公司 1999 年进入海洋装备领域,持续深耕海底光缆、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缆及海缆施 工船机等海洋装备,现已具备海缆——海底观测和勘探——海缆敷设——风机施 工于一体的海洋系统工程总集成能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信息互联系统 解决方案服务商。

公司海洋业务高增速,2016-2021 年营收 CAGR 高达 67.1%。2021 年公司海洋 业务实现营收 94.19 亿元,同比增长 101.8%。海洋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逐年提 升,从 2016 年的 3.4%提升至 2021 年的 20.4%。2021 年海洋系列毛利率为 35.6%,显著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16.0%)。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公司海洋 系列业务在执行订单约 70 亿元。2021 年,中天海缆服务的海上风电项目达 21 个,合计 6.29GW,占国内装机量比重为 37%;中天海洋工程服务 6 个海上风 电项目,435 台风机,合计 1.75GW,占国内装机量比重为 10%。

2.4.1、海缆领域:技术优势+基地布局优势+全球拓展,国内市占 率第一

技术优势:深耕二十余年,专注研发突破关键技术

由于海上风电技术壁垒高、认证难度大,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公司 1999 年进入 海缆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具有技术优势。海缆运行的水下环境复杂,强腐蚀、 大水压的应用环境使得海缆对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性能要求更高,目 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具备海缆生产能力,具备 220kV 以上海缆批量生产能力的 企业更少。中天科技推动海缆行业从单芯到三芯、从低压到特高压、从静态到动 态,创造了 35 项国内、行业第一,16 项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 项世界第一(交 流 500 千伏海缆、直流 400 千伏海缆)。 中天海缆是国内最早从事海缆相关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 逐步建立起了以大水深、多芯数、大长度、超高压、软接头以及特种海缆生产制 造为主体的核心技术体系。

公司资质体系完善,凭借技术优势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公司已建立起完善的资质 体系,通过了 PCCC、CRCC 等产品认证,并率先取得了海底光缆 UJ 和 UQJ 国 际认证。成功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大唐集团、国电 投、中国华电、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能建、苏交控等国内大型企业或其下属子公 司的供应商体系。除此之外,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掌握动态海缆、拖曳缆、脐带 缆、集束海缆等特种海缆制造关键技术的企业之一,整体技术水平位居行业前列, 具备与国际领先企业竞争的能力。

基地布局优势:国内多区域布局制造基地,辐射地域广

在江苏南通海缆制造基地基础上,公司增加产业布局,分别在广东汕尾、江苏盐 城大丰新建海缆生产基地。公司在广东汕尾建立南海海缆制造基地,利用陆丰地 域优势,辐射粤、闽、桂及东南亚地区市场;在盐城大丰筹建江苏大丰海缆制造 基地,发挥盐城地域优势,以大丰港为核心,辐射苏北至渤海湾。充分利用本土 化优势,巩固广东、江苏两省的海上风电市场。 公司海缆第四个生产基地落地山东。中天科技与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成 立海缆基地,计划投资 15 亿元。该项目计划形成年产中高压交/直流海底光缆 1000KM,超高压交/直流海底光缆 500KM 产能。

全球拓展: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供货总里程超过两万千米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1 年海外业务进展良好。2021 年,公司在加拿大、 越南、菲律宾、印尼、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斩获超 20 个订单,总计约 1.6 亿 美元。其中,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 230kV 海底电缆总包项目为公司在菲律宾第 一个 230kV 高压总包项目;卡塔尔油气中压海底光电复合缆项目,总长度超过 230km, 是迄今为止公司签约的海外油气行业最大海缆的供货类项目,进一步巩 固公司国际油气行业主流海缆供应商地位。截至 2021 年底,中天海缆供货业绩 覆盖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总里程超 20000 千米。 公司在海外市场推行本土化战略。公司通过建立当地公司,招聘当地技术人员, 形成服务团队,进而提供打包运维服务,与客户形成强绑定,在国际海上风电、 电力电网及海上油气等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2.4.2、海工领域:业内领先施工船+丰富施工经验

施工船优势:公司拥有业内领先施工船,与风电龙头携手打造下一代船只

海缆龙头布局海工领域,填补紧缺的海工市场。中天科技集团旗下 5 家子公司, 中天海缆、中天海洋系统、中天海洋工程、上海源威、中天工程参与项目建设。 公司自 2019 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建设以来,公司不断拓展海工承包能力, 截至 2022 年 8 月,已通过子公司上海源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持有 4 艘施工船, 通过子公司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持有 3 艘施工船。 与风电领域龙头合作,打造下一代海工船只。为打造适应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 的下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基础施工船,公司与风电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快速提 升打桩、吊装、运维的综合能力。 (1)中天+金风科技:2021 年 12 月,中天科技全资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 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广东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 5.7 亿,中天海洋工程占 51%。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新一代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该安装船设计吊重能力 1600 吨,具备 70m 作业水深条件下自运 自吊多套 12MW-20MW 海上风电机组的能力,计划于 2023 年下水服役。 (2)中天+海力风电:2022 年 2 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 程有限公司与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注册 资本 5 亿元,中天占注册资本的 51%。合资公司拟打造适应未来风场深远海化、 机组大型化的下一代基础大型施工船,具有强大的起吊能力和抗风浪能力,可在 深水区域和恶劣气象条件下施工作业。

施工经验优势:公司具有丰富的海洋工程经验

中天科技施工建设主要由旗下子公司上海源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及中天科技集 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公司自 2019 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建设以来,在 海工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具有丰富的海洋工程经验。“两型三船”投运 当年即中标了 3 个总包项目及若干个分包项目。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海外海上风 电市场,2021 年执行德国 Tennet 两个总承包项目。

3、 “进攻”业务二 光伏+储能:新能源高 景气,公司光伏储能业务进入放量期

2020 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 1.2 亿千瓦。截至 2020 年年底,我国累计新 能源装机容量 5.3 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 24%,较 2015 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累计新增 3.6 亿千瓦,年均增长超过 7000 万千瓦,是“十二五”的 2.5 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就。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能源 电力绿色供给体系,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 源电力有望提前实现“碳达峰”。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 费总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通过碳捕集、 利用和封存技术,能源电力有望尽早实现“碳中和”。

3.1、 光伏:成本优势带动装机量提升,EPC 市场受益

3.1.1、受益能源结构转型,光伏装机量显著提升

2021 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创新高,连续 7 年稳居全球首位。2021 年,全球光 伏新增装机 175GW,全国光伏新增装机 54.88GW,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达 306.56GW,连续 7 年稳居全球 首位。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中,分布式光伏新增约 29GW,约占全部新增光伏 发电装机的 55%,历史上首次突破 50%,光伏发电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 趋势明显。

电力系统碳减排是能源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发电优势明显。我国是 碳排放量第一的国家,“碳中和”任务严峻。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是实现碳 减排目标的关键,电力系统碳减排是能源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 国能源系统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 80%以上,电力碳排放量占能源系统碳排 放量的 40%左右。各类新能源发电方式中,光伏发电能源丰富、降本空间大、 运维成本低、清洁无污染,优势明显。(1)资源具有无限性和可持续性:太阳 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真正可再生的清洁能源。(2)效率优势:光 伏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简单,是直接从光子到电子的转换,没有中间过程和机械 运动,不存在机械磨损。(3)易于运维:光伏发电无机械传动部件,运行稳定 可靠。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只要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就能发电,加之自动控制技术的 广泛运用,基本上可实现无人值守,维护成本低。(4)清洁无污染:光伏发电 不使用燃料,不排放温室气体和其他废气,不污染空气且不产生噪声,是真正绿 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

政策推动行业变革:“国补”退“地补”进,良好政策环境为光伏高质量发展提 供土壤。我国光伏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期、产业调整期、回暖期、整改期,从 2020 年开始逐步开启了光伏平价元年,光伏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22 年,光 伏国补全面取消,伴随着“户用光伏 0.03 元/千瓦时 X 20 年”的度电补贴支持 消失,地方政府正逐渐成为户用光伏市场的政策推动者,用地方财政补贴填补国 补退出留下的空缺。

“十四五”期间各省光伏装机规划规模接近 400GW。2021 年以来,各省陆续发 布了本省“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电力的发展规模。根据各省装机规划,“十四五” 期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接近 400GW。

优势显著+政策扶持,新增装机高速增长,光伏发电量占比逐年提升。根据 CPIA 预测,2022-2030 年,全球和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均会高速增长,累计装机量的 提升带动光伏发电量的大幅提升。根据 IRENA 预测,到 2030 年,光伏发电量占 全球总发电量比重将达到 19%;到 2050 年,光伏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比重将 达到 29%,光伏装机量将超过 14036GW。

在政策扶持和光伏发电本身优势叠加下,光伏发电量不断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也带动了光伏产业链公司业绩和市值的快速增长。

3.1.2、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光伏成本优势明显

光伏发电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2021 年光伏发电的装机成本和发电成本均 具有明显优势,光伏发电优势扩大,光伏应用有望进一步普及。未来随着技术提 升、上游扩产,光伏成本仍然存在下降空间。 光伏成本优势初显。从 2010 年至今,中国光伏行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规模经济效应、技术进步、生产经验的提升使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1) 装机成本:2021 年光伏项目的全球加权平均总装机成本为 857 美元/千瓦,较 2010 年下降 82%,较 2020 年下降 6%,2021 年装机成本已经显著低于风电; (2)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2010-2021 年,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全球加权 平均 LCOE 下降了 88%,从 0.417 美元/千瓦时降至 0.048 美元/千瓦时。2021 年,同比下降 13%,低于化石燃料和海上风电发电成本。光伏安装成本、发电 成本优势开始显现。

随着新兴电池片技术的兴起,光伏发电成本仍存在下降空间,发电成本的下降使 光伏更具竞争力。光伏发电成本主要取决于太阳能资源条件、系统初始投资、运 维及财务成本,电价需求还需要考虑税收、金融和并网等政策。从当前看,光伏 组件价格是决定光伏发电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光伏发电降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 行:(1)转化效率提升:效率提升能够使单位面积的太阳电池片功率提高,使 得相同面积下光伏组件的峰值功率提升,在组件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使单位功率 的光伏组件成本价格下降。随着多晶向单晶转变、大硅片扩产、PERC 和异质结 等新兴电池片技术兴起,光伏电池效率有望不断提升。(2)硅料价格下降:硅 料价格是影响光伏组件价格的核心因素之一,随着硅料产能扩张,供给紧张情况 缓解,硅料价格有望下降。(3)硅利用率提升:硅利用率的改善依赖于切割损 失的降低、硅片厚度的降低,以及组件转换效率的提升。随着切割技术的提升以 及高效结构电池产业化,硅利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2021 年我国硅料共扩产 188 万吨,组件扩产容 量达 164.4GW,总投资超过 388 亿。随着上游硅料扩产,供需不平衡情况逐渐 改善。根据世纪新能源网预测,2022 年下半年硅料供应量将得到大幅提升,而 未来随着硅料新产能的放开,硅料市场或将迎来新局面,硅料价格有望下降。通 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 0.3 元/KWh 以内,预 计“十四五”期间降到 0.25 元/KWh 以下。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带动光伏应用 进一步普及。

3.2、 储能:新能源配储大势所趋,储能市场星辰大海

3.2.1、多省发布新能源配储要求,未来五年储能打开千亿市场

储能的核心是实现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本质上是让能量更加可控。储能 技术按能量的转化机制不同,可分为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 储能)、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等)、电磁 储能(超级电容器、超导储能)和光热储能(熔盐储能)四类。 新能源的兴起使储能成为刚需。火电、核电、生物质发电天然就有相应的介质进 行能量的存储,并且介质适宜进行贮存和运输,即本身就配置了储能功能。而对 于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热发电、光伏发电而言,发电借助的来源是瞬时的、 不可贮存和转运的。相应地,如果我们想让这些能源更加可控,必须人为的添加 储能装置。可以理解为,储能装置的添加,会使得水力、风力、光伏、光热成为 更理想的发电形式。

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电化学储能有容量大、响应快等特点。随着新能源产业的 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迎来广阔发展空间。2021 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规模 5.73GW ,新增规模首次突破 2 GW,同比增长 74.5%。

政策驱动下,我国储能市场日趋完善,政策普遍要求新增风光项目配套装机容量 5%-20%的储能设施,政策合力助推,大型储能驶入发展快车道。2021 年 7 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 2025 年国 内储能装机规模达到 30GW 以上。此后,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印发多条储能相 关新能源政策,明确储能市场配置比例,确定“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发展实施 方案。我国多地明确新能源搭配储能使用的要求。2021 年以来,宁夏、辽宁、 安徽、福建、内蒙古等地陆续在新能源上网等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对储能技术、配 套等具体要求,业内统计,这一范围涵盖 23 省份。

未来 5 年新能源+储能是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政策推动是主要增长动力。 根据 CNESA 预测,保守场景下,2026 年新型储能总装机将达到 48.5 GW,5 年 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53. 3%;理想场景下,2026 年总装机将达到 79.5 GW,5 年 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69 .2%。

3.2.2、大型储能在电化学储能占主导地位

大储在国内电化学储能装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型储能判断标准(满足两个及以 上):1)规模 100MWh 以上,2)拓扑结构用集中式高电压等级的逆变器,3)储能 项目建成后接入电压等级至少 110 千伏。2021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新能 源+储能、电源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储能、分布式及微网、用户侧削峰填谷各类 场景功率装机规模占比依次为 30.9%、32.1%、26.6%、4.2%、6.2%。大型储 能(新能源+储能、电源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储能)占比合计接近 90%,占据主 导地位。

储能系统集成设计电化学、电力电子、IT、电网调度等多个行业的跨界融合,不 同应用场景下,电芯选型、系统控制策略都不尽相同,进入门槛较高。国内储能 系统集成公司包括以下几类:(1)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光伏逆变器处于储能 系统的中枢位置,能够承上启下,由逆变器厂家做集成具有一定优势;(2)电 池企业:储能电池是整个系统中成本最高的结构,电池的好坏决定了储能系统的 成败。电池厂商能够通过电化学优势介入储能集成;(3)电力企业:电力企业 长期与电网进行合作,了解电网运行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发挥储能价值,最大化 经济效益,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电网和发电企业的核心诉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储 能控制和调度方案;(4)集成企业:以第三方集成商角度接入储能集成。

3.3、 公司看点:光伏以资源推动上下游集成,储能争当 国内大储先行者

公司紧抓“双碳”目标带来的能源领域的新机遇,定位光、储、箔细分领域,实 现“光伏产业规模化,储能产业集成化”的发展目标。

公司新能源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2021 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 20.88 亿元, 占公司营收比重为 4.5%,同比上升 1.5pct。2022 年公司中标多项大型储能项 目,叠加如东 EPC 项目开始放量,新能源业务进入高速成长期。2021 年新能源 业务毛利率为 15.13%,随着新能源业务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中天科技在光伏板块以如东资源推动产业集成发展,储能产业 继续扩增产业规模,铜箔产业双向发力快速布局产能。公司规划在 2025 年末突破 150 亿销售(2021 年营收的 7 倍),实现净利润 10 亿,整个“十四五”期 间新能源实现销售额 600 亿。

3.3.1、光伏:上游材料/EPC/电站运维业务滚动发展,外包部分资 源撬动业务增长

公司光伏业务包括自持光伏电站、EPC、光伏系列产品。其中,光伏系列产品主 打光伏背板、氟膜等材料。中天科技以资源带动光伏技术总包业务的滚动发展, 提供 EPC 总包服务。光伏 EPC 业务与产品研发捆绑推进,进一步拉动产业链关 键材料的开发与销售。

光伏 EPC:上游延伸+资源撬动,显著提升 EPC 盈利能力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承包方受业主委托,按 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总承 包。光伏项目相对于火电项目建设周期较短,工程相对简单。随着近几年国内光 伏发电项目的迅速发展,光伏 EPC 工程总承包的模式应用愈加广泛。 光伏 EPC 空间测算假设: (1)根据 CPIA 预测,保守情况下,22-25 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为 75GW、80GW、85GW、90GW;乐观情况下,22-25 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为 90GW、95GW、100GW、110GW。 (2)根据国际能源网对光伏项目 EPC 均价走势统计,取近 4 个月 EPC 平 均价格 4.05 元/W。 (3)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平价时代的到来,我们预计 EPC 均价在未来四年 将每年下降 2%。 综 上 , 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 全 国 光 伏 EPC 市 场 规 模 为 2977-3572/3112-3695/3240-3812/3362-4109 亿元。

EPC业务的毛利率一般在10%左右,且盈利存在不少难点。一方面,上游组件等 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下游人工成本高,导致项目成本控制难度大;另一方面,光 伏区土地交付协调难度大,影响整个项目工程进度及成本控制;此外,如果业主 的工程进度款不能及时支付,EPC承包方垫资压力大,相应地又增加了公司的资 金成本。 光伏电站EPC总包是公司重点布局的领域,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应对EPC盈利难 的问题。(1)针对上游组件等材料价格高,公司向上游延伸,开发光伏背板、 氟膜等材料,控制项目成本;(2)针对光伏区土地交付协调难度大,公司充分 利用注册地丰富资源及优质政企关系,与能源集团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价值,降 低协调成本;(3)针对大额资金成本,公司将建设好的电站卖给国企(国企将 成为合作共建电站的主体)或采用代开发模式(民企只参与项目开发、建设流程, 不作为合作主体,民企从中赚取项目开发、建设费用),公司不进行资本开支或 电站持有。公司自2013年承建全国首批18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以来, 已成功承包开发多个光伏EPC项目。

“十四五”期间,中天科技将与如东县国有公司实施战略合作,利用如东地面及 海域光伏资源优势,实施光伏项目建设。根据公司测算,中天科技在如东规划的 2021 年光伏装机规模约 300 万千瓦,带动合计超 230 亿元光伏材料、储能系统、 电气设备收入。其中,可以拉动约 28 亿光伏电缆、支架产业规模,27 亿元氟膜 以及 164 亿元 EPC 收入。在光伏开发的同时,可以附带起约 800MWh 的储能装 置,带来近 12 亿元的收入。

组件:重点发力背板及氟膜领域,攻克氟膜卡脖子技术

中天重点发力背板及氟膜领域,光伏总包业务进一步拉动关键材料销售。太阳能 光伏背板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重要封装材料,目前光伏背板市场已基本实现 国产化,但光伏背板所用关键材料氟膜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公司避开竞争激 烈的电池片市场,聚焦国外垄断细分市场,子公司中天光伏材料研发透明背板, 中天蝉翼 ZTT-KPX 背板、T3 氟膜产品性能优异,突破“卡脖子”技术,增强公 司光伏业务盈利能力。

光伏电站运维:为公司提供稳定业绩贡献

电站运维一方面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业绩贡献,另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公司对光伏 电站的理解,更深入了解客户需求。2021 年,公司光伏电站运维主要集中在江苏 省,大型项目集中于南通市。

3.3.2、储能:大型储能自主配套率 95%以上,电力企业发力储能 具有独特优势

公司储能产业链完整,自主配套率 95%以上。公司以大型储能系统为核心,发 力电网侧、用户侧及电源侧储能应用。公司已形成含电池正负极材料、结构件、 铜箔、锂电池、BMS、PCS、EMS、变压器、开关柜、储能集装箱等核心部件的 完整储能产业链,可实现电网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 95%以上, 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 99%以上。

中天科技国内储能业务进展良好,装机量及电池出货量排名位居前十位。根据 CNESA 数据,2021 年公司国内新增投运装机量排名第十,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 货量排名第十。在国内市场,公司瞄准电源侧储能项目,2022 年上半年,公司 中标多个储能项目,中标数量和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和 巩固中天科技在储能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在海外市场,公司加码发 力,在通信后备电源以及新兴的大型储能市场合计斩获 1 亿美金订单,逐步提升 国际知名度。

作为一家以光电缆起家的企业,中天科技如何在储能领域确立自己的优势,我们 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公司是电力传输行业龙头,长期与电网进行合作。一方面,公司了解电网 运行的特点,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电网和发电企业的核心诉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 储能控制和调度方案。另一方面,公司与国家电网等客户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客户资源丰富。 (2)公司资源丰富,且同时布局光伏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公司手握稀缺光伏 开发资源,能够在储能市场起步的关键阶段带动公司储能业务发展。 (3)布局早,项目经验丰富。2011 年中天科技进入新能源领域, 2017 年便开 始了“新能源+储能”的布局,已经具备华能青海光伏电站储能、镇江百兆瓦级 电网侧储能、湖南龙山县大灵山风电储能电站等多个项目经验,具有先发优势。

公司重视储能业务,现阶段对储能的布局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公司布局上游关键材料建设,以锂电池为基础,深入 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行动,向上游强化正极材料、铜箔、精密结构件、锂电薄膜 等关键材料的供应保障,着重塑造产品竞争力、研发创新能力,凸显产业聚集效 应与成本优势。子公司中天新兴材料于 2021 年 6 月已通过公司内部会议确定了 扩建 1500 吨/年高性能磷酸铁锂产线计划,公司计划于 2022 年进行扩建,2023 年投入生产,扩建后产能将达到 3500 吨/年。根据公司测算,后期通过技改, 物理产能可达 4500 吨/年。 (2)末端向客户服务延伸:公司持续加大锂电研发投入,持续迭代储能锂电系 统解决方案,并发布高压液冷储能系统,专利 U 型液冷板和专业管路设计,精 准控温,增强储能系统安全保障。 (3)扩建产能应对市场需求:为满足市场对于锂电产品需求的大幅提升, 2021-2022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快推进锂电产能建设,在原有锂电产线的基础 上,投资扩建用于生产基于电力储能系统用的高功率、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 方形锂离子电池产线,并批量投产。 综上,在光伏领域,公司上游材料/EPC/电站运维业务滚动发展,外包部分资源 撬动业务增长;在储能领域,公司大型储能自主配套率 95%以上,电力企业发 力储能具有独特优势,公司光伏储能业务进展良好,业务即将进入放量期。

4、 “防守”业务一 光通信及网络:光纤光 缆量价齐升,光通信龙头充分受益

4.1、 光通信行业触底反弹,光纤光缆量价齐升

光纤预制棒的生产是光纤光缆产业链中最重要的部分。光纤光缆制造环节利润分 成为光纤预制棒(光棒):光纤:光缆=7:2:1。光纤预制棒技术门槛较高, 行业参与者数量相对有限。全球主要光纤预制棒生产厂商约为 20 家,其中中国 厂家主要有长飞、亨通、中天、富通、烽火等。 上游:主要是石英管材、四氯化锗、四氯化硅等光纤光缆原材料和制造设备生产 行业。上游行业的景气情况影响光纤光缆产品供给的稳定性、质量、生产成本和 产品差异化等方面,而且目前上游原材料厂商数量增多,竞争程度加强,增强了 光纤光缆公司对上游的议价能力。 下游:主要为三大运营商。除此之外,还包括医学激光、军事传感、通信安防和 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云计算、物联网、5G 建设都将拉动光纤光缆需求。

4.1.1、量:光纤光缆景气度攀升

需求量

全球:光纤光缆市场景气度攀升,通信网络基建投资加速。咨询机构 CRU 指出, 目前全球光纤光缆市场已经好转,尤其是海外市场。在疫情刺激下,数字化进程 进一步提速,各国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对光纤光缆需求持续增长。 CRU 数据显示,到 2025 年全球光纤光缆的需求量将超过 6 亿芯公里。 中国:全球光纤光缆主要市场,从 2014 年开始,中国对光纤光缆的需求始终占全 球的 50%左右。根据咨询机构 CRU 数据及预测,2021 年中国光纤需求量约 2.45 亿芯公里,2022 年将增至 2.61 亿芯公里,增幅达 6.5%,到 2025 年需求量达 到顶峰,为 2.83 亿芯公里。2021 年到 2026 年中国光纤需求量年复合平均增长 率约为 2.9%。

增长点 1:数字经济带动光纤光缆高增长

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 2025 年数字经 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 10%。2022 年上半年,电信固定资产 投资 1894 亿元,同比增长 24.6%,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高 18.5 个百分点,为疫情下通信制造业、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业等创造更多新增量。 5G 融合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 97 大类中的 40 个,5G 全连接工厂建设进一步提 速。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各领域广泛应用和落地。

增长点 2:“东数西算”带动需求提升,光通信板块受益于骨干网建设扩容

国家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新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 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 规划了张家口集群等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 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如果按单数据中心 10Tbps 带宽计算,单根光纤传输速率按 10Gbps 测算,则单 数据中心对光纤需求量约 1000 根,我国东西部传输距离约 1500~2500 公里, 如果按 2000 公里测算,则单数据中心对应东西光纤需求量约 200 万芯公里,如 果每年西部新建 10 个数据中心,则拉动光纤行业需求量 2000 万芯公里。

增长点 3:海外建设周期向上,FTTx 渗透率低市场空间广阔

CRU 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全球光纤光缆的需求量同比增长 6%,到 2025 年将超过 6 亿芯公里。其中,中国 FTTx 的渗透率达到 90%,海外市场仅有不 到 50%。根据 MordorIntelligence 预计,2022 年,全球光缆市场价值为 121.11 亿美元,2027 年市场价值或高达 238.57 亿美元。 (1)发达国家方面,根据欧洲 FTTH Council Europe 数据显示,德国、英国、 波兰、意大利 FTTH 覆盖率还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美国的需求强劲,部分原 因是 RDOF 计划促成了 FTTH 部署的增加,同时,资本支出预算增加和运营商 日益激进的覆盖目标推动需求增长,根据 CRU 预测,2022 年美国光缆需求量可 同比增加 12.7%。 (2)亚太地区方面,需求增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3)新兴市场方面,在 2022-2026 年期间,光缆需求将以 5%-6%的复合年增 长率增长,其中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家庭使用 FTTx 解决方案比例较小, 存在巨大增长空间。具体来看,当前东南亚和印度、拉丁美洲、非洲增长较为迅 速,局部国家市场如印度尼西亚、南非、印度、巴西等增长明显。

供给量

(1)2010-2017 年:光缆厂商纷纷扩产。光纤入户、3G 到 4G 网络升级推动光 纤光缆厂商纷纷扩产。根据工信部统计的国内光缆产量数据,2009 年我国光缆 产量不足 8500 万芯千米,到 2017 年达到了 3.4 亿芯千米,是 2009 年的 4 倍 多。 (2)2018-2020 年:供过于求,行业进入调整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政策支 持的契机下一大批企业纷纷涌入光纤光缆行业,带动行业产能快速增长,远超需 求量,行业产能逐步出清,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中小企业逐步淘汰,产量回落。 (3)2021 年开始:光纤光缆景气度回升。经历三年行业调整,部分中小企业产 能出清,龙头企业建立优势;且 5G 已经从 2019 年的初步商业化过渡到如今的 不断成熟,拉升光纤光缆需求量。2021 年光缆产量重回 3 亿芯千米,相比 2020 年增长明显,2022 年 1-7 月产量 1.98 亿芯千米,同比增长 11.5%,量能颓势已 经得到显著扭转。

4.1.2、价:光纤价格大幅上涨

市场价格

根据 CRU 数据,从 2021 年 3 月到 2022 年 7 月,光纤价格上涨 70%,从每光 纤公里 3.70 美元涨至 6.30 美元,光纤价格达到 2019 年 7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集采价格

光纤光缆的采购主体为运营商,运营商集采情况为行业跟踪的重要指标。2021 年中国移动价增 58%。2021 年 9 月 8 日,中国移动 2021 年普通光缆集中采购 项目正式开启,中国移动官方公告显示,本次集采普通光缆预估规模为 447.05 万皮长公里,折合 1.432 亿芯公里。相比中国移动 2020 年集采规模 1.192 亿芯 公里,本次规模提升了 20%,相比 2019 年集采则提升了 36%;中标均价 64 元 /芯公里,较 2020 年增长约 58%。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集采价格均大幅上涨。2021 年 1 月,中国电信公布了 4300 万芯公里室外光缆集采结果,平均价格约 80 元/芯公里,相比 2020 年提升 45%。 2022 年 5 月,中国联通公布了 144 万皮长公里光纤光缆集采结果,根据测算, 其平均价格约在 64 元/芯公里左右。 中国移动新一轮集采在即,量价有望进一步上升。中国移动 22 年新一轮集采启 动在即,价格方面,考虑到今年以来散纤市场景气度攀升,我们预计移动集采价 格同比有望进一步上升。需求量方面,我国三大运营商 2022 年 CAPEX 投资侧 重于传输网及“东数西算”工程,将带动光纤光缆需求进一步上升。 主要龙头厂商受益明显,业绩显著提升。运营商集采量价齐升,带动行业景气度 进一步上行,光纤光缆龙头企业受益明显。2022 年上半年,中天科技归母净利 润同比增长 628.62%,亨通光电同比增长 28.17%,长飞光纤同比增长 9.65% (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增长 188.0%),业绩显著提升。

4.2、 公司看点:集采份额高,充分受益光通信行业景气 度回升

尽管横跨多个业务板块,但是光通信仍然被中天科技视作未来发展的基石。一方 面,中天科技起步于光通信;另一方面,万物互联时代,光通信是基础。 公司拥有完整的棒纤缆产业链,是国内少数能够自主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公司。公 司现已形成四氯化硅-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原材料-全系列光缆-终端产品-物流 运输和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光棒环节利润占比高,公司将充分 享受光纤光缆量价提升的红利。同时,公司重视特种光缆的研发,数十个产品系 列被列为国家火炬项目和国家级产品,填补国内多项空白。

光纤光缆景气度回升,2022 年光通信业务营收及毛利率有望强势反弹。2021 年 公司光通信及网络业务实现营收 74.76 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 16.2%,同比 下降 7.2%。光通信行业盈利能力较好,经过又一轮淘汰洗牌已经是一个比较成 熟的行业,产能进一步集中,龙头公司将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提升。2021 年公 司光通信及网络业务毛利率为 22.47%,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光纤光缆行业量 价齐升将带动光通信及网络业务毛利率进一步提升。

技术优势+持续创新+国际化布局,将充分受益光纤光缆景气度回升及海外建设 周期的向上。 (1)技术实力方面,公司拥有完整的棒纤缆产业链,重视特种导线研发,产品 性能优质、质量可靠,光棒环节利润占比高,公司将充分享受光纤光缆量价提升 的红利。 (2)公司不断进行创新升级,持续进行产业化纵深布局,拓展产品线,切入天 线、光模块及数据中心领域。公司现已形成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的完整产品线, 可以满足目前国内外 2/3/4/5G 等多网络制式的多样化产品需求;开发了满足各 类场景新型需求的光模块;紧扣国家双碳战略,创新开发了低碳数据中心产品, 2021 年中标中国电信模块化(DC)仓项目的首次集采,为数据中心业务规模化 提供了发展机会。 (3)国际化进程方面,公司国际业务从拓展期进入规模化。2021 年,海外光纤 光缆需求持续回暖,北美、欧洲、亚太等区域的市场需求总量呈现长期健康增长 的趋势,带来海外市场机遇。2021 年公司通信产品海外市场出口同比实现 48% 增长,5G 能源节能机柜、数据中心、光模块类产品首次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

5、 “防守”业务二 电力传输:特高压/配电 网发展空间扩大,电缆龙头业务稳定增长

5.1、 社会用电量持续增加,电网投资保持高强度

社会用电量持续增加。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其发展对经济增长有 很强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经济的增长也会带动用电需求的增长。近年来, 我国社会用电需求不断增长,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1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 量为 8.3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3%。2017-2021 年国内用电需求保持增长趋 势。根据《电力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预计 2025 年全社会用电量 9.5 万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将达到 5.9%。

电网投资维持高强度,为电缆企业提供持续稳定增长点。2022 年 1-7 月,国家 电网公司完成电网投资 2364 亿元,同比增长 19%,目前在建项目总投资 8832 亿元。到年底前,预计再完成近 3000 亿元电网投资,届时在建项目总投资有望 创历史新高,达到 1.3 万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超过 2.6 万亿元。“十四五” 电网投资加码,两网合计投资近 3 万亿元,年均 5800 亿元,整体再创新高。电 网投资维持高强度使电线电缆行业复苏,为电缆企业提供持续稳定增长点。根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电线电缆销售收入达 1.12 万亿元。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较为分散。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电线电 缆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促使一批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电线电 缆企业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5.1.1、增长点一:特高压加速推进,迎来开工高峰期

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 1000 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 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 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技术优势。随着风电、光伏等 清洁能源装机量占比不断提升,叠加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空间传输和消 纳问题突出,国内特高压建设有望加速。 截至 2022 年 8 月,国家电网建成投运“24 交 14 直”26 项特高压工程,核准、 在建“两交三直”5 项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 31 项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长度 达到 4.1 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超过 4.5 亿千瓦。截至 2020 年,特高压累 计输送电量超过 2.1 万亿千瓦时。

特高压核准提速,2022 下半年至 2023 年或为开工高峰期。据中国能源报报道, “十四五”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线路“24 交 14 直”,总投资 3800 亿元;2022 年,国网计划开工“10 交 3 直”共 13 条特高压线路,规划的项目有望全部核准。 考虑特高压的建设周期和 2022 上半年受疫情扰动,2022 下半年至 2023 年核准 开工线路数量或为高峰期,将推动特高压电缆厂商业绩快速增长。

5.1.2、增长点二:新能源催动配电网升级

配网侧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配电设备需求量大。2022 年 5 月,发改委、能 源局发布方案,提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发展分布 式智能电网,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配电网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 随着分布式光伏、风电装机不断增加,叠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并网量进一步增长, 电力系统建设进入第三代,配网侧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配电网投资金额高、占比大,利好电缆行业。能源革命使配电网逐渐成为电力系 统的核心。“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配电网建设投资分别高达 1.2、 0.32 万亿元,分别占其电网建设总投资的 60%、48%,配电网迎来新的发展机 遇。配电网高投资将带动电缆、架空线路等配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需求的快速增长, 利好电缆龙头。

5.2、 公司看点:特种导线国内龙头,受益特高压高景气 及配电网升级

公司拥有完备的输电、配电产品产业链优势,积极参与以特高压为主网架、以新 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公司产业链覆盖 OPGW、铝包钢、特种导线、 电力金具、绝缘子、避雷器、架空绝缘导线、高中低压电力电缆、电缆附件、配 电变压器、开关柜、电力工程设计与服务等。公司为输电、配电提供系统解决方 案和装备,在输配电产品技术上,公司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成为重要线路和关键 工程项目的主要供应商。公司特种导线参与国内 80%以上特高压工程建设。

电力传输业务稳定增长,2016-2021 年营收 CAGR 达 14.7%。2021 年公司电力 传输业务实现营收 111.60 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 24.2%,同比增长 11.6%。 电力传输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基本稳定,从 2017 年至 2021 年稳定在 24%左右。 2021 年电力传输系列毛利率为 13.8%。公司高端产品业务进展良好,2021 年特 种导线国内市场中标 15.38 亿,市场份额第一,充分彰显了公司顶尖的高性能架 空输电导线的产品性能。

公司特高压电缆产品领先,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截至 2020 年底,中天全部参与 了“十四交十六直”共 30 项特高压工程,“十三五”期间共计鉴定 32 项产品, 其中 22 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特高压建设领域彰显了中天实力。 2021 年,凭借一流的研发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连续中 标了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荆门-武汉、南昌-长沙、南阳-荆门-长沙特高 压工程,普通导线、特种导线、OPGW 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在特高压大跨越导 线更是实现了全份额中标,合计 12.99 亿元,充分奠定了公司在电网建设行业的 领先地位,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6、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海洋业务:BNEF 预测,2035 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将达到 400GW, 较 2020 年增长 11 倍,市场空间大。海上风电高景气带动海底线缆需求高增长。 公司为海缆龙头,根据公司公告,公司 2021 年销售额市占率为 37%,将充分受 益海风高景气。受抢装潮结束影响,短期海洋业务下降,我们预计 22-24 年该业 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5%/18%/16%;考虑到抢装潮过后海缆海工毛利率下降, 预计 22-24 年分别为 33%/33%/33%。

(2)新能源材料:在光伏业务上,公司上游材料/EPC/电站运维业务滚动发展, 外包部分资源撬动业务增长;在储能业务上,公司大型储能自主配套率 95%以 上,电力企业发力储能具有独特优势。22 年如东 EPC 项目开始贡献营收、储能 业务持续发布中标公告,合计金额接近 24 亿,我们预计 22-24 年该业务收入增 速分别为 80%/65%/40%,毛利率分别为 13%/13%/13%。

(3)光通信及网络:2021 年 9 月,中国移动普通光缆集采规模同比提升 20%; 中标均价 64 元/芯公里,同比提升 58%,运营商集采量价齐升,带动行业景气 度进一步上行。根据 CRU 于 2022 年 1 月发布的报告,全球光纤光缆总需求在 经历了 2018 年下半年以来的下行压力后,于 2021 年再度超过 5 亿芯公里,全 球主要区域需求均恢复增长态势。此外,“东数西算”进一步扩大行业需求,光 纤光缆龙头企业受益明显。公司深耕光通信行业二十多年,受益行业量价齐升, 营收及毛利率均有望大幅改善,我们预计 22-24 年光通信及网络业务收入增速分 别为 20%/15%/10%;由于 2022 年光纤光缆招标价格明显提升,毛利率大幅改 善,预计 22-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26%/26%/26%。

(4)电力传输:公司是电力线缆龙头企业,公司特种导线连续多年国内市场第 一、全球市场前三,参与国内 80%以上特高压工程建设。在新基建带动下,国 网投资景气度有望回升;叠加行业较为分散,龙头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 22-24 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13%/10%/8%;电缆业务毛利率稳定,22-24 年分别为 13.8%/13.8%/13.8%。

(5)铜产品:铜产品主要包括铜杆、铜带、铜排、贯通地线、铜箔等,主要为 满足海缆、陆缆、装备电缆、射频电缆等产品生产的原材料需求,以及储能电池 对铜箔材料的需求。受益于下游海缆、新能源高景气,我们预计 22-24 年铜产品 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5%/5%/5%,毛利率分别为 4.0%/4.0%/4.0%。

(6)有色金属贸易:商品贸易毛利率较低,利润贡献较小。2022 年 6 月,公 司剥离贸易资产,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 22-23 年有色金属贸易业务收入 增速分别为-75%/-100%,22 年毛利率为 0.84%。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缆  海缆词条  中天  中天词条  新能源  新能源词条  天花板  天花板词条  多元  多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