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植物界全系列】伞形科—芹亚科(十五):胡萝卜

伞形科—芹亚科(十五):胡萝卜

 

91.大瓣芹属

大瓣芹属,学名SemenoviaRegel et Herd. ,伞形科。本属约10种,分布于中亚、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我国有4种,全部产于新疆。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纺锤形,增粗。茎通常单一。叶羽状全裂或二回羽状分裂,裂片全缘或具齿。复伞形花序生于茎枝顶端;小伞形花序有花10-30;萼齿不显著或不等大,边缘花外面的萼齿为线状披针形;花瓣白色或淡黄色,边缘花外面的1瓣明显地大于其它花瓣,顶端2深裂或全缘,外面被短柔毛;花柱基扁圆锥形,花柱延长,外弯。分生果椭圆形或长卵形,背腹扁压。果棱丝状;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心皮柄2深裂,分生果胚乳腹面平直或中间稍向外突出。

(2)大瓣芹

大瓣芹(学名:Semenoviatransiliensis)是伞形科大瓣芹属的植物。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900米至3,200米的地区,常生于河谷草甸、山地草坡及草甸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92.四带芹属

四带芹属(学名:Tetrataenium)是伞形科下的一属植物。在中国植物志和不丹植物志中被并入独活属(Heracleum)。2011年又重新恢复该属。本属约7种,中国产2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和中亚地区。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通常高大。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柄,叶片一回或二回羽状分裂,三出式掌状分裂或很少不裂或近于浅裂;茎上部叶逐渐减化。总苞片缺乏,小总苞片通常发育良好,不早落。花杂性,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顶生花序含两性花,侧生花序有时仅含雄花;萼齿大或小而明显;花瓣黄色或绿黄色,很少白色,倒卵形,顶端内卷,很少倒心形,外缘花瓣有时为辐射瓣,但不明显;花柱基圆锥形,花柱丝状。分生果背部扁平,背棱与中棱呈龙骨状突起,彼此距离相等,侧棱线形,边缘有翅结合,种子与侧棱之间透明;油管短而尖,不呈球棒状,每棱槽中油管1枚,有时具分管,合生面油管2-4 (6),很少缺乏。

(2)大叶四带芹

大叶四带芹(学名:Tetrataeniumolgae)是伞形科四带芹属的植物。分布在俄罗斯以及中国新疆等地,多生于山区砾石质山坡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93.防风属

防风属(学名:Saposhnikovia)是伞形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属1种,主要分布西伯利亚东部及亚洲北部地区。中国产1种,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各地。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立,分歧。茎自下部有多数分枝。叶片二回或三回羽状全裂。复伞形花序顶生,疏松,无总苞片;有小总苞片数片,披针形;萼齿三角状卵形;花瓣白色,全缘,无毛,顶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圆锥形,花柱与其等长,果期伸长而下弯;子房密被横向排列的小突起,果期逐渐消失,留有突起的痕迹。双悬果狭椭圆形或椭圆形,背部扁压,分生果有明显隆起的尖背棱,侧棱成狭翅状,在主棱下及在棱槽内各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平坦。

(2)防风

防风,又称作牛防风、屏风、回草、青防风,是中药材,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东北、华北等地。根为著名中药材之一,有发汗、祛风、镇痛的功效。

防风耐寒、耐干旱,忌过湿和雨涝, 防风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但应选择地势高燥的向阳土地,土壤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适宜。粘土、涝洼、酸性大或重盐碱地不宜栽种。

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等省区。生长于草原、丘陵、多砾石山坡。

根供药用,为中国东北地区著名药材之一。有发汗、祛痰、驱风、发表、镇痛的功效,用于治感冒、头痛、周身关节痛、神经痛等症。

防风以根入药。味辛、甘,性温。有解表发汗、祛风除湿作用,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关节酸痛、破伤风;此外,防风叶、防风花也可供药用。

94.胡萝卜属

胡萝卜属(学名:Daucus)是伞形目伞形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6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我国有1种和1栽培变种。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肉质。茎直立,有分枝。叶有柄,叶柄具鞘;叶片薄膜质。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窄小。花序为疏松的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顶生或腋生;总苞具多数羽状分裂或不分裂的苞片;小总苞片多数,3裂、不裂或缺乏;伞辐少数至多数,开展;花白色或黄色,小伞形花序中心的花呈紫色,通常不孕;花柄开展,不等长;萼齿小或不明显;花瓣倒卵形,先端凹陷,有1内折的小舌片,靠外缘的花瓣为辐射瓣;花柱基短圆锥形,花柱短。果实长圆形至圆卵形,棱上有刚毛或刺毛,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略凹陷或近平直;心皮柄不分裂或顶端2裂。

(2)主要价值

野胡萝卜的果实入药,有驱虫作用,又可提取芳香油。胡萝卜全国各地广泛栽培。根作蔬菜食用。并含多量维生素甲、乙、丙及胡萝卜素。用种子繁殖。

(3)野胡萝卜

野胡萝卜(学名:Daucus carota),又称 鹤虱草、南鹤虱,为伞形科胡萝卜属的植物,原产于欧洲和西南亚。胡萝卜(D. c. subsp. sativa)就是本种最常见的人工栽培亚种。

野胡萝卜抗寒、耐旱,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喜肥喜光,适生在肥沃潮湿的开旷地上。幼苗在零下38℃可安全越冬。

分布于欧洲及东南亚地区。中国四川、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果实入药,有驱虫作用,又可提取芳香油。

饲用:野胡萝卜可青饲、青贮和调制青干草,在其全生育期可随时刈割利用。

(4)胡萝卜

胡萝卜(学名:Daucuscarota subsp. sativus),又称红萝卜、番萝卜、丁香萝卜、胡芦菔金、赤珊瑚、黄根、甘笋、金笋、红菜头(闽南语、潮汕话、客家语)等,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植物,以呈肉质的根作蔬果食用。

①历史

胡萝卜原产于亚洲的西南部,栽培历史在两千年以上。公元8世纪由摩尔人引入西班牙,10世纪时西亚人、印度人和欧洲人食用的胡萝卜是紫色的,现代的胡萝卜也在10世纪出现于阿富汗。11世纪犹太学者西蒙·息斯的记载中已经出现红色和黄色的胡萝卜。16世纪传入美洲。

胡萝卜传入中国的时间不晚于12世纪,南宋《绍兴本草》已记载胡萝卜“处处产之”。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载,因为从胡地传来,味道像萝卜,故名“胡萝卜”。中国的胡萝卜以山东、河南、浙江、云南等省份种植最多。胡萝卜于16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当时汉字名为“人参”,现今在日本仍以“人参”或“参”做为胡萝卜的和名。

②生长习性

胡萝卜的种子在20-25℃温度条件下易发芽,所需时间约为5天;茎叶最适宜在23-25℃条件下生长,幼苗可耐27℃以上的高温;直根膨大期的适宜温度是13-18℃。 [5]  花期4月。

原产亚洲西部,阿富汗,10世纪时经伊朗传入欧洲大陆,15世纪英国已有栽培,16世纪传入美国。12世纪经伊朗传入中国,日本在16世纪从中国引入。胡萝卜适应性强,易栽培,种植十分普遍。

③主要价值

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已被人们所日益重视,这主要是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而维生素A可以促进生长,防止细菌感染,以及具有保护表皮组织,保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等上皮细胞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缺乏维生素A会发生结膜干燥病、夜盲症、白内障等,还会发生肌肉、内脏器官萎缩、生殖器退化等疾病。对一般成年人来说,每天需摄入维生素A达2200国际单位,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它有防癌的作用,并认为这主要是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的功劳。

胡萝卜含有一种檞皮素,常吃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肾上腺素合成,有降压、消炎之功效。胡萝卜种子含油量达13%,可驱蛔虫,治长久不愈的痢疾。胡萝卜叶子可防治水痘与急性黄疸肝炎。长期饮用胡萝卜汁可预防夜盲症、干眼病,使皮肤丰润、皱褶展平、斑点消除及头发健美。特别是对吸烟的人来说,每天吃点胡萝更有预防肺癌的作用。

胡萝卜营养丰富。人们一般食用其肉质根,有时也食用胡萝卜叶。胡萝卜种子内含有挥发性油。胡萝卜根可以直接生食,也可加工成块、丁、丝同其他食材一同烹饪。胡萝卜汁也是一种常见的胡萝卜加工制成品,胡萝卜汁或胡萝卜泥也可和面粉或米粉等淀粉类物质混合做成糕饼类食物。还可腌制、酱渍、制干或作饲料。其风味主要来自于萜烯类物质,该物质味道较为独特,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胡萝卜的营养成分中,最重要的就是因其得名的胡萝卜素,胡萝卜根内含有α、β(大多藏在外皮)、γ、ε-胡萝卜素和番茄烃、六氢番茄烃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有治疗夜盲症、保护呼吸道和促进儿童生长等功能。此外,胡萝卜还含较多的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淀粉、纤维素等糖类物质。

④文化

有些时候,胡萝卜被视作是赏赐的代名词。如政治用语胡萝卜加大棒,意为恩威并用,以使对手同意自己的要求。

在源自西方的流行文化中,胡萝卜被视为兔子最喜欢的食物,但事实上胡萝卜不是兔子理想的食物,甚至吃太多胡萝卜会让兔子生病,而兔子真正主要的食物是干牧草和专用饲料。兔子与胡萝卜的这一组合,如同老鼠与奶酪一样,已成了常见的刻板印象,并经常用在寓言、笑话、动漫插画设计甚至管理学中。

 

 

搜索建议:
热评

 有哪些一次性用品?

1. 一次性PVC手套2. 牙签3. 咖啡杯盖4. 卫生纸5. “龙牌”“凤牌”卫生香系列产品6. 一次性可降解餐具-面碗7. 一次性餐具8. 一次性成人失禁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