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谢方敏:方孝孺 越车 翻译

李姗姗的回答:

一、 1.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累赘/积累 阻塞/塞住 商贾云集/余勇可贾 Léi lěi sè sāi gǔ gǔ 中医诊脉/脉脉含情 Mài mò B.饮料/饮马 字帖、画帖、碑帖/妥帖、服帖/请帖、庚帖、一帖药tiě/ 流了点血/呕心沥血 Y?n yìn tiè tiē xiě xuè 长吁短叹/吁请注意 Xū yù 吁:yù 为某种要求而呼喊 吁请,吁求 Xū Yū 象声词,吆喝牲口时的声音 C.道行(比喻技能本领)Héng /内行行伍háng /树行子(hàng) 翘首/翘尾巴 一撇一捺、撇嘴、一撇胡须/撇开不管(弃置不顾) Héng háng qiáo qiào piě piē 疾风劲草/刚劲有力 手劲 Jìng jìng D.扎针/挣扎 钻研v/钻石n 载歌载舞/三年五载 Zhā zhá zuān zuàn zài z?i 惟妙惟肖/不肖子孙 Xiào xiào 扎:zā 捆,束:扎裤脚 量词,一扎干草 Zhá 勉强支撑 挣扎 扎挣 zhā 扎针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罗唆 水蒸汽 呕心沥血 诗性大发 啰唆(啰嗦) 气 兴 B.平添 倒记时 声名雀起 不假思索 计 鹊 C.赃款 座右铭 金榜提名 自暴自弃 题 D.愿景 局域网 竭泽而渔 迫不及待 3. A.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涣然冰释:比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焕然一新 C.谁执牛耳:泛指在某一方面居于最有权威的地位。(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 D.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4. A.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从)二十个集训队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省略了介词“从”) B.在本届世乒赛团体比赛中,刘国梁就首开中国选手输球先例,最终被排除出主力阵容。 (“首开”与“先例”重复) C.张国立一人入选“十大”,实力不够,加上妻子邓婕,分量差不多了,就忝列其中吧。 (“忝”字一般用于自谦,不能用于他人)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转。 二、 5.本文是对“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一说的新解,那么,作者不同以往的观点是() A.以往人们以为:“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地点在成都,但作者认为文君店卖酒之处在临邛而不在成都琴台。 (A项不是对“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新解,而是对这句话的地点误解进行澄清,没有否定以前的“旧解”。) B.以往人们认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的酒店很小,夫妻二人自为庸保,但作者认为他们开的酒店雇佣了一些小工,具备一定的规模。 (B项没有否定旧解,“新解”“旧解”的实质区别不在规模的大小。) C.以往人们认为卓文君坐在柜台内当垆卖酒,但作者认为卓文君可能不在卖酒,而在酿酒。 (C项对“文君当垆”提出了新的看法,但没有涉及到“相如涤器”,不完整。) D.以往人们认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的是一家卖酒的零售小店,但作者认为他们二人很可能开的是一家既酿酒又卖酒的酿酒作坊。 6.下面哪一项不是佐证作者“新解”的支撑材料() A.《汉书司马相如传》载“尽卖车骑,买酒舍”。“酒舍”,既可以理解为卖酒的小店,又可理解为自酿自销的作坊。 B.“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可见,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的“酒舍”颇有规模。 (B选项与“新解”没有直接的关联,如果是卖酒的“酒舍”,规模大小都是可以的,这并不与酿酒相关。) C.东汉画像砖《酿酒》图上搅拌酒精的是妇女,说明妇女酿酒在当时是普遍现象。 D.现在的邛崃市(汉时的临邛)内还有一口“文君井”,相传卓文君即从井中取水酿酒,文君井极有可能是酿酒的取水之井。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舍”的初衷在于谋生,摆脱贫困。 B.司马相如不拘于小节,与佣人杂处劳作,颇有名士风度。 C.司马相如为追求才貌双全的卓文君,便于宴会时弹奏古琴,一曲《凤求凰》让卓文君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发生在临邛的事;而成都的琴台仅是司马相如的故宅。 D.“奴但当饭豆饮水,不得嗜酒。欲饮美酒,唯得梁唇渍口,不得倾杯覆斗”这说明统治阶级严格禁止奴仆饮酒。 (“王褒《僮约》就曾严格限制奴仆饮酒的数量”,说明奴仆是可以饮酒的,只是在饮酒的“量”上有严格的规定,而D选项岀误解为限制奴仆饮酒的行为。) 6班 三、 田常欲作乱(叛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转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父母之国(我们出生的国家),国危如此,二三子(诸位)何为(为什么)莫出(没有谁挺身而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于是,就)行,至齐,说田常曰:“君子伐鲁过(错了)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它的城墙单薄并且矮小),其池(护城河)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士兵百姓)又恶甲兵之事(打仗的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士卒精锐并且精神饱满),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英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你认为难,人家认为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却用这些话来教导田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攻打强大的国家),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扩充)齐,战胜以骄(使骄纵)主,破国以尊(使尊贵)臣,而君之功不与(参与进来)焉,则交(交往,关系)日疏于主。是(这样)君(您)上(对上)骄主心,下(对下)恣(使放纵)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国君骄纵就要无所顾忌),下骄则争(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利),是君上与主有隙(裂痕),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百姓)外死,大臣内空(大臣在外率兵作战公室势力空虚),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孤立国君)制齐(专制齐国)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开赴)鲁矣,去而之(到)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趁机)以(用)兵迎(迎击)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南下)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使保存)鲁,乱(使内乱)齐,破(使打败)吴,强(使强大)晋而霸(使称霸)越。 8. A.甲坚以新,士选以饱 选:挑选 这里是“经过挑选”,“精锐”的意思 B.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 封:封赏 这里是“受封赏”的意思 C.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 恣:放纵 这里是“使放纵”的意思 D.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过:过错 这里是“犯过错”的意思 (过:责备,非难) 9.属于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的一组是B (1)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 (孔子对鲁国情况的介绍,激励大家保卫鲁国) (2)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 (3)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4)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 (5)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 (假设攻打吴国的情况) (6)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子贡建议的举措,主要是和吴国的关系) (5)(6)间接和鲁国有关。 A.(1)(2)(3) B.(2)(3)(4) C.(3)(4)(5) D.(4)(5)(6) 10.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田常欲作乱而移高、国、鲍、晏之兵攻鲁,不是他自己带兵;目的是转移视线,以削弱强臣势力,不是控制军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他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中的韬略和游说的才能。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作乱的阴谋才容易实现,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四、(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明·方孝孺《越车》) ⑴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名作状)载以归而夸诸(之于)人(3分) 译文:但是因为他的家乡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装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⑵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3分) 译文:(乡人)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效仿制造这种破车的人连续不断。 ⑶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回头,意译,理睬)。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4分) 译文:以后,晋楚一带的人看见(破车)就笑他们笨拙,越人认为(晋楚人)欺骗自己,不予理睬。等到敌军入侵他们的边境,越人带着破车去御敌。 绐:1危险,欺骗,欺哄。 12.阅读下面的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试题。(8分) 五古·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榜(搒)péng <书>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鹧鸪天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①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仁人志士)愁风雨(政治风雨),春在溪头(乐观希望)荠菜花⑤。 【注释】:①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 (1)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感于当时散文文风的浮躁和柔弱,他和韩愈一起掀起了著名的古文运动 ,以期改革当时的文风。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抗金词人,他的词笔力雄厚,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分) 补充: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为韩愈和柳宗元,主要观点有“文以载道”、“不平则鸣”。 唐代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白居易、元稹,主要观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从整体上看,这两篇作品都写的是农村的田园生活,但诗人的描摹角度和思想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做简要的分析。(6分) 柳诗:从描写诗人自己的生活入手,写出了作者乡居时的生活情状(1分);在表现乡居生活闲适的同时(1分),也透露出一些孤愤之情(“谪”、“不逢人”)(1分)。 辛诗:从描写乡村的环境景色入手,描绘了一幅田野初春生机蓬勃、清新美丽的图画(1分);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分),也透露出作者的乐观之情(忧国、壮志难酬)(1分)。 13.根据语境填空(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来勉励自我,昭示勤政为民之心。 杜甫《登高》一诗风格沉郁,感情浓烈,其中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最为大气磅礴。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离骚》的特点做了这样的概括: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末尾感叹到:“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皇皇欲何之?”用浓烈的抒情语句表达了自己渴望自由、回归自然的愿望。 梅,是文人们历来歌咏的对象,写梅之诗,最为大家称道的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其中,又犹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为绝。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紧接其后的两句构思绝妙,以酒醒之后的清冷孤寂写出离人之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1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5段)。 2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第一次借孙姓女子之口,揭示出了李清照超越时空的孤独的原因。)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3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4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不理解、不认可,突出了她的孤独),②连那十岁的小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5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衷。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对比中突出了她的孤独与追求。)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节选自《十月》2003年第三期) 14.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第二段) 15.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抓前后文语境: 第一次借孙姓女子之口,揭示出了李清照超越时空的孤独的原因。 第二次借孙姓女子之口,写出了整个社会对李清照才华的不理解、不认可,突出了她的孤独。 第三次以孙姓女子为例,揭示出了李清照所处时代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对比中突出了她的孤独与追求。 16.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5段 整体阅读解决 (1)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 (2)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3)无论对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17.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6分) (结合全文作答,整体阅读) (1)李清照身处乱世,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其爱国精神使她具有了人格之美; (2)李清照追求幸福的爱情,这种对真爱的追求,使她具有了感情之美; (3)李清照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她甘愿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追求在艺术上的成就,这就使她具有了艺术之美。 (4)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转化成凄清的悲剧之美。 六、(15分) 18.为下列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5分) 新华社消息:近日,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 )已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为年内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了可靠基础。 据介绍,科学家们把这类装置比喻为“人造太阳”,因为它可以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和安全的能源。据悉,这个装置将在今年八九月间建成并开始实验。 中国人造太阳首次调试成功(完成首次调试); 世界首个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完成调试); 19.仿照示例,从竹子、彩虹、落叶、橡皮、压路机五种物象中任选一个,写出意思褒贬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有哲理,有意蕴。(4分) 牛 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批评: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橡皮 褒扬:每次发现别人的错误,都用自己的身躯去更正。 批评:过分计较他人的得失,终究消磨了自己的生命。 20.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分别描述A、B、C三者的神态及心理(对三者的描述分别不得超过 30个字)。(3分) A:面色泛红,带有愧色;觉得自己有差距,今后应当更加努力。 B: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怒目而视;意欲动手给对方以伤害。 C:眼红,双手交叉露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一肚子的嫉妒心理。 问题:其一,有神态无心理,或有心理无神态; (神态:形象+情绪) 其二,字数超过限制; 其三,神态的主要特征没有突出,主要应抓面部表情。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话题作文: 山下有一口井,站在井边上往下看,井又大又深,站在半山腰上看井,只看到一个小小的井口,站到山顶上,连井口也看不见了。人们把这井比作失误。有人主张站在井口往下看,有人主张站在半山腰上看井,有人主张站在山顶上看井。 现实生活中,失误是常见的事,人们看待失误的态度各不相同,你呢?请以“面对失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等,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问题: 其一,受近期议论文训练的影响,议论文的特点太过突出,导致缺乏文采。 其二,审题有误,将“失误”理解为“失败”和“错误”,偷换了话题关键词。

林家冰的回答:

一、 1.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累赘/积累 阻塞/塞住 商贾云集/余勇可贾 Léi lěi sè sāi gǔ gǔ 中医诊脉/脉脉含情 Mài mò B.饮料/饮马 字帖、画帖、碑帖/妥帖、服帖/请帖、庚帖、一帖药tiě/ 流了点血/呕心沥血 Y?n yìn tiè tiē xiě xuè 长吁短叹/吁请注意 Xū yù 吁:yù 为某种要求而呼喊 吁请,吁求 Xū Yū 象声词,吆喝牲口时的声音 C.道行(比喻技能本领)Héng /内行行伍háng /树行子(hàng) 翘首/翘尾巴 一撇一捺、撇嘴、一撇胡须/撇开不管(弃置不顾) Héng háng qiáo qiào piě piē 疾风劲草/刚劲有力 手劲 Jìng jìng D.扎针/挣扎 钻研v/钻石n 载歌载舞/三年五载 Zhā zhá zuān zuàn zài z?i 惟妙惟肖/不肖子孙 Xiào xiào 扎:zā 捆,束:扎裤脚 量词,一扎干草 Zhá 勉强支撑 挣扎 扎挣 zhā 扎针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罗唆 水蒸汽 呕心沥血 诗性大发 啰唆(啰嗦) 气 兴 B.平添 倒记时 声名雀起 不假思索 计 鹊 C.赃款 座右铭 金榜提名 自暴自弃 题 D.愿景 局域网 竭泽而渔 迫不及待 3. A.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涣然冰释:比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焕然一新 C.谁执牛耳:泛指在某一方面居于最有权威的地位。(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 D.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4. A.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从)二十个集训队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省略了介词“从”) B.在本届世乒赛团体比赛中,刘国梁就首开中国选手输球先例,最终被排除出主力阵容。 (“首开”与“先例”重复) C.张国立一人入选“十大”,实力不够,加上妻子邓婕,分量差不多了,就忝列其中吧。 (“忝”字一般用于自谦,不能用于他人)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转。 二、 5.本文是对“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一说的新解,那么,作者不同以往的观点是() A.以往人们以为:“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地点在成都,但作者认为文君店卖酒之处在临邛而不在成都琴台。 (A项不是对“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新解,而是对这句话的地点误解进行澄清,没有否定以前的“旧解”。) B.以往人们认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的酒店很小,夫妻二人自为庸保,但作者认为他们开的酒店雇佣了一些小工,具备一定的规模。 (B项没有否定旧解,“新解”“旧解”的实质区别不在规模的大小。) C.以往人们认为卓文君坐在柜台内当垆卖酒,但作者认为卓文君可能不在卖酒,而在酿酒。 (C项对“文君当垆”提出了新的看法,但没有涉及到“相如涤器”,不完整。) D.以往人们认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的是一家卖酒的零售小店,但作者认为他们二人很可能开的是一家既酿酒又卖酒的酿酒作坊。 6.下面哪一项不是佐证作者“新解”的支撑材料() A.《汉书司马相如传》载“尽卖车骑,买酒舍”。“酒舍”,既可以理解为卖酒的小店,又可理解为自酿自销的作坊。 B.“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可见,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的“酒舍”颇有规模。 (B选项与“新解”没有直接的关联,如果是卖酒的“酒舍”,规模大小都是可以的,这并不与酿酒相关。) C.东汉画像砖《酿酒》图上搅拌酒精的是妇女,说明妇女酿酒在当时是普遍现象。 D.现在的邛崃市(汉时的临邛)内还有一口“文君井”,相传卓文君即从井中取水酿酒,文君井极有可能是酿酒的取水之井。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舍”的初衷在于谋生,摆脱贫困。 B.司马相如不拘于小节,与佣人杂处劳作,颇有名士风度。 C.司马相如为追求才貌双全的卓文君,便于宴会时弹奏古琴,一曲《凤求凰》让卓文君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发生在临邛的事;而成都的琴台仅是司马相如的故宅。 D.“奴但当饭豆饮水,不得嗜酒。欲饮美酒,唯得梁唇渍口,不得倾杯覆斗”这说明统治阶级严格禁止奴仆饮酒。 (“王褒《僮约》就曾严格限制奴仆饮酒的数量”,说明奴仆是可以饮酒的,只是在饮酒的“量”上有严格的规定,而D选项岀误解为限制奴仆饮酒的行为。) 6班 三、 田常欲作乱(叛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转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父母之国(我们出生的国家),国危如此,二三子(诸位)何为(为什么)莫出(没有谁挺身而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于是,就)行,至齐,说田常曰:“君子伐鲁过(错了)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它的城墙单薄并且矮小),其池(护城河)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士兵百姓)又恶甲兵之事(打仗的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士卒精锐并且精神饱满),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英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你认为难,人家认为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却用这些话来教导田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攻打强大的国家),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扩充)齐,战胜以骄(使骄纵)主,破国以尊(使尊贵)臣,而君之功不与(参与进来)焉,则交(交往,关系)日疏于主。是(这样)君(您)上(对上)骄主心,下(对下)恣(使放纵)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国君骄纵就要无所顾忌),下骄则争(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利),是君上与主有隙(裂痕),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百姓)外死,大臣内空(大臣在外率兵作战公室势力空虚),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孤立国君)制齐(专制齐国)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开赴)鲁矣,去而之(到)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趁机)以(用)兵迎(迎击)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南下)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使保存)鲁,乱(使内乱)齐,破(使打败)吴,强(使强大)晋而霸(使称霸)越。 8. A.甲坚以新,士选以饱 选:挑选 这里是“经过挑选”,“精锐”的意思 B.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 封:封赏 这里是“受封赏”的意思 C.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 恣:放纵 这里是“使放纵”的意思 D.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过:过错 这里是“犯过错”的意思 (过:责备,非难) 9.属于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的一组是B (1)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 (孔子对鲁国情况的介绍,激励大家保卫鲁国) (2)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 (3)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4)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 (5)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 (假设攻打吴国的情况) (6)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子贡建议的举措,主要是和吴国的关系) (5)(6)间接和鲁国有关。 A.(1)(2)(3) B.(2)(3)(4) C.(3)(4)(5) D.(4)(5)(6) 10.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田常欲作乱而移高、国、鲍、晏之兵攻鲁,不是他自己带兵;目的是转移视线,以削弱强臣势力,不是控制军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他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中的韬略和游说的才能。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作乱的阴谋才容易实现,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四、(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明·方孝孺《越车》) ⑴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名作状)载以归而夸诸(之于)人(3分) 译文:但是因为他的家乡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装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⑵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3分) 译文:(乡人)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效仿制造这种破车的人连续不断。 ⑶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回头,意译,理睬)。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4分) 译文:以后,晋楚一带的人看见(破车)就笑他们笨拙,越人认为(晋楚人)欺骗自己,不予理睬。等到敌军入侵他们的边境,越人带着破车去御敌。 绐:1危险,欺骗,欺哄。 12.阅读下面的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试题。(8分) 五古·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榜(搒)péng <书>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鹧鸪天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①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仁人志士)愁风雨(政治风雨),春在溪头(乐观希望)荠菜花⑤。 【注释】:①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 (1)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感于当时散文文风的浮躁和柔弱,他和韩愈一起掀起了著名的古文运动 ,以期改革当时的文风。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抗金词人,他的词笔力雄厚,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分) 补充: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为韩愈和柳宗元,主要观点有“文以载道”、“不平则鸣”。 唐代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白居易、元稹,主要观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从整体上看,这两篇作品都写的是农村的田园生活,但诗人的描摹角度和思想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做简要的分析。(6分) 柳诗:从描写诗人自己的生活入手,写出了作者乡居时的生活情状(1分);在表现乡居生活闲适的同时(1分),也透露出一些孤愤之情(“谪”、“不逢人”)(1分)。 辛诗:从描写乡村的环境景色入手,描绘了一幅田野初春生机蓬勃、清新美丽的图画(1分);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分),也透露出作者的乐观之情(忧国、壮志难酬)(1分)。 13.根据语境填空(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来勉励自我,昭示勤政为民之心。 杜甫《登高》一诗风格沉郁,感情浓烈,其中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最为大气磅礴。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离骚》的特点做了这样的概括: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末尾感叹到:“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皇皇欲何之?”用浓烈的抒情语句表达了自己渴望自由、回归自然的愿望。 梅,是文人们历来歌咏的对象,写梅之诗,最为大家称道的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其中,又犹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为绝。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紧接其后的两句构思绝妙,以酒醒之后的清冷孤寂写出离人之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1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5段)。 2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第一次借孙姓女子之口,揭示出了李清照超越时空的孤独的原因。)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3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4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不理解、不认可,突出了她的孤独),②连那十岁的小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5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衷。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对比中突出了她的孤独与追求。)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节选自《十月》2003年第三期) 14.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第二段) 15.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抓前后文语境: 第一次借孙姓女子之口,揭示出了李清照超越时空的孤独的原因。 第二次借孙姓女子之口,写出了整个社会对李清照才华的不理解、不认可,突出了她的孤独。 第三次以孙姓女子为例,揭示出了李清照所处时代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对比中突出了她的孤独与追求。 16.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5段 整体阅读解决 (1)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 (2)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3)无论对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17.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6分) (结合全文作答,整体阅读) (1)李清照身处乱世,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其爱国精神使她具有了人格之美; (2)李清照追求幸福的爱情,这种对真爱的追求,使她具有了感情之美; (3)李清照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她甘愿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追求在艺术上的成就,这就使她具有了艺术之美。 (4)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转化成凄清的悲剧之美。 六、(15分) 18.为下列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5分) 新华社消息:近日,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 )已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为年内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了可靠基础。 据介绍,科学家们把这类装置比喻为“人造太阳”,因为它可以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和安全的能源。据悉,这个装置将在今年八九月间建成并开始实验。 中国人造太阳首次调试成功(完成首次调试); 世界首个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完成调试); 19.仿照示例,从竹子、彩虹、落叶、橡皮、压路机五种物象中任选一个,写出意思褒贬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有哲理,有意蕴。(4分) 牛 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批评: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橡皮 褒扬:每次发现别人的错误,都用自己的身躯去更正。 批评:过分计较他人的得失,终究消磨了自己的生命。 20.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分别描述A、B、C三者的神态及心理(对三者的描述分别不得超过 30个字)。(3分) A:面色泛红,带有愧色;觉得自己有差距,今后应当更加努力。 B: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怒目而视;意欲动手给对方以伤害。 C:眼红,双手交叉露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一肚子的嫉妒心理。 问题:其一,有神态无心理,或有心理无神态; (神态:形象+情绪) 其二,字数超过限制; 其三,神态的主要特征没有突出,主要应抓面部表情。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话题作文: 山下有一口井,站在井边上往下看,井又大又深,站在半山腰上看井,只看到一个小小的井口,站到山顶上,连井口也看不见了。人们把这井比作失误。有人主张站在井口往下看,有人主张站在半山腰上看井,有人主张站在山顶上看井。 现实生活中,失误是常见的事,人们看待失误的态度各不相同,你呢?请以“面对失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等,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问题: 其一,受近期议论文训练的影响,议论文的特点太过突出,导致缺乏文采。 其二,审题有误,将“失误”理解为“失败”和“错误”,偷换了话题关键词。

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回答:

搜索建议:谢方敏:方孝孺 越车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