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民艺永续:启发“民艺”重回当代生活现场

若溯源民艺的发展历程,不得不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这本总结和制定出体系明确的三十个工种的手工艺规范,涉及木、金、革、陶、玉、染六大类专业领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设计和工艺制作上颇具引领性。但随着社会变革,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资本主义兴起,传统社会结构和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当代的生产逻辑并没有给民艺的发展留一个位置。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症结,民艺呈现出日益没落的景象。民艺虽然衰落,两千多年前《考工记》所记录的“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等工艺观念和工艺文化却沉淀了下来。

当我们今时今日再谈民艺,希望民艺得以永续,我们该从何处着手?要如何才能令其“永续”?《世界时装之苑ELLE》在策划此项选题前,始终在思考:复刻民艺的外壳并不能在当下的语境中焕新民艺的生命力,一如本雅明所言:“即使是最完美的复制也总是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独一无二地现身于它所在之地。就是这独一的存在,且有这独一的存在,决定了它的整个历史。”

为探寻民艺此时此地的独一存在性,我们搜集各类围绕民艺复兴延展开的活动,一方面试图为民艺衰落和逐渐消失找到症结,另一方面我们想要延续民艺背后的工艺文化、风土与人情,以及过往民间生产生活体系的价值基础。“尝试拾回人与自然联结共情的方法的同时,摸索手艺背后的造物观念及精神遗产在当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这也正是此前《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展览策划人之一左靖在回溯过去十年围绕“乡村·百工”展开的民艺复兴实践时候的观点。

左靖、王彦之策划的“回到未来”展现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23

摄影:金伟琦

不止于此展览,我们关注到,过往自2007年开始,左靖就走在民艺复兴的道路上,他以乡村的地方知识为工作对象,进行跨领域的文化研究与实践。2011年至2013年,他带着十多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走访黟县,共记录九十项黟县的民间手工艺,随后又用半年时间撰写《黟县百工》,记录寻访过程中对濒危工艺的调查和保存。

顾青策划的“早春二月:

从百工民艺到设计日常”展览现场

碧山工销社

2017

摄影:张鑫

迄今为止近十六年里,左靖和其团队奔赴安徽、贵州、云南、浙江、河南和湖北等地,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出版、展览工作,以及实体空间的具体实践,让民艺在被动的留守中重拾生命力。在此期间,左靖还创办了《碧山》杂志书,“传统民艺的急剧衰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寻找重返家园之路是《碧山》的办刊宗旨。”尤记得《碧山》系列有两期主要围绕民艺展开——《碧山06:民艺复兴》《碧山07:民艺复兴续》,在卷首语中,左靖对手工艺为什么衰落提出见解,同时也感叹:“民艺复兴,道阻且长,共勉。”

碧山06:民艺复兴》

碧山07:民艺复兴续》

左靖主编

中信出版社

2015年

民艺永续项目顾问: 左靖

项目协助:左靖工作室

民艺复兴道阻且长的感慨里,有着《世界时装之苑ELLE》和左靖共同的夙愿——民艺的复兴亦或是永续,除了打捞、记录、展示、传播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去挖掘、创造、启发“民艺”重回当代生活现场的可能,让观众意识到民艺并非古物,完全可以以一种当代的外表和形式灵活完成转化。

于是我们邀请左靖作为“民艺永续”项目的顾问,过去一段时间的共同探讨里,回溯手工艺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19世纪工业革命的来临,使得生产力的大解放远迈前古,但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对生态环境的无情破坏,传统社会关系的解体,地方社群的崩溃等等,是我们需要警醒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做“民艺永续”这个项目,要纠偏这种工业巨轮持续推动的功利主义的思维惯性,寻找或建立某种机制,去弥合机器制造时代冰冷的“无差别性”,让人们重塑地方意识,重拾惜物传统,让人、物、事不再互不相关。

为了有效、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国内民艺产业涌现的新生力量,ELLE将开设“永续”专栏,从设计产业、民族美学、新科技结合和可持续四个角度关注不同的设计师与主理人,同时关注不同方向的民艺如织布、瓷器、银饰、修缮,锡补朽木,旧物再造…为更多从业者带来良善商业模式的启发。同时还邀请优秀青年导演加入纪录片特辑创作,蔡杰导演将作为首期代表参与其中。ELLE希望通过多方的思考与共振,让时间积聚和情感寄寓中的手工艺以新形式延续,同时,也不忘诚恳反映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惜物、善物观。

独龙江织女龙江英,

和独龙族织女们织造的毯子。

人的价值令古物不失当代感

“历史上,一些技艺超群的工匠本就是文人”,左靖回忆,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艺术家都曾从手工作坊开始起步,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手艺。“民艺永续”项目,并不以古物和匠人手艺的怀旧为出发点,一方面,我们需要多视角多领域的人共同参与——寻访者、研究者、记录者对各地区手工艺进行抢救性挖掘,让传统工艺工法得到记录,传承有序。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可以引导政府、企业、机构加入进来,为保存特色民艺遗产提供资金等支持,让“守艺人”们得以继续传承。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未来在于文化生产。我们鼓励广泛邀请设计师、艺术家等参与民艺的再设计和创新,使之既有本土关怀,又具备国际视野,源自传统,但不失当代感。同时,我们将发展友好向善的商业/运营模式,例如《世界时装之苑ELLE》拍摄⺠艺纪录⽚以外,还会与左靖⼯作室联合举办在地、离地展览,与设计师、艺术家、品牌多⽅联⼿,让⺠艺能够被市场认可,将这些带有地域印记的作品推向更⼴阔的国内外舞台。

当然,消费者/使用者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希望大众能够培养一种消费自觉,通过消费或拒绝消费,支持可持续设计、公平贸易,避免给自然环境造成污染、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同时有意识地加深自己对多元化乡土传统的认识。

重新定义手工耗时性的鉴赏方式

陶艺家Betty Blandino曾在填写耗时手工艺问卷时,这样坦露自己的心境:“一件成功的作品看上去是那么的浑然天成,就好像没经过一次次抉择、犹豫或是痛苦的尝试就形成了似的。同多数手工艺人一样,我在制作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也思考了很多,才获得足够的技巧来进行创作。我花了好多年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手工艺作品隐藏的耗时性,让手艺人的劳作更具价值,同时手工艺品的门槛一定程度上令人生畏。“民艺永续”项目,我们并不主张把手艺制品都打造成奢侈品。事实上,一味地坚持“手作”、排斥工业生产,是无意义且不必要的。如果部分工艺环节可以让机器来代替,把手从一些非意愿性的、非创造性的活动中解救出来,我们完全可以对这些技法进行改善和更新。相信这也并不会消解手工艺原本的温度与价值。现代技艺与古老手工艺的碰撞,将重新定义手工耗时性的鉴赏方式。

重塑地方意识 重拾惜物传统

时序、物候、节奏,在与自然联结中让人重新思考自我与自然、与劳作的关系。人们在精神和地理坐标上有一种游荡感时,对于重新建构故土的渴望就变得愈发强烈,故土并不一定是故乡,可以是任何一个安放精神的空间坐标。城市和乡村(地方)也从来不是对立的两面,往乡村导入城市资源,向城市输出乡村价值,创造正向的关系流动,在引导人们加深对地方多元化的感知与认识的同时,促进对地方的生态、经济与文化的回馈。以当地⺠艺为核⼼,从⽣活习惯、⽤具、⺠情⻛俗等多⻆度触达当地⽂化情感与⽂化内核。同时将当地⺠艺作品、工艺⽂化输出到城市,以当代的标准思考、演绎与传播,让失落的⺠艺重回大众视野。“在地”和“离村”对“民艺永续”项目同等重要。

最后,引用左靖此前在《碧山》杂志书的前言所写:“我们不能因为失望和悲观,就停止脚下的步伐。”民艺复兴之路,道阻且长;民艺永续项目,将启发民艺重回当代生活现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永续  永续词条  重回  重回词条  启发  启发词条  当代  当代词条  现场  现场词条  
热闻

 后勤管理工作流程与制度手册

内容简介:《后勤管理工作流程与制度手册》以流程和制度为中心,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的工作执行和管理体系,为读者进行后勤管理的流程与制度设计提供了实...(展开)

热闻

 分类行书练字

没有撇捺的练字系统,想想确实有点奇怪。人字符,应用两类位置,位置一:处于字头、字中、字下位置,人字头比较常见; 位置二:字左、右类偏旁位置中均可。[偏旁字符]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