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被咬伤女童筹款风波:理解网友退款但不宜过责父母 | 新京报快评

不要揪住受害者的“瑕疵”肆意倾泻语言暴力。

▲资料图。图/社交媒体平台视频截图

文 | 周威

四川成都崇州市罗威纳犬撕咬女童事件持续发酵,又陷捐款风波。

据中国慈善家杂志消息,女童被烈犬撕咬后,家属在某互联网平台发起筹款,短短5小时18分钟,就有8.7万名爱心网友捐款200余万元。随着事件发展,筹款金额、受害人家境等问题引发争议,截至10月23日晚,已有1300余名爱心网友申请退款,金额接近5万元。另据媒体消息,10月23日,女童已转出ICU,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正在该院进行后续治疗,已花费6万元。

目前,公众最大的疑点聚焦于,200万元远超已产生的治疗费用,且先期医疗费主要源自物业垫付和邻居捐助,募捐是否有必要的问题。还有网友质疑,受害者家庭有房有车,是否有资格发起筹款。

女童家人的筹款行为,或有值得商榷之处。但若因此肆意批评其动机不纯,甚至指责其借机敛财,就恐怕有失偏颇。

据南方周末报道,女童一家年收入在3万-10万元,有一套房屋、一辆10万以内的车(未变卖)和20万元以上的负债,女童没有医保。父母二人目前全心全意在医院陪护女儿,暂时没有经济来源。

设身处地想一想,在此情形下,面临突发变故,当事人惊惶之余,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方设法解决孩子后续治疗费用问题,在情理之中。

尽管有争议,但在后续治疗费用、康复状况都不明朗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保持最大限度的善意和同情。说到底,公众有权选择捐不捐款,但善意不该缺席。

回到事件本身,恶犬伤童事件发生后便迅速广泛传播,在初始阶段,受众被悲伤、愤怒情绪感染,不排除有人未及深入思考便冲动捐款的可能性。如今,这部分人想退捐,无可指责。

面对可能存在的募捐“瑕疵”,公众反应之强烈或许还与近年来曝出的多起诈捐、骗捐事件使得募捐平台公信力降低有关。从这个角度说,则需要加强对公共慈善募捐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堵塞漏洞,避免其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敛财工具。

目前,网友的捐款尚未动用。筹款平台工作人员也表示,如果孩子在后续治疗中用到这笔捐款,平台将根据女童的治疗情况,在审核医院小票、检测单据后,再把这个款项打到医院,“每个阶段做一次结算”。

既然如此,那就不妨抱着最大的善意,“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不急着将其与诈捐、骗捐混为一谈。同时,也不必用完美的道德标杆去衡量受害者,更不要揪住受害者哪怕一丁点儿的“瑕疵”肆意倾泻语言暴力。毕竟,受伤最大、最无辜的孩子还躺在医院里。

撰稿 / 周威(江苏省动物学会理事)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刘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咬伤  咬伤词条  筹款  筹款词条  女童  女童词条  退款  退款词条  新京报  新京报词条  
热博

 年轻人,我看你早晚是个人物

我们想让年轻人们能从紧绷的生活中「解放」一下,享受一天「临时退休」的生活。1不久前,《人物》发布了寻找「当下即惬意」生活的征集,收到了近千份的回答。很多人在回答...(展开)

热博

 合同起草违约责任可以不约定吗?

一、合同起草违约责任可以不约定吗?合同起草违约责任可以不约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即可,但存在违约的就需要追究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