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取消“春晚”的107个理由

32年过去了,我们一直都在往前跑,只有“春晚”还在原地不动。

2015年“春晚”,我已经记不得任何内容了。看了一半,实在是忍无可忍就去睡觉了。直到第二天,在微信上读到作家阎连科一篇“春晚如屁”的文章。

这个标题粗俗了些,但对于“春晚”来说,依旧不失恭维。在我的嗅觉记忆里,昨天的春晚连气味都没有,就消散于无形中,遑论香臭?

从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亮瞎了荧屏开始,32年来“春晚”的调调几乎就没有太大的变化。费翔的《一把火》、陈佩斯的小品、李谷一的《难忘今宵》、冯巩的段子……曾经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这些在“寓教于乐”的主旋律里偶尔惊艳一现的精彩片段,串起了我们关于一家人如何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守岁的美好画面。自从这几年讨论“赵本山要不要上春晚”开始,本山大叔的江郎才尽,似乎是一年年“春晚”品质的微缩版——我们关于“春晚”的争论越多,它就越来越失去了方向。

莫非,2015年的“春晚”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后一场“春晚”,这个坐以待毙的“全国人民一台戏”节目,早就该取消了。

“春晚”为什么要被取消?

回想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那时我们还只是十多岁的孩子。村里的打谷场有一台电视,这台珍贵的“西洋镜”电视,产权属于村里。

爱看电视的不光是孩子们。我奶奶也非常好奇,她经常站在离电视只有一两尺远的地方,眼睛向上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一边自言自语说:“这个盒子里怎么能蹦出来一个个小人儿呢?”

每年的“春晚”只是我们最喜欢看的节目之一。《排球女将》、《射雕英雄传》、《公关小姐》都是街头巷尾热论的电视连续剧。人多的时候,村里的电视机会被搬到一个大教室里,小伙伴们站上长条凳挤在一起,肉粘着肉,汗连着汗,一大锅热气蒸腾中,男女小伙伴之间还常常有令人惊颤的皮肤接触体验。

转眼32年过去了。女儿是被我强拉着在客厅陪我们看“春晚”的,手里紧握着iPad,爷爷在打瞌睡,奶奶说没意思就去睡觉了,剩下的都在玩手机。

“春晚”早就该被取消了,也许根本就不需要第107个理由。只要最前面的3个理由就足够了。

1、浪费纳税人的钱财。“全国人民一台戏”,办“春晚”的目的就是春节版“新闻联播”,为了宣传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天涯共此时”的集体式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早就过期了,就像我们昨天看着康辉拼了命也要娱乐大众,本来是很喜欢的、好端端的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非要赶鸭子上架主持一台晚会节目,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另一方面,微信红包、朋友圈消息、腾讯视频、iPad……哪一个不在争夺电视的眼球?一台“春晚”,如果再加上演职人员和观众的家属,至少有上万人为之投入时间精力,虽然我们不知道央视每年投入的财力究竟有多少,但想来不会少于数千万元人民币,把这笔钱花在贫寒子弟的教育方面,比起强迫让十亿多人看一场让人打不起兴致电视晚会,会更有价值。

(2015年“春晚”的赢家只有一个,无论是亿万观众,还是哈文和她的演出团队,都在“摇一摇”的红包狂欢中“醉了”)

建议2016年的“春晚”改成马化腾个人主持的“摇红包”晚会,8亿人民摇一摇,摇来红包如山高,如此癫狂而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的好事,纳税人不费一钱,每个人都摇得如痴如狂乐陶陶,何乐而不为?

2、涉嫌垄断。一到除夕夜,所有的电视台不允许举办自己的娱乐晚会,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每个地区、每个人的趣味自然是众口难调,可“春晚”非要强迫上海小资去看赵本山粗俗的“二人转”,东北爷们去看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这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春晚”的上级管理机构从广电总局换成国家发改委,后者肯定会以涉嫌娱乐业“垄断”起诉央视,再罚它几千万人民币了事。

3、涉嫌腐败。三十多年年来,国内演艺圈以“上春晚”为名利成功的唯一考量,但这样的考量大权又几乎全部维系于晚会总导演及其小组之手,腐败的机率就很大了。虽然这是“圈内事”,但比起“开门办春晚”和“网络春晚”和“民工春晚”来,这种靠刷脸选择演职人员的做法早就不合时宜了。2016年的春晚如果还有,建议由中纪委特派小组进驻,逐一进行资格审查。

4、腾讯视频:关掉“春晚”,免费看大片,从《一步之遥》、《智取威虎山》、《心花路放》到美剧《权力的游戏》,应有尽有。

5、江苏卫视:逃离“春晚”,看孟非主持的最后一集“非诚勿扰”,“最幸福新娘”章泽天客串(拟邀请名单)。

6、浙江卫视:去他的“春晚”,还是和春节版“兄弟一起奔跑”吧。

7、湖南卫视:算了吧“春晚”,“我是歌手”陪你过大年!

8、Star Movies:“春晚”没劲,我这里有看不完的“红地毯奥斯卡电影展播月”

9、HBO电影频道:赶紧弄个“小锅”吧,不用再受“春晚”的鸟气!

……

搜索建议:取消“春晚”的107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