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一本上世纪出版的学术书,为什么二手价可以炒到四位数?

点击小人

获取 “人间药方”

以上这些“人间药方”,都出自颜世安老师的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书籍)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初版于1999年,属于“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系列,一度已经绝版。

如果点开各种购书软件,搜索《庄子评传》,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结果:

一本学术作品,现在的二手价居然高达四位数。

而在豆瓣上,这本作品更是有9.1的高分:

这位被评价 “像月亮一样好” 的颜世安老师,是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深耕先秦诸子领域多年,曾在央视的节目里主讲庄子、老子。除了学术界的种种头衔与名誉,颜老师还曾三次获评南京大学本科生“我最喜欢的老师”。

听过他课的学生们说:

“本科最喜欢的老师,没有之一。”

“听了之后觉得自己之前所学都不配称作历史,都只是最浅显的历史常识而已。”

“刚开始的几周,每次下课大家都会自发鼓掌,几乎没有别的课有这待遇。”

“颜先生为人厚道,学问扎实,脾气还十分好。不求俗名,肯下功夫,是目前学术界十分珍稀的物种。”

而这部《庄子评传》,正是颜世安老师在壮年时写下, 给所有人的一堂关于《庄子》的大师课 。

在绝版数年之后,这本《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终于重新与大家见面。

也许有人会问,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庄子?

如果用一些看起来很正经、很宏大的方式来讲, 庄子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精神基因的一部分,是文学史、思想史中的一个母题。 闻一多曾经说过: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换一种亲切的讲法, 庄子其实一直陪伴着我们 。

从小我们就在课本里读《逍遥游》:

“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鸟,构成我们对精神生活的期待、对自由超脱的向往;

“庄周梦蝶”的故事则送给我们缥缈而浪漫的幻想,想不通,却似乎是一种神秘的境界;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著名辩论则开启了关于逻辑、关于辩证的思考;

“相濡以沫”“夏虫不可以语冰”“庖丁解牛” ……

庄子其实就活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之中,与我们的思维、文化在一起。

在这本书里, 颜世安老师以隐者传统和道家思想为背景,以郭象所注三十三篇本《庄子》为依据,博采庄子研究众家之长,从全新角度解说庄子,阐释了庄子的游世思想和道论。

在颜老师的诠释中,庄子拒绝士人的社会角色,一生在普通人中间过平民的生活。

他能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体察到人类在苦难命运面前孤弱无助的绝望感 :

“人生在世总是不由自主地要去追逐外部目标,如富贵、名利、权势之类。这种追逐像是一场无休止的奔跑,永远停不下来。”

(忙碌的现代都市人,是不是会心有戚戚焉?)

“一个人承担了不该由个人负责的灾难,这灾难是没有理由的和随随便便的,可是个人在这随随便便中却完全被毁灭了。”

(当灾难来临时,我们似乎也总会感慨“命”的无常。)

“庄子并不是完全不承认世上有真正的善,他对圣贤也并不全是讽刺,实际上也偶尔流露感动之意。但是庄子认为在这黑暗的世上,善注定是一种苦难的东西。”

(做好人是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人的生命在宇宙的背景中是无根的,随时可能被轻易地消灭,也随时可能变成一个可悲的佝偻着的残疾人。这就是人的卑微可羞。”

(当下时代,时时有感世事无常感)

庄子所面对的痛苦,和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会遭遇的精神困境似乎并无二致。而面对世道混乱黑暗,生命孤弱卑微的状态,看清人类一切痛苦与失败根源的庄子,试图给出 关于理解人生意义的答案—— 只有去除个人的占有之心,抛弃“自我”而心怀谦抑,才能打破世俗习惯的束缚,破除自我中心的眼界,领略自然的丰富和无限 :

“道的态度本质上就是谦虚。”

“道的意义恰在于否定‘个人’总是替自己打算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方式。”

“道的‘新世界’是庄子的乌托邦,他要在其中解决人的得救问题,其中根本一条就是否定人的自私心。私心是一个弥漫在人间社会的东西,无处不见。私心当然表现于贪欲、嫉妒、暴虐、陷害这样的大恶,同时也表现于优秀人物的自我炫耀。”

有人曾用 “以心解” 来评价这本书。颜老师在剖析庄子个性与思辨时,往往带着悲悯挚诚的态度,去解读人生痛苦的解脱之道。在他笔下,那些我们熟悉的故事,似乎总能生发出崭新的意义,不是通过学究气厚重的论述,而是借由深层、切身的细微体会,抵达读者身边。

比如庄子在妻子死后 “鼓盆而歌” , 不仅仅是对生死的豁然与达观,更有一种不平之气:

庄子妻子死“鼓盆而歌”这件事,固然说明他看透世事的变化,从观念上明白不应该为任何事情伤心,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并不是真的心平气和,对一切都木然无动于衷,而是有一种戏谑的嘲讽之意。嘲讽什么呢?就是嘲讽人在天地间无可奈何的卑微状态。庄子在妻子死时过火地表现了他的达观和不在意,这种过火的游戏举动透露了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不平。

比如 逍遥游 , 也并不只是自由浪漫的终极境界 :

从某种意义上说,孤独和刻意坚守孤独(实质是不肯与现实世界和解)的冷傲才是“逍遥游”中最本质的东西。精神自由这个积极乐观的现代概念强调了逍遥游中浮在最外表的那一层愉快,却把游世思想灵魂深处的冷傲和敌意给遗漏了。因此,用精神自由来界说逍遥游,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庄子思想中深刻的对抗意识和无路可走的绝望感过滤掉,这像是好心人在做一件善意的事,滤掉庄子游世学说中让人心情沉重的诸多杂质,只剩下轻松的愉快感。这件事看起来很好,但是曲解了庄子。

而《秋水》中 “望洋兴叹” 的故事, 实质上带来对人类生活本身的反思:

人世之间,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活形态与事业。每一种生活和事业,或许都有特别的意义。这本来是一种丰富广阔的景象。可是人的毛病出来了。人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以为自己成就的事情真是了不起,“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种心态,把本来在丰富广阔的世界里只占一个渺小位置的东西,膨胀为最好的东西,不幸这竟是一种所有人都难逃其间的毛病。

那个在两千多年前过普通人生活的庄子,不仅仅是懒洋洋做梦的,浪漫自在的隐士。 他心中潜藏的戏谑、激烈、孤傲、敏锐、悲观,来自于对人类困境的洞察,更来自与一种认真、执拗甚至是兀傲不平的生活态度 :

“庄子对人生痛苦的体验,是由于做人太认真,以为人必须要有合乎理想的生活方式。马马虎虎的人,聪明取巧的人,都不会有他那样的人生痛苦感受。”

“人生遭受的种种不幸、冤屈和苦难,最后总应该在一个对宇宙事务的合理解释中得到补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要回答。但不论世道如何变化,我们其实和庄子有着一样的困惑、一样的期待: 在种种流俗意见之中,要如何寻找一种有价值的个人生活。

我们真的想摆烂吗?想躺平吗?

只是我们也感受到了庄子所感受的痛苦,找不到那条抵达理想生活的道路而已。

正因为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对理想主义有所期待、对做一个“世俗的聪明人”并不是那么认同,如今的我们才如此需要庄子,也需要这本《庄子评传》,带领我们直抵庄子思想的根本。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

作者:颜世安

出版年:2022-9

装帧:精装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书籍)

内容简介

庄子是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他所关心的许多问题仍存在于当代,他的思考仍启迪着今人。

颜世安教授以隐者传统和道家思想为背景,以郭象所注三十三篇本《庄子》为依据,博采庄子研究众家之长,从全新角度解说庄子,阐释了庄子的游世思想和道论。

不同于给庄子贴上快乐主义、庸人哲学、自由主义的标签,颜世安教授认为,庄子深刻理解人生天地间的孤弱与卑微,并不相信像隐士一样归隐田园、寄情山水能够解决问题,因此独倡游世,表面上随遇而安、躺平任嘲,内心却冷眼旁观、傲守孤独。揭开嬉笑怒骂的面具,庄子试图剥离世俗对人心的蒙蔽,解除人们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习性,从“为我”走向“无我”,还原生命的清新面貌。

作者简介

颜世安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教师,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曾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主讲庄子,《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老子。三次获评南京大学本科生“我最喜欢的老师”。

搜索建议:
热文

 对于逮捕与批捕有什么区别

一、对于逮捕与批捕有什么区别1、执行的主体不同:执行逮捕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批捕的主体是检察机关,也就是说只有检察机关才有权利作出相应的决定...(展开)

热文

 华为P60 Pro新概念机曝光:...

哈喽,您好!我是原呵呵,点点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华为 P60 Pro 是一款新发布的智能手机,许多人都急切地等待着他们的手。凭借其引人注目的设计、强大的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