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时间:2022-04-23 13:27:26 热闻 我要投稿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出自:宋代汪洙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理解为:万般不如读书好。一个人最后的幸福底线,就是要具备阅读能力,这是如“胃纳量”一般的生存功能。

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是除了有动物属性的物质需求以外,尚有精神需求。如果哪位仁兄说,我只要吃饱穿暖,别无所求。那么,仁兄你就是动物了。靠寄生和别人供养而衣食无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话,你就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没啥区别。人的精神需求来之哪里?最起码的就是具备吸收“精神物质”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这个能力不具备,那么这个人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个精神生活不充沛的人,也就是精神贫乏的人。这样的人,谈不上是真正幸福的人。

读书,不是求学混文凭,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具备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才是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因此,古人所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真理。

在操作性上,古人还有具体的罗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又怎么理解呢?自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劝学文》,咏出这三句厥词后,一般的理解——也许是最贴近皇帝老儿的理解是“书中自有现世的功名利禄”。我的理解:读书,可以培育“屋宽不如心宽”的宽阔胸怀,有了这种胸怀,“黄金屋”就有了;读书,可以神交自己心中的姣好美丽的另一半,有了这种意境,美就有了,美就是“颜如玉”;读书,可以安贫乐道培养自己良好的精神追求,精神充裕了,人不会感到贫乏,“千钟粟”也有了。我很“唯心论”的哦?

百无一用是书生,在中国,读书人似乎永远是主流社会的不入流的配角。那么,是这样的吗?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可以不重视读书人,可以粗俗不文。当权者可以不知高低的高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自己行尸走肉,恬不知耻的企图尊重高于自己的人。这也顾不得了。但是,对于个人来说,面对一个与自己性情格格不入的社会环境,何以解忧?惟有读书。虽说,人到无求品自高,然而,健全的人,需要基本的物质需求和良好的精神追求。这两个基本“求”还是要有的。真正无求的是死人,死人无所谓“品”高低。

颜回何以住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因为,颜回的精神生活很富足,有孔老师和72贤人等道友终日相伴,有书读。“箪食瓢饮”也能够延续丰富精神生活的日子。颜回还有何所求?孔子的学生,不管财大气粗的如子贡,还是“箪食瓢饮”的如颜回,他们这一伙是春秋时代最快乐的一伙儿。令人羡慕得紧!

我常想,读书人的基本快乐就是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吸收,写作是付出。阅读积累了一些,用写作留下一些心得,这是读书人对接受前人先贤所馈赠的丰富精神产品的一点力所能及的回报。这也是读书人应该做的,所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就是这个意思。这是读书人的本分,不足为奇。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守门的门卫问老子:“先生还会回来吗?”老子说:“不回来了!”门卫不干了,软磨硬缠的黏住了老子。硬要老子留下一点“立言”之功,于是,老子缠不过门卫,居然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老子立言了,门卫立功了!中国思想界于是有了老庄一脉。

读书人也不是人人都能立功的,主流群体边缘化了读书人,你要立功?别人还要误以为你满脑子的“功名利禄”思想,企图与主流分一杯残羹,被误解,不值得。读书人也不是人人会立言的,有的读书人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是缺乏系统的表述能力,言不由衷,于是不能立言,省得谬种流传。但是,读书人可以立德,读书明理,有了良好的精神修养,就能洁身自好,做一个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做一个社会良知,这就是立德了。

孔门弟子,良莠不齐,真正立言的除了孔老师,和他的一两个弟子外,还有就是一脉中的子思、孟轲等人,其余的就各尽所能,立功立德了。老子一脉也是如此,庄周、列御寇、葛洪等立言立德,其余的就享受先贤的思想成果了。创造如此思想成果的人是不死的人,老子、孔子、庄子、列子、孟子、墨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等这些人死了吗?没死!他们的肉身已经和思想融为一体,天天陪伴着我们。只是我们有的人暴殄天物,对这么好的精神成果熟视无睹,甚至不屑一顾。因此,如果子路问我:“子见夫子乎?”我不会如老农一般调侃孔老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我一定会欣喜的回答:“见了,见了!孔老师在我的书柜里呢!”

中国的读书人到了后来由于企图混迹主流社会,读书做官,于是中国的流氓们设置了门槛:要科举。——他们的皇亲国戚做官是不用科举的,其余的企图混进主流社会想做官的,必须由流氓们来考察,流氓们要读书人“代圣人立言”,拿来圣人片言只语中有利于自己统治的“屁话”,让腐儒们去展开“思想”。做得八股,维护体制,于是招进了许多不入流的读书人,所谓犬儒。为衙门充师爷,做刀笔吏。帮忙维护流氓国体,这是读书人的堕落的标志。其实,流氓们招揽进的帮忙、帮闲们也未必是真正的读书人,大量的是用八股做敲门砖的禄蠹。进了门,做了官,这些人大部分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了,而是官人,官家的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毕生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才是真正的享受精神盛宴的幸福的读书人。物质生活只要简单明了,能够混个衣食无愁,就是最高的礼遇了。能够自由的享受古今中外先贤的精神产品;能够保持自己的思想不被流氓们所强迫改造,接受流氓们的价值观念;能够心安理得的立德。读书人即使无缘立功,无才立言,也是幸福的。

人,幸福最重要。幸福的前提是:自由!沐恩堂正门口门楣上有一句话:“真理使尔自由”。我很喜欢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