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倒计时100天!“国际湿地大会”,武汉见

时间:2022-08-08 13:32:01 热博 我要投稿

桐湖湿地反嘴鹬。李生云 摄

今年6月

武汉通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豪迈登上国际舞台

100天之后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

将在武汉举办

国际世界的目光又将再次聚焦

《湿地公约》各缔约方将在武汉

探讨湿地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1

武汉是候鸟迁飞路线上

最重要的“加油站”

○●○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 蔡甸老七 摄

《湿地公约》全称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缔结于1971年,是全球第一个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现有172个缔约方,秘书处设在瑞士。中国于1992年加入,2005年入选常委会成员国。

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根据湿地法的界定,“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人工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吴伟 摄

最开始,《湿地公约》主要关注迁徙水鸟和水禽栖息地的保护。上世纪60年代,欧洲许多湿地被开垦,丧失了许多水禽栖息地。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这一公约。经过近50年的发展,《湿地公约》缔约方不断增多,其内涵也已延伸到注重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发挥。

目前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飞路线,其中有3条经过中国。其中东亚至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是最繁忙的一条迁飞路线,由于鸟类迁徙路径很宽,所以武汉及湖北都是这条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加油 站”和中转站。

经中国政府批准,并经《湿地公约》第59次常委会审议通过,COP14大会定于2022年11月5日至13日举办,在湖北武汉设线上线下主会场、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瑞士日内瓦设线上线下分会场。中国作为COP14主席国将全面领导公约事务。

COP14大会将围绕“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审议公约发展战略性议题,发布《武汉宣言》、公约战略框架等大会成果,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将发挥COP14大会主席国作用,携手各方,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02

武汉是全球唯一

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市中心的解放公园。张斌 摄

今年6月,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至此,全球共有43个城市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其中我国13个。

武汉,在这43个城市里无疑是特别的,它不仅将成为第一个承办国际湿地大会的“国际湿地城市”,它还是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张传明 摄

“国际湿地城市”是指按照《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成员国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颁发认证证书的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一块分量厚重的国际“金字招牌”。

2018年,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首批18个城市获认证。接下来,每3年组织认证一次,今年的第二批认证中,25个城市通过。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张斌 摄

“国际湿地城市”申报标准十分严苛,拥有至少一处国际重要湿地是必要条件,且还有两项刚性指标:行政区域内湿地率在10%以上,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让很多城市望而却步。

武汉是中国中部中心城市、长江中游特大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历史文化名城,常住人口1300万人。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口数量超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不仅国外无一,就连国内,也只有合肥和南昌接近千万。

武汉境内江河纵横、百湖密布,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湿地面积16.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9%,此外还有6.35万公顷的小微湿地,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41%。丰富的湿地资源成为承载千万人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体。

春天的竹叶海公园。邹幼勤 摄

“但城市越大,人口越多,其湿地的保护难度也越大。”在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雷光春看来,武汉能够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和武汉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湿地保护密不可分。

确实如此,武汉不仅湿地立法走在全国前列,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还通过实施长江大保护、大东湖治理、六湖联通、四水共治、海绵城市、沉湖湿地保护修复等工程,大力度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更是在长期实践摸索中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湿地保护合力。

涨渡湖的青头潜鸭、红嘴鸥。颜军 摄

雷光春说,武汉对湿地的保护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他对江湖连通和湖泊保护印象深刻。“武汉的166个湖泊全部纳入了系统保护,这实属难得。武汉还是湖底隧道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也充分体现了武汉的生态环保理念。”

“正是因为武汉的江湖特色鲜明,把湿地保护作为了城市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才能够吸引并留住众多人口落户。”雷光春说。

03

“十年脚印”告诉你

为什么是武汉

○●○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万鸟齐飞。史伟 李梓固 摄

武汉能够代表中国首次举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和其近10年湿地保护的斐然成果密不可分。十年如一日,一步一脚印,武汉的这串“十年脚印”,显示了武汉对湿地保护的决心和定力,或许也能回答为什么是武汉。

2013年

蔡甸区沉湖湿地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让武汉获得了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的敲门砖。至此,武汉开始大力建立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助推了武汉湿地保护方式的转变。

武汉在广泛学习全国先进湿地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出台了《武汉市湿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有的城市只对毗邻湿地的农田进行生态补偿,而武汉率先实现了湿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全覆盖,即只要是在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水域湿地等各种地类,都可以获得生态补偿。

2014年

2014年以来,武汉先后晋升了6个国家级别的湿地公园,包括5个国家湿地公园——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安山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这让武汉成为唯一一个既拥有国际重要湿地,又拥有6个国家级别湿地公园的省会城市。

2016年

武汉发起成立“长江中游四省八市湿地生态保护联盟”,和南昌、长沙、合肥、九江、岳阳、宜昌、安庆等7个城市一起,围绕湿地生态保护建立联动机制,划定了长江中游地区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率先探索和实践了在长江大保护中对长江中游湖泊湿地群的生态系统实施联动保护机制。

2017年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成立了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管理处,武汉湿地保护有了专门的政府机构。该处室负责指导湿地保护工作,监督管理湿地的保护利用;监督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指导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等工作。

2018年

武汉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严格湿地用途监管,增加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这标志武汉湿地进入全面保护阶段。

2019年

武汉市获得《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举办权,并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市长任组长的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冲刺“国际湿地城市”的创建。市园林和林业局局属单位——湿地保护中心成立,配备专职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全市湿地资源调查、生态状况评估和湿地保护考核、湿地生态修复、生态补偿及生态保护、建设管理技术指导等。

2020年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委托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对武汉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价值评估。经科学测算,武汉湿地在洪水调蓄、水质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方面的综合价值达到939.75亿元。

2021年

武汉开始大力推进“湿地花城”建设,将通过修复湿地生态、建设湿地公园、打造花漾片区等工作,绘就“江风湖韵、山清水秀、树茂花繁、人在园中”的山水园林新画卷。

2022年

武汉成功通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这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武汉的脚步还将继续,他们还将进一步加大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继续探索千万级人口城市高速发展中人、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融的武汉模式。

保护湿地的步伐

不会止步于这一次盛会

我们永远在路上

100天后,国际湿地大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