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和时间(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

公元238年,秦王秦始皇平定了国内嫪毐叛乱,并且逼死了吕不韦,正式开始亲政。他在李斯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远交近攻,逐个攻破。

关于灭六国的顺序,李斯主张先灭韩国,因为韩国靠近秦国且国力最弱,灭掉韩国之后,还可以震慑他国。但这个策略立刻就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韩非子。韩非子虽然拿的是秦国工资,但作为韩国贵族,他还是心系母国的,即便秦国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但他还是建议秦王先灭赵国而非韩国,并说出了三点理由:

1、 韩国一直亲近秦国,已经相当于秦国的一个郡县了,怎么能攻打自己的内臣呢?这样谁还会依附呢?

2、 韩赵魏三国中属赵国最强,并且赵国一直积极联系各国共同对抗秦国。韩国是内臣,赵国就是外贼,哪有不灭外贼先灭内臣的道理呢?而且先灭韩国,赵国必定和其他国家联盟,对秦国不利;

3、 韩国虽然地盘小,但并没有那么弱,魏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韩国被灭,肯定会联合赵国一同对抗秦国,而赵和齐本来就是盟国,这样一来秦面对的就不仅仅是韩国,而是四国联军。

韩非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秦始皇有些犹豫不决,此时李斯和姚贾联合起来向秦始皇进谏,说韩非是韩国贵族子弟,现在帮韩国说话当然是人之常情啊,留韩非在秦国就是一个祸根,但又不能将其放走,只能找个罪名除掉。其实李斯说的也没毛病,只不过看站在哪个角度了,秦始皇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于是下令给韩非定罪,并且下定决心先灭韩国。从结果来看,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柿子要挑软的捏,秦国在攻打韩国的同时,又派人带着大量金钱去笼络燕齐,稳住楚魏,由于韩国实力太弱,其他国家还没反应过来,韩国就已经被灭了。

那么根据远交近攻的原则,秦国下一个目标应该是谁呢?其实应该是近邻魏国。魏国横跨黄河南北,占据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疆域之内山河纵横,地理位置极其险要。战国初期,在法学鼻祖李悝的协助下,魏文侯励精图治,变法图存,魏国很快成为战国的第一个中原霸主。但魏文侯去世以后,魏国一代不如一代,经过了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已经被大大削弱,成了战国二流国家。魏国不仅比赵国更临近秦国,而且阻扼了秦国东出函谷关的咽喉,可以说不管从地理位置,还是军事实力上来讲,魏国都是应该继韩国以后最佳的讨伐对象。

但秦始皇并没有按套路出牌,魏国都已经做好应战的准备了,但秦国出其不意全力攻打赵国,这一举动不仅魏国奇怪,赵国更是懵圈。赵国一直是东方强国,虽然长平一战赵国40万军兵被坑杀,但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也是损失惨重。等到秦国灭赵之时,赵国依然有相当可观的战斗力。但让赵国没有想到的是,秦始皇对于灭赵的决心和毅力。公元228年秦国攻克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继续称王。秦国随后于公元前222年俘虏了公子嘉,赵国方才灭亡。

虽然灭赵的结果是好的,但在当时来看,这依旧是一场豪赌,赵国虽然实力不如秦国,但依旧比魏国强,并不是说灭就能灭的,而且中间隔一个魏国始终对秦国不利,一旦攻打赵国有什么闪失,或者久攻不下,都有可能危及秦国统一大业。那秦始皇为什么不先拿下魏国,而执意舍近求远,誓要灭赵呢?

我觉得这与秦始皇童年经历有关,之前侦探君在写秦始皇的文章中有提到,秦始皇出生在赵国,可以算半个赵国人,而且出生的时候正赶上长平之战,两岁的时候秦军围困邯郸,可以想象赵国人对秦始皇一家会怨恨到何种程度。秦始皇3岁的时候吕不韦贿赂看守,和子异一起逃回秦国,留赵姬和秦始皇在赵国,幸亏赵姬家族也是赵国名门,把秦始皇藏了起来,否则秦始皇可能早就被赵国人吐沫星子淹死,扔石头砸死,拿刀砍死,各种死法死一百回了,恐怕也等不到回秦国继承王位。小小的秦始皇虽然活了下来,但想必心中早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秦始皇童年如何度过的史料没有记载,但当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军攻到赵国后,秦始皇亲赴邯郸,将当年欺负他和母亲的人全部坑杀。可以看出秦始皇对赵国的仇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十九年,王翦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秦王至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所以,我一度怀疑,如果不是李斯坚持,秦始皇可能第一个要灭的就是赵国。当然,我相信秦始皇也会有其他考虑,比如不想给赵国喘息的时间,比如灭了赵国其他其他国家不足为惧。但我依然相信童年阴影给秦始皇带来的影响巨大,使其不惜赌上秦国国运也要先灭赵国。

如果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当年欺负过秦始皇的赵国人会不会后悔呢?还是说这些因果早在长平之战就注定了呢?

搜索建议: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和时间